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炳艳 耿志宇 王东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9-533,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全麻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5月择期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丙泊酚全麻对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5月择期全麻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以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5μg/L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诱导插管,术中以吸入50%(体积分数)笑气、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麻醉。DEX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DEX 0.5μg/kg(10 min),术中以0.2μg/(kg·h)持续输注;对照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采用0.5 g/L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术后拔管及恢复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毕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 h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Ramsay评分和苏醒期躁动RSAS评分,术后48 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自控镇痛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CU停留期间的Ramsay评分及苏醒期躁动R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术后48 h内各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和6 h的吗啡累计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于DEX负荷量输注结束时HR显著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于诱导插管、术后拔管各时点及PACU 10 min时HR显著减慢(P〈0.05),于术后拔管各时点和PACU期间MAP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于DEX输注结束时HR和MAP均显著降低。DEX组于术中诱导插管开始至拔管后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 全身 疼痛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洋 岳云 +3 位作者 张永谦 曲向东 杨庆国 孙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40...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40):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舒芬太尼组(Is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舒芬太尼组(ss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呼气末浓度1.3MAC~1.5MAC。于手术结束前10min时,Is组和s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其他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5~35min期间躁动评分与清醒时VAS评分,记录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或s组比较,Is组与ss组躁动评分和VAS评分降低(P〈0.01),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疼痛不是诱发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 麻醉药 吸入 麻醉恢复期 烦躁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发生现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树欣 韩文军 +1 位作者 张玲娟 张丽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去氧饱和)发生情况,以期为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预见性氧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由2名麻醉科护士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自行设计的"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ACU)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观察与护...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去氧饱和)发生情况,以期为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预见性氧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由2名麻醉科护士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自行设计的"麻醉后监护治疗室(PACU)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观察与护理记录表"提取患者信息,并记录患者在PACU内出现去氧饱和的情况。结果入住PACU苏醒至转出的3 181例患者中,289例(9.09%)发生去氧饱和,26.99%患者出现2次及以上去氧饱和;27.68%患者出现重度去氧饱和(SpO2<0.85),去氧饱和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的患者占20.76%;患者发生去氧饱和的时刻主要集中在入住PACU 1min内(25.61%)和拔除气管导管5min内(57.09%);带管无自主呼吸、带管有自主呼吸和拔除气管导管后再入住PACU的患者去氧饱和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ACU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发生去氧饱和的比例较高,应重视PACU内已拔管患者的管理,在患者容易发生去氧饱和的时刻给予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去氧饱和的发生率,确保患者麻醉苏醒期维持良好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 麻醉后监护治疗室 苏醒期 脉搏氧饱和度 去氧饱和 低氧血症 麻醉护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会文 邵刘佳子 +2 位作者 侯春梅 张雪梅 韩如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7843例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1176例患者全麻恢复期发生PONV...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7843例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1176例患者全麻恢复期发生PONV,发生率为1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幕下肿瘤、长时间手术、术后中重度疼痛是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呕吐药物、全凭静脉麻醉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女性、幕下肿瘤、长时间手术、术后中重度疼痛是麻醉恢复期PONV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呕吐药物、全凭静脉麻醉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恢复期
原文传递
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冰 刘瑶 +4 位作者 康慷 袁景丽 孟星 张加强 张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 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非胸外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神经阻滞、阿片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PACU停留时间。根据PACU气管拔管后10 min时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和非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98例患者,静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46.70%,动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4.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和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危险因素 胸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基于精神情感状况导向的照护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新颜 陈媚珍 吴俊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精神情感状况导向的照护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基于精神情感状况导向的照护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后恢复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精神情感状况导向的照护模式干预,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Mo 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精神情感状况导向的照护模式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恢复期 精神情感状况 照护模式
下载PDF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7
作者 蒋玲玲 李云 +3 位作者 盛奎 张丽丽 胡阳 张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状韧带组在术前进行双侧QLB-LSAL,腹横平面组在术前进行双侧肋缘下TAPB,2组均每侧给予0.33%的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2组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前1 d、术后1和3 d进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PCIA按压次数,48 h补救镇痛药使用例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结果与腹横平面组相比,弓状韧带组术后2、4、6、12、24和48 h运动NRS评分,术后2、4、6、12和24 h静息NRS评分降低(P<0.05),术后1 d和3 d QoR-15评分增加(P<0.05),弓状韧带组患者围手术期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使用补救镇痛药物比例、镇痛泵按压次数、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降低(P<0.05)。结论QLB-LSAL阻滞对LPH术后镇痛效果和恢复质量优于TABP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疼痛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腹横肌平面阻滞 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期直肠内拖出手术疗效与术后排粪情况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波 李伟明 +1 位作者 冯智毅 黄立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期直肠内拖出术(TOSEPT)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排粪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TOSEPT的5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新生儿组... 目的探讨经肛-期直肠内拖出术(TOSEPT)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排粪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4月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TOSEPT的5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l例,手术年龄在出生后1个月以内)和非新生儿组(4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56例患儿手术时间(121.5±39.2)min,切除肠段(17.6±4.2)cm,术中出血(34.6±5.2)ml,术后住院时间(7.2±3.6)d.术后6例(10.6%)患儿出现并发症(小肠结肠炎4例,便秘复发2例),其中接受再次手术的2例和长期便秘尚未解决的1例患儿视为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的53例患儿术后经(9.2±5.8)周的排粪过渡期均最终恢复正常排粪。与非新生儿组相比.新生儿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但术后排粪过渡期显著延长(均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SEPT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但术后需要一个排粪过渡期来恢复正常排粪。尽管相对于婴幼患儿.新生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但在疗效评价时应同时考虑其显著延长的排粪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期直肠内拖出术 治疗效果 排粪过渡期
原文传递
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康源 周涛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7期1385-1389,共5页
胃肠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肝胆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恶性肝胆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安全有效地恢复胃肠功能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应... 胃肠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肝胆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恶性肝胆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安全有效地恢复胃肠功能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应激反应、高分解状态、免疫抑制等因素,应适度干预。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医药疗法、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嚼口香糖等。但由于肝胆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临床防治措施也有待改善,因此相关研究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基于理论域框架的麻醉复苏期体温管理实施障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崔苏敏 张伟英 +2 位作者 杨芳芳 陈哲颖 顾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目的:基于理论域框架探讨麻醉复苏期医护人员体温管理行为的障碍因素,旨在为探索术后体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依据理论域框架设计访谈提纲,对13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采用类属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基于理论域框架探讨麻醉复苏期医护人员体温管理行为的障碍因素,旨在为探索术后体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依据理论域框架设计访谈提纲,对13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采用类属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影响麻醉复苏期体温管理行为的理论域有知识、社会/职业角色及认同、环境和资源、社会影响、行为规范5项,主要表现为医护人员对体温管理了解不全面、体温管理意识薄弱、麻醉复苏室人力及设备紧缺、组织氛围不良导向、流程及具体措施不具象。结论:影响麻醉复苏期体温管理实施的障碍因素多样,本研究归纳的5项内容可作为改进目标,管理者应探索术后体温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以促进体温管理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低体温 麻醉复苏期 体温管理 理论域框架 障碍因素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对患儿麻醉诱导前焦虑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馨 胡月 黄陈红 《系统医学》 2020年第21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对患儿麻醉诱导前焦虑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院该行全麻手术的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前麻醉... 目的探讨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对患儿麻醉诱导前焦虑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院该行全麻手术的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时由父母陪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焦虑与麻醉苏醒期10 min与30 min躁动评分、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苏醒进程。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前焦虑评分(48.5±2.6)分与麻醉苏醒期10 min躁动评分(11.0±0.4)分、30 min(4.6±0.2)分均低于对照组(59.6±2.8)分、(14.2±0.5)分、(7.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12、31.210、28.635,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研究组呼之睁眼时间(7.2±0.4)min、拔管时间(10.2±0.5)min均低于对照组(9.6±0.6)、(15.5±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5、42.378,P<0.05)。结论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麻醉诱导前焦虑与苏醒期躁动问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麻醉诱导 术后苏醒期 父母陪伴 患儿 焦虑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晓侠 杨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6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120例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行中医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120例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行中医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术后恢复期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骨科术后恢复期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恢复期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小翼 张培根 +1 位作者 杨明 赵径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E0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拟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29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采用丙?自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拟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29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采用丙?自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全凭吸入麻醉,患者全麻诱导后,采用七氟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全麻诱导后,采用丙泊酚、七氟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7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观察POCD及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在术后72h时降至最低,随后逐渐恢复。其中C组在术后72h、120h、7d时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C组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及术后72h、120h苏醒期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脏病手术患者采取丙泊酚、七氟醚、维库溴铵和舒芬太尼四种药物联合麻醉,显著减少POCD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全身麻醉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苏醒期谵妄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行内膜剥脱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会文 景龙年 +4 位作者 侯春梅 房辉 吕玉梅 张雪梅 韩如泉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后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颈动脉狭窄施行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0例颈...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内膜剥脱术后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颈动脉狭窄施行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0例颈动脉狭窄行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恢复室的平均观察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2 h和15 min。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常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227例,55.4%)、心律失常(107例,26.1%)、苏醒期躁动(36例,8.8%)、手术后恶心呕吐(11例,2.7%)、低氧血症(10例,2.4%)、呼吸道梗阻(9例,2.2%)、低血压(8例,2%)、苏醒延迟(2例,0.5%)、寒战(2例,0.5%)、疼痛(1例,0.2%)。患者转出恢复室时改良Aldrete评分:≥9分者397例,占比为96.8%、≤8分者13例,占比3.2%。结论施行内膜剥脱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麻醉恢复期应密切监测循环系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羽羽 郑春伟 +2 位作者 王建芳 曹贺 赵炎平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612-616,共5页
目的:观察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除均行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 目的:观察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除均行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逐瘀通络汤口服及外洗。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介质水平、腕关节活动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精细度、握力等方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前列腺素E、神经肽Y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肽Y、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腕关节功能,有效降低相关疼痛介质水平,改善关节活动影像学指标,从而有效改善关节僵硬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术后恢复期 逐瘀通络汤 理筋手法 中药外洗 关节僵硬
下载PDF
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燕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术后躁动、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1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98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父母陪伴,比较2组Ri...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术后躁动、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1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98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父母陪伴,比较2组Riker镇静-躁动指标、表情-肢体-行为-哭闹-可安慰(FLACC)疼痛指标以及Steward苏醒指标。结果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基本临床信息与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FLACC疼痛指标评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在苏醒程度总分以及气道顺畅评分上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传统的术后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进行父母陪伴护理,虽然不能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提高患儿的苏醒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恢复期 父母陪伴 苏醒质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17
作者 屈静 刘丹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提升分娩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 目的分析剖宫产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提升分娩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全麻术后复苏期相关指标、术后复苏期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全麻术后复苏期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复苏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全身麻醉产妇予以复苏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躁动及其他复苏期风险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剖宫产 全身麻醉 术后复苏期 风险事件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宗琴 颜美玲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来本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分数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来本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分数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数在护理前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分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显著作用,护理后患者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术后恢复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下载PDF
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第1天骨传导听阈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牟珊 刘志庆 李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第1天骨传导听阈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24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慢性中耳炎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第1天骨传导听阈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24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慢性中耳炎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和鼓室成形术式将其分为4组:Ⅰ组(Ⅰ型鼓室成形术,n=61)、Ⅱ组(上鼓室开放+Ⅱ型鼓室成形术,n=73)、Ⅲ组(上鼓室开放+Ⅲ型鼓室成形术,n=41)、Ⅳ组(上鼓室和乳突开放+Ⅲ型鼓室成形术,n=71),分析患者术后第1天骨传导听阈变化与鼓室成形术式及慢性中耳炎分型的关系。结果术后第1天4组骨传导听阈变化幅度均<15 dB,且Ⅰ组骨传导听阈减小最明显。4组骨传导听阈及骨传导听阈变化幅度(<-5 dB、-5~0 dB、0 dB、0~5 dB、>5 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3种不同慢性中耳炎类型的骨传导听阈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第1天无严重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发生,但鼓室成形术式、慢性中耳炎分型对术后第1天骨传导听阈变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术后恢复期 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 骨传导听力测试 突发性特发性听觉损失
下载PDF
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白娥 楼茜洁 +3 位作者 刘芳 冯文倩 黄超 朱正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早期下...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排便和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腹胀、咳嗽、咳痰困难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快速康复 个体化早期下床活动指导 胃肠道功能 不良反应 并发症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