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学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6-38,共13页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城从北往南按苑囿、宫城、都城, 以及用“篱门”明确外郭城范围的平面形制,在中国中古的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独特的都城形制,融入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因素,这正是魏晋隋唐历史具有中世纪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 复原 都城史
下载PDF
六朝文人挽歌诗的演变和定型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宜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32,142,共12页
挽歌本是一个实用性的诗歌题材,而在六朝,文人挽歌诗经历了脱离礼仪、又回归礼仪的演变过程。因而,根据与葬礼的关系,本文把六朝文人挽歌诗分为三个阶段,而其中,北朝的赠献挽歌奠定了后代挽歌的基本模式。本文试分析各阶段挽歌诗... 挽歌本是一个实用性的诗歌题材,而在六朝,文人挽歌诗经历了脱离礼仪、又回归礼仪的演变过程。因而,根据与葬礼的关系,本文把六朝文人挽歌诗分为三个阶段,而其中,北朝的赠献挽歌奠定了后代挽歌的基本模式。本文试分析各阶段挽歌诗的特征、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诗 类型 六朝
原文传递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承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5-91,共7页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江南 园林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语言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毛远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5-171,共7页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汉魏六朝 语言研究 价值
下载PDF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玄 六朝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章灿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1,共10页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作品连同其中的"柳"的文学意象,是如何经过后代文人的淘洗与拣择,其所具有的"六朝"特性得到凸显,而另一些方面却被简化或遗忘,并形成自身的文学表现传统。本文最后以清人一组《秦淮枯柳倡和词》为中心,讨论这组词在承继并强化这一传统、进一步塑造、丰富并稳固"六朝柳"这一文学经典意象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文学 意象 经典
原文传递
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志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58,共5页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收获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六朝建康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原则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城 考古发掘
下载PDF
南京石头城遗址1998~1999年勘探试掘简报 被引量:8
8
作者 贺云翱 邵磊 +4 位作者 路侃 王碧顺 袁晓琪 邢华年 周桂龙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共8页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城市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建设史等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清凉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一系列考古工作证实现存于清凉山地区的土垣为六朝时...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城市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建设史等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清凉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一系列考古工作证实现存于清凉山地区的土垣为六朝时期的石头城城垣遗存,其最初建造时间为东吴时期,东晋以后又有加筑,城垣的彻底弃用时间约在五代、北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石头城遗址 南京 城垣
原文传递
六朝建康规画 被引量:8
9
作者 武廷海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年第1期89-114,共26页
运用“规画”的观念,探循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厘清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到大地的重要价值,将六朝建康规画概括为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6个方面。其中仰观俯察与相土尝... 运用“规画”的观念,探循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厘清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到大地的重要价值,将六朝建康规画概括为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6个方面。其中仰观俯察与相土尝水侧重对大地的观察和认识,包括自然要素、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自然整体;辨方正位、计里画方与置陈布势侧重对大地的因借和利用,包括工程性(技术性)的与艺术性的追求,努力形成新的整体;因势利导则是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断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画 建康 六朝 地理
下载PDF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阿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7,共8页
六朝疆域太多伸缩不定,六朝政区太多离析变迁。六朝疆域的政治中心是其首都,六朝绝大部分时间以建业、建康为首都。六朝之疆域范围,吴、陈两朝最小,晋末宋初最大。为了疆域的维持与国祚的延续,六朝在军事上,自北而南,自东徂西,或守河以... 六朝疆域太多伸缩不定,六朝政区太多离析变迁。六朝疆域的政治中心是其首都,六朝绝大部分时间以建业、建康为首都。六朝之疆域范围,吴、陈两朝最小,晋末宋初最大。为了疆域的维持与国祚的延续,六朝在军事上,自北而南,自东徂西,或守河以保河淮之间,或守淮、守汉、守秦岭、守大巴、守米仓,以保河淮之间、江汉之间及汉中、巴蜀,或守江以保江南根本。六朝为了治理疆域而建置的政区,因受具体时代背景与特殊国情的影响,表现出几个主要特点,如政区层次增多,政区制度过分不整齐划一,政区建置混乱以至过滥,地方政权多实行双轨制等等,这又引发出了诸多弊端,如外重内轻从而导致割据与动乱,军政合治从而导致民刑诸政不修,机构重叠、官吏冗滥从而导致地方吏治败坏,其结果,便是隋朝灭陈后的重新规划政区建置与改革政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疆域 政区
下载PDF
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上)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1-50,66,共11页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 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化坚定了社会基础,成为魏晋之际国家礼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五礼的制度化也对鼓吹乐的音乐面貌、用乐模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者正是在这样彼此影响、彼此规定中共同走向成熟和定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鼓吹乐 五礼制度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润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30,136,共6页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的痕迹。可见,六朝时期史学的特质与文学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史学 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中古人文精神的透析——从演绎中的六朝知音文化谈起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明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4,共7页
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六朝时期,并以六朝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六朝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六朝... 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六朝时期,并以六朝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六朝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六朝知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中古文化空间的拓展及其对中古人文精神的提升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知音文化 文化空间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形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开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1,共6页
自然山水审美在六朝成为风尚,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人与自然山水关系的演变、政治环境与隐逸文化潮流、庄园经济活动的开展、玄佛思想的盛行都促进了自然山水地位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自然山水的形成。
关键词 自然山水 六朝 隐逸文化 庄园经济
原文传递
蒋山、蒋州、蒋王庙与蒋子文崇拜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阿祥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10-15,共6页
孙权改钟山为蒋山、隋唐两度因蒋山置蒋州及现势地名中多有蒋王庙的关键在东汉末年形成、历六期不衰的蒋子文崇拜。又蒋子文崇拜得以成立的关键,则在于蒋子文的身份与行事同孙权之父孙坚何其一致。就蒋子文崇拜的地域言,这一崇拜不独盛... 孙权改钟山为蒋山、隋唐两度因蒋山置蒋州及现势地名中多有蒋王庙的关键在东汉末年形成、历六期不衰的蒋子文崇拜。又蒋子文崇拜得以成立的关键,则在于蒋子文的身份与行事同孙权之父孙坚何其一致。就蒋子文崇拜的地域言,这一崇拜不独盛行于六朝的建业、建康,更广泛存在于东晋南朝疆域范围内的其它许多地方,它实质上反映了在古代南京地区,蒋子文崇拜的普遍而又深入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山 蒋州 蒋子文 六朝 崇拜
下载PDF
六朝倡伎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10,共7页
本文对孙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说明六朝时期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官伎与家伎,是六朝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南齐年间开始出现私妓。唐代诗人写了不少以南齐名妓苏小小为... 本文对孙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说明六朝时期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官伎与家伎,是六朝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南齐年间开始出现私妓。唐代诗人写了不少以南齐名妓苏小小为题材的诗,写出了这位南朝江南名妓的卓越才华、凄厉身世与不幸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研究 倡伎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汉族移民与六朝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庆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的研究方面,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相关成果有所增多,然于六朝仍显薄弱。本文认为,六朝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来自岭北的大量汉族移民,充实了其经济开发的基本力量;...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的研究方面,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相关成果有所增多,然于六朝仍显薄弱。本文认为,六朝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来自岭北的大量汉族移民,充实了其经济开发的基本力量;与此同时,六朝政权又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因之,珠汪三角洲的经济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 举凡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再度崛起,为广州港市的持久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使得珠江三角洲不仅在当时岭南区域经济开发中首屈一指,而且正在逐步改变其落后于中原和江东的形象,走上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史 汉族移民 六朝时期 珠江三角洲 经济开发
原文传递
六朝文化研究刍议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阿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南方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具有一贯性相共通的特点,适合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当此六朝文化研讨及其开发应用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心乃至引起"地域文化资源争夺"[1]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宏观的... 南方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具有一贯性相共通的特点,适合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当此六朝文化研讨及其开发应用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心乃至引起"地域文化资源争夺"[1]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宏观的层面,厘清相关概念,明确时代特征与文化面貌,更新认识、追求创新,这是六朝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时代特征 文化面貌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六朝建康茶文化中心形成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馨秋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0,共6页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但建康作为中国茶文化中心的地位却长期被忽视。六朝建康茶文化中心的形成得益于诸多方面:名茶产区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合,道教的推动,以及饮茶与礼俗的融合。以此为...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但建康作为中国茶文化中心的地位却长期被忽视。六朝建康茶文化中心的形成得益于诸多方面:名茶产区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合,道教的推动,以及饮茶与礼俗的融合。以此为基础,建康对茶文化向北方的进一步传播并向全国普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 茶文化中心
原文传递
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德章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13,共5页
对于“火耕水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而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解,其就是指南方山地和平原湖泊区两种生产方法,据此可知六朝江南农业发展主要体现为在湖泊山林开发基础上耕地面积的扩大,技术进步并不是六朝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 对于“火耕水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而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解,其就是指南方山地和平原湖泊区两种生产方法,据此可知六朝江南农业发展主要体现为在湖泊山林开发基础上耕地面积的扩大,技术进步并不是六朝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东晋南朝时期旱作的日渐推广,对于南方的山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江南 农业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