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含笑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明军 顾万春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综述了中国含笑属MicheliaLinn.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木材特性、花香成分、病虫害防治、繁殖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学 含笑属 种质资源 植物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明军 明刘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28-135,共8页
该文综述了蜡梅科植物的植物分类学、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繁殖、切花保鲜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就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蜡梅科 植物分类 种质资源 植物应用
下载PDF
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被引量:21
3
作者 明军 顾万春 +2 位作者 刘春 刘坤 王丽娜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6,共7页
综述了丁香属(Syringa Linn.)植物种质资源的名称、分类、分布、群体遗传多样性、生化特性、育种繁殖以及植物药学和园林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概况,指出今后丁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充分利用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清理、... 综述了丁香属(Syringa Linn.)植物种质资源的名称、分类、分布、群体遗传多样性、生化特性、育种繁殖以及植物药学和园林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概况,指出今后丁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充分利用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清理、收集、保护、利用和花粉致敏性等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种质资源 植物应用
下载PDF
黎族民间传统医药与植物的利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甘炳春 杨新全 +2 位作者 李榕涛 杜道林 何明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黎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了收集和研究。论述了黎族民间传统医药及药用植物利用的概况。分析了黎族传统医药与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地区经济及现代医药事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黎族传统医药生存和发展面...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黎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进行了收集和研究。论述了黎族民间传统医药及药用植物利用的概况。分析了黎族传统医药与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地区经济及现代医药事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黎族传统医药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加以保护和开展广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民间传统医药 植物利用
下载PDF
含笑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新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719,共8页
含笑属植物约有8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是木兰科中第二大属,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也是重要的资源植物。该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分类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系统学、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含笑属 分类学 孢粉学 应用前景 综述
下载PDF
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春梅 兰忠明 +4 位作者 林新坚 刘珠 钟少杰 李文霞 李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34-338,共5页
通过大田比较试验,筛选出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产量高的菜用紫云英品种"闽紫7号"、"8487711"、"84341022"和"浙紫5-12",并以"闽紫7号"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基肥施用钙镁磷肥375kg... 通过大田比较试验,筛选出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产量高的菜用紫云英品种"闽紫7号"、"8487711"、"84341022"和"浙紫5-12",并以"闽紫7号"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基肥施用钙镁磷肥375kg·hm-2,苗期追施1次尿素30kg·hm-2和氯化钾45kg·hm-2是菜用紫云英最佳施肥模式,以期为菜用型紫云英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筛选 菜肥两用 施肥模式
下载PDF
喀斯特风景区园林造景的植物配置特点与效果——贵州省松柏山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实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雷春娟 柏富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对贵州松柏山生态保护示范基地9个不同景区的植物配置原理、植物的利用、植物配置遵循原则、植物配置类型、树丛配置方法、植物配置艺术手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营造喀斯特地貌绿色旅游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利用 生态原理 植物配置
下载PDF
公园中园林植物造景现状与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影红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2期40-43,71,共5页
植物造景是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园林的吸引力。本文分析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搭配效果、景观生态性以及植物利用合理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流花湖公园为例,结合园区的实际气候环境条件,设计与之相契合的造景植... 植物造景是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园林的吸引力。本文分析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搭配效果、景观生态性以及植物利用合理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流花湖公园为例,结合园区的实际气候环境条件,设计与之相契合的造景植物方法,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对公园入口、广场中心花坛、行道以及水域景观进行合理构建,优化园林植物造景配置,提升园林植物的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造景 搭配效果 生态性 植物利用
下载PDF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资源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绮绮 甘梓澳 +4 位作者 杨焠焱 朱沩可 王子琰 肖昱承 冯虎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1,共10页
通过文献研究、村社调查和集市调查,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资源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当地藏族民众对资源植物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显示:天祝藏族自治县资源植物有40科86属101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这些植物的功能涵盖了... 通过文献研究、村社调查和集市调查,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资源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当地藏族民众对资源植物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显示:天祝藏族自治县资源植物有40科86属101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这些植物的功能涵盖了食用、药用、饲用和文化经济4个方面。食用植物有15科23属31种,可作为蔬菜、调料、水果食用,部分种类用于食疗;食用部位以果实、叶和茎为主。药用植物有27科49属55种,常见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消疳、涩肠止泻、祛风燥湿等,药用部位以地上部分为主。饲用植物有23科45属55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种类最多(16种),饲用部位为茎、叶和地上部分。文化经济植物有13科15属15种,其中,用于祭祀、煨桑的植物有8种,这与当地藏族的民族传统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综合结果表明: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植物资源丰富、利用方法多样,多种具有药食两用功能或代表藏族文化的特色植物亟待开发。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藏族传统民族植物学知识正在逐渐消失,因此,需将当地藏民纳入资源植物研究队伍中,当地政府还应加强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和知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天祝藏族自治县 资源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利用
下载PDF
独活属植物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妍 范丽莉 +2 位作者 孙海霞 孙阎 李思凝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9期14-23,共10页
为独活属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参考,总结了独活属植物中已鉴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归纳了其在抗菌、抗氧化、抗细胞增殖、抗炎、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差异。揭示了独活... 为独活属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参考,总结了独活属植物中已鉴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归纳了其在抗菌、抗氧化、抗细胞增殖、抗炎、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差异。揭示了独活属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多样性及其食药用价值,提出其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存在功能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活性成分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加强毒性和药效研究,促进独活属植物作为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属 香豆素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植物利用
下载PDF
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二期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的淀粉粒证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武宏 禤华丽 +5 位作者 姚凌 杨玉璋 易文文 阚绪杭 张居中 张爱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中国中东部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北方旱作农业与南方稻作农业分布的交错地带。现有植物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淮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稻作农业转变为稻旱兼作农业的关键阶段。...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中国中东部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北方旱作农业与南方稻作农业分布的交错地带。现有植物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淮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稻作农业转变为稻旱兼作农业的关键阶段。然而,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地区,尤其是淮干以南地区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该地区农业结构何时发生转变等问题至今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二期(6.2~5.6 kaBP)出土的22件陶器残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先民利用的植物性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包括稻属(Oryza spp.)、小麦族(Triticeae)、薏苡属(Coix spp.)、粟(Setaria italica(L)P.Beauv.)、黍(Panicum miliaceum L.)、栎属(Quercus spp.)、莲属(Nelumbo spp.)以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等。稻属淀粉粒的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末期,淮河中游地区先民对水稻利用基本上是延续的。粟、黍淀粉粒是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已报道发现最早的旱生农作物的证据,意味着早在6.2~5.6 kaBP期间,北方旱作农业文化与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可能就存在着食物的交流与传播。该结果对于了解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中国中东部稻作、粟作农业传播的时空路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地区 侯家寨遗址二期 淀粉粒分析 植物性资源 农业结构
下载PDF
东南亚植物考古学研究概述
12
作者 王维维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东南亚植物考古学研究已逾半个世纪,开展过植物考古学研究的遗址近200处,按照遗址的年代可分为三大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4000年以前为长期的以采集野生植物资源为主的阶段;距今4000年前后,稻、粟遗存开始在东南亚遗址中出现,但农业... 东南亚植物考古学研究已逾半个世纪,开展过植物考古学研究的遗址近200处,按照遗址的年代可分为三大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4000年以前为长期的以采集野生植物资源为主的阶段;距今4000年前后,稻、粟遗存开始在东南亚遗址中出现,但农业发展程度不高;距今3200年左右大陆东南亚进入青铜器时代,稻作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地区铁器时代受到印度的强烈影响,多种起源于印度的植物传入大陆东南亚;而岛屿东南亚从目前证据来看,稻作农业发展缓慢,采集经济或园艺农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东南亚 岛屿东南亚 植物考古学 植物利用 农业
原文传递
我国漾濞泡核桃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青 肖良俊 +1 位作者 杨嫱 赵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7,共7页
漾濞泡核桃是我国西南地区主栽核桃良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云南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漾濞泡核桃的杂交育种、栽培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及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漾濞泡核桃是我国西南地区主栽核桃良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云南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漾濞泡核桃的杂交育种、栽培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及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提出未来漾濞泡核桃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即实现漾濞泡核桃的全株利用,加强核桃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深入探讨其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泡核桃 种质资源 现代育种技术 全株利用 油脂合成
下载PDF
基于淀粉粒分析的江西广丰社山头遗址植物资源利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智巍 杨晓燕 +3 位作者 葛全胜 樊昌生 周广明 马志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9-645,共7页
江西社山头遗址是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尚未开展相关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遗址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淀粉粒分析表明,内壁残留物中包含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稻类和粟类作物,还有部分块根块茎类植... 江西社山头遗址是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遗址,尚未开展相关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对该遗址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淀粉粒分析表明,内壁残留物中包含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稻类和粟类作物,还有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以及部分暂时不能鉴定的淀粉粒。可鉴定淀粉粒中包括稻类7粒、粟类9粒、块根块茎类2粒。从恢复的植物种类上来看,社山头遗址区域在4500~3500 a BP这段时间的植物利用包括了稻类、粟类和部分块根块茎类植物。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植物考古和环境考古研究提供直接证据和补充,说明了该遗址古人类除水稻外其他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方地区古人类食谱和植物资源利用结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社山头遗址 陶器残留物 植物资源利用 江西
原文传递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下的农业种植利用分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舟 王人潮 吴宏海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农业种植利用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分区研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自然存在空间性.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所以利用GIS为辅助手段进行农业种植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比传统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以龙... 农业种植利用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分区研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自然存在空间性.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所以利用GIS为辅助手段进行农业种植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比传统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以龙游县为样区,以ARC/LNFO系统软件和ISODATA程序相结合对该县种植业进行区划,同时介绍这项研究的技术思想和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种植利用 分区 GIS 模糊动态聚类
下载PDF
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海燕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25-7230,共6页
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旅游业对植物资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同时,以海南岛全域旅游目的地为例,分享了具有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的最佳... 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旅游业对植物资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同时,以海南岛全域旅游目的地为例,分享了具有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的最佳实践。在此基础上,本综述提出了推动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包括制定保护政策与法规、加强监测评估、推动绿色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等。本综述强调了植物可持续利用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为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可持续利用 旅游业 协同发展 保护政策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德昂族传统利用植物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初步调查了德昂族传统利用植物的情况 ,并分别从药用、食用、宗教、文化等 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德昂族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是中华民族植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昂族对...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初步调查了德昂族传统利用植物的情况 ,并分别从药用、食用、宗教、文化等 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德昂族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是中华民族植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昂族对植物的传统管理客观上对所居村社周边生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益 ;由于德昂族没有文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民族传统文化和知识有被同化、丢失的危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族 民族植物学 利用 药用植物 食用植物 文化植物 宗教植物
下载PDF
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董珍 张居中 +3 位作者 杨玉璋 姚凌 李为亚 贾庆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约7000aB.P.,33°51'N、116°49'E)出土的5件石磨盘和5件石磨棒表面附着残留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批石器表面残留物中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其可能的植物种属来源... 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约7000aB.P.,33°51'N、116°49'E)出土的5件石磨盘和5件石磨棒表面附着残留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批石器表面残留物中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其可能的植物种属来源至少有8类,包括薏苡(Coix lacryma-jobi)、小麦族(Triticeae)、山药(Dioscorea opposita)、莲藕(Nelumbo nucifera)、莲子(Nelumbo nucifera)、豇豆属(Vigna)、燕麦属(Avena)和姜科(Zingiberaceae)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未知种属的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统计结果显示,来自薏苡、小麦族以及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器物表面的出现频次都远高于其他植物种属的淀粉粒,应为这批石器的主要加工对象,此外,来自山药、莲藕等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其数量和出现频次也较高。石山子遗址出土石磨盘、石磨棒表面残留物中淀粉粒组成的多样性表明了这些石质工具加工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组成的多样性,同时,从观察到的淀粉粒植物种属来源来看,石山子遗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似仍以采集经济为主,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这一特点的形成可能与该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有较大关系。研究结果为探索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中游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利用以及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石山子遗址 磨盘磨棒 淮河中游地区 植物资源利用
原文传递
植物氮素吸收及其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段娜 章尧想 +2 位作者 刘芳 徐军 王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1-468,共8页
氮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氮素利用率,植物形成一套吸收和转运NH4+-N及NO3--N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氮素吸收的因素、... 氮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氮素利用率,植物形成一套吸收和转运NH4+-N及NO3--N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氮素吸收的因素、氮素转运蛋白及其基因调控、氮素高效利用转基因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培育氮素高效利用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利用率 铵态氮 硝态氮 转运蛋白
原文传递
葫芦素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20
作者 凌冰 张茂新 王玉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0-793,共14页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葫芦科30多属100多种植物的特征化合物。葫芦素在植物体内作为异源化学信息素起到保护葫芦科植物免受众多植食性动物和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在葫芦科植物上取食的一些昆虫则利...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葫芦科30多属100多种植物的特征化合物。葫芦素在植物体内作为异源化学信息素起到保护葫芦科植物免受众多植食性动物和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在葫芦科植物上取食的一些昆虫则利用葫芦素作为其寄主识别的信号物质。由于葫芦素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葫芦科植物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已被广泛研究。总结葫芦素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对高等动物、昆虫和病原体的防御作用的研究概况。并对这类植物次生物质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 植物防御 生态功能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