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罚性行为与行政处罚的判断及其适用——关于李文亮“训诫”案中的行为及相关争论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解君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7,共14页
在李文亮“训诫”案中,当事人在微信群里发布有关言论或信息的行为并不构成“造谣传谣”或传发虚假信息、发表不实言论,也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因而不属于应受处罚的行为;公安机关的“训诫”行为是否为行政处罚,不能仅从法... 在李文亮“训诫”案中,当事人在微信群里发布有关言论或信息的行为并不构成“造谣传谣”或传发虚假信息、发表不实言论,也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因而不属于应受处罚的行为;公安机关的“训诫”行为是否为行政处罚,不能仅从法定名称或形式来确定,而应结合其“训诫书”所载明的内容和其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等因素做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判断,基于此该“训诫”行为应定性为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的该“训诫”行为在事实认定、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存在违法情形,有关机关可依法予以撤销,当事人及其亲属亦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该案所反映出的问题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立法设定上应明确定义行政处罚的概念、实现行政处罚的类型化,在执法实施方面应遵循法治的底线和充分尊重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诫 受罚性行为 行政处罚 类型
原文传递
初探《治安管理处罚法》之人权保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洁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具体表现在法律内容上:对被侵害人和被处罚人的人权保障和对警察权的监督与制约,对被处罚人缩小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严格限制询问查证时间,区别对待特殊违法群体,自...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具体表现在法律内容上:对被侵害人和被处罚人的人权保障和对警察权的监督与制约,对被处罚人缩小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严格限制询问查证时间,区别对待特殊违法群体,自主选择司法救济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权 保障 处罚行为 法治理念
下载PDF
教唆自杀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启俊 吉宇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32-43,共12页
教唆自杀行为所作用的对象是能够辨认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尚未发展出自杀决意的人。自杀属于法律不予置评的行为,教唆自杀者不属于共同犯罪人,也并非间接正犯,我国通常将教唆自杀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教唆自杀行为是一个独立的实行行... 教唆自杀行为所作用的对象是能够辨认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尚未发展出自杀决意的人。自杀属于法律不予置评的行为,教唆自杀者不属于共同犯罪人,也并非间接正犯,我国通常将教唆自杀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教唆自杀行为是一个独立的实行行为,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在教唆自杀情形下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故而教唆自杀行为在不法层面上属于犯罪。教唆自杀者不存在间接故意,且处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教唆者也要对教唆自杀行为负责。教唆自杀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在相约自杀等特别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自杀行为 可罚性依据 实行行为 教唆军人自杀 相约自杀
下载PDF
《治安管理处罚法》评析
4
作者 蔡艺生 赵细妹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84-89,共6页
倍受瞩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新近出台。该法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诸多应罚行为的新种类以及单位违法情况,处罚方式多样化,处罚程序规范化,凸显了对私权利的保护和对公权力的限制,尽管偶有微暇,仍不失为我国治安管理立法的一个历... 倍受瞩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新近出台。该法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诸多应罚行为的新种类以及单位违法情况,处罚方式多样化,处罚程序规范化,凸显了对私权利的保护和对公权力的限制,尽管偶有微暇,仍不失为我国治安管理立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管理处罚法》 应罚行为 公权力 私权利
下载PDF
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刑法竞合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开元 韩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7,共4页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与重复评价相对应的概念,其价值根源在于法的正义性。基于此,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制约刑法竞合情况下的行为的评价即犯罪单复数的分析和判断。具体体现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法条竞合、想象竞合、牵连犯和不可罚的前后行...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与重复评价相对应的概念,其价值根源在于法的正义性。基于此,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制约刑法竞合情况下的行为的评价即犯罪单复数的分析和判断。具体体现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法条竞合、想象竞合、牵连犯和不可罚的前后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 牵连犯 不可罚的行为
下载PDF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基本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小亮 黄文忠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只是称谓不同,两者所表达的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五个方面:主体相同、法益相同、对象相同、后行为能独立成罪、后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能被前行为所涵盖。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只是称谓不同,两者所表达的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五个方面:主体相同、法益相同、对象相同、后行为能独立成罪、后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能被前行为所涵盖。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应归属于包括一罪,构成要件否定说和法律竞合说难言妥当。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不罚理由,通过法益侵害说即可获得充分的理论阐释,无需借助期待可能性理论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成立要件 法益侵害 法律性质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践立场与解释进路
7
作者 余哲豪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0-88,共9页
从我国《刑法》和相关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规定中可以抽象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范定性,为帮助行为正犯化。本罪在规制对象上,兼有普通帮助行为和中立帮助行为两类;在构成要件行为类型上,本罪构成要件行为仍然属于狭义共犯中的帮... 从我国《刑法》和相关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规定中可以抽象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范定性,为帮助行为正犯化。本罪在规制对象上,兼有普通帮助行为和中立帮助行为两类;在构成要件行为类型上,本罪构成要件行为仍然属于狭义共犯中的帮助行为。在帮信罪的认定中,应回归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基本立场,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以共犯从属性说为限制处罚范围的工具,以主观明知为认定重点,以行为对他人网络犯罪行为的促进为不法结果,从而限缩犯罪圈。在适用上,确定行为人行为时主观明知的程度,运用《刑法》第287条之二第3款分流而制;明确本罪的兜底性质,以成立共犯为原则,成立本罪为补充,以达到规范适用罪刑均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 主客观认定 司法适用
下载PDF
论教育中的惩罚 被引量:114
8
作者 傅维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8,共8页
教育中恰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在目的、情感基础、种类和量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育中正确地使用惩罚首先要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群体领域与个人领域、过错... 教育中恰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在目的、情感基础、种类和量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育中正确地使用惩罚首先要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群体领域与个人领域、过错行为与糟糕结果、故意行为与非故意行为、非遵从行为与故意违规行为等的界线。在教育中执行惩罚要做好奠定情感基础、选择惩罚种类、控制惩罚量度等方面的工作。惩罚中应坚持慎罚、指向过错、及时与坚定、一视同仁、保持关爱等原则,还要从过错行为和过错动机的消减水平两个方面来评估惩罚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 过错行为 奖惩规则
原文传递
犯罪的成立范围与处罚范围的分离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明楷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9,共15页
刑事立法论上的积极刑法观与消极刑法观,虽然就犯罪的成立范围表现出明显的对立,但对犯罪的刑罚处罚范围不一定存在实质分歧;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违法必究”与“有罪不罚”并存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行为构成犯罪但不给予刑罚处... 刑事立法论上的积极刑法观与消极刑法观,虽然就犯罪的成立范围表现出明显的对立,但对犯罪的刑罚处罚范围不一定存在实质分歧;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违法必究”与“有罪不罚”并存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行为构成犯罪但不给予刑罚处罚的普遍做法,不必用也难以用“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离”来解释,不应得出“某种行为根据行为规范构成犯罪但根据裁判规范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在刑事立法的活跃化不可避免的当今时代,刑事司法应当摒弃“有罪必罚”的观念,积极推进“犯罪的成立范围与处罚范围的分离”;对于大量情节较轻的犯罪只需认定犯罪的成立(可以同时给予非刑罚处罚),不必科处刑罚,这是最大限度实现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实现预防犯罪目的)与自由保障机能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的成立范围 犯罪的处罚范围 积极刑法观 消极刑法观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下载PDF
处罚法定视野下失信惩戒的规范进路 被引量:34
10
作者 谭冰霖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9,共15页
在新《行政处罚法》增设行政处罚定义条款的背景下,大部分失信惩戒措施都可以纳入行政处罚范畴。处罚法定原则是规范行政处罚的关键技术,现行失信惩戒制度在要件、效果、程序等维度上皆不同程度偏离了处罚法定原则,亟需纠偏。在要件法... 在新《行政处罚法》增设行政处罚定义条款的背景下,大部分失信惩戒措施都可以纳入行政处罚范畴。处罚法定原则是规范行政处罚的关键技术,现行失信惩戒制度在要件、效果、程序等维度上皆不同程度偏离了处罚法定原则,亟需纠偏。在要件法定层面,应对失信概念进行类型化提炼、拼接失信构成要件的规范分离,并增设主观过错要素;在效果法定层面,失信惩戒的设定应恪守法律保留、建立失信行为与惩戒措施的匹配规则,并在"一事不再罚"框架内实施惩戒;在程序法定层面,信息归集程序应符合《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设定的信息处理规则,处罚决定程序须在自动化处理和人工介入之间求得平衡并合理限定追究时效,信用修复程序则应完善修复条件,以及引入"信息修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惩戒 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 处罚法定
原文传递
安全激励对具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祁神军 姚明亮 +2 位作者 成家磊 陈梅 张云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6-192,共7页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具展开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奖励对从众动机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的端正产生0. 108的正向影响、对安全能力的提升产生0. 121的正向影响;惩罚对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健康产生0. 140的正向影响、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产生0. 250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预防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奖励 安全惩罚 从众动机 不安全行为 干预作用
下载PDF
母亲抑郁和惩罚对儿童早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父亲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丽莎 李燕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原文传递
共同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与处断规则——兼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之检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熊樟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我国《行政处罚法》没有共同违法的直接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作了概括式补充,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界效仿刑法学所建立的判断标准,非但无法为共同违法的认定和处断提供帮助,反而会造成法律上的漏洞。实际上,共同违法只是... 我国《行政处罚法》没有共同违法的直接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作了概括式补充,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界效仿刑法学所建立的判断标准,非但无法为共同违法的认定和处断提供帮助,反而会造成法律上的漏洞。实际上,共同违法只是该当构成要件和满足违法性的行为,它并不一定需要有责。从比较法的经验来看,立法者往往会将不同的相对人视为统一的"单一行为人"分别处罚。正是在这一点上,诸如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一样将相对人区分为教唆行为、胁迫行为的文本内容,显得较为罕见,也与执法实际的复杂性存在背离,因而需要加以修正或做变通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共同违法 单一行为人
原文传递
教育惩戒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辨正——围绕《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管华 程子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教育惩戒权是否属于国家教育行政权、教育惩戒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处罚引发讨论。教育惩戒开始出现在地方立法中,现实中的表现更是灵活多样。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教育惩戒不同于管教、处...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教育惩戒权是否属于国家教育行政权、教育惩戒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处罚引发讨论。教育惩戒开始出现在地方立法中,现实中的表现更是灵活多样。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教育惩戒不同于管教、处分和体罚。教育惩戒权不是国家权力,更不因《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而成为国家权力,而是专业权力,是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自由的范畴,教育惩戒行为应限于事实行为。揆诸各国,并无统一的教育惩戒模式。将教育惩戒与行政处罚区分开来,是最小代价的立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行政处罚 国家权力 事实行为
下载PDF
Are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punished more severely when they engage in violations? 被引量:5
15
作者 Yi Quan Sihai Li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7年第1期71-86,共16页
We use a sample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3 to 2013 to explore the reputation damage and overflow effect of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who have received supervisory punishment. We find that when ... We use a sample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3 to 2013 to explore the reputation damage and overflow effect of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who have received supervisory punishment. We find that when companies viol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ules, the market punishes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more severely than non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for these violations. Furthermore, companies employing punished academic directors face greater declines in their stock price than companies employing punished non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during a relatively short window before or after the punishment is announced. The punishment of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fluences the employment of other scholars in the same field and results in a negative overflow effect.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market's differential reactions to independent directo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findings reflect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one individual's reputation on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independent directors Violation behavior Reputation punishment Overflow effect
原文传递
论美国的校园安全治理及其合法限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亮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美国的校园安全治理兼顾校园秩序的维护和未成年学生的权益保障。惩戒行为需要遵守"必要且合理"的原则,惩戒的校规依据应明确且符合法律,手段应合理。对学生的人身搜查和私人物品搜查必须是有必要的,且没有超越合理范围。对... 美国的校园安全治理兼顾校园秩序的维护和未成年学生的权益保障。惩戒行为需要遵守"必要且合理"的原则,惩戒的校规依据应明确且符合法律,手段应合理。对学生的人身搜查和私人物品搜查必须是有必要的,且没有超越合理范围。对涉及学生表达自由的言论、集会游行、出版、发型和服饰管制必须遵循"个人的表达自由不得实质干扰学校运作"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校园安全 惩戒行为 搜查 表达自由
下载PDF
动态惩罚机制下公共项目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演化博弈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秋皓 杨高升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5,149,共8页
公共项目中,承包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以及信息不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损害了公共项目业主方的权益,另一方面影响了公共设施的正常营运。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构建静态及动态惩罚机制下的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及... 公共项目中,承包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以及信息不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损害了公共项目业主方的权益,另一方面影响了公共设施的正常营运。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构建静态及动态惩罚机制下的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及业主方监管策略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均衡策略。结果显示,静态惩罚机制下承包方和业主方的演化博弈呈周期性变化,不能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动态惩罚机制下承包商与业主方的演化博弈呈螺旋收敛态势;承包商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初始概率不同,随时间收敛到不同的均衡值;提升最严重惩罚度可有效降低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基于上述研究,业主方可选择构建动态惩罚机制遏制承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项目 动态惩罚 演化博弈 机会主义行为
下载PDF
自然惩罚:教育惩罚行为的可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朝宝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3-19,共7页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问题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怪相,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亦相左。作为良善教育者理想的教育惩罚,如何范导惩罚行为?如何扬弃教育惩戒?如何突围法律救赎?笔者试从哲学视角探寻一条路径,去除惩罚行为...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问题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怪相,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亦相左。作为良善教育者理想的教育惩罚,如何范导惩罚行为?如何扬弃教育惩戒?如何突围法律救赎?笔者试从哲学视角探寻一条路径,去除惩罚行为的不纯粹性,去除教育惩戒的诡辩性,去除法律救赎的虚幻性。作为理性理念的教育惩罚,它以儿童生命个体发展为目的,是意志自律者的道德律,是教育惩罚行为的法则;作为知性概念的自然惩罚,在教育惩罚理念的范导下成为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它调和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的同时也顺便调和了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自然惩罚是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法则,它不仅让教育惩罚行为发生的时空可以移动,还为实践中必要的教育强制留下地盘,从而使教育惩罚行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行为 教育惩罚 教育惩罚行为 自然惩罚 可能
下载PDF
论滥用职权罪中“重大损失”的体系地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贵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重大损失"是滥用职权罪的危害结果,应属于主观认识内容。认为其属于罪量要素、限制处罚范围的事由、客观处罚条件或者客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不当的。我国对该罪设置了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刑,是基于该罪的客观行为样态等考虑,... "重大损失"是滥用职权罪的危害结果,应属于主观认识内容。认为其属于罪量要素、限制处罚范围的事由、客观处罚条件或者客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不当的。我国对该罪设置了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刑,是基于该罪的客观行为样态等考虑,符合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职权罪 罪过形式 危害结果 法定刑 行为样态
下载PDF
威慑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20
作者 吴迪 袁勤俭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162,共8页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内的应用成果主要集中在“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威慑理论在数字盗版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威慑理论在在线社交媒体偏差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这3个方面;研究中存在“惩罚的敏捷性视角研究不足”“缺少跨国家(地区)、跨文化和跨平台的横向比较差异研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慑理论 信息系统 惩罚 犯罪行为 信息安全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