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互联网+政务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馨予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中,政务服务存在的隐患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不力。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鉴于此,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中,政务服务存在的隐患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不力。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鉴于此,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应当确立二者在本质上相互促进的观念。对于公开的范围,采取同意与匿名化并存的方式;对于使用的界限,依照比例原则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政务服务 个人信息保护 匿名化 比例原则
下载PDF
个人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制探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汪全胜 方利平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个人敏感信息是被认为具有特殊风险,从而通常受到特殊保护的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主体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征集与处理要遵守一些特殊的原则与条件,如本人同意原则、利益衡平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等,我国应借鉴各国立法的共同做法,在... 个人敏感信息是被认为具有特殊风险,从而通常受到特殊保护的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主体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征集与处理要遵守一些特殊的原则与条件,如本人同意原则、利益衡平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等,我国应借鉴各国立法的共同做法,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个人敏感信息"作出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敏感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下载PDF
网络平台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分析——基于《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的框架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嘉琦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为切实保护儿童个人信息权益,网络平台依照现有法规完善其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有其必要性。本文在梳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内容框架的基础之上,从网络运营者职责、使用许可规定、儿童信息生命周期相关规定、管理与保护儿童信... 为切实保护儿童个人信息权益,网络平台依照现有法规完善其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有其必要性。本文在梳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内容框架的基础之上,从网络运营者职责、使用许可规定、儿童信息生命周期相关规定、管理与保护儿童信息机制四个方面对当前30个网络平台所设的针对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目前,网络平台已在其政策中阐明了多种措施来加强儿童的个人信息保护,但在儿童群体专门性、基于儿童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的政策全面性、政策对现实情境的考虑三个方面还存在难点。社会各层面应意识到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多面性价值,直面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的现实困境,多方一体构建和完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网络平台 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原文传递
数据治理的行为法经济学转向:助推理论实现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量:6
4
作者 汪全胜 王新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53-59,共7页
虽然以“知情-同意”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下来,但“知情-同意”制度的实践效果一直备受非议,由此引发了对整个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效性的质疑。“知情-同意”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人们的理性选择提供制度保障,但在现实的... 虽然以“知情-同意”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下来,但“知情-同意”制度的实践效果一直备受非议,由此引发了对整个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效性的质疑。“知情-同意”设计的最初目的是为人们的理性选择提供制度保障,但在现实的数据协商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行为,由此引发了对传统法律经济学视野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困境的思考。行为法经济学理论可以对人们在数据协商中的非理性选择作出合理解释,结论是选择框架的变化使人们偏离了最佳选择。对此,可以利用助推手段,通过优化选择框架的方式促使人们作出最佳选择。建议在中国的数据治理中融入助推理念,通过增加默认数据设置规定、禁止不合理助推、构建数据隐私标准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治理 助推理论 “知情-同意”制度 行为法律经济学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互联网生态“守门人”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设置研究 被引量:152
5
作者 张新宝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4,共14页
强化网络平台等大型在线企业的治理,配置与其控制力和影响力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正在形成全球普遍共识。我国目前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适应这一趋势正当其时,对此等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作出特别规定。本文建议在我国正在制... 强化网络平台等大型在线企业的治理,配置与其控制力和影响力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正在形成全球普遍共识。我国目前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适应这一趋势正当其时,对此等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作出特别规定。本文建议在我国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增加一个条文,设置"守门人"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特别义务。增设这一特别义务,在立法例上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并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本文对此作出论证,并对建议增加的条文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文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在线企业 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 守门人
原文传递
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基于“风险-收益”和调节定向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宣长春 陈素白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56,共19页
智媒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议题。本研究以“风险-收益”框架为基础,重点考察了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勾勒出不同群体(促进定向vs.预防定向)的态度差异。通过对全国16城进行问卷调查(N=4,800)发现:第... 智媒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议题。本研究以“风险-收益”框架为基础,重点考察了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勾勒出不同群体(促进定向vs.预防定向)的态度差异。通过对全国16城进行问卷调查(N=4,800)发现:第一,隐私侵犯经历与个人信息保护意愿之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即保护意愿随着隐私侵犯经历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上升两个阶段。第二,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均会发挥中介作用,在下降阶段,感知收益解释力更强,在上升阶段,感知风险解释力更强。第三,促进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预防定向用户,但在隐私侵犯极度严重时,预防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促进定向用户,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中,预防定向用户拐点出现明显早于促进定向用户。研究结果为理解中国智媒用户的隐私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意愿 隐私侵犯经历 调节定向 “风险-收益”框架 智能媒体
原文传递
欧盟法视野下我国警务领域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3
7
作者 栾兴良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规模化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是现代警务运行的常态,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构成严重挑战。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缺少对警务领域个人信息的专门性规定,难以有效应对新的警务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滥用和个人权利危机。欧盟是警务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立... 规模化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是现代警务运行的常态,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构成严重挑战。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缺少对警务领域个人信息的专门性规定,难以有效应对新的警务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滥用和个人权利危机。欧盟是警务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先行者,对欧盟模式进行检视和评价,可资我国相关立法之完善。具体而言,在宪法层面引入个人信息受保护权,专门立法层面分步实施,当前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警务领域的适用规则,未来制定专门性立法,其他单行法强化警务部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模式 警务领域 个人信息受保护权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