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 被引量:85
1
作者 丁志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2,307,共8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国家治理是一个总目标性概念,它包括国家范围内政府、社会、企业这些多元主体在内的治理,而政府治理只是为实现总体性目标而提出的相对较小的概念,只是要求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治理与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国家治理是一个总目标性概念,它包括国家范围内政府、社会、企业这些多元主体在内的治理,而政府治理只是为实现总体性目标而提出的相对较小的概念,只是要求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治理与国家管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不能用国家治理概念简单替代国家管理概念,也不能认为国家治理概念就是对国家管理、政府管理概念的超越。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解,应当从对治理、国家治理的概念出发进行科学推论。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国家治理的各类构成要素,更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国家管理 国家治理体系
下载PDF
论对社会权的宪法保护 被引量:30
2
作者 莫纪宏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4,共14页
社会权在传统宪法学上与经济权利在权利内涵和外延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区分,而学界一般在定义社会权的概念时,通常是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为前提,将社会权限制在社会保障权的范围。社会权不仅应当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的保障为基础,也... 社会权在传统宪法学上与经济权利在权利内涵和外延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区分,而学界一般在定义社会权的概念时,通常是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为前提,将社会权限制在社会保障权的范围。社会权不仅应当以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的保障为基础,也需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全社会承担相应的保障义务为前提。为此,根据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需要,社会权应当包括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权利、受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公民资格权、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权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权 国家责任 政府义务 社会责任 社会化
下载PDF
有限政府理论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13
3
作者 詹福满 苗静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共11页
 霍布斯、斯宾诺莎为有限政府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要素第一次被提炼为一套一致的知识传统,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辉格党人执政期间,其重要的代表作是...  霍布斯、斯宾诺莎为有限政府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要素第一次被提炼为一套一致的知识传统,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辉格党人执政期间,其重要的代表作是洛克的《政府论》。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构成了有限政府理论的核心。孟德斯鸠、休谟、卢梭等人对有限政府理论的发展都做过贡献。有限政府理论曾一度衰落,但二战后,有限政府理论开始复兴,重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布坎南等,重要代表理论有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有限能力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政府理论 现代解读 社会契约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论》 思想基础 斯宾诺莎 知识传统 核心要素 政治运动 权利理论 理论构成 分权制衡 孟德斯鸠 代表人物 能力理论 霍布斯 代表作 二战后 哈耶克 布坎南 期间 洛克
下载PDF
基于整体性政府视角的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沈霄 王国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9-75,共7页
[目的/意义]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政府在服务深度上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较为突出,政府分别于2006与2014年提出"智能国2015""智慧国2025"计划,致力于全球第... [目的/意义]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之一,政府在服务深度上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较为突出,政府分别于2006与2014年提出"智能国2015""智慧国2025"计划,致力于全球第一个智慧国的建设,研究新加坡"智慧国",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智慧国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并基于整体政府的分析视角,分析了其连接、收集、理解的"3C"核心理念及其创新、整合、国际化的"3 In"原则,归纳出新加坡在智慧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府与你一起""多个机构、一个政府""共产共创""无缝流畅非碎片化"等四种策略。[结果/结论]最后根据新加坡智慧国的先进举措并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的对策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智慧国 整体性政府
下载PDF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 被引量:9
5
作者 郭湛 王维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7,共6页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关注公共活动领域是哲学... 人类的现实生活包括公共活动领域和私人活动领域两个方面。公共活动领域问题的实质就是公共性问题,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也就是对公共性的关注。对人类活动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性问题加以思考,是哲学最重要的使命。关注公共活动领域是哲学的一个必要的维度。所谓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不应仅仅是向私人生活回归,更重要是向公共生活回归。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通过政府改革来解决公共性问题或危机为标志的公共活动领域的当代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公共活动领域 公共性 国家 政府
原文传递
宪政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小卫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90,共12页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是简单的互补或互替关系,宪政秩序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悖论”的制度之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政府悖论 宪政经济学
下载PDF
民初政治的挫窒和中国人的反思--约法、议会、政党的因名而起与以实而败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国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5,共51页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人已在远看泰西而留意于彼邦的代议制度,并在此后七十年的时间里以中国人的经验、中国人的推度、中国人的眼光阐说这种出自中国历史之外的东西,先见其上下之间的"无隔阂之情";次见其"东西各国之强...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人已在远看泰西而留意于彼邦的代议制度,并在此后七十年的时间里以中国人的经验、中国人的推度、中国人的眼光阐说这种出自中国历史之外的东西,先见其上下之间的"无隔阂之情";次见其"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再见其以国会为"强大的监督机关"始能"安社稷、利国家",一路用中国人的问题为之作演绎,由赞赏而向慕,由向慕而效法。积此七十年阐说演绎,遂使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在"共和"的名义之下大变二千年,非常容易地实现了由君主制度到代议制度的转化。然而,这种移来的制度一旦进入中国,则仿照西法而派生的宪法(约法)、国会、政党、议员自始已被置于剧烈的政争之中,并在极短的时间里以其彼此厮斗造成天下的重重震荡,径直走到了七十年阐说和演绎的反面。对于身在其间的中国人来说,曾经久被附会的代议制度与中国问题之间的重重扞格和不相对称,便成了一种直观可见的事实。而后是被民初一代人移来的代议制度又成了民初一代人省思和反思的对象。与之对应而见的,则是在这种大幅度思想转向之中,曾为西潮淹没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在中国问题与代议制度相衬比而显示的矛盾之中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促成了曾经倾力倡说代议政治的人物一个一个由执信而怀疑,又由怀疑而脱身而去,于是而有后一段历史和一种路径的继之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议制度 国情 帝制意识 共和政治 以党治国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合作运动与国家力量的扩张——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合作运动中政府行为为中心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泉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合作运动,不仅是国民政府以平和、渐进的方式改善农民生活,实现民生主义的一个手段;同时又是以“以党治国”模式将其权力触角向基层社会生活渗透的努力,以使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乡村层面得以重建。但也正是合作运动与政治势力的合流,最终... 合作运动,不仅是国民政府以平和、渐进的方式改善农民生活,实现民生主义的一个手段;同时又是以“以党治国”模式将其权力触角向基层社会生活渗透的努力,以使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乡村层面得以重建。但也正是合作运动与政治势力的合流,最终损伤了合作事业,实现的仅是官绅商的“合作”,民众也只能是以被动、静态的方式来应对这项制度,造成合作事业“有头无干”的困境。南辕北辙的结果揭示出:社会自治的事情,应交与民众自己以非政治性的手段主动去办理,而非政府行为所能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运动 民族国家 行政力量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被引量:6
9
作者 常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2-39,共8页
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加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局面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也是中国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要求,... 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加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局面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也是中国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全球化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主权政治单位,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正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发展进程的一个核心主题和神圣使命,所以,更需在当代中国的宪政言说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 宪政
下载PDF
解读普京“新俄罗斯思想”中的强国意识与俄罗斯体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忠利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普京的"新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体育发展的精神源泉.传统的强国意识是俄罗斯体育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国家一直对俄罗斯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俄罗斯思想 强国意识 俄罗斯体育 国家—政府
下载PDF
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凯峰 《未来与发展》 2010年第7期94-99,共6页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创新从创新系统中涌现的现象引起政府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视。经过对发达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认为政府在国...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创新从创新系统中涌现的现象引起政府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视。经过对发达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认为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激励创新向激励创新主体间的互动转变。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从科技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技术预见四个方面对政府管理予以创新,促进创新系统内创新要素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国家 国家创新系统 政府 职责
下载PDF
国家概念再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树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人们对国家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工具性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契约论的国家观也是工具性的,国家是人们为了自保和实现自我福利而通过契约而组成的一种机构,以实现签订契约者的利益;政治经济学的国... 人们对国家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工具性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契约论的国家观也是工具性的,国家是人们为了自保和实现自我福利而通过契约而组成的一种机构,以实现签订契约者的利益;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与二者的国家实质指的都是政府。中国传统的国家观是家国同构的,国就是家的扩大版;还有一种要素说的国家观,国家的实质是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国家可以解构,也可以重构,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工具 政府 共同体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统区后方生产竞赛运动之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子刚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0,共5页
生产工作竞赛运动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倡导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当时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军需民用问题以及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而发起的。为推动这个运动,其领导机关全国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从设计、宣传、督导、... 生产工作竞赛运动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倡导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当时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军需民用问题以及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而发起的。为推动这个运动,其领导机关全国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从设计、宣传、督导、评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该运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具有竞赛形式多样化、重视生产效率和个人技能技巧以及特别注意节省生产原料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生产工作竞赛运动 抗战时期
下载PDF
From Democracy to Bureaucracy: The Baojia in Nationalist Thought and Practice, 1927-1949
14
作者 Lane J. Harri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3年第4期517-557,共41页
In the 1939 New County Reform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de the baojia system the lowest level of self-government in the country. This decision was the resul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iscussion among Nationalist... In the 1939 New County Reform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de the baojia system the lowest level of self-government in the country. This decision was the resul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iscussion among Nationalist administrators and writers who were searching for a tutelary system to train the people in their political rights in preparation for constitutional rul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Nationalist writers claimed to be following Sun Zhongshan's (Sun Yat-sen) philosophy by reinventing the baojia as a form of democracy. Harkening back to a reimagined national past, they "discovered" that the imperial baojia was not a system of local control, but a traditional model of bureaucratically-designed local self-government. Nationalist writers dovetailed this new baojia with Sun Zhongshan's philosophy in order to rationalize its posi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State. Once philosophically legitimized, Nationalist writers endorsed the baojia as a top-down bureaucratic system that would transform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of the country; it would become the core political unit of their state-making and nation-building projects. In so doing, the baojia came to represent the Nationalists' deeply-held belief in the power of human agency to create state institutions capable of entirely remaking society and transforming th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ojia SELF-government BUREAUCRACY state-making nation-building nationalist Party Sun Zhongshan
原文传递
将国家意志变为大学生自觉意识和行为的首要一课──高校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育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514-517,共4页
高校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过去的舆论宣传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讲坛都未有过系统和有力的阐述。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不仅是坚持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意志与利益的体现,也... 高校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过去的舆论宣传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讲坛都未有过系统和有力的阐述。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不仅是坚持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意志与利益的体现,也是大学生真正成人成才的必取途径。因此,这既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政府行为,也是大学生应有的自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国家意志 自觉行为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政府机构改革
16
作者 马建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政府机构的弊端反映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对立,社会自主性的增强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动因,转变政府职能是还权于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政府机构 政府职能 中国 社会自主性 行政管理体制
下载PDF
海外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几个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丙宣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共7页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中,国外学者研究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的行为,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市场转型论和国家政权建设论,到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中,国外学者研究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的行为,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市场转型论和国家政权建设论,到发展主义国家和地方法团主义视角,再到企业家精神的官僚模式和掠夺式的地方政府模式的演变。其研究认为地方政府是自主和自适的行为体,它们主导着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社会的治理,激励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它们行为方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国家建设 社会治理 地方政府
原文传递
繁荣时期政府不作为的政策命题——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理论假说
18
作者 俞宪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在经济周期处在衰退、萧条和复苏阶段时,政府要及时而适度地介入干预;在经济周期处在繁荣阶段时,政府则要采取不介入干预的不作为应对策略。政府既不能对某些周期阶段进行过度介入干预,也不能对所有周期阶段进行全程介入干预,更不能对... 在经济周期处在衰退、萧条和复苏阶段时,政府要及时而适度地介入干预;在经济周期处在繁荣阶段时,政府则要采取不介入干预的不作为应对策略。政府既不能对某些周期阶段进行过度介入干预,也不能对所有周期阶段进行全程介入干预,更不能对一切周期阶段均进行过度介入干预,而只能对某些周期阶段进行适度介入干预。这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地减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者叠加的巨大负面效应,从而收到国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家与政府 介入干预 政府不作为
下载PDF
论司法国家是充分展开的国家概念
19
作者 尹伟琴 王正斌 《中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国家是宪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主体,它作为社会和政府的统一体,是一个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 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行政国家、立法国家和司法国家。在司法国家阶段,国家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宪政体系也因 此得到完善。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政府 司法国家
下载PDF
论核心价值的分化、互补与整合
20
作者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7,共9页
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核心价值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理解这一创新的意义,特别是其对于当代社会... 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核心价值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理解这一创新的意义,特别是其对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文章拟基于核心价值的分化、互补与整合的视角,从确立国家的共同理想、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断提高公民的德性三个方面作初步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道德结构 国家 政府 公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