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4,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德育在改革中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经验,这就是,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德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德育在改革中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经验,这就是,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德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重视德育课程的主渠道,发挥专职德育队伍的骨干作用,形成德育的合力,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德育改革 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学校德育变革的社会基础:逻辑前提、动力支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唐爱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变革 社会基础 逻辑前提 动力支撑
原文传递
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重构:从规范本位到育人本位 被引量:7
3
作者 程红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5,74,共8页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变革 理性主义 社会生态系统 道德学习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5
4
作者 邓玉明 李国华 《中国德育》 2006年第9期58-62,共5页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德育改革 德育创新 校本课程 德育评价 德育资源 中学
原文传递
学校德育变革的文化生态:内在逻辑、社会基础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唐爱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游离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态,缺少社会文化资源的动力支撑,是学校德育变革难以取得成效的重要社会动因。富有活力与效力的学校德育变革,必须充分考虑自身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层次影响。社会文化是个体真切地感受道德、践行道... 游离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态,缺少社会文化资源的动力支撑,是学校德育变革难以取得成效的重要社会动因。富有活力与效力的学校德育变革,必须充分考虑自身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层次影响。社会文化是个体真切地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形成优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影响学校德育成效、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任何有作为的学校德育变革都必须基于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态及社会文化变革的进程。由此,学校德育变革应合理利用鲜活的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德育课堂与道德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感受多元文化境况及其道德影响,营造充满优良德性氛围的学校及周边社区德育文化环境。这是学校德育变革自觉地从社会文化的制约性、基础性立场出发,主动观照社会文化因素之于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进而优化学校德育变革之道的应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变革 社会文化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进路 被引量:6
6
作者 韩丽颖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90,共10页
21世纪以来,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逐渐从"理论牵引"转向了"实践驱动",对新品格教育的质疑和批评日渐激烈,对道德发展的非理性因素更趋关注,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问题导向、项目拉动、分类施策,形成三条发展进路。第... 21世纪以来,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逐渐从"理论牵引"转向了"实践驱动",对新品格教育的质疑和批评日渐激烈,对道德发展的非理性因素更趋关注,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问题导向、项目拉动、分类施策,形成三条发展进路。第一条进路是从道德认知到情感能力培养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饱受质疑,道德教育立足点从道德认知转向情感培养,兴起了侧重学生情感发展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第二条进路是从消极惩罚到积极行为支持的发展,将道德教育的着力点从结果式消极惩罚转向预防式的积极行为支持,侧重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正向的行为习惯,兴起了"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项目"。第三条进路是从个体道德到社会关系修复的发展,将道德教育的落脚点从单纯的个体道德养成转向了社会关系修复,注重在司法范畴之外寻求教育干预之道,兴起了"恢复性司法项目"。这三条进路拓展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空间和实践边界,助推解决现阶段美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不足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校道德教育 德育改革 发展进路
原文传递
高校电影德育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电影德育课题组 林志卿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电影德育是通过为德育对象提供优秀德育影片及其相关信息或活动来实施德育的方式和途径。电影德育具备独特的功能优势,是基于现代影视文化和信息技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有效途径的拓展。目前,电影德育在高校还处于自发研究和零散实... 电影德育是通过为德育对象提供优秀德育影片及其相关信息或活动来实施德育的方式和途径。电影德育具备独特的功能优势,是基于现代影视文化和信息技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有效途径的拓展。目前,电影德育在高校还处于自发研究和零散实践阶段。在高校实施好电影德育,应从5个方面着手:建立组织、领导与协调机构;建设德育影片资源库;办好周末电影会;发挥校园网的应有作用;建立导向和信息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电影德育 德育改革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德育内容改革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白秀钦 林志卿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高校德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着力改革。改革应本着促进人的品德提升和精神健全发展的目标,在"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以...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高校德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着力改革。改革应本着促进人的品德提升和精神健全发展的目标,在"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以人为本的要求,一方面对现行德育的主要内容审矫扬弃,一方面根据时代要求增加新内容,实现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道德价值的功利性与道义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内容 德育改革 德育原则 道德价值 网络德育
下载PDF
社会伦理转型与当代中国德育改革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彩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 社会伦理转型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主体的转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伦理主体虚幻的神、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与之相应,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也经历了三种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一转变,使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不得不放弃灌输不可质疑的、外在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 道德教育的伦理范式 道德教育改革
下载PDF
道德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及其角色困境 被引量:5
10
作者 齐学红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8期35-39,共5页
以回归生活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育改革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内涵,即成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反思意识的转化型知识分子。现存学科体制与社会期待使得教师面临着专业性与道德性分离的角色困境。走出角色困境的可能路径在于教师对于日常... 以回归生活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育改革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内涵,即成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反思意识的转化型知识分子。现存学科体制与社会期待使得教师面临着专业性与道德性分离的角色困境。走出角色困境的可能路径在于教师对于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自觉改造与不断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改革 转化型知识分子 角色困境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试议中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策略
11
作者 宋凡红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打造高效课堂和品质课堂时,教师需要探索多元教学路径和方法,坚持德育为先,将中学体育课堂推向新的高度。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成为“副课”,不被教师、... 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打造高效课堂和品质课堂时,教师需要探索多元教学路径和方法,坚持德育为先,将中学体育课堂推向新的高度。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成为“副课”,不被教师、学生和家长重视,德育渗透更是无法实施。中学体育教师应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影响和症结所在,深度剖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基本学情、教情和校情,开辟新的教学路径,实现“体德并轨”和协同育人,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该文结合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意义、原则及策略,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的纵向改革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革 中学体育课堂 德育教育改革 创新策略
原文传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学校德育改革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细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学校是专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德育改革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校德育改革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加强德育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 学校是专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场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德育改革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校德育改革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加强德育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要改革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德育改革 实效性
下载PDF
家校合作下的德育改革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丽瑾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6期14-14,27,共2页
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如何实现德育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走出单一的学校德育,走向家校合作的德育共育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本文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家校德育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德育共育 德育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变革理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阳鹏 胡弼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2-60,共9页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德育角色缺位、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等困境比较突出。基于此,强化家长实质性德育参与,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德育胜任力,统摄各方面德育影响,优化多育并举,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是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符号互动”及“结构功能”关系,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强化“互联网+”信息社会之家庭责任担当,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配置,打造社区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协同育德机制等措施,是家庭德育外围生态变革的关键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德育 德育变革 父亲角色
下载PDF
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婉文 李俊丰 《教师教育论坛》 2021年第3期93-97,共5页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是当今社会的趋势,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尤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移动互联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之同时,也可能起...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是当今社会的趋势,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尤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移动互联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性和针对性之同时,也可能起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等负面作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对移动互联网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下载PDF
社会道德图景与学校德育变革:问题表征与实践诉求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爱民 徐肇俊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1期46-55,共10页
学校德育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进程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深受社会变革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变革进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不良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最大阻力。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德育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进程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深受社会变革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是影响学校德育变革进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不良社会道德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的最大阻力。社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宏观文化环境和人际交往起作用。儿童节目中的敏感内容、负面教育新闻等媒体文化,公众对社会信任、社会淡漠等社会道德现象的评价,都深刻地制约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学校德育的成效。共建民主法治社会,合理调控大众媒体及动画片之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将鲜活的社会道德资源引入德育课程与教学,推行以培养道德思维能力和行为养成为旨趣的德育方法改革,是学校德育获取社会道德资源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学校德育 德育变革
下载PDF
“德目主义”德育哲学引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志毅 李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8,共5页
"德目主义"主张将人类的美德形成具体的条目,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条目灌输给受教育者,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德目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有的强调以权威的言语作为衡量道德与否的标准;有的主张以自然作为道德判断... "德目主义"主张将人类的美德形成具体的条目,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条目灌输给受教育者,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德目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有的强调以权威的言语作为衡量道德与否的标准;有的主张以自然作为道德判断的评价依据;有的把追求幸福作为衡量道德生活的尺度;还有的则将道德与否归因于理性的推断与思考。就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而言,"德目主义"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德目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桎梏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哲学 德目主义 德育改革
下载PDF
论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本土观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现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3-127,共5页
从德育范式的发展来看,主体间性德育范式是对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超越。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当代中国德育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的必然性。当代中国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必须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德育... 从德育范式的发展来看,主体间性德育范式是对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超越。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当代中国德育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的必然性。当代中国实践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必须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德育个性及人的存在方式等方面给予本土化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德育范式 德育改革 必然性 本土观照
下载PDF
论学校德育变革的经济基础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爱民 汪家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0,共8页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变革 经济基础 经济生活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生活德育——高校德育的诉求
20
作者 吴丽娜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8-49,共2页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提高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生活德育 德育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