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视角与声音:《上海女孩》的女性创伤叙事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晓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上海女孩》是一部女性主义叙事和创伤叙事特征非常突出的小说。邝丽莎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讲述一对华裔移民姐妹经历的性别、战争、家庭、文化和种族等各类创伤事件。本文尝试从女性创伤现象和创伤叙事视角解读... 《上海女孩》是一部女性主义叙事和创伤叙事特征非常突出的小说。邝丽莎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讲述一对华裔移民姐妹经历的性别、战争、家庭、文化和种族等各类创伤事件。本文尝试从女性创伤现象和创伤叙事视角解读发声与创伤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声音与创伤具有紧密的关系;叙事视角在创伤叙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传达出叙述者的伦理立场;《上海女孩》成功地运用创伤叙事,在体现作者关注华人女性命运的同时.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邝丽莎 创伤 视角 声音
原文传递
渐远的乡愁与渐近的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秦珍珠的创伤体验及身份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0,共4页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 与其他在美移民不同,邝丽莎笔下《上海女孩》中的主人公秦珍珠的身份建构过程充满着别样的艰难和困惑,这与她人生中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给秦珍珠带来的创伤体验和她敏感、好强的个性密不可分。秦珍珠的种种创伤情绪交织在她自我同一性的重构过程中,她对生活和家人的态度呈现出矛盾和分裂的特点。最终,在姊妹篇《乔伊的梦想》中,随着珍珠中国之行的展开,她结束了对往事的沉溺,修复了同家人的关系,带着久违的美国梦飞回彼岸,完成了身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秦珍珠 创伤体验 身份建构 西方视野
下载PDF
《上海女孩》的女性身份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8-52,63,共6页
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上海女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亲姐妹珍珠和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经历。做为华人女性,她们面临着西方霸权和传统父权的双重压迫,她们处于整个社会边缘的边缘,承受着比华人男性更大的压力和困境。她们... 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上海女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亲姐妹珍珠和梅从上海移民到美国华人街的传奇经历。做为华人女性,她们面临着西方霸权和传统父权的双重压迫,她们处于整个社会边缘的边缘,承受着比华人男性更大的压力和困境。她们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产生了身份的焦虑与迷失,并在建构女性主体身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寻。本文结合后殖民与女性主义理论,从身份建构角度论述两姐妹的身份问题,探讨她们如何从姐妹亲情和故国回望中汲取力量反抗双重压迫,逐步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在经济、家庭、文化三个方面建构女性主体身份。在全球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邝丽莎通过两姐妹身份的探求,不仅强调了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必要性,而且表达了一种中西文化相互包容、和谐共荣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后殖民 女性主义 《上海女孩》
下载PDF
《上海女孩》中带着历史镣铐的姐妹情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上海女孩》讲述的是一对上海亲姐妹珍珠和梅的故事,但作品人物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作者的设计。珍珠和梅历史意识淡薄,在她们的眼里,作品讲述的是她们之间本质上非历史性的姐妹情。相反,对作者邝丽莎来说,作品深具历史内涵,姐... 《上海女孩》讲述的是一对上海亲姐妹珍珠和梅的故事,但作品人物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作者的设计。珍珠和梅历史意识淡薄,在她们的眼里,作品讲述的是她们之间本质上非历史性的姐妹情。相反,对作者邝丽莎来说,作品深具历史内涵,姐妹俩的故事其实是由历史语境和历史事件决定的。为了把姐妹情的故事变成历史小说,作者一方面把姐妹俩置于1937年至1957年期间的历史语境之中,迫使她们经历这期间中国和美国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设计了珍珠这个不可靠的叙事人,让读者从叙事人的非历史性视角看到决定姐妹俩命运的历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上海女孩》 姐妹情历史小说
原文传递
The Agony of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A Review on Shanghai Girls
5
作者 周雪英 马佳瑛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205-207,共3页
The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by the way of a traditional approach—Historical-Biographical the agony confronted by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in America based on the novel Shanghai Girls.Early Chinese Americans encount... The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by the way of a traditional approach—Historical-Biographical the agony confronted by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in America based on the novel Shanghai Girls.Early Chinese Americans encountered numerous pains:hardship in their work,discrimination in their lives,and the threat of deportation from the host government.Generally,the sufferings of theirs derive from three sources,namely,their powerless homeland,the hostility of the white and their low education status.Due to the poverty and powerless their homeland,both the sisters encountered countless in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girls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sufferings
下载PDF
《上海女孩》中的记忆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玥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8期29-30,共2页
记忆是海外游子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显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小说《上海女孩》讲述了两个上海女孩旅居美国,在洛杉矶唐人街奋斗的故事。《上海女孩》的核心是思乡,作者通过追忆往昔的记忆书写,叙述了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依... 记忆是海外游子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显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小说《上海女孩》讲述了两个上海女孩旅居美国,在洛杉矶唐人街奋斗的故事。《上海女孩》的核心是思乡,作者通过追忆往昔的记忆书写,叙述了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依然传承故乡文化、追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记忆书写 家园文化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文化回译研究——以《上海女孩》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田田 甄长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9-72,共4页
美籍华人文学作品的译介让"文化回译"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为例,以文化回译为着眼点,通过对比研究其英文原作和中译本,旨在阐释文化回译并不是传统上非此即彼的文化定位,而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结... 美籍华人文学作品的译介让"文化回译"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为例,以文化回译为着眼点,通过对比研究其英文原作和中译本,旨在阐释文化回译并不是传统上非此即彼的文化定位,而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为文化回译在美籍华人作品译介研究中开拓出新的研究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文化回译 汉译
下载PDF
探析《上海女孩》中的历史再现
8
作者 王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4期5-8,共4页
《上海女孩》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描述了一对华裔移民姐妹俩之间的情谊以及战争、移民、身份和爱等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故事情节穿插起来,试图通... 《上海女孩》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畅销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和华裔女性的声音,描述了一对华裔移民姐妹俩之间的情谊以及战争、移民、身份和爱等主题。作者在小说中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故事情节穿插起来,试图通过文学想象来重构历史,以此来唤醒人们对战争以及移民经历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邝丽莎 《上海女孩》 历史再现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邝丽莎《上海女孩》中的中国书写
9
作者 刘晓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19,101,共6页
《上海女孩》是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一部小说,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复杂的中美关系背景下,该书作者力图展现一段华人往事来描摹当时的中国。然而,这被书写的中国无法还原真实的中国,终究只是一种混合了个人经验与美国集体想象物的中国书... 《上海女孩》是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一部小说,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复杂的中美关系背景下,该书作者力图展现一段华人往事来描摹当时的中国。然而,这被书写的中国无法还原真实的中国,终究只是一种混合了个人经验与美国集体想象物的中国书写。因此,在该书的中国书写中,既有对中国文化的熟捻与肯定,也有对中国的误解与质疑,其所塑造的华人形象也体现着美国文化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上海女孩》 中国书写 美籍华裔
下载PDF
创伤、叙事与见证:邝丽莎《上海女孩》中的族裔创伤叙事解读
10
作者 张冉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41-43,48,共4页
邝丽莎是美国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一位华裔作家,《上海女孩》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女主人珍珠及其家人的个人移民经历重现了日军侵华、天使岛审查、纸儿子事件以及坦白行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个人和族裔所造成的心理创伤。面对... 邝丽莎是美国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一位华裔作家,《上海女孩》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女主人珍珠及其家人的个人移民经历重现了日军侵华、天使岛审查、纸儿子事件以及坦白行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个人和族裔所造成的心理创伤。面对创伤记忆,珍珠及其家人通过叙述与见证的方式实现创伤治愈,走出封闭与静默的创伤领域,恢复与集体和世界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记忆 见证 族裔叙事 《上海女孩》
下载PDF
《上海女孩》中三重地理空间的建构与思乡主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婉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上海女孩》是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于2009年出版的一部力作,在这部小说中她以中国和美国为两大地理空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华人的移民生活及其心路历程,呈现小说的思乡主题。本文将以中国的上海、美国天使岛以及洛杉矶这三重地理空间... 《上海女孩》是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于2009年出版的一部力作,在这部小说中她以中国和美国为两大地理空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华人的移民生活及其心路历程,呈现小说的思乡主题。本文将以中国的上海、美国天使岛以及洛杉矶这三重地理空间为基点,展示以珍珠和梅为代表的华人移民从被迫逃离祖国到充满希望的期待再到异国中思念故乡,层层推进来揭示小说的思乡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女孩》 三重地理空间 思乡
下载PDF
《上海女孩》:“圆圈意象”及其叙事功能
12
作者 刘姗姗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5-90,共6页
《上海女孩》“兜圈画圆”的叙事策略,艺术地创生了个“圆圈意象”。这一隐喻式的“哲学意象”和“活生生的形式”勾联起两个跨疆越界的时空,构建了一明一暗两条叙事主线,并渲染了作品悲剧的气氛,奠定了小说的悲情基调,为推动情节发展... 《上海女孩》“兜圈画圆”的叙事策略,艺术地创生了个“圆圈意象”。这一隐喻式的“哲学意象”和“活生生的形式”勾联起两个跨疆越界的时空,构建了一明一暗两条叙事主线,并渲染了作品悲剧的气氛,奠定了小说的悲情基调,为推动情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叙事动力,从而成功表现了小说人物情感与命运悲剧的无情“轮回”和深重灾难,充分彰显了悲剧小说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上海女孩》 悲剧小说 圆圈意象 叙事功能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下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唤醒:华裔文学课程可担当——以邝丽莎《上海姑娘》为例
13
作者 刘姗姗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91-9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们作品中的中国故事,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们作品中的中国故事,让当代大学生了解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故事,对于加强其历史文化意识,强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上海姑娘》 一带一路 大学生 历史文化意识
下载PDF
上海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薇 刘建中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8,共6页
本研究以1990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健康女生为样本,通过现状调查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得出上海女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岁,与1975年以来16年间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其提前速度正在减慢,这与同期身高、体重指标是... 本研究以1990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健康女生为样本,通过现状调查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得出上海女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岁,与1975年以来16年间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其提前速度正在减慢,这与同期身高、体重指标是相同变化趋势。提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与经济收入有关,但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初潮年龄将不再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月经初潮 回归法 对比分析 提前趋势
下载PDF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怀旧书写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阳丽花 徐仲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一方面是《海上花列传》以新器物、日常生活、社会世情等具体记忆建构可资怀旧的上海;另一方面是海派文学对上海进行一种怀旧回忆的审美建构。怀旧是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对... 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一方面是《海上花列传》以新器物、日常生活、社会世情等具体记忆建构可资怀旧的上海;另一方面是海派文学对上海进行一种怀旧回忆的审美建构。怀旧是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海上花列传》与海派文学对上海互文回忆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想象,不仅表明《海上花列传》是海派文学怀旧上海的起点,也呈现海派文学的文化记忆,更重要的是为分析文学文本的审美内部关系开辟了记忆模仿的范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文化记忆 《海上花列传》 怀旧书写
原文传递
《海上花列传》的跨文本流传及其意义生成——以方言版、译注版和电影版为考察对象
16
作者 李婕 谢家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1-181,共11页
《海上花列传》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古今转型的鲜明标志及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这无异是对一部小说作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崇高认可。但这种意义的生成并非吴语方言版本《海上花列传》从问世就有的,更非一蹴而就的。研究表明,《海上... 《海上花列传》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古今转型的鲜明标志及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这无异是对一部小说作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崇高认可。但这种意义的生成并非吴语方言版本《海上花列传》从问世就有的,更非一蹴而就的。研究表明,《海上花列传》意义的生成在跨文本流动中层累而成:韩邦庆吴语方言版本《海上花列传》融入了晚清现代性的思潮,张爱玲译注本以“世俗现代性”将《海上花列传》带给了20世纪80年代的读者,电影《海上花》作为影像文本,则聚焦人性欲望,既刺激了作品传播,又吸引观众去回顾关照文学版本,从而使成书于晚清且用吴语方言写就的《海上花列传》荣登“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美誉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文本变迁 意义生成 张爱玲 侯孝贤
下载PDF
租界文化背景下的芸芸众生——析《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生存境遇
17
作者 陈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上海租界为背景,描写了上海青楼中一群妓女和狎客的故事。展现了租界文化对上海人的生存境遇的影响。从传统与现代混融的新奇体验,外国巡捕统治下的租界及人们的自卑感,以及浮华境遇下自我的迷失及幻灭感三方...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上海租界为背景,描写了上海青楼中一群妓女和狎客的故事。展现了租界文化对上海人的生存境遇的影响。从传统与现代混融的新奇体验,外国巡捕统治下的租界及人们的自卑感,以及浮华境遇下自我的迷失及幻灭感三方面来分析《海上花列传》中租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伦 《海上花列传》 租界文化 生存境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