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历史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汪仕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8,共12页
从历史政治学的分析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高政治权威。中国共产党创造最高政治权威过程的根本是将中国广大民众凝聚成作为整体政治力量的人民,进而以人民作为最高政治权威的根... 从历史政治学的分析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高政治权威。中国共产党创造最高政治权威过程的根本是将中国广大民众凝聚成作为整体政治力量的人民,进而以人民作为最高政治权威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民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政治大一统。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仅必须以制度体系来保证党的领导落到实处,而且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制度 历史政治学 政治权威 政治大一统
原文传递
19世纪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近代德国统一进程三部曲 被引量:8
2
作者 邢来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94,共8页
近代德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时期,19世纪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的普鲁士领导下的... 近代德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下半期开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时期,19世纪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工业化发展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以及19世纪中期开始的普鲁士领导下的政治统一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德国统一奠定了思想、经济和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统一 文化民族主义 经济一体化 政治统一
下载PDF
中国政治统一体长期延续的三重共同体基础——以长周期政治为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共8页
中国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实体得以长期延续,表现为大规模政治统一体。一个国家实体拥有着广阔而复杂的疆域和众多异质性的人口,但能始终保持政治的统一性,尽管其间经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周期变化,但总的趋向是统一,并以政治统... 中国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实体得以长期延续,表现为大规模政治统一体。一个国家实体拥有着广阔而复杂的疆域和众多异质性的人口,但能始终保持政治的统一性,尽管其间经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周期变化,但总的趋向是统一,并以政治统一体的形态进入现代世界。运用长周期理论对这一政治现象做出解释,认为中国政治统一体得以长期延续在于有三重共同体的支撑:一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共同体;二是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文明共同体;三是多民族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进入近代之后,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政治统一体仍然得以维持下来,并将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人类更高形态的文明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推动政治统一体的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 政治统一体 共同体
下载PDF
政治统一体:以顶层概念整合中国经验
4
作者 徐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中国作为长期延续的政治统一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有通过构建以顶层概念为统领的概念体系才能将中国经验提升到普遍性层面。从问题、议题和价值的维度看政治统一体是国家结构知识系统的顶层概念。只要是国家,... 中国作为长期延续的政治统一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有通过构建以顶层概念为统领的概念体系才能将中国经验提升到普遍性层面。从问题、议题和价值的维度看政治统一体是国家结构知识系统的顶层概念。只要是国家,都存在着国家整体与国家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不同国家实体在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式,形成了政治统一体的形式及中层概念。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保持政治统一体的国家,政治统一性的获得与巩固有其内在的底层逻辑,除了经济社会基础以外,“统分结合”的治理是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统一体 顶层概念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功能与建构:政治团结的逻辑与现实拓展
5
作者 张爱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0,共8页
政治团结观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团结向外部扩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党内团结的核心,即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并由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团结引领党外和社会政治团结。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团结有利于化解内外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团结观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团结向外部扩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党内团结的核心,即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并由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团结引领党外和社会政治团结。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团结有利于化解内外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大统战格局。中国式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目标和道路有利于政治团结,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政治团结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争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在理论与实践中影响政治团结。政治信仰迷失、官员特权、官员腐败等不利于政治团结,并给社会团结带来消极影响。加强政治团结需要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发展高质量经济、进行自我革命、以斗争求团结和构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团结 社会风险
下载PDF
论加强党内政治监督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剑忠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党内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全党政治统一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党内政治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政... 党内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全党政治统一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党内政治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政治纪律要求,也包括一些未成文的政治规矩。相比其他方面内容的党内监督,党内政治监督存在思想不重视和表现具有隐蔽性的特殊难点。为了提高党内政治监督的成效,必须加强党内政治监督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监督 政治统一 政治纪律 政治规矩
下载PDF
30年代胡适国家统一主张述论
7
作者 孙强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适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坚持政治统一,反对武力统一。他提出以国会制度和均权方式维系国家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剿共"政策,主张通过内政改革消弭政敌,造就...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国家统一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适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坚持政治统一,反对武力统一。他提出以国会制度和均权方式维系国家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奉行的"剿共"政策,主张通过内政改革消弭政敌,造就国家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国家统一 政治统一
下载PDF
略论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与统战工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朝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1期217-218,共2页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在不断增多,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重视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党在民办高校统战工作,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党外知识分子 统战
下载PDF
谁影响了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的兴衰变迁?——一个基于量化经济史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红军 胡玉梅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1-310,共30页
限于古代中国城市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本文基于公元前226—公元1913年14个备选城市成为全国性都城概率影响因素的Probit/Logit面板模型分析发现:经度越靠近东面、纬度越靠近北面、海拔较高地区的备选城市,成为国家都城的概率越高;到全国... 限于古代中国城市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本文基于公元前226—公元1913年14个备选城市成为全国性都城概率影响因素的Probit/Logit面板模型分析发现:经度越靠近东面、纬度越靠近北面、海拔较高地区的备选城市,成为国家都城的概率越高;到全国性经济中心距离更近、到皇帝"龙兴之地"距离更近的备选城市,成为全国性都城的概率也更高;另外,政治统一与否、北宋前后,中国都城布局的规律也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差别。这意味着,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政治和经济规律。文章对于深化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选址 政治统一假说 龙兴之地假说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下语言共同体的生成与超越
10
作者 高雪枫 《前沿》 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
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因,语言共同体的生成既标识现代民族国家的存在,也支撑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因此,通过语言共同体这一视角能捕捉到关于现代国家成长的信息。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架构的确立,社会主义中国便开始了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因,语言共同体的生成既标识现代民族国家的存在,也支撑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因此,通过语言共同体这一视角能捕捉到关于现代国家成长的信息。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架构的确立,社会主义中国便开始了语言共同体的建设,在建设实践中,普通话的定位由汉民族共同语转变为国家通用语言,将各民族整合在全国性的语言共同体中。同时,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的语言权利,引导并凝聚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可将其概括为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地方语言的柔性统一,这正是突破语言共同体建设困境的中国式出路。全国性语言共同体的生成不仅服务、支撑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还契合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建设逻辑,即政治统一性(一体)与文化多样性(多元)的柔性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共同体 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 一体多元 社会主义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继宪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42-46,共5页
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把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色。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但依然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 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把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色。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但依然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教育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人民战争思想,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在现代国际体系中,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国防教育 军政合 一统一战线 软实力
下载PDF
新中国秩序恢复期军队与政权建构的关系探析
12
作者 张武波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8-28,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与政治紧密互动,致使新政权建构的路径选择依赖于军队的全面介入。如"军政委员会"确定为新解放地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军事管制委员会成为接管的大中城市的政权机构、大批军队干部投入地方政权建设的洪流中,事实证明,...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与政治紧密互动,致使新政权建构的路径选择依赖于军队的全面介入。如"军政委员会"确定为新解放地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军事管制委员会成为接管的大中城市的政权机构、大批军队干部投入地方政权建设的洪流中,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历史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恢复时期 政权建设 军事管制 军政合一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探析
13
作者 崔一楠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十六国时期的都督诸州军事制度上承西晋下启北魏,对于各政权巩固统治、进攻敌国、招抚周边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战争的需要,都督诸州军事不但掌握了治军权还兼领统民权,且常通过加授散骑常侍、侍中、将军等职衔来显示所授都督诸... 十六国时期的都督诸州军事制度上承西晋下启北魏,对于各政权巩固统治、进攻敌国、招抚周边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战争的需要,都督诸州军事不但掌握了治军权还兼领统民权,且常通过加授散骑常侍、侍中、将军等职衔来显示所授都督诸州军事者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都督诸州军事 军政合一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思想及其未来发展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哲 刘飞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4-28,共5页
乡村治理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党在建党百年来乡村治理思... 乡村治理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党在建党百年来乡村治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可以总结出其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治理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党基于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合一 全民动员 土地改革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