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画的节奏:“气韵生动”的西传与接受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畅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2,14,共9页
“气韵生动”的西传是研究“图画的节奏”时必须要厘清的艺术史现象。20世纪初,西方学者以“rhythm”(节奏)翻译“气韵生动”,这一译法呈现出他们阐释“气韵生动”的思路以及观看中国古代绘画的视角,他们从线条笔墨的节奏形式中看到了... “气韵生动”的西传是研究“图画的节奏”时必须要厘清的艺术史现象。20世纪初,西方学者以“rhythm”(节奏)翻译“气韵生动”,这一译法呈现出他们阐释“气韵生动”的思路以及观看中国古代绘画的视角,他们从线条笔墨的节奏形式中看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内蕴的生命精神,并从“节奏”切入,比较研究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观念。“气韵生动”的西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绘画批评中节奏视角的建构,换言之,经过“气韵生动”的西传,“节奏”被确立为一种观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 气韵生动 图画的节奏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
原文传递
无“法”而法——中国传统绘画画“法”源流研究
2
作者 周鼎 王金志 陈书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2期46-52,共7页
画"法"是中国绘画在实践中形成并用以指导创作的道或法式。画史上画"法"理论滥觞于秦汉前后的"谨毛失貌",成熟于南朝谢赫"六法",并先后为五代荆浩、宋刘道醇和明李开先乃至清盛大士、邹一桂等... 画"法"是中国绘画在实践中形成并用以指导创作的道或法式。画史上画"法"理论滥觞于秦汉前后的"谨毛失貌",成熟于南朝谢赫"六法",并先后为五代荆浩、宋刘道醇和明李开先乃至清盛大士、邹一桂等所承袭与发展。以谢赫"六法"为核心的画"法"体系对民族画艺影响深远但也为创新带来了困扰,清初石涛"一画之法"的提出与其说是对这种传统画"法"的反拨,毋宁说是使之向"无法而法"的回归,这对民族画艺的发展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或格法 六法 一画或一画之法 无法与至法 中国传统绘画
下载PDF
论高质量高等教育内涵里的中国基因
3
作者 王飞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6-93,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内涵的基因,挖掘这些基因对高质量高等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进程中,遵循“以中国为方法”的原则对传统文化的中国基因在去语境化下进行抽象继承,具体可提炼为“六律”:自...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高质量高等教育内涵的基因,挖掘这些基因对高质量高等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进程中,遵循“以中国为方法”的原则对传统文化的中国基因在去语境化下进行抽象继承,具体可提炼为“六律”:自由律、形上律、终极律、道德律、学术律、方法律,这是高质量高等教育内涵的应有之义。“六律”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里有着适切的运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高等教育 “六律” 运用策略
下载PDF
中国法学史上董氏三大家法学思想比较研究
4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董仲舒,西汉经学大师,善于《春秋》《断事决狱》,主张刑不仅下庶人,而且上大夫,体现了《春秋》的重民、重义。董康,近代法制改革家,主张改革封建旧律,向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新法,但也继承与吸收古代优良的法制与思想,所以特别推崇与... 董仲舒,西汉经学大师,善于《春秋》《断事决狱》,主张刑不仅下庶人,而且上大夫,体现了《春秋》的重民、重义。董康,近代法制改革家,主张改革封建旧律,向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新法,但也继承与吸收古代优良的法制与思想,所以特别推崇与尊敬董仲舒。董必武,赞赏三民主义,批判封建旧律,反对采用资本主义法律与思想的《六法全书》,而是实行民主法治。认真审判案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冤枉一个好人。三人虽处时代不同,但爱护关心人民是一致的,所以都是人民的法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董康 董必武 《春秋》 经义断事决狱 《大清新刑律草案》 刑贪刑乱刑暴 三民主义 《六法全书》
下载PDF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 被引量:23
5
作者 范进学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6,共9页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最大危害就是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化了中国社会蔑视法律的民族传统心理,为新中国政策治国、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法制建设 中国共产党 法律文化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断裂与延续:新旧法统“决裂论”辨正——以“废除六法全书”与“司法改革运动”为中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寒非 《财经法学》 2016年第3期60-81,共22页
通过考察诉讼档案等相关史料,从政治表达与法律实践两个角度来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辨正新旧法统'决裂论'。从政治表达层面来看,关于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的文件、... 通过考察诉讼档案等相关史料,从政治表达与法律实践两个角度来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辨正新旧法统'决裂论'。从政治表达层面来看,关于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的文件、指示及命令等都明确表示要与旧法统决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一整套阶级化的法律话语体系。从法律实践层面来看,建国初期的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思想改造实践均显示出新旧法统之间的内在延续性,这种内在延续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国家权力的介入而骤然断裂。政治表达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背离,使得新旧法统之间呈现出断裂与延续的不同面向,研究者们只有同时关注这两个面向才不会导致结论的偏差。法律继承是既存的客观事实,并不会因为政治权力的介入而中断,当前法治中国建设应该注重法律继承问题,可以批判性地吸收以往的法治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法统 政治表达 法律实践 废除六法全书 司法改革运动
下载PDF
清代职官考核制度的嬗变与困境——以京察为视角
7
作者 薛涵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京察是清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制度,以四格六法为标准。从才守政年到守才政年、从四格八法到四格六法,京察制度伴随着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不断发展完善。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官吏任免,京察都曾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清朝尤其是清初的国家治理... 京察是清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制度,以四格六法为标准。从才守政年到守才政年、从四格八法到四格六法,京察制度伴随着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不断发展完善。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官吏任免,京察都曾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清朝尤其是清初的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对京察的悬殊态度致使京察在萌芽期并未实现稳定的发展,中央的摇摆也使得官员对京察的执行产生懈怠。至清王朝后期君臣疲弊,虽仍按旧例执行京察,却已成固套,滥举之风难以遏制,官员违例捐复屡见不鲜。作为一项治国安民的制度,京察发展陷入困境,此虽有官员个人失职之过,但清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察 四格六法 举劾 捐复
下载PDF
“和态六法”探析
8
作者 张晓轩 管桦桦 +1 位作者 黄诗雅 杨志敏(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和态是人体处于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的动态平衡且身体健康舒适的理想状态。维持人体和态,需要阳气充足且升降出入有序。“和态六法”源于《黄帝内经》“和态健康观”、圆运动学说及扶阳学术思想,蕴含固其精、温其气、升其陷、降其逆... 和态是人体处于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的动态平衡且身体健康舒适的理想状态。维持人体和态,需要阳气充足且升降出入有序。“和态六法”源于《黄帝内经》“和态健康观”、圆运动学说及扶阳学术思想,蕴含固其精、温其气、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和其胃6种治则,可纠正人体阳气虚衰、逆乱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态 和态六法 阳气 圆运动
下载PDF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师伟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357-367,共11页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具有明显的反近代性质,不论是"天下之法"的基本内涵,还是"天下之法"的实现方式,抑或是"天下之法"的治理精神等,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反近代特征。"天下之法"... 黄宗羲"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具有明显的反近代性质,不论是"天下之法"的基本内涵,还是"天下之法"的实现方式,抑或是"天下之法"的治理精神等,都表现出了典型的反近代特征。"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坚持并发展儒家传统的法律观,强调法所以为法的关键是"为天下""为万民"的公共性质,在"法"的秩序内涵和操作系统等工具理性方面,"天下之法"也完全继承了儒家传统的"六经之法"和"先王之法"等观点,强调经学教化是治国之本,圣王救世是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法 六经之法 先王之法 圣王救世
原文传递
明代六事法与基层社会治理
10
作者 闫强乐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中国古代国家在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沿着“官法同构”的制度逻辑,至明清时期,形成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中国古代国家在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沿着“官法同构”的制度逻辑,至明清时期,形成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系”。六事法在地方基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明代州县地方政治体制不仅遵循六部体制程序运行,其基本法律文本成为州县地方官学及政府为政、教育的基础。明代六事法的地方实践适应明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了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六事法 基层治理 《明会典》 立规设禁
下载PDF
百年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站在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立场上,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回顾,力图进行经验挖掘与限制分析,尝试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角度审视历史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构建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 法制建设 中西会通 五权宪法 六法体系 法律移植 法律文化 法制史
下载PDF
《吐蕃大事纪年》中“mkhos”之考析
12
作者 完玛多杰 万玛才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56-169,共14页
目前,学界对《吐蕃大事纪年》(Pel.tib.1288+IOD Tib J.750+Or.8212/187)所载“mkhos”之解读各不相同,未能取得一致性的认识。并与佛教后弘期史籍中的“khod”或“khos”之关系也未见有专文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学界研究基础上,从藏文... 目前,学界对《吐蕃大事纪年》(Pel.tib.1288+IOD Tib J.750+Or.8212/187)所载“mkhos”之解读各不相同,未能取得一致性的认识。并与佛教后弘期史籍中的“khod”或“khos”之关系也未见有专文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学界研究基础上,从藏文的语音演变规律出发、通过汉藏史料之对比,联系敦煌古藏文文献的历史语境,对“mkhos”一词之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辨析。指出其本义为聚集、会聚,继而提出《吐蕃大事纪年》所载“mkhos”字应释为吐蕃议事会中制定的法令和商议的决策;其中“mkhos bshams”专指设定军政体制和法规,而“mkhos bgyis”与执行军事指令和决议相关。另外,,“brog mkhos”与“brogsoggi mkhos”又指划分草场或划定行政区域。然后,通过文献对比,推断《第吴宗教源流》与《贤者喜宴》中设置吐蕃六法的故事,其史源可以追溯之《吐蕃大事纪年》载虎年(公元654年)噶尔·东赞等人决定立大法一事。从而看出《第吾宗教源流》所载吐蕃法从内容结构和叙述言辞上比较接近噶尔·东赞等人制定的大法,而《贤者喜宴》之六大法有较多改动,受后者影响,16世纪之后的藏族史学界坚持认为松赞干布时期创立了整齐而次序分明的“吐蕃六法”,且该观点一直沿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大事纪年》 mkhos 六大法
下载PDF
再思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伪法统”问题
13
作者 张卓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法统"问题在政权鼎革之际往往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所在。针对1949年蒋介石在发表的《元旦文告》中提出谈判求和条件,毛泽东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提出"废除伪法统"。有学者将"废除伪法统"的责任一味归... "法统"问题在政权鼎革之际往往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所在。针对1949年蒋介石在发表的《元旦文告》中提出谈判求和条件,毛泽东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提出"废除伪法统"。有学者将"废除伪法统"的责任一味归咎于王明,断定废除《六法全书》乃王明所为,并非出自毛泽东的本意。本文通过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伪法统"的前因后果的考证,认为当时将《六法全书》弃如敝屡,不是从法律文化的延续性加以考虑安顿旧法,而是一本法律的阶级属性之辩正,使新中国的法律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当时存在合理性,但不问青红皂白全盘抛弃旧法律至少是不经济的,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导致法律虚无主义横行,为新中国的政策治国、以党代政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伪法统 六法全书 砖瓦论
下载PDF
以谢赫“六法论”探析西安城市营建智慧
14
作者 叶靖 杨光平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1期68-72,共5页
城市营建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意境营造上都追求写意精神,两者在美学、构图、布局、色彩等方面也都追求极致,二者虽形不同但意相似,具有融情于境、藏繁于简的共同性。文章基于谢赫"六法论"的研究,将中国画创作与城市营建相关联,... 城市营建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意境营造上都追求写意精神,两者在美学、构图、布局、色彩等方面也都追求极致,二者虽形不同但意相似,具有融情于境、藏繁于简的共同性。文章基于谢赫"六法论"的研究,将中国画创作与城市营建相关联,探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与城市营建中意境营造、城市格局、布局章法、物境塑造、色彩光影与创意思维的内在关联,并结合西安市城市营建特征展开分析,破解当前中国现代城市面临的诸如城市环境风貌趋同和城市文化缺失等问题,以期为当前中国城市营建提供历史的经验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赫“六法论” 西安市 城市营建 城市意境
下载PDF
论运气的一般规律及特征
15
作者 樊黔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天道玄远,莫测高深。"但可通过物候总结并掌握之。"阴阳升降"难以测察,但可通过"寒暑彰其昭"。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运气学说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既识一定之常规,... "天道玄远,莫测高深。"但可通过物候总结并掌握之。"阴阳升降"难以测察,但可通过"寒暑彰其昭"。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运气学说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既识一定之常规,再审不定变化情。"并从五运、六气、客主加临等运气的一般规律,到天符、岁会、正化、齐化等运气的常见特征,步步深入,归纳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规律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