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群 范春兰 +1 位作者 许金海 莫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1、5次后分别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汉译Roland...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1、5次后分别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汉译Roland-Morris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表(RMDQ)对患者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5次后VAS评分和汉译RMDQ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5次后VAS评分和汉译RMDQ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7%和63.2%,对照组分别为86.8%和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点刺反阿是穴是一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方法,即刻止痛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火针 腰扭伤 反阿是穴 温针疗法
下载PDF
直刺与沿皮刺“三阴交”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精氨酸加压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越 马良宵 +8 位作者 甘莹莹 王俊翔 母杰丹 郭孟玮 任晓暄 于文颜 田园 钱旭 孙天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5-901,共7页
目的:观察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血清、子宫、脊髓及下丘脑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其受体(AVPR1A、AVPR1B)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刺组、沿皮... 目的:观察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血清、子宫、脊髓及下丘脑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其受体(AVPR1A、AVPR1B)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刺组、沿皮刺组,每组10只。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直刺组、沿皮刺组分别直刺或沿皮刺"三阴交"穴,留针20 min。记录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采用ELISA法、Western blot法、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子宫、脊髓以及下丘脑的AVP含量、AVPR1A与AVPR1B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缩短(P<0.05),20 min内扭体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直刺及沿皮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20 min内扭体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子宫AVP含量升高(P<0.05,P<0.01)、脊髓和下丘脑AVP含量降低(P<0.01,P<0.05),子宫AVPR1A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P<0.05)、脊髓AVPR1A蛋白及mRNA降低(P<0.05,P<0.01),下丘脑AVPR1B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直刺组血清AVP含量降低(P<0.05),下丘脑AVPR1B蛋白表达升高(P<0.05);直刺与沿皮刺组子宫AV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下丘脑AVP含量均升高(P<0.05),子宫AVPR1A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降低(P<0.01,P<0.05)。直刺组与沿皮刺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类痛经大鼠均显示出即刻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子宫及下丘脑AVP及其受体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刺 沿皮刺 精氨酸加压素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 痛经
原文传递
直刺与沿皮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缩宫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越 马良宵 +4 位作者 甘莹莹 王俊翔 母杰丹 郭孟玮 任晓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观察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及脊髓腰膨大中缩宫素(OT)及其受体(OTR)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64只SD雌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直刺组、沿皮刺组,每组16只。采用全身冷冻加... 目的:观察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及脊髓腰膨大中缩宫素(OT)及其受体(OTR)的影响,探讨不同刺法即刻镇痛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64只SD雌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直刺组、沿皮刺组,每组16只。采用全身冷冻加雌二醇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直刺组与沿皮刺组分别直刺或沿皮刺三阴交穴,留针20min。记录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及子宫收缩程度。采用ELISA法、Real Time-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及脊髓腰膨大中OT含量、OTR mRNA表达。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评分、子宫收缩波个数、活动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直刺组、沿皮刺组均显著降低扭体评分、子宫收缩波个数及活动度(P<0.01,P<0.05)。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OT含量、OTR mRNA表达在子宫组织显著升高(P<0.01),在脊髓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直刺、沿皮刺组均显著降低子宫组织OT含量(P<0.01)、OTR mRNA表达(P<0.05),升高脊髓OT含量(P<0.01)。直刺组与沿皮刺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直刺、沿皮刺三阴交穴对类痛经大鼠均显示出即刻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子宫与脊髓OT、OTR的不同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证类痛经模型 直刺 沿皮刺 三阴交 缩宫素 缩宫素受体 原发性痛经
原文传递
平刺和直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翀敏 王延武 +1 位作者 楚佳梅 朱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比较平刺和直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并筛选出改善颈型颈椎病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更高效的针刺方向。方法将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刺组采用平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直刺组采用直刺肌筋膜触发点进... 目的比较平刺和直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并筛选出改善颈型颈椎病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更高效的针刺方向。方法将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刺组采用平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直刺组采用直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平刺组优于直刺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优于直刺组。平刺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直刺组的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刺和直刺均可以消除肌筋膜触发点和治疗颈型颈椎病,但平刺肌筋膜触发点优于直刺肌筋膜触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 横刺 直刺 肌筋膜触发点
下载PDF
眼肌直刺特色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崇信 阙东梅 +3 位作者 郝小波 黎海平 宋艳 田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15-3416,共2页
目的探讨眼肌直刺特色疗法对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40例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2组40例采用眼肌直刺特色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比较3组疗效及斜视度有无差异。结果 ... 目的探讨眼肌直刺特色疗法对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40例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2组40例采用眼肌直刺特色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治疗。比较3组疗效及斜视度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斜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肌直刺特色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麻痹性 直刺 动眼肌
下载PDF
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任继风 李俊玲 +1 位作者 宫丽萍 陈琦 《齐鲁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预防接种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 800例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斜刺法和直刺法接种,观察两组儿童疼痛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直刺法总疼痛率为57.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8.2%,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 目的观察预防接种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 800例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斜刺法和直刺法接种,观察两组儿童疼痛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直刺法总疼痛率为57.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8.2%,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4%,而斜刺法分别为78.7%、23.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23-17.48,P〈0.05、0.01)。结论直刺法预防接种的效果优于斜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直刺 斜刺 疼痛
下载PDF
至骨针法探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德辉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2098-2101,共4页
至骨针法是以触至病所、针至病所、意至病所、动至病所、气至病所为特色,主要包括直刺至骨法、斜刺至骨法、飞针至骨法、弹针至骨法。选穴以全身骨骼及软骨边缘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和全息穴为主。操作时,先触诊定位,针尖需抵达骨面或... 至骨针法是以触至病所、针至病所、意至病所、动至病所、气至病所为特色,主要包括直刺至骨法、斜刺至骨法、飞针至骨法、弹针至骨法。选穴以全身骨骼及软骨边缘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和全息穴为主。操作时,先触诊定位,针尖需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病灶骨面重在针至病所、松解粘连;远端骨缘腧穴常重压或捻转刺激,配合主被动导引活动,导气至病所。主要治疗急慢性疼痛、功能障碍性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骨针法 骨膜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全息穴 直刺至骨法 斜刺至骨法 飞针至骨法 弹针至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