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理会改革与大国博弈的多智能体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杭 孟庆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155,160,共20页
作者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与决策机制为例,基于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技术,通过概念模型(因果关系图)、数学模型(变量定义与规则设计)和计算机模型(Netlogo软件编程)的完整建模过程,构建一个安理会改革方案比较的多智能... 作者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与决策机制为例,基于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技术,通过概念模型(因果关系图)、数学模型(变量定义与规则设计)和计算机模型(Netlogo软件编程)的完整建模过程,构建一个安理会改革方案比较的多智能体仿真系统。作者以效率(数量效率-质量效率)与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为主要衡量标准,构建严格的实验环境,模拟比较和测度不同改革方案和参数设置下安理会各理事国的博弈进程和决策结果,探讨了个体利益和联盟利益的权重分配、现有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存废问题、安理会扩大后的成员规模(新增成员数量)、新增常任理事国是否应当享有否决权等关键性、争议性议题,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规划提供理论建议和技术支持,是复杂性科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特别是多智能体理论与技术)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前沿拓展,赋予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体系和一次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方案比较 计算群体决策 多智能体模拟
原文传递
联合国框架下的中印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贵洪 杨理伟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2年第2期1-15,152,共16页
中国和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在联合国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中印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两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互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印两国在... 中国和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在联合国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中印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日渐扩大,两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互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转型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印两国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全球气候变化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联合国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和印度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出警国,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实践者,也是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的积极贡献者。但两国因综合实力差距、利益诉求相异而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安理会在克什米尔的角色问题、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等问题上存在若干分歧与竞争,影响了中印在联合国多边框架下的互动。联合国是中印实现国家利益、树立国际形象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舞台。中印两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互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并不影响双方在诸多议题上的合作。未来中印两国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与竞争将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联合国改革和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中印关系 安理会改革 克什米尔 核扩散
下载PDF
新形势下联合国改革的未来路径——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静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然而,由于当前仍然沿袭二战后的体系框架,联合国在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面前功能定位和机构设置弊端尽显,其权威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在此情形下... 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然而,由于当前仍然沿袭二战后的体系框架,联合国在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面前功能定位和机构设置弊端尽显,其权威和效率也大打折扣。在此情形下,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未来联合国的发展应积极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持全局性与渐进性的改革思路、努力促进多边主义的发展,以提升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治理难题中的行动力与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发展及趋势
4
作者 牛仲君 崔越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冷战后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随着会员国的增加,安理会代表性不足及效率性缺乏的状况,使改革的呼声不断;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利益各异,分歧巨大,使各种方案均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自20世纪9...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冷战后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随着会员国的增加,安理会代表性不足及效率性缺乏的状况,使改革的呼声不断;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集团的利益各异,分歧巨大,使各种方案均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安理会改革在改革工作组、高级别名人小组和政府间谈判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无法解决以"四国联盟"为代表的"争常派"和以"团结谋共识"集团为代表的"阻常派"之间的矛盾,在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分歧,今后只有通过不断对话与协商的方式来形成折中与妥协的方案,才能早日完成安理会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改革 “四国联盟” “团结谋共识”集团
下载PDF
联合国人道主义干涉的法律思考
5
作者 马冉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20世纪末以来出现了不同于19世纪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的干涉行动,即以安理会为主导的联合国人道主义干涉,其合法性依据主要在于对宪章第39条的合理解释,其在实践中面临的安理会授权难题也可以通过安理会改革的方式获得解决。
关键词 联合国人道主义干涉 合法性 安理会改革
下载PDF
试论《永久和平论》对安理会机制完善的启示
6
作者 刘新民 《行政与法》 201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首次提出了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自由国家联盟"来结束一切战争的观点,而现实中联合国则通过安理会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因此,... 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首次提出了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自由国家联盟"来结束一切战争的观点,而现实中联合国则通过安理会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因此,康德所设想的"永久和平"并未实现。由于安理会的现有机制存在缺陷,安理会席位分配、否决权等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阐释的共和理念、世界公民权观及其系统思维方法等对于安理会相应机制的完善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均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永久和平 安理会改革
下载PDF
争论焦点和集团重组——政府间谈判阶段的安理会改革 被引量:4
7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CSSCI 2017年第1期70-89,共20页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 联合国大会第62/557号决定标志着安理会改革由"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模式转变为政府间谈判模式。在政府间谈判阶段,各种改革力量围绕谈判框架和谈判原则展开了激烈交锋。成员国主导原则得到了中国以及"团结谋共识"集团的积极支持。同时,改革中的一些主要集团也发生着分化和重组。在原有的四国集团、"团结谋共识"、非洲联盟等国家集团之外,L69集团、小岛国家联盟等新的集团也日益活跃起来。印度等国家领导的L69集团试图扮演协调各方立场的角色。非洲联盟内部的立场分歧有加剧的趋势,成为影响改革进展的一大变数。美国在这一阶段调整了对印度"入常"的态度,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为此,中国在政府间谈判中宜采取"低介入"的策略,防止安理会改革成为离间中印和中非关系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安理会改革 政府间谈判 成员国主导原则 集团重组
下载PDF
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的内涵与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甲英 赵彦云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9,157,共18页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多边主义”,该理念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金砖国家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印度对外战略中的关键理念。“改革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核心,目的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主要任务是对多边国...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多边主义”,该理念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金砖国家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印度对外战略中的关键理念。“改革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核心,目的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主要任务是对多边国际体系进行改革,传递出民主、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印度自独立起就开始重视多边主义,通过参与多边主义增强国际影响力,又经过“防御的多边主义”来保障自身核心利益,近年来印度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心情愈加迫切,想借助多边主义改革的浪潮实现跻身世界大国的目标。印度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在持续关注的发展议题、气候变化议题与海洋议题等领域提出新方案,并与多边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目前来看,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包含全球治理改革与谋求全球领导地位的双重目的,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并存:既支持多边合作以解决共同危机,又迎合集团政治获得战略利益;既强调尊重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又渴望进阶领导者行列;既踊跃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制定,又对部分治理领域消极回避或造成阻碍,其整体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思维使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外交 多边主义 “改革的多边主义”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全球治理
下载PDF
非洲国际体系观及其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毛瑞鹏 《中国非洲学刊》 2022年第2期39-59,144-145,共23页
非洲正经历从二战后国际制度构建的被忽视者向国际体系变革的推动者转变。从追求国际平等和民主的根本诉求出发,非洲主张纠正历史不公正,实现其在联合国各机构尤其是安理会的充分代表权。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和维护非洲大陆团结,是主导非... 非洲正经历从二战后国际制度构建的被忽视者向国际体系变革的推动者转变。从追求国际平等和民主的根本诉求出发,非洲主张纠正历史不公正,实现其在联合国各机构尤其是安理会的充分代表权。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和维护非洲大陆团结,是主导非洲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的双重目标,两者既相互借重,又在竞争性国家利益驱动下存在内在冲突。尽管非洲共同立场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压力,然而非盟通过内部力量平衡和强化团结意识,坚持以统一声音参与安理会改革进程。面对内部竞争激烈、谈判胶着,非盟可能倾向于保持政策稳定。中国与非洲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国际体系观 安理会改革 非洲共同立场 埃祖尔韦尼共识 非盟政策选择
原文传递
发展对日关系的契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10
作者 陈会颖 《跨世纪》 2008年第8期1-3,共3页
进入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2005年前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日本“争常”、中国的立场、中日关系等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话题。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日本的“争常”失败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暂告一段落。联... 进入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2005年前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日本“争常”、中国的立场、中日关系等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话题。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日本的“争常”失败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暂告一段落。联合国的改革还要继续,国际力量的分化重组不会停止,日本的“争常”努力更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深入分析日本“入常”的可能性和中国的应对策略,探讨中日关系与联合国改革的良性互动,在国际格局调整的大背景和国际组织的大框架下来展望中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笔者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恰可以为双边关系新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关系 安理会改革 契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