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毓珍 张雪俊 张毓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并继续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共8周。干预前后应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量表总分[(27.02±3.40)分]高于对照组[(25.17±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0)。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2.95±11.24)分]高于对照组[(53.46±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P<0.001)。观察组SF-36量表情感职能[(72.92±7.61)分]、心理健康[(61.03±12.40)分]评分高于对照组[(68.20±9.14)、(53.08±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3;t=3.598,P<0.001)。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snyder希望理论 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微信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于淑媛 孙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55-158,178,共5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微信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微信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Snyder希望理论、微信支持。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希望水平、康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观察组纳入49例、对照组47例。干预6个月,两组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用积极行动评分及希望水平总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情绪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康复信息获取与应用、康复训练与技能培养评分及康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干预前高于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联合微信支持有助于提高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康复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snyder希望理论 微信 希望水平 康复自我效能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30
3
作者 尤佳 奚广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月7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早期常规康复干预的脑卒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基于Snyder希...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月7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早期常规康复干预的脑卒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早期康复干预的脑卒中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及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采取积极的行动、希望水平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可提高其希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锻炼依从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希望水平 日常生活能力 依从性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晓青 齐慧 徐冬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7期3795-3798,共4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住院的患...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住院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ynder希望理论的干预。采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Herth希望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获得完整资料36份,试验组获得完整资料38份。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中造口照护效能、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分别为(36.31±4.39)、(25.11±3.9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希望量表中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96±1.77)、(11.38±2.14)、(10.66±1.8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能够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造口 snyder希望理论 希望 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段晓静 张品 +1 位作者 王艳静 梁振瑞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2期2349-23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90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90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Wagnild-Young心理弹性量表(RS-11)]、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和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和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RS-11、WHOQOL-10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RS-11、WHOQOL-10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卵巢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snyder希望理论 心理干预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喉癌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俊华 武椿 +1 位作者 张静 公培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3期3587-359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喉癌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喉癌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喉癌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喉癌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康复锻炼依从率、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可提升喉癌术后出院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延续性康复护理 喉癌 出院 希望水平 康复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梅娜 王晓薇 +1 位作者 王亚宇 李兰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114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自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Snyder希望理...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114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自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Snyder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PB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S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HI、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HHI、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2.82±1.83)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3.56±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可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自护能力,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结直肠癌 结肠造口 负性情绪 希望水平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静 林蕾蕾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692-1699,共8页
目的研究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4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以入院时间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萨提亚组、Snyder组和... 目的研究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4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以入院时间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萨提亚组、Snyder组和联合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萨提亚组开展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Snyder组另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实施希望疗法,联合组采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进行干预,持续时间均为6周,比较干预前后4组患者中文版Herth希望指数(Herth Hope Index,HHI)、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运动康复意愿调查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萨提亚组、Snyder组和联合组最终分别纳入53、52、54、52例患者。4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组HHI量表总分分别为(27.65±6.34)、(30.54±6.85)、(32.79±7.12)、(35.08±7.63)分,运动康复意愿评分分别为(39.85±8.16)、(40.52±7.93)、(40.17±8.25)、(43.81±7.46)分,HPLPⅡ量表总分分别为(149.87±26.08)、(159.32±26.73)、(165.89±28.01)、(173.18±28.54)分,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19.65±5.08)、(22.46±5.29)、(25.04±4.91)、(28.45±5.12)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SPBS量表总分分别为(27.35±4.92)、(23.74±5.02)、(25.16±4.98)、(21.49±5.27)分,SCSQ量表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4.83±1.25)、(3.71±1.02)、(3.94±1.08)、(4.13±0.96)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HHI量表、运动康复意愿、HPLPⅡ量表及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另外3组,SPBS量表评分低于另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用于中青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青年患者 snyder希望理论 萨提亚模式 自我感觉负担 运动康复意愿 健康行为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爽 马丽 李宁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情况。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CD-RISC、HHI、ESCA、QOL-L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SPB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希望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snyder希望理论 心理弹性 自我感受负担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艳芬 梁梓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0期3089-309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食管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Snyde...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食管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创伤后成长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缓解压力、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总分、正性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缓解压力、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总分、正性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积极行动、面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维持紧密关系、希望水平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行动、面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维持紧密关系、希望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新的可能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欣赏生活、精神变化、新的可能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食管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提升其希望水平,推动其创伤后成长,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护理 食管癌根治手术 自我效能 希望水平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正念心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晓闯 谢漫芬 谢银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正念心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基础上实施Sny...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正念心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基础上实施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正念心理干预,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2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生活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简易疲乏量表(BFI)]、心理状态[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SF)]、治疗依从性[采用化疗中断率、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AQ)]。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HHI、ADHS、QLQ-C30、FFMQ、M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BFI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OMS-SF中消极心理状态得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P<0.05),积极心理状态得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化疗中断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淋巴瘤患者实施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正念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调节其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正念心理干预 淋巴瘤 生活质量 依从性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希望水平及神经功能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祎 玛依拉·马合木提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分析Snyder希望理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希望水平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60例以Snyder希... 目的分析Snyder希望理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希望水平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60例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两组康复效果、希望水平及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应用积极的行动、希望水平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35.64±6.28)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工作中应用Snyder希望理论能够改善患者希望水平,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能够给临床中脑卒中方面的康复治疗给予更多的参照,可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希望水平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颖娟 蔺利珍 +2 位作者 刘淑艳 马舒引 孙露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锻炼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的再出血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同伴教育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积极性,有助于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也能降低再出血率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同伴教育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康复锻炼积极性
下载PDF
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干预联合Snyder希望理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婷 李金芳 +1 位作者 陈雅静 孙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干预联合Snyder希望理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 探讨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干预联合Snyder希望理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Snyder希望理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共性模块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erth希望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干预联合Snyder希望理论能够有效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驱动融合冰山理论 snyder希望理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 希望指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情绪释放疗法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媚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情绪释放疗法(EFT)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情绪释放疗法(EFT)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联合EFT。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两组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分提高,干预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 10(K10)评分降低,干预组K1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症状/副作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提高,干预组症状/副作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回避与压抑、屈服、发泄、幻想评分降低,面对评分升高,干预组回避与压抑、屈服、发泄、幻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联合EFT能够提升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应对方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 snyder希望理论 情绪释放疗法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联合移情护理对胶质瘤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成丽 梅洁 丁艮晓 《临床研究》 2021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给予胶质瘤患者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联合移情护理对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 目的探讨给予胶质瘤患者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联合移情护理对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实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联合移情护理干预,对两组希望水平及心理韧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联合移情护理在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希望水平,改善心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移情护理 胶质瘤 希望水平 心理韧性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产前护理教育对产妇分娩创伤发生率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郜琼 朱智玲 张富琴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5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产前护理教育对产妇分娩创伤发生率及产妇心理弹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生产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产前护理教育对产妇分娩创伤发生率及产妇心理弹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生产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产前护理教育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弹性水平、分娩创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8,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5)。两组产妇分娩创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4,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产前护理教育干预能够提升产妇的分娩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产妇心理弹性水平,但对降低分娩创伤发生率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产前护理教育 产妇 分娩创伤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在学龄前患儿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佳璐 张雪 +3 位作者 郑璐璐 金密密 郑淑智 王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32期4534-453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家长 焦虑 snyder希望理论 情绪控制游戏
原文传递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19
作者 张红芳 闫朝霞 张新慧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69-1771,共3页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2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2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HI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5、8.904、6.583,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CMQ中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8、8.914、8.244,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7,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DM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老年糖尿病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于倩 王媛媛 谢修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814-3817,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干预模式,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有提升,并且观察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PCI术后,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希望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患者接受程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希望水平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