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区的自助式国画学习小组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尹若月 修代明 何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究自助式的国画学习小组对提升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体现及其疗效因子。方法:在北京招募有独生子女去世经历的父母26人,在社区为他们开展为期半年的国画学习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20位参加学习的失独父母自愿接受...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究自助式的国画学习小组对提升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体现及其疗效因子。方法:在北京招募有独生子女去世经历的父母26人,在社区为他们开展为期半年的国画学习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20位参加学习的失独父母自愿接受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国画学习小组对失独者的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改善生理症状;体验积极情绪;调整负面情绪;提升认知能力;调节不合理信念以及重获生命意义。具体的疗效因子为:艺术实践需要专注沉思;艺术审美带来积极体验;艺术创作帮助情绪表达;文化内涵促进人生感悟;学习成果提高自我认同;自助小组促进人际互动;社会支持增加复原力量。结论:基于社区的自助式国画学习小组形式能够提升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中国水墨画 自助式学习小组 心理健康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 被引量:31
2
作者 姚兆余 王诗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6-92,共7页
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控制人口、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该政策增大了一些家庭的生活风险,因独生子女死亡而产生的失独老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本研究对失独老人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控制人口、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该政策增大了一些家庭的生活风险,因独生子女死亡而产生的失独老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本研究对失独老人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大多数失独老人存在经济状况恶化、精神普遍抑郁、健康状况下降、人际交往敏感封闭等困境,在生活救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需求。目前,国家的扶助政策较为滞后,存在扶助标准低、覆盖面窄、扶助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为了满足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必须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来设计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老人 生活困境 社会福利政策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失独者抑郁、孤独感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国民 郑利锋 +2 位作者 周波 倪燕飞 杨开仁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4期622-624,640,共4页
目的评价社会支持与失独者抑郁、孤独感和生命质量的关系,为从社会支持角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8年6月失独者13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文版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评价社会支持与失独者抑郁、孤独感和生命质量的关系,为从社会支持角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8年6月失独者13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文版抑郁自评量表(SDS)、孤独感量表(UCLA)和生命质量SF-36量表(SF-36)对其进行评定,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对象PSSS平均得分为(45.75±11.62)分,低社会支持状态组的SDS得分高于高社会支持状态组(t=2.658,P=0.009),低社会支持状态组的UCLA得分高于中社会支持状态组(t=2.062,P=0.042)和高社会支持状态组(t=2.907,P=0.005),PSSS的得分分别与SDS及UCLA得分呈负相关(r=-0.376,P=0.013,r=-0.412,P=0.011),低社会支持状态组的MCS得分低于中社会支持状态组(t=-2.331,P=0.022)和高社会支持状态组(t=-2.478,P=0.015),PSSS的得分与MCS得分呈正相关(r=0.560,P=0.007)。结论社会支持对失独者抑郁、孤独感有一定程度影响,社会支持对失独者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更高的社会支持程度意味着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抑郁 孤独感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坍塌与抗争:“失独者”真实生活图景透视——基于三个报道案例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魏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6-71,共6页
"失独者"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的直接产物。在国家权力、市场理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合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失独者"面临精神创伤、老无所养、经济风险的真实生活图景。但是,"失独者"也通过痛楚的身体、抱... "失独者"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的直接产物。在国家权力、市场理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合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失独者"面临精神创伤、老无所养、经济风险的真实生活图景。但是,"失独者"也通过痛楚的身体、抱团取暖的方式、联合的上访来进行周旋和抗争,表达自身微弱的话语和正当的权利诉求。国家权力机构应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环境,促进社会良序的发展,保障公民基本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计划生育 国家权力 生活图景
下载PDF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基于江苏省若干案例的讨论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6,共8页
以结构主义建构论的理论视角,考察农村失独者心理困境产生的结构性原因和主体建构。因果报应信仰下的"指指点点"、社会安全网缺失的老年生活想象、生育底线下的"身后事"、农村熟人社会性质等构成了农村失独者对失... 以结构主义建构论的理论视角,考察农村失独者心理困境产生的结构性原因和主体建构。因果报应信仰下的"指指点点"、社会安全网缺失的老年生活想象、生育底线下的"身后事"、农村熟人社会性质等构成了农村失独者对失独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背景,其长时间且激烈的心理困境是失独意义建构的产物。农村失独者心理困境的出路,在于通过"同命人"的联谊互助,形成非正式社会网络,获得精神性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缓解和社会再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失独者 心理困境 社会结构 意义建构
下载PDF
自我概念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宇迪 贾晓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考察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依恋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的调节。方法:采用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和延长哀伤问卷对105名失独者进行... 目的:考察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依恋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的调节。方法:采用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和延长哀伤问卷对105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1)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2)依恋不安全性能调节上述中介过程,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功能起完全中介效应。(3)依恋安全性对上述中介过程不发挥调节效应。结论:较高的依恋不安全性具有"破坏作用",能够阻止失独者自我概念对自传体记忆功能的激活,使得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作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自我概念 延长哀伤 自传体记忆 依恋
原文传递
组织化与增能化:失独者的“自我抗争”——基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晓军 李大干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12,共7页
失独者遭受到失去独子的巨大危机,"身心灵"三层维度上皆受了严重创伤,精神极度脆弱。从灵性社会工作的角度看,面对危机每个人都有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失独者经受了失去独子的沉重打击,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略微偏离正常... 失独者遭受到失去独子的巨大危机,"身心灵"三层维度上皆受了严重创伤,精神极度脆弱。从灵性社会工作的角度看,面对危机每个人都有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失独者经受了失去独子的沉重打击,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略微偏离正常的思维逻辑,但理性与感性之外的灵性力量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建构自身防卫机制,对危机进行"抗争"和"突围",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失独者群体组织化和个体增能化。失独者通过主动组织化"抱团取暖"和被动增能化"自我提高"逐步强化自身"抗逆力",缓解并逐渐走出"失独"带来的阴霾与伤痛,搁置悲伤,聚焦于"无子"之后晚年的生活保障与精神慰藉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 增能化 失独者 灵性 “自我抗争”
下载PDF
失独父母的社会支持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荣超 许才明 +4 位作者 汪筱兰 万朵 沈玮玮 马言 林瑾民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探讨失独父母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4月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国西部某地级市抽取失独父母样本量108,分析失独父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探讨失独父母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4月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国西部某地级市抽取失独父母样本量108,分析失独父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失独父母的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的中位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及普通老年人的分数,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第三代,是失独父母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失独父母客观支持分的影响因素。对失独父母须建立长期、固定的帮扶机制;政府应加大对患有大病、有第三代、退休金较少甚或没有的失独父母的经济帮扶力度;应夯实家庭医生重点签约对象的服务内容;须构建多种形式的特殊养老政策,引导失独父母自励互勉,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失独群体早日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社会支持 计划生育
下载PDF
失独者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筠 杭荣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失独者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孤独量表(UCL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按自愿原则选取... 目的:探究失独者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孤独量表(UCL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按自愿原则选取101名失独者为研究对象,评定101名失独者的孤独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以85名非失独者为对照。结果:失独组UCLA(51.94±8.69)明显高于非失独组UCLA(37.8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失独者的孤独感与健康状况、SDS得分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总分、自我效能感得分、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以上影响因素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抑郁、家庭收入是失独者孤独感的危险因素,客观支持是失独者孤独感的保护因子。结论:失独者孤独感水平普遍较高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失独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缓解其抑郁症状,从而降低其孤独感,最终提高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孤独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失独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府回应间的鸿沟及其弥合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倩 徐晓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4-50,共7页
随着失独问题的日益凸显,失独群体采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行的诉求方式,向各级政府提出自己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诉求,针对这些诉求,政府也选择性地做出了回应,但二者在失独问题的认知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张力和诸多矛盾。因此,只有从... 随着失独问题的日益凸显,失独群体采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行的诉求方式,向各级政府提出自己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诉求,针对这些诉求,政府也选择性地做出了回应,但二者在失独问题的认知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张力和诸多矛盾。因此,只有从单向性回应、形式化回应走向互动性回应、实质化回应,努力寻求失独问题解决的平衡点与突破点,才是弥合这一鸿沟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群体 利益诉求 政府回应
下载PDF
失独者宗教应对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丽 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0-975,906,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者丧子后宗教应对的表现。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5名有宗教信仰的失独母亲(3名佛教徒,2名基督徒)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者的宗教应对主要表现以下五个...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者丧子后宗教应对的表现。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5名有宗教信仰的失独母亲(3名佛教徒,2名基督徒)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者的宗教应对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死亡归因、智慧领悟、来世探索、仪式运用、宗教团体的支持。结论:失独者在丧子后会采用宗教应对,宗教是失独者哀伤平复历程中的积极资源。研究失独者宗教应对对于失独者的哀伤辅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丧亲 哀伤 宗教应对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失独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救援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筠 杭荣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失独问题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失独群体数量日渐庞大,如何采取切实而有效的心理救援,对于失独群体来说尤为关键。本文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救援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失独群体的相关学术研究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失独者心理救援政策提... 失独问题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随着失独群体数量日渐庞大,如何采取切实而有效的心理救援,对于失独群体来说尤为关键。本文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救援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失独群体的相关学术研究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失独者心理救援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心理健康 心理救援
下载PDF
失独父母生命意义的重塑——基于量化调查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艺华 叶一舵 +3 位作者 黄凤南 刘富强 张振瑞 崔丽华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77,共6页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240位失独父母的生命意义感进行测量,选取生命意义感得分较高、生活适应良好的14位失独父母作为访谈对象,借助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失独父母明显缺乏生命意义;失独父母生命意义重塑...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PIL)对240位失独父母的生命意义感进行测量,选取生命意义感得分较高、生活适应良好的14位失独父母作为访谈对象,借助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发现,失独父母明显缺乏生命意义;失独父母生命意义重塑的内因包括接受现实、自我调节、个性特征和宗教信仰;外因包括社会支持与心理辅导。促进失独父母生命意义的重塑是帮扶失独父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生命意义 量化调查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失独家庭”老难善终症结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成武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6-89,共4页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失独者"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没有很好解决。因此,本着"关注弱势群体,立足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失独者"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没有很好解决。因此,本着"关注弱势群体,立足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依据立法精神和2007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政策与"失独家庭"的实际生活、精神状况,探析现行法律和计划生育扶助政策存在的缺陷。藉此并以"政策性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视角,从扶助政策背后的法理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思考并探索改善"失独家庭"老难善终的症结所在,以期为政府最终解决失独者"老难所养,老难所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的四难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失独者 扶助政策 缺陷 法律制度建设
下载PDF
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成与再生产——以失独父母边缘化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真真 徐晓军 《南方人口》 CSSCI 2018年第1期70-80,共11页
社会边缘化具有深刻内涵,表现为形式上的边缘地位、实质上的边缘情境以及心理上的边缘人格,社会边缘化的进程也是三者的建构过程。失独父母的特殊经历为社会边缘化研究提供了活样本。独生子女的死亡转变了个体的生活结构,使其被划入边... 社会边缘化具有深刻内涵,表现为形式上的边缘地位、实质上的边缘情境以及心理上的边缘人格,社会边缘化的进程也是三者的建构过程。失独父母的特殊经历为社会边缘化研究提供了活样本。独生子女的死亡转变了个体的生活结构,使其被划入边缘范畴,并在互动中处于无法回避的边缘情境下。这增强了其产生边缘人格的风险,使心理结构出现边缘化。边缘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作为能动性的一部分卷入个体的社会行动中,失独父母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呈现出同质交往增加、异质交往减少的迹象。研究表明个体生活结构与内在心理结构处于动态的相互建构中,反映了社会边缘化的本质特征,并由此完成了社会边缘群体的再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社会边缘化 结构边缘 心理边缘
下载PDF
人口学特征与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宇迪 贾晓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全面考察失独者的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5个城市共抽取466名失独者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延长哀伤问卷(PG-... 目的:全面考察失独者的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5个城市共抽取466名失独者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希望量表(ADHS)。结果:女性的抑郁(t=-2.80,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t=-3.08,P<0.01)得分比男性更高;失独者的年龄与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农村失独者的焦虑(t=-2.37,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t=-2.70,P<0.01)、延长哀伤(t=-3.08,P<0.01)和创伤后成长(t=-4.14,P<0.001)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失独者;学历水平不同的失独者,在创伤后应激障碍(F=4.70,P<0.05)、延长哀伤(F=3.47,P<0.05)及创伤后成长(F=3.41,P<0.05)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职业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焦虑得分上有显著差异(F=3.67,P<0.05);失独者的经济状况与抑郁(r=-0.11,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r=0.12,P<0.05)及希望(r=0.15,P<0.01)呈显著正相关;婚姻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各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独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抑郁(r=-0.13,P<0.05)、焦虑(r=-0.21,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希望(r=0.13,P<0.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失独者的性别、居住地、学历、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均与本文所涉的部分心理健康指标有关,而其年龄和婚姻状况则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无关。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相关的各项人口学特征可作为筛查和干预高风险失独者的依据,在相关工作中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人口学特征 横断面研究 失独者
下载PDF
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智慧 段晓鹏 +1 位作者 韩志红 郭宇鹏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了解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宝鸡市3个县区的249名失独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 10(K10)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49名失... 目的了解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宝鸡市3个县区的249名失独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 10(K10)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49名失独者中,51%以上失独者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较高,其K10平均值为(24.37±9.92)。影响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一般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自评状况等。失独年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U"字型特点。结论失独老人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宝鸡市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心理健康 Kessler 10
原文传递
失独父母的丧痛与生命意义回归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福宝 钟年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失独给失独父母带来了巨大的丧痛,也使得他们丧失了把繁衍后代作为生命延续和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永生的可能。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失独还意味着无法承续“香火”和传宗接代,甚至还有“无能”“无德”的文化隐喻,这对失独父母的世界观... 失独给失独父母带来了巨大的丧痛,也使得他们丧失了把繁衍后代作为生命延续和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永生的可能。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失独还意味着无法承续“香火”和传宗接代,甚至还有“无能”“无德”的文化隐喻,这对失独父母的世界观和生命意义提出了重要挑战。目前追求肉体生命的真正永生还无法实现,但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繁衍后代,还可以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等多种创造个人成就和社会价值的方式来实现象征意义上的永生。人生有意义不完全依赖于人能否繁衍和生命的长度,当我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投身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便在实现意义的过程中超越了自己。死亡的必然性提醒我们要规划有限的生命时间去追求那些值得做的事情,并让我们存有敬畏之心和过一种有道德规约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 失独父母 死亡 永生 生命的意义
下载PDF
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的失独:研究现状及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祥利 《社会福利》 2018年第12期25-31,共7页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失独问题的解决影响重大,同时也将深刻地反映到理论研究层面。文章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从失独问题界定及其政策意涵、失独家庭的现状及政策困境、失独问题的解决及政策创新三个维度,对既有的失独研究...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失独问题的解决影响重大,同时也将深刻地反映到理论研究层面。文章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从失独问题界定及其政策意涵、失独家庭的现状及政策困境、失独问题的解决及政策创新三个维度,对既有的失独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结合实践的发展特征,重点对今后失独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 研究现状 政策分析 趋势
原文传递
选择性边缘与社会适应:失独者的边缘行动及其异化困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东 张楠楠 徐晓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从边缘化理论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失独人群边缘化进程的分析,试图为失独者适应社会探索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对失独者边缘化行动性质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失独者主观建构的边缘化体验与客观边缘化事实间偏差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原因在于他人... 从边缘化理论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失独人群边缘化进程的分析,试图为失独者适应社会探索可行路径。研究发现:对失独者边缘化行动性质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失独者主观建构的边缘化体验与客观边缘化事实间偏差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原因在于他人对失独者选择性边缘行动的否定和消极回应。由于失独事件本身已给失独者造成了情感性重创,主观上的干预策略有限且很难取得效果。因此,在理解失独者选择性边缘行动的基础上,缩减失独者主观边缘行动与客观边缘事实之间的偏差,或可成为减缓和阻止失独者边缘恶化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边缘化 选择性边缘 社会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