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马啸 蔡慧华 +4 位作者 何彦 郑慧敏 康玲 周宏伟 刘木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以及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其中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和其它菌属;或者以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奇异菌属、纤毛菌属等为主要菌属;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明显降低,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属,卷曲乳杆菌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波动,其中在月经期的波动最为明显,其优势菌属在月经周期中呈现相互交替或保持绝对优势的变化模式;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波动性减弱,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菌群结构相似。结论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相似。诱导卷曲乳杆菌产生或抑制惰性乳杆菌定植,从而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可以治愈R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菌群 动态分析 BIPES 16S r RNA
下载PDF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辉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科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单一克霉唑组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科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单一克霉唑组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单一克霉唑组仅予以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而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同时予以克霉唑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好转率、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克霉唑联合组的症状好转率、临床治愈率高于单一克霉唑组,其疾病复发率低于单一克霉唑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优于单一克霉唑组,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即用药安全性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阴道胶囊 克霉唑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921-2923,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盆底肌康复对预防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程芳 杨云洁 +1 位作者 史文静 马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生物反馈及Kegel锻炼等康复技术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及改善盆腔营养的作用及其对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21例...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生物反馈及Kegel锻炼等康复技术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及改善盆腔营养的作用及其对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R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21例RVVC和RBV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RVVC:咪康唑栓剂阴道给药,1粒/晚,共7~14 d,首次口服氟康唑150 mg,72 h加服1次;维持治疗药物:克霉唑栓剂或氟康唑1次/周,连用6个月或者伊曲康唑400 mg,1次/月或100 mg,1次/周,共6个月;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其中1种。RBV: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林霉素口服,甲硝唑栓阴道用药,每晚1次,或2%克林霉素软膏涂擦,共7 d。观察组在阴道炎症非急性期给予盆底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和Kegel锻炼。观察经盆底康复治疗1年内阴道炎复发的情况。结果盆底肌功能治疗前Ⅰ类肌肌力4、5级者4例,Ⅱ类肌肌力4、5级者8例;治疗后Ⅰ类肌肌力达4、5级者59例,Ⅱ类肌肌力达4、5级者60例(P<0.001);治疗前阴道前壁脱垂53例,治疗后阴道前壁脱垂49例(P=0.328),治疗前阴道后壁脱垂25例,治疗后阴道前壁脱垂11例(P=0.005),治疗前子宫脱垂14例,治疗后子宫脱垂2例(P=0.002);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后随访1年阴道炎复发率显著降低,61例阴道炎患者,治疗后只有2例复发(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明显提高盆底功能,显著恢复妊娠和分娩对阴道结构造成的松弛和脱垂。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盆底康复治疗明显降低RVVC和RBV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肌康复 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群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朝晖 王晓莉 廖秦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致病菌群情况,探讨对RVVC的治疗。方法:对108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致病菌群情况,探讨对RVVC的治疗。方法:对108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束、治疗第6月结束时进行假丝酵母菌涂片检查。结果:RVVC患者中81例(75.0%)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9例(17.6%)为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3.7%)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1.9%)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1.9%)为克柔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在108例RVVC患者中80.6%、66.7%、65.74%、57.4%、8.3%、6.5%分别对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敏感;7.4%的假丝酵母菌对所有列出的药物均已耐药。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时症状体征评分都比初诊时有明显好转(P<0.0001)。治疗3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76.2%(80/105),治疗6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64.8%(68/105)。结论:①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比例在RVVC患者中增高,可以占到25.00%,而其中17.6%的RVVC是由于光滑假丝酵母菌造成的。②在治疗RVVC时,要根据假丝酵母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以及以往患者的用药经验及发作特点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菌群 治疗
下载PDF
口服与阴道使用抗真菌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洋 徐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34-303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伊曲康唑、氟康唑、阴道用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炎疗效。方法 :遵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专业杂志等。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8篇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康唑与阴道联...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伊曲康唑、氟康唑、阴道用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炎疗效。方法 :遵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专业杂志等。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8篇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康唑与阴道联合用药与阴道用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克宁OR=5.54,95%CI(2.49,12.30),P<0.0001;制霉菌素OR=4.38,95%CI(1.82,10.53),P=0.001〕,氟康唑联合用药与阴道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3,95%CI(0.58,6.42),P=0.28〕。伊曲康唑与阴道用药比较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10,95%CI(2.51,145.15),P=0.004〕。结论 :伊曲康唑、氟康唑与阴道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且不良反应与阴道局部用药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 伊曲康唑 氟康唑 阴道局部用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凤燕 张丽霞 徐柏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33-2134,2137,共3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8例,取得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8例,取得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其进行药敏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6株,其中8例患者合并≥2种病原菌;116株病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2株占62.07%、克柔假丝酵母菌24株占20.69%、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占11.21%、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6.0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应先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芳 杨振宇 曾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6-648,共3页
关键词 乳酸杆菌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原文传递
白色念珠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率及其对抗真菌类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应芙蓉 朱华 +7 位作者 赵志超 胡东伟 吕佳妤 林超 周武 吴庆 陈凯琳 石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率及其对抗真菌剂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本院165例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以药敏实验评估白色念珠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选取菌株...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率及其对抗真菌剂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本院165例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以药敏实验评估白色念珠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选取菌株C54用于体内外实验:体外诱导单生菌或多微生物组合的生物膜,并测定其在游离和生物膜形式下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小鼠体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混合微生物悬浮液构建VVC模型,用酶联免疫印迹法检测OD595值来观察各组生物膜生长速率。结果对伊曲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菌株最多,占总数的4.20%。各组生物膜形式的MIC值均高于其游离形式,真菌和细菌菌株的共培养所形成的多微生物生物膜对各种抗真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耐药性,经诱导后在生物膜形式下,C54+大肠杆菌组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MIC值为512,>256,>512,>1024μg·mL^(-1);C54+无乳链球菌组对上述抗真菌药物的MIC为>512,>256,>512,>1024μg·mL^(-1)。从注射混合微生物悬浮液的小鼠分离的阴道样品中,生物膜形成速率显著高于注射标准白色念珠菌悬浮液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72 h,ATCC14053组的OD595值分别为0.20±0.11,0.24±0.024,0.25±0.06;C54+大肠杆菌组的OD595值分别为0.69±0.88,0.79±0.65,1.10±0.64;C54+无乳链球菌组的OD595值分别为0.68±0.42,0.81±0.77,1.10±0.10。结论多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能提高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速率和抗真菌剂耐药性,这将增强对RVVC患者的阴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白念珠菌 多微生物生物膜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萍 张洪文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女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广大的妇女,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特点,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对指导预防和治疗本病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病原菌 发病机制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辰 王颖梅 薛凤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7-491,共5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做好RVVC预防,应寻找并纠正高危因素,鉴别感染的真菌菌种,认识混合感染。此外,研发抗真菌疫苗有望成为预防RVVC的新方...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做好RVVC预防,应寻找并纠正高危因素,鉴别感染的真菌菌种,认识混合感染。此外,研发抗真菌疫苗有望成为预防RVVC的新方法。RVVC治疗主要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敏感抗真菌药进行强化+巩固治疗,微生态调节剂、中成药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未来有待开发新型抗真菌制剂并验证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RVVC患者与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5期1234-1234,1237,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 目的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盐酸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反复发作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洁 王心 +1 位作者 尚丽新 刘敬超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22-123,126,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阴道炎(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8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氟康唑组(氟康唑150 mg,口服,1次/3 d,共3次)和联合用药组(在氟康唑组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联合氟康唑治疗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阴道炎(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asis,RV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8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氟康唑组(氟康唑150 mg,口服,1次/3 d,共3次)和联合用药组(在氟康唑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每晚1片放入阴道,50 mg/片,连续应用2周)。观察治疗结束后两组治愈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变、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康唑组治愈率为81.6%,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92.1%,联合用药组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2)。两组治疗后外阴灼痛、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阴道充血等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联合用药组阴道分泌物、阴道充血等临床体征较氟康唑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氟康唑组13.2%,联合用药组1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联合氟康唑较单独采用氟康唑治疗RVVC有更高的治愈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 氟康唑 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敏端 黄英源 黎庆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89-2691,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咪康唑治疗妊娠期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余海云 朱秋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咪康唑在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了解其在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74例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克霉唑组)和观察组(克霉... 目的观察研究咪康唑在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了解其在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74例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克霉唑组)和观察组(克霉唑联合咪康唑组),各3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4.12%,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瘙痒、白带异常及黏膜充血症状评分分别为(0.34±0.06)、(0.50±0.08)分及(0.36±0.0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康唑在妊娠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在妊娠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康唑 妊娠期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英源 邓敏端 +2 位作者 赖艳榕 李雅文 陈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属 抗真菌药 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药物敏感性与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赛男 祁文瑾 +1 位作者 黄蓉 何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0-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与耐药基因MDR1、CDR1、CDR2和PDR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菌株取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与耐药基因MDR1、CDR1、CDR2和PDR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菌株取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经菌种鉴定取白假丝酵母菌213株(RVVC 76株,VVC 137株)后做体外药敏试验;荧光定量PCR对已确定敏感、中敏或耐药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表达检测。结果:PDR1基因仅在部分菌株中有表达,RVVC组的PDR1基因表达率明显低于VVC组(P<0.05);两性霉素B的VVC-耐药组高于VVC-中敏组(P<0.05),伊曲康唑的RVVC-耐药组高于VVC-敏感组、VVC-耐药组和RVVC-敏感组(P<0.05),即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VVC菌株、对伊曲康唑耐药的RVVC菌株PDR1表达均升高;CDR1、CDR2、MDR1在所有白假丝酵母菌中均有表达,仅CDR1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咪康唑VVC-中敏+耐药组高于VVC-敏感组(P<0.05),氟康唑VVC-中敏组表达高于VVC-敏感组和VVC-耐药组(P<0.05),即对咪康唑耐药的VVC菌株表达高于其敏感菌株,对氟康唑中敏菌株表达高于其敏感和耐药组。结论:RVVC的治疗可优选制霉菌素。致RVVC菌株对伊曲康唑明显耐药,且与PDR1基因高表达有关。致VVC菌株对咪康唑、氟康唑产生耐药可能与CDR1高表达有关。PDR1和CDR1可能同时参与RVVC的耐药机制,而与CDR2和MDR1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晁亚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RVVC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RVVC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症状体征评分、阴道分泌物炎性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RVVC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阴道胶囊 硝酸咪康唑栓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晓维 张振国 刘晓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46-347,共2页
目的了解STD门诊复发性外阴道念珠菌病(RVVC)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然后用ATB ID 32C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3药敏系统进行... 目的了解STD门诊复发性外阴道念珠菌病(RVVC)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沙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然后用ATB ID 32C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3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80份标本中检出白色念珠菌201株,占71.79%;非白色念珠菌79株,占28.21%,其中光滑念珠菌42株,占15%。VVC组与RVVC组抗真菌药物比较,VVC组对氟康唑的敏感率高于R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D门诊患者阴道念珠菌病检出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RVVC组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占比例最高。VVC组氟康唑的敏感率高于RV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非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敏感率 复发外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原文传递
从“湿瘀互结”论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探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阮丽君 罗颂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8-1529,1571,共3页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基于该病的致病特点,试从“脏腑功能失调,内外湿邪相合,湿瘀互结”角度探讨其反复发作的中医病机特点...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基于该病的致病特点,试从“脏腑功能失调,内外湿邪相合,湿瘀互结”角度探讨其反复发作的中医病机特点,探讨临证急则治其标、杀虫止痒,缓则治其本、调理脏腑,兼顾祛湿化瘀。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肝脾同调、湿瘀并治,预防其复发,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并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瘀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当归芍药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