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简论
1
作者 赵春光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萌芽于19世纪末,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地区史前考古的发展可以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业余考古学者揭开了台湾史前考古的序幕,最初的调查、发掘是人类学和民族学调查的“副... 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萌芽于19世纪末,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地区史前考古的发展可以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业余考古学者揭开了台湾史前考古的序幕,最初的调查、发掘是人类学和民族学调查的“副产物”,为“土俗人种学讲座”提供了资料,史前史研究主要受传播论的影响,台湾地区与中国内地史前文化关系初见端倪。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与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师生成为开展考古工作的主要力量,国际合作与多学科科际合作是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新趋势,龙山形成期理论成为主流学说,构建史前文化序列则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输入台湾地区的新考古学与传统考古学并行发展,相互作用圈理论与区系类型理论是主要理论学说,“抢救考古”是这一期田野工作的主要特色,文化内涵、文化编年序列等文化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深入,台湾地区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考古 史前考古 考古学史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缅甸史前考古研究概述
2
作者 韦璇 梁婷婷 苏吀端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7,共18页
缅甸是大陆东南亚六国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作为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廊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了解早期人类迁徙、史前陶器和金属冶炼技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缅甸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史前研究历程与成果,归纳出缅甸... 缅甸是大陆东南亚六国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作为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廊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了解早期人类迁徙、史前陶器和金属冶炼技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缅甸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史前研究历程与成果,归纳出缅甸史前考古发展的五大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萌芽、30—50年代的起步、50—70年代的停滞、70—90年代的恢复以及90年代末以来的继续发展。同时简单讨论了缅甸史前研究的特点和热点,以及目前中国学者对缅甸史前史的研究现状,厘清了过去缅甸史前研究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归纳了现阶段的问题,预测了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与方向,以期能为中国学者深入缅甸乃至东南亚史前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东南亚 史前考古 考古学史
原文传递
史前社会研究与人类历史的新奠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类学指向
3
作者 王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开始将历史视为人类的创造物,并且将历史创造的基础追溯至以古希腊罗马为基础的古典文明,以此产生出蔚然壮观的资产阶级历史编纂。但本文的研究旨在证明,将古典文明作为人类历史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现实诉求和意识形态... 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开始将历史视为人类的创造物,并且将历史创造的基础追溯至以古希腊罗马为基础的古典文明,以此产生出蔚然壮观的资产阶级历史编纂。但本文的研究旨在证明,将古典文明作为人类历史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现实诉求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所致;而马克思通过史前社会研究,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为何要在近代社会重返古典文明、古典文明是否为人类社会确立了历史基础、史前文化如何在历史基础上超越古典文明等重要问题,最终将史前社会确立为人类历史的新奠基。这不仅揭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而且还开启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类学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史前社会 人类历史 共产主义 古典文明
原文传递
从进化视角看人类交通与信息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5,共13页
交通运输与信息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相应时空尺度及约束条件下改善自身物信关系与结构,在距离可及性上实现趋利避害的基础性功能。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目前已高度发达的交通与信息能力,其实只是在生命进化早期形成... 交通运输与信息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相应时空尺度及约束条件下改善自身物信关系与结构,在距离可及性上实现趋利避害的基础性功能。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目前已高度发达的交通与信息能力,其实只是在生命进化早期形成实体移动和信息处理可及性本能基础之上的扩展。早期人类位移与交往的进步主要属于生物进化的范畴,但两足行走和超强的信息能力使其在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文字和认知经验在农牧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得到极大攀升,人类越来越多驯化畜力、改善车船并兴建基础设施;而工业革命以来的交通与信息能力则更多依赖于矿石能源、科技与组织水平的提升。极大受益于科技革命的交通通讯进步,不能违反人类在生物进化阶段所形成的相关基础性本能。同时,我们仍需敬畏所有已经了解以及尚待认知的自然规律,并在面临又一次重大阶段性转换的关键时刻避免因无知而犯错误。基于进化视角的人类通史特别是文明“史前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史前史 交通运输 信息能力 物信关系 可达性
下载PDF
骨笛乎,竹笛乎——析中国笛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2-36,44,共6页
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 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发现骨笛等.文章通过笛子的选材、制造工艺、本身承载的社会信息等角度对骨笛和竹笛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从骨笛到竹笛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明 音乐史 骨笛(哨) 竹笛
下载PDF
试论十二支的赤道属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宁 张建芳 刘焕申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1-45,共5页
十二支 ,有的学者称它为地平十二支 ,有的学者称它为黄道十二支 ,这两种称谓都是用西方天文学的内容张冠李戴中国天文学的十二支。追溯中国天文学的史前史体现的十二支与天极、赤道二十八宿、北斗指向之间的关系 ,结合在六、七千年前已... 十二支 ,有的学者称它为地平十二支 ,有的学者称它为黄道十二支 ,这两种称谓都是用西方天文学的内容张冠李戴中国天文学的十二支。追溯中国天文学的史前史体现的十二支与天极、赤道二十八宿、北斗指向之间的关系 ,结合在六、七千年前已经开始行用的干支四柱与浑仪的功用 ,可以证实十二支只能被称作赤道十二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 史前史 十二支 属性 赤道
下载PDF
老挝史前考古研究概述
7
作者 梁婷婷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0-225,共16页
老挝作为大陆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底蕴深厚,是研究东南亚古人类、古代社会以及冶金技术等考古课题的重地。本文所梳理、探讨的老挝“史前时代”指的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至1353年澜沧王国建立。其史前考古学研... 老挝作为大陆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底蕴深厚,是研究东南亚古人类、古代社会以及冶金技术等考古课题的重地。本文所梳理、探讨的老挝“史前时代”指的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至1353年澜沧王国建立。其史前考古学研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从最开始的粗略考察发展到后来较系统的调查分析;第二阶段为停滞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老挝考古由于政治动乱基本停滞;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通过与西方学者合作开展了更多的调查发掘工作;第四阶段为新时期,从2005年至今,在继续与国际合作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涉及的研究课题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史前史 考古学史 东南亚
原文传递
帝汶岛史前考古研究概述
8
作者 翟天民 姚富靖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帝汶岛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巽他群岛最东端的岛屿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帝汶岛史前考古史的梳理较少,结合帝汶岛政治势力的进退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跨度从阿尔弗雷德·布勒的早期工作一直延续到最近的考古研... 帝汶岛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巽他群岛最东端的岛屿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帝汶岛史前考古史的梳理较少,结合帝汶岛政治势力的进退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跨度从阿尔弗雷德·布勒的早期工作一直延续到最近的考古研究。虽然只选取了帝汶岛这样一个小的地理单元,但是由此可管窥整个东南亚史前考古的情况,对帝汶岛史前考古学史的概述不仅可以给相关学者在帝汶岛下一步的史前考古工作提供借鉴,而且对于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的全面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汶岛 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史 东南亚群岛
原文传递
菲律宾史前考古研究概述
9
作者 李桓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98,共20页
菲律宾考古自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开始,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史前考古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是考古奠基期,此时大批西方学者来到菲律宾,研究机构初步建立。50—70年代是史前考古发展期,此时国家博物馆在卡加... 菲律宾考古自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开始,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史前考古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是考古奠基期,此时大批西方学者来到菲律宾,研究机构初步建立。50—70年代是史前考古发展期,此时国家博物馆在卡加延河谷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史前遗址,并集中在该区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80—90年代是史前考古转型期,新的考古学技术、理论和方法被学者广泛讨论并得到应用。21世纪以来,菲律宾史前考古步入了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史前考古 考古学史 东南亚
原文传递
五帝名号考辨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金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86,共10页
"五帝"是战国诸子对史前传说人物的总称,从战国末年开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传说人物名称合而为一的现象。这种混合称谓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古书注解、史前史研究,乃至旅游业中历史文化内涵的开发。传说人物的名号合并,分析起来... "五帝"是战国诸子对史前传说人物的总称,从战国末年开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传说人物名称合而为一的现象。这种混合称谓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古书注解、史前史研究,乃至旅游业中历史文化内涵的开发。传说人物的名号合并,分析起来原因不一,却都是在特定需要或者某些误解下文化因素的综合现象。而传统叙事史是导致历史学上同类错误的原始驱动力,今天的历史研究有必要抑制对故事细节和丰富性的过分追求,否则研究越勤则伪史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 名号 文化因素综合 历史科学规范
下载PDF
论史前东北西辽河地区古文化发展特征及其历史分期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广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兴隆洼文化至红山文化前期,是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这一时期,本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与中原等地大体同步。细石器传统和之字纹平底筒形罐是本区最基本的土著文化特征。红山文化中、晚期,是本区的铜石并用时期。较早地出现... 兴隆洼文化至红山文化前期,是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这一时期,本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与中原等地大体同步。细石器传统和之字纹平底筒形罐是本区最基本的土著文化特征。红山文化中、晚期,是本区的铜石并用时期。较早地出现于红山文化社会中的崇龙、尚玉、郊天、祭社和宗庙崇祖的古礼传统,既是后世三代礼制文明产生的直接根系之一,同时也是后起的北方民族崇龙习尚和萨满祭天礼俗的直接思想文化来源。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本区进入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与夏、商之际中原地区国家发展进程大体同步的早期方国,但由于当时中原地区文化中心地位的奠定和这里远离传世文献史料记事的中心范围,故其历史便由于史载阙如而长期淹没无闻。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西辽河地区的古文化发展,失去了当初文明中心区域之一的重要地位而逐渐地沦为文化边缘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史 红山文化 区域特点 历史分期
下载PDF
探析贾湖骨笛承载的社会信息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爽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3,共5页
前人对骨笛、骨哨的研究大多将其作为一种乐器,单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当时的音乐水平。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即年代、种类和材料等方面,对中外出土的史前骨笛、骨哨进行比较,分析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贾湖骨笛的发展历程和选料上鲜明的偏好性。
关键词 史前文明 音乐史 骨笛 骨哨
下载PDF
西藏西部阿里丁东遗址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红亮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56-70,共15页
200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在皮央.东嘎遗址V区发掘了丁东居住遗址。发掘研究表明其与2001年发掘的三处早期墓地属于同一时期,为公元前第一千纪后半期的早期金属时代。这是西藏西部首个经考古发掘的早期居住遗址。... 200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在皮央.东嘎遗址V区发掘了丁东居住遗址。发掘研究表明其与2001年发掘的三处早期墓地属于同一时期,为公元前第一千纪后半期的早期金属时代。这是西藏西部首个经考古发掘的早期居住遗址。文章结合穆斯塘(Mustang)地区考古发现以及喜马拉雅民族志,对其年代、聚落布局、季节性质、建筑特点以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丁东遗址代表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定居畜牧部落的居址,对研究西藏西部早期历史极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东 聚落 西藏西部 早期金属时代 西藏史前史
下载PDF
探索与求知——林惠祥先生的学术人生
14
作者 范可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3,共14页
林惠祥在中国人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迄今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文章通过林惠祥先生的行述理解其为人为学的精神,结合林先生的研究及其贡献强调他不愧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重要的奠基人。林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他的研究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而爱... 林惠祥在中国人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迄今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文章通过林惠祥先生的行述理解其为人为学的精神,结合林先生的研究及其贡献强调他不愧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重要的奠基人。林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他的研究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而爱国主义于他有着非常与众不同的来源。在《中国民族史》的编著中,多元融合是其主线,这对今天热议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惠祥 拜耶 民族学 考古与史前史 马来人 台湾地区 中国民族史
原文传递
《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解码——佩玉环的史前巨人
15
作者 叶舒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5-40,共36页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现情况,认识到龙山文化时代较普遍的葬礼现象是将玉镯、玉环等套在墓主人右手或手臂上。这种奇特礼仪行为模式寄托着死者魂灵升天的幻想目标和动力。以此为基础,论文转向对《山海经》中“夏启右手操环”的叙事解读。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神话叙事与龙山文化时代右手戴玉环的葬俗吻合。玉环在史前文化中具有通神和象征永生不死的意义,关于夏代开国君王“右手操环”叙事之解码长期以来真相不明,如今得到史前玉环镯葬俗的考古真相之印证。玉环镯在神话传说与考古新发现之间的相互印证,彰显了四重证据法的“物证优先原则”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物证优先 出土史前玉环 《山海经》 夏启右手操环 玉镯源流史
下载PDF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下篇)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乃诚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4期6-14,4,共10页
文章总结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史前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中国 史前史 考古学
下载PDF
良渚古城的规划及其深远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良渚遗址近年考古资料的分析解读,从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视角,以相关古城资料进行纵、横向比照分析为手段,研究分析良渚古城的营建特色及其反映在城市营建过程中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出良渚古城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经过系统规划... 通过对良渚遗址近年考古资料的分析解读,从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视角,以相关古城资料进行纵、横向比照分析为手段,研究分析良渚古城的营建特色及其反映在城市营建过程中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出良渚古城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经过系统规划的城市,对后世江南城市发展和我国都城规划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我国城市起源、研究传统规划理念形成和江南水乡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古城 城市营建 城市规划史 城市起源 传统规划理念
下载PDF
《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序——兼谈詹姆士·A.马蒂索夫的《回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九盈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17,共16页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历史比较法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成功,用于汉藏语系的研究则不成功,因为汉语基本没有形态特点,而"农耕民型语言"存在"同化的组合过程"。在不了解民族的历史谱系、文化谱系,对新石器时代汉语亲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历史比较法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成功,用于汉藏语系的研究则不成功,因为汉语基本没有形态特点,而"农耕民型语言"存在"同化的组合过程"。在不了解民族的历史谱系、文化谱系,对新石器时代汉语亲属语言的同化组合过程尚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要运用基于形态特点的历史比较法,去"建立庞大的词汇谱系,为整个语义群建立某种规范的构拟形式",对一些"构拟"进行分类,这种做法是在沙滩上盖没有地基的大洋楼。是时候了,该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与亲属语言关系的研究其方法论是否正确了。语言属于开放系统,汉语与亲属语言关系的研究,必须抛弃线性模式、垂直整合的方法。我主张用口传历史、亲属语言、考古文化三证合一的方法,尤其是运用破译化石词的方式,证明四大语族即羌戎语族、百越语族、苗蛮语族和华夏语族的关系,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夷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语言史 汉语亲属语言 华夷语系 化石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