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美学到哲学美学——20世纪后期朱光潜美学学术道路的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薛富兴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9,共8页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遗憾 !承续朱光潜先生的心理美学成果 ,化观念为方法 ,走科学美学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美学 哲学美学 科学美学 化观念为方法
下载PDF
中国·韩国传统亭子的美学理念──以典型亭子的建筑符号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周焕 白日新 孟祥彬 《中国园林》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研究是以中韩传统亭子的建筑符号为基础,结合古亭符号的技术代码、句法代码和语义学代码之特点,在其表现和形式上 以及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阐明传统古亭符号的表现关、形式美、心理关,同时也揭示出中韩传... 本研究是以中韩传统亭子的建筑符号为基础,结合古亭符号的技术代码、句法代码和语义学代码之特点,在其表现和形式上 以及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阐明传统古亭符号的表现关、形式美、心理关,同时也揭示出中韩传统古亭的美学 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园林艺术 美学理念 亭子 建筑符号
下载PDF
“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语义辨析
3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62-77,I0003,共17页
“意象”是重要的哲学美学范畴,也是一个极易产生语言歧义的理论范畴。常见的混淆是将哲学美学与心理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哲学美学与诗学意义上的意象混淆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内涵。“意象”... “意象”是重要的哲学美学范畴,也是一个极易产生语言歧义的理论范畴。常见的混淆是将哲学美学与心理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哲学美学与诗学意义上的意象混淆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内涵。“意象”作为一个标示哲学美学本体意识的范畴,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意象具有圆融性、生成性、超越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基本特色,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审美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哲学美学 心理美学 诗学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旧南方的新主体——凯特·肖邦内战小说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5
4
作者 董雪飞 田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 肖邦的内战小说通过再现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建构了南方作为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新主体形象。在肖邦笔下,种植园和奴隶制的破坏是南北战争对南方白人造成的最大创伤,由此引发社群、家庭、个人情感与身份的危机。肖邦为治疗南北战争创伤开出的药方是重建家园和社群的和谐关系,为受伤者提供疗伤的物理和精神空间。肖邦的内战小说主要关注战争对路易斯安那特定阶层和族群的影响,从而构成其地域美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奴隶制、种族和性别问题上均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内战小说 美国南方 心理创伤 文化创伤 治疗方法 地域美学
下载PDF
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李阳 高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探讨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91例,均接受游离或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并实施以循证... 目的探讨探讨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91例,均接受游离或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并实施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美观度优17例,良71例,优良率为96.70%。护理后2例患者发生血肿,1例患者发生皮肤感觉异常,1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49%。护理后患者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非常满意59例,一般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5.60%。结论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获得较高的美观度,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论 全方位护理模式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心理状态 美观度
下载PDF
设计理念在变革与应用中的思考
6
作者 张亚光 《网印工业》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本文在“设计心理学”这一总术语下,阐述与设计优化和评价高度相关的心理维度。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中探究受众人群的心理转变,内容不仅包括由上下文、框架、期望、知识和习惯触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包括格式塔理论和时代精神产生的心理... 本文在“设计心理学”这一总术语下,阐述与设计优化和评价高度相关的心理维度。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中探究受众人群的心理转变,内容不仅包括由上下文、框架、期望、知识和习惯触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包括格式塔理论和时代精神产生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决定同样的物理设计是否会在美学上被欣赏、期望、接受或被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POD) HCD 心理转变 经验美学
下载PDF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心理美学内涵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长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9,共3页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文艺心理学命题。它蕴含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心理动力;它隐含着内心巨大的自我表现欲,成为司马迁实现人生超越的心理基础;它饱含着深切的...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文艺心理学命题。它蕴含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心理动力;它隐含着内心巨大的自我表现欲,成为司马迁实现人生超越的心理基础;它饱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透射出司马迁在《史记》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心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说 心理美学 内涵
下载PDF
王维山水诗的符号美学与心理美学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立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80-87,共8页
利用心理美学及符号美学的观点,可以看到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以画入诗、声色并出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动静互衬、平缓悠长的节律,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同时,王维的山水诗还具有丰富的意蕴,表现了其个人的情感、观念乃至其个性、经历与... 利用心理美学及符号美学的观点,可以看到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以画入诗、声色并出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动静互衬、平缓悠长的节律,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同时,王维的山水诗还具有丰富的意蕴,表现了其个人的情感、观念乃至其个性、经历与人格,暗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潜藏着其独特的生命之流。意义融化在形式之中,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心理美学 符号美学
下载PDF
浅析宝庆竹刻的美学心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单贺飞 王宽宇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作为一项复杂而又高级的审美活动,民间美术宝庆竹刻的创作和鉴赏过程包含着奇妙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论文探讨了宝庆竹刻的心理美学特征.
关键词 宝庆竹刻 心理美学 心理现象 心理规律
下载PDF
对后现代语境中舞蹈审美“心理距离”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大雪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以舞蹈心理学为切入点,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分析了舞蹈审美的不同态势,并以实例阐释心理距离说在舞蹈创作审美方面的应用和解读。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心理距离 舞蹈审美
原文传递
谈漆画艺术性与工艺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以现象学和心理美学为出发点,探讨漆画艺术的双重属性,具有实践的意义。事实上以理论为根据,一方面会扩大艺术作品艺术性和工艺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把二者放到一定的理论背景,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漆画艺术具有艺术性和工艺性两方面属... 以现象学和心理美学为出发点,探讨漆画艺术的双重属性,具有实践的意义。事实上以理论为根据,一方面会扩大艺术作品艺术性和工艺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把二者放到一定的理论背景,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漆画艺术具有艺术性和工艺性两方面属性,对漆画的艺术效果,审美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性 审美经验 审美对象 心理美学
下载PDF
从文学活动的互动性看立普斯“移情”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卜凌云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1-64,共4页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应用于当前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心理美学 立普斯 移情
下载PDF
论犹太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在文本创作中产生的心理效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9期60-61,共2页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神秘莫测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犹太文学文本中采用的压抑且具负罪意识的"自我"解构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化,形成该背景下对立"自我"的文本理论结构,从而在文学审美和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形成当代犹太作家的文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现实主义 犹太文化 文学审美 自我对立
下载PDF
浅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14
作者 徐月月 《环球首映》 2019年第9期116-117,共2页
郁达夫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本论文拟从四个角度,对其小说的心理描写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研究其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其次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其小说心理描写独有的特点;再者从文学即人... 郁达夫的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本论文拟从四个角度,对其小说的心理描写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研究其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其次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其小说心理描写独有的特点;再者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探究作家自我心理与其作品人物心理的联系。最后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其小说心理描写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研究其小说心理描写的独有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精神分析相关理论 美学 施蜇存 劳伦斯
下载PDF
“适我无非新”: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的局限性
15
作者 孟姝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3-59,共7页
朱光潜在中国现代性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构建起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之路。然而,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及特殊且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的构建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聚焦于其对西... 朱光潜在中国现代性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构建起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之路。然而,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及特殊且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的构建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聚焦于其对西方现代美学及文化思想观念的"去语境化"的机械移植,由此破坏了其思想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心理美学 自主性 “去语境化”移植
下载PDF
艺术院校声乐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6
作者 孙冬冬 刘云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24-129,155,共7页
声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特点兼具的艺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一直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既不符合声乐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艺术院校声乐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需要,声乐... 声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特点兼具的艺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一直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既不符合声乐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艺术院校声乐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需要,声乐学科建设的需要,声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作为我国高层次声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艺术院校应依托科学的理论,依循一定的原则,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配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构建起科学的声乐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出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优秀声乐人才,共同推进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声乐理论课程 哲学基础 心理基础 美学基础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道家美学
17
作者 刘继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9,共4页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的普遍性与对万物的生成性;都强调通过"静坐"、直觉、反观内省等方法去认识"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良知 道家美学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生命融通——略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审美影响
18
作者 姜辉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对于无名氏的研究,人们通常只注意他的生命哲学或文体特色,而鲜有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因此,从心理艺术、美学情致以及观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影响便成为无名氏研... 对于无名氏的研究,人们通常只注意他的生命哲学或文体特色,而鲜有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因此,从心理艺术、美学情致以及观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影响便成为无名氏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心理艺术 美学情致 观念
下载PDF
心理殿堂中的记忆组画:评乔治·普莱《普鲁斯特的空间》
19
作者 钟丽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传统的普鲁斯特研究大多从"时间"维度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各种探讨,乔治·普莱的著作《普鲁斯特的空间》以独特的"空间美学"视角、用现象学批评方法对普鲁斯特小说"空间记忆并置"的心理现象... 传统的普鲁斯特研究大多从"时间"维度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各种探讨,乔治·普莱的著作《普鲁斯特的空间》以独特的"空间美学"视角、用现象学批评方法对普鲁斯特小说"空间记忆并置"的心理现象作了新颖独到的深刻分析。此书对普鲁斯特小说研究、对中国学界当前方兴未艾的空间美学研究,都有很好的示例与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普莱 《普鲁斯特的空间》 心理记忆 空间美学
原文传递
Female Voi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in the View of Synaesthesia
20
作者 CHEN Ying-x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6期847-851,共5页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starting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period. I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domain, synaesthesia allows people to combine several perceptions together; while in literature, it magically melts the “voice” of the author’s into the works. To interpret the female voice of the boo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ice of poverty and distress, of pursuing ethnic equality, and of pursuing female independ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synaesthesia, so as to reveal Sandra Cisneros’s feminist voice on the reflections of ethnic Mexican female values by her beautiful naive poetic language, with a pure and innocent 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ESTHESIA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analysis female voi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