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学与北宋绘画中的形、理、真 被引量:1
1
作者 皮佳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受理学思想影响,北宋绘画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尚理”之风。艺术家把穷理作为观物的前提,力求在绘画中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并上升至天地生成之道,将事物看作宇宙造化的部分,致力在自然整全性中表... 受理学思想影响,北宋绘画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尚理”之风。艺术家把穷理作为观物的前提,力求在绘画中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并上升至天地生成之道,将事物看作宇宙造化的部分,致力在自然整全性中表现事物的蔚然生意。同时艺术家也要随造化而动,以自我之天性贯通万物之天性,打通“造化”与“心源”,映现出物象的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理学 绘画
下载PDF
宋代书院教育及其现代启示——以四大书院为例
2
作者 赵怡婷 陈晓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0期62-65,共4页
该研究基于宋代书院教育发展背景,梳理宋代文化遗迹中四大书院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北宋文化遗迹中书院兴盛的原因及特点,深刻认识宋代书院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宋代书院建设层面着手提出相关启示。研究采用时... 该研究基于宋代书院教育发展背景,梳理宋代文化遗迹中四大书院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北宋文化遗迹中书院兴盛的原因及特点,深刻认识宋代书院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宋代书院建设层面着手提出相关启示。研究采用时间梳理法,以唐末兴起到明清衰落为脉络,分析宋代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代表性宋代著名书院在传递古代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等方面的具体成就,推动当时思想文化繁荣,对社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由此抒发现代教育发展的现实启示;推动现代教育中师生互动、促进学术交流,营造积极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化 儒学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宋代理学 中国传统教育史
下载PDF
北宋中原书院的精神特色
3
作者 孟莉莉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有学术共同体性质的师生关系;书院精神的核心师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中原书院 理学 书院精神
下载PDF
论北宋理学家的琴学义理观——以邵雍、周敦颐、张载的琴学义理观为例
4
作者 雍树墅 《朱子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81-293,共13页
古琴作为儒家乐教思想的一种载体,其发展命运与儒家思想的兴衰程度是成正比的,儒学兴则琴学义理盛。北宋理学家不乏通音律、擅抚琴者,他们通过闻道、悟道、乐道的方式去探寻琴学义理。邵雍提出“以琴洗心”的琴学义理观,认为以“无弦琴... 古琴作为儒家乐教思想的一种载体,其发展命运与儒家思想的兴衰程度是成正比的,儒学兴则琴学义理盛。北宋理学家不乏通音律、擅抚琴者,他们通过闻道、悟道、乐道的方式去探寻琴学义理。邵雍提出“以琴洗心”的琴学义理观,认为以“无弦琴”洗心,“心垢”自去而变化气质,其“心”便可得“正”。周敦颐提出“淡”“和”琴学义理观,主张用“淡而不伤,和而不淫”的琴乐去“宣八风之气”,“平天下之情”;张载提出“知乐成性”的琴学义理观,认为“知乐”便可“成性”,主张通过“以乐激善”来变化人的“气质之性”而养护人的“天地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理学 琴学义理 变化气质 乐教
原文传递
北宋《论语》诠释的演进路径与嬗变图景 被引量:2
5
作者 乔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84,共7页
北宋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经学及儒学哲学的发展相互交织,共同推演出经典诠释独特的嬗变路径和演进图景,实现了《论语》诠释的转型和变革。总体而言,北宋前期《论语》诠释新旧学风双线并行;中期以后涌动于民间的解经... 北宋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经学及儒学哲学的发展相互交织,共同推演出经典诠释独特的嬗变路径和演进图景,实现了《论语》诠释的转型和变革。总体而言,北宋前期《论语》诠释新旧学风双线并行;中期以后涌动于民间的解经新风得到官方推重和倡导,《论语》义理之学走向成熟并最终取代汉唐注疏之学成为学术主流,新旧学风合流;与此同时,理学型《论语》诠释孕育胎动于《论语》宋学的发展流变中,其诠释思想和诠释方法被南宋理学家所接受,为理学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论语》 汉学 宋学 理学
原文传递
北宋时期史学研究新潮的兴起及其对理学的引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谷嘉 《学术探索》 2003年第9期77-78,共2页
理学的兴起是北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理学得以兴起的思想文化因素较多,但北宋时期的史学思潮是引领理学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北宋史学 理学的产生 欧阳修 司马光
下载PDF
《近思录》所见北宋四子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齐勇 刘莉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本文从《近思录》文本出发,釐清北宋四子政治思想的内在理路,即如何发现个人身上的"天道性命之贯通"以及如何在面向个人和群体的生活中去实现它,由此达到内圣外王的统一,成就圣贤气象。在这一政治理路下,士人出处进退,进行政... 本文从《近思录》文本出发,釐清北宋四子政治思想的内在理路,即如何发现个人身上的"天道性命之贯通"以及如何在面向个人和群体的生活中去实现它,由此达到内圣外王的统一,成就圣贤气象。在这一政治理路下,士人出处进退,进行政治实践,应以诚为本,以民为重。四子皆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在位者的德性问题,以使治统和道统相符,同时还必须重视政治改革与制度建设。四子政治思想显示出儒家政治思想的延续性和不同于纯粹"内向"义理之学的儒家思想面貌,对当今的政治实践仍有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 北宋四子 理学 政治思想
下载PDF
北宋视野下的千年洛学之思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正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不管是"北宋五子",还是"道学六先生",就学术而言,称之为"洛学六先生"更为妥帖。南宋时期,洛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和陆九渊。元朝时期,姚枢在苏门山讲学,成为一位著名的承前启后的洛学家。明朝时期,在中州地... 不管是"北宋五子",还是"道学六先生",就学术而言,称之为"洛学六先生"更为妥帖。南宋时期,洛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和陆九渊。元朝时期,姚枢在苏门山讲学,成为一位著名的承前启后的洛学家。明朝时期,在中州地区,洛学的主要人物有薛瑄、曹端、刘健等人。清朝时期,研究、传播洛学的代表人物有孙奇逢、汤斌、张伯行、曹肃孙等人。民国时期,与镇嵩军关系密切的杨源懋、刘纯仁、石言、刘镇华、蒋峨、邢德荣、武庭麟等人,可谓是洛学于中原地区的最后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洛学 理学 洛阳
下载PDF
金代儒学的传统复归——以王若虚及其《滹南遗老集》为例
9
作者 王颖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的相对淡薄导致传统儒学的复归,作为在北宋学术根基下成长起来的金代理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疏离后,呈现出驳杂与"淳朴"之气象,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学的复归。
关键词 北宋理学 金代理学 儒学复归
下载PDF
北宋后期绘画史论文献研究
10
作者 李栋良 《民族艺林》 2020年第1期26-38,共13页
北宋后期是宋代绘画史中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著作丰富且颇具特色。从其绘画史论文献产生背景上看,北宋后期除社会经济繁荣雕版业发达之外,更重要原因是北宋后期理学思想的产生。由于社会思想的革新带动了绘画理论的革新... 北宋后期是宋代绘画史中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著作丰富且颇具特色。从其绘画史论文献产生背景上看,北宋后期除社会经济繁荣雕版业发达之外,更重要原因是北宋后期理学思想的产生。由于社会思想的革新带动了绘画理论的革新。北宋后期的绘画史论文献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代表性文献,这类文献主要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画论为主。第二,笔记史料类文献,这类文献不仅包括北宋后期的笔记,同时也包括北宋后期及以后对于北宋后期绘画理论有记载的相关笔记。从内容上来看较为芜杂。第三,其他类文献,这类文献的范围更加宽泛,包括其传流下来的绘画作品,正史中的部分记载等。这三类文献可以说优缺点并存。在运用过程之中,需要进行一番规律性的总结,做到合理筛选,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后期 绘画史论 文献 儒学 理学
下载PDF
本体·心性·工夫——“北宋五子”到朱熹的理学范式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治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4,共11页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后的又一重要理论范式。相较于汉唐儒学,这一新范式的显著思想标识就是偏重形上之维和内圣之维的开拓,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各层面深化儒家义理精神。就理学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后的又一重要理论范式。相较于汉唐儒学,这一新范式的显著思想标识就是偏重形上之维和内圣之维的开拓,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各层面深化儒家义理精神。就理学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建构以及理气心性的圆融而言,“北宋五子”和朱熹之学对儒家这一理论范式的建构具有奠基性的意义。邵雍的“先天之学”和周敦颐的“太极”说,是为儒家道德精神确立形上依据的一种重要尝试,代表着理学思想的滥觞,不仅如此,周敦颐的“诚”论还一改汉唐儒学宇宙论的铺排,开始了儒家心性本体化的思考,由此重新开启了儒家的“内圣”之维。张载的气本论哲学是儒家本体论建构的真正开端,而其划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主张则是理学范式下典范性的心性论成果。二程“自家体贴出天理”,奠定了理本论哲学的基础,而其“性即理”的论说则昭示着他们对理学本体论和心性论的打通。二程后,朱熹通过注解“四书”,建构了综合“北宋五子”、圆融理气心性的理学体系,而这也标志着儒家理学这一新理论范式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心性论 工夫论 北宋五子 朱熹 理学范式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