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碰撞模式的汽车正面结构抗撞性设计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君媛 魏一凡 张建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5-279,共5页
讨论了全宽正面碰撞、斜角碰撞和偏置碰撞三种碰撞模式的特点。以某微型客车为例,基于模拟计算的方法分别按FMVSS208和ECER95法规要求考察了该微型客车(已满足全宽碰撞要求)30°斜角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结构抗撞性。对比原全宽碰撞... 讨论了全宽正面碰撞、斜角碰撞和偏置碰撞三种碰撞模式的特点。以某微型客车为例,基于模拟计算的方法分别按FMVSS208和ECER95法规要求考察了该微型客车(已满足全宽碰撞要求)30°斜角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结构抗撞性。对比原全宽碰撞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并验证了全面提高该车正面抗撞性的结构措施和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正面碰撞 斜角碰撞 偏置碰撞 抗撞性 微型客车
下载PDF
Eocene Basins on the SE Tibetan Plateau: Markers of Minor Offset along the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被引量:6
2
作者 LIAO Cheng YANG Tiannan +10 位作者 XUE Chuandong LIANG Mingjuan XIN Di XIANG Kun JIANG Lili SHI Pengliang ZHU Wenbin WAN Liangchun TANG Jing YU Jing WU Ping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20-1041,共22页
The offset of geological bodies provides robust evidence of displacement along a fault or ductile shear zone. The amount of displacement along the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southeastern T... The offset of geological bodies provides robust evidence of displacement along a fault or ductile shear zone. The amount of displacement along the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uncertai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offset geological markers. This NNW–SSE-trending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ree isolated metamorphic complexes and interjacent nonmetamorphosed rocks. They are expected to record similar post-Eocene strain, although their structural patterns should be distinct. Geological mapping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Xuelongshan and Diancangshan metamorphic complexes has revealed a small Eocene basin, the Madeng Basin, located to the wes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The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successions of the Madeng Basin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Jianchuan Basin, which is lo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bulk geochemical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of both basins formed during 37–34 Ma and share the same geochemical featur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deng and Jianchuan basins previously constituted a single basin,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K volcanic rocks in the basins defining an ENE–WSW-trending volcanic belt that shows a limited dextral offset of ≤20 km across the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Therefore,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records no evidence of large-scale lateral movement/displace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dochina block, which is bounded by the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to the east and the Sagaing Fault to the west, has not extruded southward as a whole but rather has been deformed by pervasive crustal short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et marker Eocene basin Xuelongshan–Diancangshan–Ailaoshan structural system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dia–Eurasia collision
下载PDF
两种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伤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商恩义 乌秀春 李楠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对包含A级车、B级车和SUV车型在内的11款乘用车分别进行了2012版C-NCAP中正面全宽和偏置两种碰撞试验。通过对后排女性假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乘用车两种碰撞试验形态下的后排女性假人各性能指标值十分相近,但得分普遍较低。其中... 对包含A级车、B级车和SUV车型在内的11款乘用车分别进行了2012版C-NCAP中正面全宽和偏置两种碰撞试验。通过对后排女性假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乘用车两种碰撞试验形态下的后排女性假人各性能指标值十分相近,但得分普遍较低。其中,只有头部可能出现满分,颈部和胸部得零分的概率较高。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碰撞过程中下潜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全宽碰撞 偏置碰撞 女性假人 性能指标
下载PDF
新型汽车后防护装置的碰撞仿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维高 李章宏 +1 位作者 凡乐 饶紫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利用CATIA实体建模功能,创建了壁障模型、汽车后防护装置的实体模型和小车的实体模型,并应用有限元的思想对所有模型进行材料定义、网格划分等前处理。运用ANSYS/LS-DYNA对壁障与其后防护装置的动态碰撞试验进行仿真以及对皮卡与其后防... 利用CATIA实体建模功能,创建了壁障模型、汽车后防护装置的实体模型和小车的实体模型,并应用有限元的思想对所有模型进行材料定义、网格划分等前处理。运用ANSYS/LS-DYNA对壁障与其后防护装置的动态碰撞试验进行仿真以及对皮卡与其后防护装置进行追尾碰撞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评价了该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同时,对在发生偏置碰撞时防护装置的防护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仿真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吸能式的汽车后防护装置结构,并通过理论研究和整车追尾碰撞仿真验证了新型汽车后防护装置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防护装置 追尾碰撞 偏置碰撞 碰撞仿真
下载PDF
Non-coherent sequence detection scheme for satellite-bas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被引量:1
5
作者 Haosu Zhou Jianxin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42-448,共7页
The satellite-bas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receiver has to encounter the frequency offset caused by the Doppler effect and the oscillator inst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n-coherent sequence detecti... The satellite-bas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receiver has to encounter the frequency offset caused by the Doppler effect and the oscillator inst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n-coherent sequence detection scheme for the satellite-based AIS signal transmitted over the white Gaussian noise channel. Based 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a Viterbi decoder, the proposed scheme is capable of tolerating a frequency offset up to 5% of the symbol ra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reduced by the state-complexity reduction, which is based on per-survivor processing.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non-coherent sequence detection scheme has high robustness to frequency offset compared to the relative scheme when messages collision e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herent sequence detection scheme satellite bas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frequency offset messages collision Viterbi decoder
下载PDF
某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仿真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磊 杨瑞 赵强 《森林工程》 2017年第6期83-87,共5页
利用CAE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在某乘用车的几何模型基础之上,利用LS-DYNA软件建立偏置碰撞试验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前纵梁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前纵梁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达到C-NCAP标... 利用CAE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在某乘用车的几何模型基础之上,利用LS-DYNA软件建立偏置碰撞试验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前纵梁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前纵梁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达到C-NCAP标准。通过对试验结果中前围板侵入量和车身加速度的比较,进行改进后的有效性分析;针对前纵梁结构改进的方案,运用3K全因子试验设计法,分别对前纵梁选取3种不同的材料及料厚对其进行二次全因子优化,重新进行碰撞仿真运算,通过比较9组试验的车身加速度峰值,选出车身加速度峰值最小的一组为最优方案。结果显示:材料选取B550L,厚度为1.5 mm的前纵梁,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是九组试验组合中最好的,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偏置碰撞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汽车25%覆盖度64km/h正面刚性壁障碰撞的前纵梁加强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爽 何洋 赵广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7期78-79,共2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针对25%偏置碰的前纵梁加强结构。在满足汽车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在前纵梁处新增零件,对25%偏置碰的传递形式进行优化,优化了力的传递路径同时为解决了25%偏置碰过程中乘员舱侵入量过大问题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 汽车 前纵梁 偏置碰
下载PDF
Developing Framework to Test Driving Performance at Left-Turn Movement with In-Vehicle Advance Collision Warning Message
8
作者 Mahreen Nabi Fengxiang Qiao +1 位作者 Boya You Lei Yu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Left-turning traffic without a protected left-turn signal is one of the major safety concerns at urban intersections. Though an average of only l0% - 15% of all approaching traffic turns left, significantly a large pr... Left-turning traffic without a protected left-turn signal is one of the major safety concerns at urban intersections. Though an average of only l0% - 15% of all approaching traffic turns left, significantly a large proportion of left-turn crashes occur involving 21% of all intersection fatal crashes. Where traditional safety countermeasures of signal timing-phasing and use of flashing yellow light have reportedly fail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crashes, an in-vehicle advance collision warning message can be helpful to reduce left-turn collisions at intersections. In this study, an in-vehicle audio warning application has been designed by providing two safety warning messages (Advance Warning Message and Safe Left-turn Maneuver Message) under the vehicle 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triggered based on the acceptable gaps of oncoming opposing vehicles for a safe left-turn. A driving simulator test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30 participant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warning messages on performance measures such as speed and acceleration profiles, collision records, brake reaction distance, and intersection clearance tim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ese messages, all participants were able to reduce speeds and accelerations and chose suitable gaps without potential conflicts.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analysis provide a positive acceptability especially for the Safe Left-turn Maneuver Message.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this type of safety warning message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possible real-road test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Turn Permissive Phase offset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rsection Safet
下载PDF
基于A柱结构改进的某越野车偏置碰撞性能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柘林 李国超 王元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提升某越野车40%偏置碰工况的碰撞安全性能,对车身A柱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可信度较高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工艺要求及重量要求,又能使偏置碰性能大幅度提升。优化后,偏置碰工况... 为了提升某越野车40%偏置碰工况的碰撞安全性能,对车身A柱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可信度较高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工艺要求及重量要求,又能使偏置碰性能大幅度提升。优化后,偏置碰工况的门框变形侵入减少37%~51%,IP后退量减少约40%,踏板投影点侵入减少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碰撞 A柱 优化
下载PDF
大客车偏置碰撞乘员损伤分析及约束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飞虎 刘晶郁 田言康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究大客车偏置碰撞中乘员约束系统结构中不同因素与乘员损伤间的耦合关系,以某6120型旅游大客车为原型进行了偏置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建立了大客车有限元模型和乘员区人-车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在碰撞损伤最为严重的50%重叠率... 为了探究大客车偏置碰撞中乘员约束系统结构中不同因素与乘员损伤间的耦合关系,以某6120型旅游大客车为原型进行了偏置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建立了大客车有限元模型和乘员区人-车耦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在碰撞损伤最为严重的50%重叠率工况下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了前排乘员约束系统结构与乘员损伤之间的关系特性。采用灵敏度分析选择坐垫摩擦系数、靠背泡沫刚度和安全带刚度以及座椅间距四个结构参数作为优化系统设计变量,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优化后假人头部损伤值降幅为38.02%,胸部损伤值降幅为1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碰撞 乘员损伤 灵敏度分析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汽车错位碰撞事故再现分析模型研究
11
作者 曹弋 徐慧智 左忠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1-34,共4页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错位碰撞 动力学模型 轨迹模型
下载PDF
汽车正面40%偏置碰撞驾驶员侧安全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葛如海 朱泳树 +1 位作者 吴光 刘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为减轻驾驶员在40%偏置碰撞中受到的伤害,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车体、假人、安全带、气囊等模型的某款车型偏置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和实车试验碰撞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基础... 为减轻驾驶员在40%偏置碰撞中受到的伤害,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车体、假人、安全带、气囊等模型的某款车型偏置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和实车试验碰撞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车身绕Y轴、Z轴旋转的角度曲线,对角度波形进行优化分析。同时,研究方向盘角度、前后位移量变化对驾驶员伤害值的影响,用以指导约束系统的碰撞安全性能设计。结果表明,车体绕Z轴先急后缓旋转、方向盘向上调节后,能显著降低驾驶员头部、胸部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偏置碰撞 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 角度波形 方向盘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页岩气“井工厂”水平井组防碰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茂森 付建红 白璟 《石油机械》 2016年第6期14-18,23,共6页
随着"井工厂"钻井模式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邻井距离计算方法和Wd W误差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对井眼防碰的要求。针对无线随钻测量工具MWD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测量误差源,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源权函数。基于数理统计... 随着"井工厂"钻井模式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邻井距离计算方法和Wd W误差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对井眼防碰的要求。针对无线随钻测量工具MWD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测量误差源,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源权函数。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将每个误差视为独立的误差源,建立了误差分析模型,探讨了轨迹空间位置不确定性协方差矩阵的构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推导了误差椭球公式。根据长宁区块的实钻数据进行了井眼轨迹防碰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误差分析模型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比较井和参考井的相对位置,更精确地计算邻井的相碰概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页岩气"井工厂"的防碰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工厂 邻井距离 防碰 误差源 权函数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汽车碰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博闻 《天津汽车》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汽车碰撞是汽车结构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在100ms以内)及在剧烈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响应过程,在汽车碰撞中,各种非线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既有结构发生大位移和大转动所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又有各种材料发生大应... 汽车碰撞是汽车结构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在100ms以内)及在剧烈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响应过程,在汽车碰撞中,各种非线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既有结构发生大位移和大转动所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又有各种材料发生大应变时所表现的物理非线性。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的碰撞试验获取的数据不甚精确。所以,有限元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工程领域。通过用有限元方法对整车模型的网格划分并模拟偏置碰撞,得出了在碰撞过程中能量和速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汽车碰撞 偏置碰撞
下载PDF
轿车碰撞中新型前排安全座椅对后排乘员保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洪亮 葛如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6-1212,共7页
为实现对后排乘员的保护,提出了一种新型汽车前排安全座椅。建立了某型轿车后排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中,新型前排安全座椅扭簧的最佳刚度为10N·m/(°),此时,后排女性乘员的头部伤害指标HIC15... 为实现对后排乘员的保护,提出了一种新型汽车前排安全座椅。建立了某型轿车后排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中,新型前排安全座椅扭簧的最佳刚度为10N·m/(°),此时,后排女性乘员的头部伤害指标HIC15、胸部3ms合成加速度T3ms和组合伤害概率Pcip分别比原前排座椅下降了24.4%,6.80%和48.3%;男性乘员的头部伤害指标HIC36,髋部合成加速度a和Pcip分别下降了56.0%,10.4%和86.0%。此外在正面偏置碰撞中,新型前排座椅同样能为后排乘员提供较好的保护:当扭簧刚度为10N·m/(°)时,后排女性乘员的HIC15,T3ms和Pcip分别下降了23.7%,5.16%和29.3%;男性乘员的HIC36,T3ms和Pcip分别下降了43.0%,17.3%和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正面偏置碰撞 新型汽车前排安全座椅 后排乘员保护
下载PDF
纯电动SUV正面25%偏置碰撞仿真和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占宇 周士兵 +2 位作者 张本宏 郭晓光 周华晨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127,共8页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在正面小重叠碰撞下的安全性能,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布的测试规程,应用ANSA软件建立纯电动SUV正面25%偏置碰撞模型,利用LS-DYNA显式求解软件进行了计算。通过HyperView后处理软件分析了整车加速度、前围...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在正面小重叠碰撞下的安全性能,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布的测试规程,应用ANSA软件建立纯电动SUV正面25%偏置碰撞模型,利用LS-DYNA显式求解软件进行了计算。通过HyperView后处理软件分析了整车加速度、前围板最大侵入量、关键部件变形和吸能情况,发现该车型碰撞力有效传递路径为上纵梁传递到A柱,轮胎通过悬架系统传递到中地板边梁和门槛梁,而关键吸能部件(吸能盒和前纵梁)没有成为有效的碰撞力传递路径;乘员舱相关部件(A柱、A柱上边梁及中地板边梁等)刚度不足,该车型乘员舱变形严重。针对该车型在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中乘员舱变形严重的问题,从改善碰撞力传递路径和采用轻型铝合金材料以提高乘员舱刚度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整车碰撞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乘员舱侵入量明显减小,前围板最大侵入量由246.59 mm减小到151.29 mm,降低了38.65%,结构评级由“差”提升到“良好”。针对提高乘员舱刚度后整车加速度峰值过大的问题,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分析,得到了在前围板最大侵入量由151.29 mm降低到146.49 mm的前提下,整车加速度最大峰值由55.86g降低到44.77g的最优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正面25%偏置碰撞模型 结构优化 纯电动SUV 碰撞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25%偏置碰撞工况下2000 MPa级热气胀成形A柱的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超 万龙 +1 位作者 张东升 李彦云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3年第3期9-13,18,共6页
基于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以2 000 MPa级热成形钢替代A柱1 500 MPa级热成形钢,对于材料结构成形方式以热气胀成形方式替代传统热成形方式,在某车型A柱结构上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通过小偏置碰撞性能模拟分析... 基于正面25%偏置碰撞工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以2 000 MPa级热成形钢替代A柱1 500 MPa级热成形钢,对于材料结构成形方式以热气胀成形方式替代传统热成形方式,在某车型A柱结构上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通过小偏置碰撞性能模拟分析,得出A柱使用2 000 MPa级热成形钢方案满足性能要求;通过成本对比分析,由于零件数量的减少,A柱使用2 000 MPa级热气胀成形整体方案的单车成本及零件质量均有下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2 000 MPa级热气胀的A柱轻量化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可实现单车成本降低10.51元,与原A柱相比质量降低27.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轻量化效果,同时应用热气胀成形方法减小了A柱腔体截面,使A柱障碍角减小22.2%,有效改善了A柱视野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MPa 热气胀成形 A柱 轻量化 小偏置碰 障碍角
下载PDF
偏置碰撞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小腿损伤特征及保护
18
作者 康巍 王刚 +2 位作者 鞠春贤 王宇 郭建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悬挂式油门踏板对小腿的伤害产生在小腿下部,伤害形式为脚掌外翻产生的X向弯矩;落地式油门踏板脚掌外翻幅度较小,产生的伤害在小腿上部和大腿部位,伤害形式为由小腿胫骨撞击仪表板产生的胫骨弯曲导致的小腿上部Y向弯矩和膝盖滑动位移。与优化前相比,落地式油门踏板优化后的保护策略,使膝盖滑动位移(D_(S))降低72.2%,小腿右上胫骨指数(TI)降低48.6%;相对于同平台装载悬挂式油门踏板车型的情况,D_(S)降低11.5%,TI降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正面偏置碰撞 油门踏板 小腿伤害 大腿伤害
下载PDF
提高车辆小偏置碰撞安全性的A柱结构研究
19
作者 刘多加 钱梅林 +2 位作者 陈海琴 李灿 赵坤民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5%偏置碰撞工况,对某新能源汽车A柱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基础结构、复合车身解决方案(Composite Body Solutions,CBS)胶块增强结构、热气胀形管梁增强结构对碰撞安全性的影响,介绍了CBS胶块... 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5%偏置碰撞工况,对某新能源汽车A柱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基础结构、复合车身解决方案(Composite Body Solutions,CBS)胶块增强结构、热气胀形管梁增强结构对碰撞安全性的影响,介绍了CBS胶块和热气胀形的制造工艺,并对热气胀形工艺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分析2种增强结构的工装投入和单件成本。研究发现,在均能实现小偏置碰撞安全性优秀等级的前提下,1500 MPa热气胀管梁方案在单件成本及轻量化方面比CBS胶块方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安全性 小偏置碰 车身A柱 热气胀形 CBS胶块
下载PDF
基于耐撞性可靠性优化的SUV车架改进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斌 辛勇 叶盛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建立了SUV的车架和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0%偏置碰撞车架变形严重,车内乘员生存空间严重受到挤压的问题,提出了对车架各主要部件进行改进设计并在加强区域适当增加加强件,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对前纵梁进行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对改进和... 建立了SUV的车架和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0%偏置碰撞车架变形严重,车内乘员生存空间严重受到挤压的问题,提出了对车架各主要部件进行改进设计并在加强区域适当增加加强件,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对前纵梁进行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对改进和优化后的整车安全性进行碰撞仿真分析和实车实验验证,乘员生存空间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偏置碰撞 耐撞性可靠性 优化设计 实车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