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丽美 许招懂 +3 位作者 姚江雄 刘菊妍 李春 王智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夏枯草中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salviaflaside)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夏枯草中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salviaflaside)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A)-1.0%醋酸水(B)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1 mL·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分别在0.006 7~4.2μg和0.047~9.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9.99%和100.2%,RSD分别为1.13%和1.64%;所测夏枯草样品中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大于0.01%,迷迭香酸的含量大于1%。结论本法简单、快捷、准确,可用于夏枯草药材中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夏枯草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定量测定的夏枯草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邱俊娜 张榆 +3 位作者 张双 刘斌 姜艳艳 程发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42-2850,共9页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出不同批次夏枯草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并以其为指标建立夏枯草含量测定方法,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夏枯草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30批不同产地夏枯草的指纹图谱,利用中...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出不同批次夏枯草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并以其为指标建立夏枯草含量测定方法,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夏枯草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30批不同产地夏枯草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不同批次夏枯草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基于筛选出的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对61批夏枯草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夏枯草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8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在0.970以上,表明30批夏枯草药材的整体质量相对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不同批次夏枯草质量差异的5个标志物,分别为咖啡酸(5号峰)、金丝桃苷(9号峰)、异槲皮苷(10号峰)、异迷迭香酸苷(11号峰)和迷迭香酸(12号峰),以5个标志物为指标,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峰分离度良好,且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0%~105.0%,RSD值均低于3%。结论该方法科学、准确、可靠,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和含量测定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合理、有效的夏枯草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咖啡酸 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 被引量:19
3
作者 林丽美 夏伯候 +6 位作者 刘菊妍 李春 何迎春 姚江雄 许招懂 梁航 廖端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11-2415,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4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醋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4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89~0.7771μg、0.0067~4.200μg、0.0480~0.9600Ixg和0.0386~0.7714μg(0.9992〈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8.35%和98.62%之间。结论该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颗粒 绿原酸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蒙花苷 RP—HPLC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夏枯草5种活性成分的HPLC测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皮胜玲 张凯强 +5 位作者 胡玉珍 黄杰 李亚梅 夏伯候 林丽美 吴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咖啡酸、芦丁、木犀草素5种活性成分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进行测定研究,比较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酚酸和黄酮类成分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咖啡酸、芦丁、木犀草素5种活性成分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进行测定研究,比较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酚酸和黄酮类成分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5H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以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夏枯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迷迭香酸、芦丁、咖啡酸和木犀草素4种成分量上差异显著(P<0.01),而异迷迭香酸苷量无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能被正确区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穗长度与夏枯草主要成分量无明显关系。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单、可行,可以作为夏枯草品质评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HPLC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迷迭香酸 异迷迭香酸苷 咖啡酸 芦丁 木犀草素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夏枯草茎叶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谭知浩 肖志葵 +2 位作者 罗弘杉 李亚梅 林丽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795-804,共10页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夏枯草茎叶总酚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夏枯草茎叶水提物中成分进行分析;使用Swis...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夏枯草茎叶总酚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夏枯草茎叶水提物中成分进行分析;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夏枯草抗炎作用对应的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TCMSP、PDB数据库对已鉴定的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mber18软件包,取对接结合能前3位的对接复合物分别进行20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共鉴定出异迷迭香酸苷、紫草酸、染料木素、槲皮素和丹参酚酸Y等22个化合物,其中酚酸类16种,黄酮类6种。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02个潜在抗炎靶点,PPI分析发现肿瘤蛋白(TP5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转录因子AP-1(JUN)、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黏着连接蛋白β1(CTNN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s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已鉴定出的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自由结合,结合能前3位的分子与受体蛋白复合物具有较稳定构象,结合后不会导致其构象发生持续的、显著的改变。结论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可实现对夏枯草茎叶抗炎物质基础挖掘和机制预测,有助于夏枯草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茎叶 酚酸类 抗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异迷迭香酸苷
原文传递
荔枝草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丽 戴轶群 +3 位作者 谢国勇 李明亮 冯启童 秦民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对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和RP C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首次从荔枝草根中... 目的对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和RP C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首次从荔枝草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乌苏酸(ursolicacid,2),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3),假荆芥属苷(nepitrin,4),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5),丹参素甲正丁酯(n-butyl 3,4 dihydroxyphenyllactate,6),丹参素甲酯(methyl 3,4-dihydroxyphenyllactate,7),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8),salviaflaside methyl ester(9),异迷迭香酸苷(salviaflaside,10),(2S)-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2S)-5,7,4'-trihydroxy-6-methoxyflavanone-7-O-β-D-glucopyranoside,11],豆甾醇(stigmasterol,12),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1-cerotoylglycerol,13)。结论化合物6、7、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 丹参素甲正丁酯 丹参素甲酯 异迷迭香酸苷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与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花汝凤 姚江雄 +3 位作者 黎志坚 方铁铮 蒋丽娟 许招懂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5-77,共3页
目的: 建立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2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 目的: 建立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2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含量,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结果: 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4-0.364 μg(R2=0.999 8),0.004 98-0.049 8 μg(R2=0.999 7);迷迭香酸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 1.32%,异迷迭香酸苷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 0.78%(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夏桑菊颗粒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颗粒 迷迭香酸 异迷迭香酸苷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结合UPLC表征夏枯草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武少茹 冯伟红 +5 位作者 陈凯明 关亮俊 陈两绵 王智民 高慧敏 宋宗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569-4588,共20页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的干燥果穗,在制药和大健康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作为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每年产生大量的非药用部位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被废弃。为了明确果穗、种子、茎和叶的化学组成,挖掘其非药用资源的利...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的干燥果穗,在制药和大健康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作为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每年产生大量的非药用部位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被废弃。为了明确果穗、种子、茎和叶的化学组成,挖掘其非药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检测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从中检测到117个化合物,鉴定出87个,其中包括32个酚酸、8个黄酮和45个三萜皂苷。在鉴定的化合物中,包含一系列新的含4~6糖的三萜皂苷。将不同部位多批次样品的BPI色谱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果穗成分最为丰富,其既包含种子的高含量成分异迷迭香酸苷和亚麻酸,也包含茎、叶中含量更为丰富的酚酸、黄酮以及三萜皂苷。总体上说,果穗成分是种子和茎叶成分的复合体。从UPLC测定的不同部位6种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含量看,种子除异迷迭香酸苷外,其他酚酸低于果穗;果穗除异迷迭香酸苷含量高于茎和叶外,其他酚酸含量与茎无显著性差异,原儿茶醛和咖啡酸低于叶。从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的4个部位抗氧化活性看,果穗与茎、叶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种子;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的总酚酸含量具有相关性。因此,夏枯草茎、叶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结合其传统用药证据,以夏枯全草入药具有一定可行性。若维持《中国药典》2020年版夏枯草仅以果穗入药的现状,那么种子的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可作为其专属性指标,更好地评价药材的真伪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酚酸 三萜皂苷 抗氧化活性 异迷迭香酸苷
原文传递
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招懂 王智民 +2 位作者 刘菊妍 李春 林丽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建立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夏枯草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夏枯草及夏枯草不同部位中的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含量测定,以Agi... 目的:建立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夏枯草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夏枯草及夏枯草不同部位中的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夏枯草中异迷迭香酸苷进行含量测定,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9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流动相16%乙腈-84%水(含1.0%醋酸)等度洗脱。结果:异迷迭香酸苷斑点清晰,且仅存在药用部位果穗中,无干扰;异迷迭香酸苷进样在0.032 667~0.653 34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 0.25%,异迷迭香酸苷在夏枯草中的含量>0.1‰。结论:所选指标为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中的特征成分,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异迷迭香酸苷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夏枯草膏中异迷迭香酸苷水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 李正国 刘琳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7期82-85,共4页
目的以夏枯草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为指标,优化夏枯草膏中夏枯草的提取工艺,并用于质量控制指标以考察饮片质量和提取效率。方法采用水提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工艺。... 目的以夏枯草特征成分异迷迭香酸苷为指标,优化夏枯草膏中夏枯草的提取工艺,并用于质量控制指标以考察饮片质量和提取效率。方法采用水提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次数对夏枯草膏中异迷迭香酸苷的提取影响较大,浸泡时间、溶剂用量次数次之,提取时间影响最小。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泡1h、提取1.5h,提取3次(溶剂用量分别为药材的18倍、10倍、8倍),可获得较理想异迷迭香酸苷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异迷迭香酸苷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夏枯草不同生长期3种酚酸成分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皮胜玲 郭小兰 +2 位作者 刘密 李伟 刘湘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全草不同生长期的指纹图谱及3种酚酸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全草的最佳采收期,研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对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全草的指纹图谱及迷... 目的通过研究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全草不同生长期的指纹图谱及3种酚酸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全草的最佳采收期,研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对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全草的指纹图谱及迷迭香酸、异迷迭香酸苷和咖啡酸的含量。结果夏枯草全草不同生长时期3种酚酸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野生夏枯草与栽培夏枯草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3种酚酸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夏枯草全草的最佳采收期在6月中上旬,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全草均具有一定的入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野生 栽培 生长期 迷迭香酸 异迷迭香酸苷 咖啡酸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羚角降压片中8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雪波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2期2335-2338,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羚角降压片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6%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羚角降压片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6%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5 nm(紫丁香苷)、330 nm(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278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紫丁香苷、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分别在11.616~69.696μg·ml^-1,1.601~9.605μg·ml^-1,2.040~12.240μg·ml^-1,14.888~89.328μg·ml^-1,72.032~432.192μg·ml^-1,24.016~144.096μg·ml^-1,10.040~60.240μg·ml^-1,1.801~10.805μg·ml^-1(r为0.9994~0.9999)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99.7%,98.8%,98.0%,99.1%,99.3%,100.2%,97.4%,RSD分别为0.7%,0.7%,0.4%,0.6%,0.3%,0.5%,0.5%,0.7%(n=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可用于复方羚角降压片中上述8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羚角降压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紫丁香苷 咖啡酸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黄芩苷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下载PDF
异迷迭香酸苷介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元肇 曾勇 +1 位作者 郑克思 吴林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49-753,共5页
目的:研究异迷迭香酸苷介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异迷迭香酸苷(0.1、1、10μmol/L)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AO/EB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 目的:研究异迷迭香酸苷介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异迷迭香酸苷(0.1、1、10μmol/L)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AO/EB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内质网应激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异迷迭香酸苷浓度为0.1、1、10μmol/L时,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1.56±6.76)%、(69.33±6.40)%、(44.54±7.37)%,较空白对照组[(100.00±7.69)%]降低(P<0.05,P <0.01);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55.67±14.38)%、(183.14±15.18)%、(224.52±17.26)%,较空白对照组[(100.00±16.54)%]增加(P <0.05,P <0.01);GRP78表达量分别为(1.78±0.16)、(1.83±0.27)、(2.52±0.25),较空白对照组(1.00±0.12)增加(P <0.05,P <0.01);ATF4表达量分别为(1.67±0.15)、(1.69±0.08)、(2.21±0.29),较空白对照组(1.00±0.05)增加(P <0.05,P <0.01);CHOP表达量分别为(1.12±0.07)、(1.23±0.07)、(2.06±0.20),较空白对照组(1.00±0.07)增加(P <0.05,P <0.01);p-PERK表达量分别为(1.14±0.07)、(1.18±0.13)、(1.42±0.10),较空白对照组(1.00±0.04)增加(P <0.05);p-eIF2α表达量分别为(1.54±0.02)、(1.65±0.12)、(1.67±0.17),较空白对照组(1.00±0.18)增加(P <0.05,P <0.01);c-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1.30±0.14)、(1.51±0.22)、(2.01±0.18),较空白对照组(1.00±0.17)增加(P <0.05,P <0.01);Bcl-2/Bax表达量分别为(0.80±0.06)、(0.74±0.10)、(0.42±0.08),较空白对照组(1.00±0.10)降低(P <0.05,P <0.01)。结论:异迷迭香酸苷可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包括上调GRP78/CHOP信号通路和干扰Bcl2/Bax平衡两方面,从而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迷迭香酸苷 乳腺癌 细胞内葡萄糖调节蛋白/C/EBP同源蛋白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丹参中的一个新化合物及其抗HIV活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秦德华 陈鸿珊 +1 位作者 彭宗根 郭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别为 8- { [7′- ( 3′,′4 -二羟基 -苯基 ) - 9′-氧代 - 7′-丙烯基 ]氧 } - 3- ( 1″- O-β- D-葡萄糖基 ) - 4 -羟基 - [R- ( E) ]-苯丙酸 ( ) ,迷迭香酸 ( ) ,紫草酸 ( )和紫草酸 B( )。结论 为新化合物 , ~ 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酚酸 丹酚酸糖苷 抗HIV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