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孟庆云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宋明理学的学风和思潮 ,开启了当时医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对医学理论研究的重视 ,强化了辨证论治的发展道路 ,理学的有关内容如太极、气化、体用、先天后天等也被吸收为医学理论的要素 。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 宋明理学 太极 命门 气化
原文传递
宋明儒学的仁体观念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共11页
历史上的儒学,自宋代以来,已经十分注重"仁体"的观念,在他们的运用中,大体上说,心学是把仁体作为心性本体,而理学则把仁体作为宇宙的统一性实体。在宋明理学的理解中,仁体是万物存在生生、全体流行的浑然整体,故天、地、人、... 历史上的儒学,自宋代以来,已经十分注重"仁体"的观念,在他们的运用中,大体上说,心学是把仁体作为心性本体,而理学则把仁体作为宇宙的统一性实体。在宋明理学的理解中,仁体是万物存在生生、全体流行的浑然整体,故天、地、人、物共在而不可分。仁体不离日用常行,即体现在生活和行为,无论是识仁还是体仁,人在生活中的践行和修养就是要达到仁者的境界,回归到与仁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仁体 道体
原文传递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吉惠 吴兴洲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5,共6页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学末流为“虛学”,实学作为儒学特殊理论形态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实学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等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实学,具有泛化与定位不准确倾向,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实学 儒学 宋明理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宋明理学是“江西之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江西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大余授学二程 ,并创立理学学说 ;江西也是理学集大成之地 ,婺源人朱熹在江西做官 ,并在白鹿洞书院等地传授理学 ,丰富并完善他的理学理论 ;明代 ,王阳明在江西把理学推向新阶段 ,他的主要著... 江西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大余授学二程 ,并创立理学学说 ;江西也是理学集大成之地 ,婺源人朱熹在江西做官 ,并在白鹿洞书院等地传授理学 ,丰富并完善他的理学理论 ;明代 ,王阳明在江西把理学推向新阶段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赣州刊刻出来的 ,主要观点“致良知”是在赣州完善的。有宋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江西之学” 周敦颐 朱熹 王阳明
下载PDF
戴震对理学的批判改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戴震是我国 18世纪的著名学者和杰出的思想家。戴氏之学 ,博通经史 ,融贯汉宋 ,为乾嘉之际学术重镇 ,不仅在文字、音韵、经史、考据、天文、算学诸方面有专精造诣 ,而且对宋明性理之学有独到的批判诠释。他对“理”范畴的新诠释 ,对理... 戴震是我国 18世纪的著名学者和杰出的思想家。戴氏之学 ,博通经史 ,融贯汉宋 ,为乾嘉之际学术重镇 ,不仅在文字、音韵、经史、考据、天文、算学诸方面有专精造诣 ,而且对宋明性理之学有独到的批判诠释。他对“理”范畴的新诠释 ,对理学先验论的批判 ,对理欲之辨的新见解 ,对程朱“借阶”佛老思想的揭示 ,具有反封建启蒙意义。在只有学者而没有哲学家的乾嘉时代 ,尤为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宋明理学 批判改造
下载PDF
武术文化对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元驰功 张大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2,83,共9页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道论 文化 宋明理学 合道性
下载PDF
熊十力“尽心”工夫:以宋明理学批判为中心
7
作者 张释霖 周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熊十力持心物不二的观点,认为心物二分是导致工夫内外相分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化解工夫内外相分的办法是做好博文之功,即维持工夫在自然与人事两端的平衡。严格来说,熊十力并未能像朱熹、王阳明等宋明儒者一样构建起自身严密的工夫体系,但他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反思和批判对发展儒家工夫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心 宋明理学 工夫论 心物不二
下载PDF
正邪二赋、程朱理学与贾雨村、贾宝玉的塑造——兼谈曹雪芹的学养与《红楼梦》的主张 被引量:5
8
作者 樊志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红楼梦》中,贾雨村对贾宝玉秉性的解释,出自宋明理学的气性学说,并不是曹雪芹的独创,代表了贾雨村这一明清知识分子的学养与认同;正邪二赋说是曹雪芹学养的组成部分,并与曹雪芹的佛道修养一起融合打通,成为《红楼梦》“情空不二”“... 《红楼梦》中,贾雨村对贾宝玉秉性的解释,出自宋明理学的气性学说,并不是曹雪芹的独创,代表了贾雨村这一明清知识分子的学养与认同;正邪二赋说是曹雪芹学养的组成部分,并与曹雪芹的佛道修养一起融合打通,成为《红楼梦》“情空不二”“清净随顺”“一元复始”终极主张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二赋 宋明理学 贾雨村 情空不二 一元复始
下载PDF
宋明理学道统论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思想论绎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韬光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52,共11页
基于宋明理学道统论分析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仁义为本、德贯始终,厘定统序、标示正宗,以心传心、身体心验,技以承道、技道参融。其形成理路是,厚植传统武术师道尊严,深化传统武术谱系观念,发展传统武术礼制秩序,渗融传统武... 基于宋明理学道统论分析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仁义为本、德贯始终,厘定统序、标示正宗,以心传心、身体心验,技以承道、技道参融。其形成理路是,厚植传统武术师道尊严,深化传统武术谱系观念,发展传统武术礼制秩序,渗融传统武术义理范畴。其历史影响主要表现为:既培植了行仁由义的德性自觉,也滋生了假借仁义的伪妄现象;既深化了拳种门派的统序意识,也形成了相轻互斥的排他心理;既强化了体认自得的工夫方法,也催生了自以为是的偏蔽己见;既承继了志道精技的文化传统,也养成了离技论道的空谈陋习。辩证扬弃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回到其主要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场域进行多维审思,有助于更好地立足根本、返本开新,为优化新时期武术传承发展实践提供经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道统论 传统武术 传承思想
下载PDF
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宋明理学具有向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理学文本的包容性、活脱性和开放性,使其走向了美学文本;宋明理学关于境界、品格、生生之德的论述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调;宋明理学特别是心学对心与物的讲述,透出了由... 宋明理学具有向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理学文本的包容性、活脱性和开放性,使其走向了美学文本;宋明理学关于境界、品格、生生之德的论述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调;宋明理学特别是心学对心与物的讲述,透出了由善而美的意义和韵味;白沙之学与阳明心学乃儒家以“乐”为中心的内圣之学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1,共7页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代表了从11世纪至18世纪中国儒学的主流发展体系。“五四”以来,对理学的批评往往是出于对其核心思想的误解,虽然这种批判从主流上讲并非没有意义,但是批判的科学性应建立...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代表了从11世纪至18世纪中国儒学的主流发展体系。“五四”以来,对理学的批评往往是出于对其核心思想的误解,虽然这种批判从主流上讲并非没有意义,但是批判的科学性应建立在对历史和哲学比较深入的理解上,否则这种批评经不起任何理论和历史的考验,也无法提升到高水平的人文反思。因此,为宋明理学“正名”,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三个维度阐释理学之“理”的意涵,并强调理学思想体系历史定位的重要意义就显得尤为迫切。理学不仅是11世纪以后主导中国社会的思想体系,而且是前近代东亚各国(朝鲜、越南、日本)占主导地位或有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要展现理学体系所有逻辑环节的展开、所有实现了的可能性,就需要把整个东亚地区的理学综合地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正名 天理 近世化 东亚儒学
下载PDF
孟子心学与宋明理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义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共8页
孟子重视心的作用,在承认四体与四心一样与生俱来的前提下,强调只有四心才是人性的具体内容,由此推出了性善说,并且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方式与天合一。孟子的这一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同时引领... 孟子重视心的作用,在承认四体与四心一样与生俱来的前提下,强调只有四心才是人性的具体内容,由此推出了性善说,并且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方式与天合一。孟子的这一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同时引领了宋明理学的价值旨趣和理论格局:第一,孟子推崇的四心被宋明理学奉为宇宙本原。第二,孟子对心的重视与宋明理学的道德践履密切相关。第三,孟子四心与四体并举在宋明理学那里发展为双重人性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学 宋明理学
下载PDF
宋明江右儒学主静工夫之旨趣
13
作者 郭诺明 聂威 曹蓉玫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33-42,共10页
宋明时期,江右是宋明理学的重镇。江右思想家对主静工夫的关注和阐发异彩纷呈,将周敦颐所开启的静论思想一以贯之。周敦颐提出的“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的思想不仅对之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江右的静论传统。... 宋明时期,江右是宋明理学的重镇。江右思想家对主静工夫的关注和阐发异彩纷呈,将周敦颐所开启的静论思想一以贯之。周敦颐提出的“无欲故静”“主静立人极”的思想不仅对之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江右的静论传统。陆九渊以“心赅动静”为标识,以动静如一检视心性修养之功效,开创了心学的静论传统,同时也是抚州地区静论的代表。胡居仁自觉接续朱熹之学统,以“敬贯动静”为标识,以常存天理,拒入虚寂无实为学问进路,是上饶地区静论的代表。聂豹、罗洪先承阳明之教,浑融心学、理学之静论,默契濂溪主静之旨,以“主静归寂”“主静立体”为标识,立足于以主静之学消化良知学,他们属于阳明后学中主工夫一派,是吉安地区王学静论的代表。江右静学的传统连绵不绝,横贯理学与心学,可谓是宋明时期熠熠生辉的地域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静 宋明理学 江右文化 周敦颐 陆九渊 胡居仁 聂豹 罗洪先
下载PDF
宋明儒者的礼教思想及其礼治实践:以宗族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兴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1,共9页
宋明儒者推行社会礼教是在以复兴宗法的形式下组织宗族进行的。宋儒对经书记载的宗法进行改造,使西周时仅通行于贵族的宗法向庶民推行。就宋明儒家的礼教实践而言,理学家注重宗法的礼制秩序,倾向于"齐之以礼";心学家则突出宗... 宋明儒者推行社会礼教是在以复兴宗法的形式下组织宗族进行的。宋儒对经书记载的宗法进行改造,使西周时仅通行于贵族的宗法向庶民推行。就宋明儒家的礼教实践而言,理学家注重宗法的礼制秩序,倾向于"齐之以礼";心学家则突出宗法的道德价值,倾向于"道之以德"。这反映出,理学与心学对以礼治国的理解有着不同侧重,理学家主要将国家治理寄托于稳定的社会秩序,心学家则将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在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宗族 礼治 宗法
下载PDF
宋明时期“成汤祈雨”故事的多元书写
15
作者 尤学工 封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73,192,共15页
借历史故事阐发思想主张是古代士人的话语传统,宋明时期“成汤祈雨”的多元书写是为典范之一。在天人相与的知识框架下,“成汤祈雨”成为士人构建理学体系与“借天道言治道”的重要元素。宋至明初,在“事应说”遭遇挑战、理学兴盛的背景... 借历史故事阐发思想主张是古代士人的话语传统,宋明时期“成汤祈雨”的多元书写是为典范之一。在天人相与的知识框架下,“成汤祈雨”成为士人构建理学体系与“借天道言治道”的重要元素。宋至明初,在“事应说”遭遇挑战、理学兴盛的背景下,水旱天定与和气召祥观念融汇于士人对故事的叙述中。明中期理学走向内在化、心性化,对人本身的关注更切,士人对成汤以身为牺之举及故事真实性的争议陡增。中晚明政治生态复杂,士人常援引“成汤祈雨”讥刺时政,表达对治世明君的期待。“成汤祈雨”在宋明间为理学士人提供了阐发己见的对话空间,其间既有对“事应”和“人祷”的反动,也有灾异限君和倡导“敬”与“诚”的一贯传统。与时代思潮相呼应也为故事本身提供了文化生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汤祈雨 宋明理学 理气关系 敬畏修省
原文传递
朱子道德教化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16
作者 林小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理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子所建立的完善且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同样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高校应从其中汲取思政教育所需要的营养,坚持“教人有序”原则,遵循“各因其所长... 理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子所建立的完善且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同样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高校应从其中汲取思政教育所需要的营养,坚持“教人有序”原则,遵循“各因其所长教之者”的方法,肯定学生主体精神,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代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宋明理学 道德教化 价值 启示
下载PDF
略论《易》之“洁静精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翠琬 肖满省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礼记.经解》中"洁静精微"一词是孔子对《周易》一书的精确品评,体现了孔子"以《易》为教"的易学观。而宋明理学把《周易》纳入了理学的视野,对"洁静精微"作出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洁静精微” 孔子 宋明理学
下载PDF
宋明儒学道统论的三种谱系及派系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共9页
宋明儒学道统论分为理学道统论、心学道统论以及气学道统论3种主要类型。其中,理学道统论建构了从尧、舜、禹至孔、孟,最终由理学家接续的道统谱系,这一谱系构成宋明儒学道统论的主轴。心学道统论对理学道统论作出了修正,其主要特点为:... 宋明儒学道统论分为理学道统论、心学道统论以及气学道统论3种主要类型。其中,理学道统论建构了从尧、舜、禹至孔、孟,最终由理学家接续的道统谱系,这一谱系构成宋明儒学道统论的主轴。心学道统论对理学道统论作出了修正,其主要特点为:在道统人物谱系上,突出了颜子以及心学家的地位;在"求道"工夫体系建构中,强调了简易工夫的重要作用。气学作为一个理论特征十分明显的学术流派,对理学道统论、心学道统论提出了双重批判。气学道统论内含3个方面要点:首先,孔子之道是一个应从多方面去继承的开源系统,而不应为一家一派所垄断。其次,道统为国家治理服务,因而体现出鲜明的实用性色彩。最后,在经典的追尊上,《六经》取代《四书》成为气学道统论经典。从整体上看,理学道统论、心学道统论、气学道统论均有一定的学理性基础,也都存在其自身的派系特征,是宋明儒学多样性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理学道统论 心学道统论 气学道统论 宋明政治
原文传递
宋代理学中“无意”问题之考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见楠 陆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道德实践中的意念有无问题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道德实践中消解意念与动机,使主体达到不假思虑,顺从当下自然发出的道德本心而动,是宋代理学家所向往的目标。然而,他们对"无意"无造作、不思虑的内涵理解产生分歧... 道德实践中的意念有无问题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道德实践中消解意念与动机,使主体达到不假思虑,顺从当下自然发出的道德本心而动,是宋代理学家所向往的目标。然而,他们对"无意"无造作、不思虑的内涵理解产生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无意"究竟是圣人达到圆满境界产生的效验,还是普通人修德的入手功夫。这两种观点对后来明代心学对"意念"问题研究的深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无意 自然 效验 功夫 儒佛之辨
下载PDF
儒家三纲之道的伦理学本体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中乾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定儒学为"一尊"。从哲学上看,所谓"一尊"就是要把儒学提高到本体的地位。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伦理问题,所谓把儒学提升为本体,实则就是建立伦理学本体论...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定儒学为"一尊"。从哲学上看,所谓"一尊"就是要把儒学提高到本体的地位。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伦理问题,所谓把儒学提升为本体,实则就是建立伦理学本体论。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就是一种初级的伦理学本体论,通过"天"与"人"外在的比附、类比来建立,是比较粗糙的,尚不是真正本体意义上的伦理学本体论。经汉代的宇宙发生论、魏晋的宇宙本体论、隋唐的心性本体论,至宋代才建构起伦理学本体论,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六百余年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伦理学本体论或曰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其核心任务是将儒学伦理学的思想内容和相关问题提高到宇宙存在的高度,使其成为有如宇宙存在一样的必然、根本和神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天人感应 宋明理学 伦理学本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