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与理论拓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坚 蔡良娃 《城市建筑》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从哲学内涵、审美原则等层面,建构信息美学的理论框架,提出知识创新和效益优先、交互性与平等性以及多元与个性化,是信息建筑美学重要的审美价值原则,并从形式美学的维度拓展、空间美学的类型变异和技术美学的内涵延伸三方面,分析... 本文从哲学内涵、审美原则等层面,建构信息美学的理论框架,提出知识创新和效益优先、交互性与平等性以及多元与个性化,是信息建筑美学重要的审美价值原则,并从形式美学的维度拓展、空间美学的类型变异和技术美学的内涵延伸三方面,分析了信息建筑美学的内容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建筑美学 哲学内涵 审美原则 观念拓展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8
2
作者 薛富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9-26,共8页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美学论争之移植。哲学美学是它对当代20世纪美学最大的学术规定,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其最深刻的学术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思想改造运动 双百方针 哲学美学 政治意识形态
下载PDF
休闲时代下的体育审美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杜高山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7,共5页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2)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不同之处有:一是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判断的动态审美,观众在欣赏中可以体验到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二是体育审美是一种需要主体参与的动态审美体验,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体验到体育之美,体育还可以给运动者带来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哲学思维 动态审美
下载PDF
从心理美学到哲学美学——20世纪后期朱光潜美学学术道路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薛富兴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9,共8页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遗憾 !承续朱光潜先生的心理美学成果 ,化观念为方法 ,走科学美学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美学 哲学美学 科学美学 化观念为方法
下载PDF
美学: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漂移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建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6,共10页
美学的哲学性和科学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却有着诸多的科学因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逐步与哲学分离,而深受科学思维的影响,心理学美学一时成为最有影响的美学潮流。但是,心理学方面研究... 美学的哲学性和科学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却有着诸多的科学因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逐步与哲学分离,而深受科学思维的影响,心理学美学一时成为最有影响的美学潮流。但是,心理学方面研究的进展,并未能取代哲学美学,相反,此后美学的发展,却呈现出走出科学主义的倾向,并继续在哲学与科学之间徘徊。一个世纪以来,美学不断吸取最新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也不断突破科学的局限,以发展和完善自身。总的来说,要发展美学,就要坚持美学的人文立场,同时也不拒绝科学研究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美学 哲学羡学 人文立场
原文传递
“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语义辨析
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62-77,I0003,共17页
“意象”是重要的哲学美学范畴,也是一个极易产生语言歧义的理论范畴。常见的混淆是将哲学美学与心理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哲学美学与诗学意义上的意象混淆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内涵。“意象”... “意象”是重要的哲学美学范畴,也是一个极易产生语言歧义的理论范畴。常见的混淆是将哲学美学与心理美学意义上的意象、哲学美学与诗学意义上的意象混淆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意象范畴的哲学美学内涵。“意象”作为一个标示哲学美学本体意识的范畴,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意象具有圆融性、生成性、超越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基本特色,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审美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哲学美学 心理美学 诗学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实践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章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  按照精神实质,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哲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和批判。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其古典性表现在理性、主体性、人类中心论、科学方法论、审美超越的缺乏、乐观主义历史进步观、古典自由观、现实主义文艺观等方面。由于其思想资源来自西方古典美学,实践美学无法回应审美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启蒙现代性 哲学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人类中心论 科学方法论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中介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彭修银 李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日本中介因素在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历史性的桥梁作用却被忽视。本文通过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中间人"地位的考察,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日本中介因素对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中介 王国维 哲学美学 精神关联
下载PDF
诠释学视域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丁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62-66,共5页
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以跨文化诠释学的维度,从视域融合和哲学审美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进行阐释和研究.发现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显性代表现象,直观又具体地展现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 聚焦历史文化街区,以跨文化诠释学的维度,从视域融合和哲学审美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多模态语言景观进行阐释和研究.发现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外显性代表现象,直观又具体地展现了历史文化街区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历史、语言、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诠释的文本存在,语言景观本身就是多种符号模态形式的构成体.诠释学视域下的当代语言景观是一种从书面、静态和固化的意义表达拓展到活态化、历史再现化和情境化的协同和交互的多模态符号意义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言景观 视域融合 哲学审美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
10
作者 袁鼎生 太琼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指其本身。这本身,呈现出原身—自身—整身—超身—原身的超循环结构。生态本体也在自旋生中序出天体生态圈的原身、生物生态圈的自身、文明生态圈的整身、天慧生态圈的超身四种“身份”,回转环升出本身结构。每一个生态本体“身份”的涌现,都形成了相应样式的世界本体。生态本体四大“身份”序进环回的自旋生,形成、增长与提升了世界本体的有机化质性,呈现了生态自旋为世界本体的规律。这一规律明示,环走圈升的生态,就是有机化周进圆长的世界本体。凭此,生态世界观有了核心内涵,生态哲学走向了基础哲学,生态美学也就有了自然化、存在化、超在化旋升的生态本原、逻辑疆域、理论模型,也有了发展为基础美学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生 生态本体 世界本体 哲学根基 美生 自主知识体系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从中国哲学美学看传统园林艺术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神,影响并引领各艺术领域。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3 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时代哲学美学作为艺术思想背后的总舵手,间接和直接地关照于园林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推涌出新的园林艺术形态。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不同历史时...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神,影响并引领各艺术领域。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3 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时代哲学美学作为艺术思想背后的总舵手,间接和直接地关照于园林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推涌出新的园林艺术形态。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美学特征对传统园林艺术的阶段性影响和传统园林艺术形态变革的必然性,提炼中国写意山水园的文化根基,并提出园林艺术在现代实践过程中,只有经过新一轮的成熟哲学美学洗礼与修正,才能真正实现继承文脉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哲学美学 园林艺术 传统思想 文化
下载PDF
道、禅、儒古典哲学美学——朱耷书画创新溯源
12
作者 沈名杰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5-180,共6页
朱耷的书画风格奇俊怪伟、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朱耷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哲学修养为其书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书画风格体现了“画法兼之书法”的理念,将书法与绘画相互融合,展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朱耷的书画艺术创新... 朱耷的书画风格奇俊怪伟、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朱耷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哲学修养为其书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书画风格体现了“画法兼之书法”的理念,将书法与绘画相互融合,展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朱耷的书画艺术创新受到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创新不仅表现在技艺和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他将道家、禅宗和儒家思想的美学意蕴融入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朱耷的书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为后世所赞誉。通过对朱耷书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耷 书画艺术 艺术创新 哲学美学
下载PDF
谚语——一种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勇卫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文章从谚语的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等几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旨在探寻谚语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永葆魅力的原因,同时指明谚语是一种由它的民俗美、哲理美、修辞美等审美特性构建起来的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谚语 审美文化 民俗学 哲理美 修辞美
下载PDF
老子哲学美学对中国文人与书画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祥明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0,共10页
老子哲学美学对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文人书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老子"道法自然"对文人世界观的影响,老子"自然无为"对文人品格的影响,老子... 老子哲学美学对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中国文人书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老子"道法自然"对文人世界观的影响,老子"自然无为"对文人品格的影响,老子"虚实相生"对书画艺术的影响,老子"知白守黑"对书画艺术的影响,老子"涤除玄鉴"对书画审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哲学美学 文人书画 影响
下载PDF
思的事情:美育学方法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岱 《美育学刊》 2013年第2期1-17,共17页
通常意义上,所谓"思的事情"往往被归之为哲学的专属领域。但美育研究作为一门依托于哲学美学的新兴学科,理所当然地位于"思之事"的范围内。在这个意义上,关于美育学之方法论的讨论的重要性,就十分显著。这主要体现... 通常意义上,所谓"思的事情"往往被归之为哲学的专属领域。但美育研究作为一门依托于哲学美学的新兴学科,理所当然地位于"思之事"的范围内。在这个意义上,关于美育学之方法论的讨论的重要性,就十分显著。这主要体现于如何通过对"哲学"与"思想"之关系的重新梳理,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育学的发展路径。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既分又合的关系,来重新认识两种认识论的功能与价值,以便在传统二元论形而上学早已坍塌的"后理论"时代,能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建设起一个拥有自我批判力的后形而上学。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新美学"的重构奠基,也在于能为与它相伴的美育学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学 哲学美学 思维方法 事实 价值 后形而上学
下载PDF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22,2,共18页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 科学精神 哲学思辨 美学问题
下载PDF
“我们可以求助于美学吗?”——中国美学学科合法性问题新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子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中国哲学/美学原创力的不足引发了对其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质疑是一种能指大于所指的游戏,以西方哲学近代性的片段即所谓“证明体系”为“标准”并不足以判断或裁决中国哲学/美学学科的合法性。中国美学学科的合法性... 中国哲学/美学原创力的不足引发了对其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质疑是一种能指大于所指的游戏,以西方哲学近代性的片段即所谓“证明体系”为“标准”并不足以判断或裁决中国哲学/美学学科的合法性。中国美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应转化为一种形式规范化问题,以其面对共同论域所创造的差异性思想及其言说,彰显出其独特性的存在价值。西方现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即由主客分离的“概念语言”转向主客融合并与其所言说事物同一的语言,颇类似于庄子之“大道”“大言”的“诗性语言”。东西方哲学/美学在交流互鉴中显示出彼此融合的态势,突破了“冲击—回应”或东西方二元论模式,走向了戛戛独造之学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学科 哲学合法性 语言学转向 海德格尔 东方美学
下载PDF
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重审“美学大讨论”中的某些观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飞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大讨论"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集体大合唱。以"《新建设》座谈会"为界,"美学大讨论"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倾向:前期主要倾向于在反映认识论的框架中...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大讨论"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集体大合唱。以"《新建设》座谈会"为界,"美学大讨论"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倾向:前期主要倾向于在反映认识论的框架中,以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反动与进步的二元对立思维,对朱光潜美学思想进行哲学批判;后期主要倾向于将美学和艺术实践、现实生活相结合,力求避免前期讨论中存在的概念化、抽象化、缺乏现实性等不足,由此产生了姚文元的"生活美学"和艺术家的"艺术美学"。关注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的这次转变,重申"美学四派"之外的这些美学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美学大讨论"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哲学批判 生活美学 艺术美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画道”:内核、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5-50,共6页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迄今仍处在发展变革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哲理艺理、意象境界。必须坚持承续与拓展的理念,深化对中国传统“画道”内核的认知,弘扬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迄今仍处在发展变革中的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哲理艺理、意象境界。必须坚持承续与拓展的理念,深化对中国传统“画道”内核的认知,弘扬传统绘画精神之诗性智慧与审美理想,才能在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哲学意蕴 画道 艺术审美 当代价值
下载PDF
“The Great Classicist Symphonic Movements of Beethoven... Can Be Ideally So Heard as Lasting Just a Moment:” Adorno on Musical Time 被引量:1
20
作者 Ilias Giannopoulo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4期230-244,共15页
In the context of his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time in his Musical Writings, Adorno refers often to the above quoted thesis. This paradoxicality, attributed to particular symphonies of Beethoven,... In the context of his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time in his Musical Writings, Adorno refers often to the above quoted thesis. This paradoxicality, attributed to particular symphonies of Beethoven, tends to become a fixed idea in the context of his thoughts on musical time. Adorno adopts Hegel's understanding of time as process of permanent overcoming of instants. He finds an analogy between instant and musical motive, based on the common, in Hegel's and Beethoven's systems, notion of the working-out of an idea and of a music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 He then tries to include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extended and reappearing formal parts, such as themes and expositions. How could he find a convergence between permanent formal growth and persistence of formal parts, which distinguishes a musical work from an improvisation? In order to transcend this immanent antinomy, he applies Hegelian logical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philosophy of music ADORNO HEGEL philosophy of ti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