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僧到西儒——从《天主实录》看早期耶稣会士在华身份的困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新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耶稣会士罗明坚撰写的《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新近影印出版,使学者能够有机会与后期刻本《天主圣教实录》进行比较研究。早期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传教策略的重大改变、以及早期耶稣会士从"西僧"到"西儒"身份转变的适... 耶稣会士罗明坚撰写的《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新近影印出版,使学者能够有机会与后期刻本《天主圣教实录》进行比较研究。早期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传教策略的重大改变、以及早期耶稣会士从"西僧"到"西儒"身份转变的适错过程,均在不同版本比较中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早期 实录 天主 耶稣会传教士 传教策略 身份转变 版本比较 罗明坚
下载PDF
罗明坚编绘《中国地图集》所依据中文原始资料新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前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绘制了一部《中国地图集》,整理者认为此图集是依据中国明代罗洪先《广舆图》所编纂。《中国地图集》稿本中夹有一幅中文原刻版书本式单页地图——《辽东边图》,仔细研究此图的来源,应该是《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 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绘制了一部《中国地图集》,整理者认为此图集是依据中国明代罗洪先《广舆图》所编纂。《中国地图集》稿本中夹有一幅中文原刻版书本式单页地图——《辽东边图》,仔细研究此图的来源,应该是《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这才是探讨《中国地图集》所依据底本的关键所在。将此书与《中国地图集》的文字和地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罗氏的地图集不是根据《广舆图》编绘,而主要是依据《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一书所编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中国地图集》 底本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 权威性
下载PDF
罗明坚与儒家思想早期在欧洲的传播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西平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3期49-59,202,共12页
本文从全球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和经典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初步介绍了西班牙道明会传教士高母羡最初对儒家通俗读物《明心宝鉴》的翻译,梳理了意大利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首次将儒家经典《大学》翻译成拉丁文的历史,并从比较哲... 本文从全球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和经典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初步介绍了西班牙道明会传教士高母羡最初对儒家通俗读物《明心宝鉴》的翻译,梳理了意大利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首次将儒家经典《大学》翻译成拉丁文的历史,并从比较哲学和跨文化视角对罗明坚的翻译做了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儒家 罗明坚 高母羡
原文传递
中西文化融通的新形式——罗明坚中文诗歌研究
4
作者 张西平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54,共22页
明末第一位在中国内地定居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用中文写下34篇中国古诗作品,它们亦成为1500-1900年间唯一一组由欧洲人所写的中文格律诗,可谓空前绝后。本文从罗明坚学习格律的抄本《诗韵》研究入手,解析其学习格律诗的内在过程;然... 明末第一位在中国内地定居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用中文写下34篇中国古诗作品,它们亦成为1500-1900年间唯一一组由欧洲人所写的中文格律诗,可谓空前绝后。本文从罗明坚学习格律的抄本《诗韵》研究入手,解析其学习格律诗的内在过程;然后按照格律诗写作核心的要求,即:近体诗的格律运用、诗句中词汇的对仗要求、诗歌中的用典三个方面,分析他的诗歌写作。同时,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诗歌的内容,讨论其对《千家诗》的学习和运用。罗明坚诗歌写作的最大特点,便是在诗歌中对中西文学的融通,如首次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伊索寓言》。由此,罗明坚的这些诗歌也成为明代诗歌史上最具有特色的一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格律诗 《千家诗》 《伊索寓言》
原文传递
中国地图:罗明坚和利玛窦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黎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意大利文descrittione或descrizione有其特别涵义,即与其拉丁文词源descriptio一样,它在利玛窦时代表示"地图"、"地图集"或"图志"。据此,通过重新研究罗马国家档案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以及罗马国家图书... 意大利文descrittione或descrizione有其特别涵义,即与其拉丁文词源descriptio一样,它在利玛窦时代表示"地图"、"地图集"或"图志"。据此,通过重新研究罗马国家档案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以及罗马国家图书馆所藏罗明坚中国地图集手稿,笔者发现罗明坚在不同时期绘制了多种中国地图集,最早的为1583年绘制,最迟的为1606年绘制。另一方面,利玛窦曾自称在1583年绘制过中国地图集并寄给范礼安,而笔者怀疑利玛窦可能将罗明坚的作品视为己有。无论如何,利玛窦似乎在1592年绘制过南京城市图和南都宫廷图,尽管目前尚无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或“图志” 中国地图 罗明坚 利玛窦
下载PDF
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与翻译——以罗明坚《中庸》手稿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慧宇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4期29-36,200,共9页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存放于罗马意大利国家图书馆编号为FG[3314]1185的"四书"手稿。这份手稿是已知最早的中学经典拉丁译本。通过分析手稿的写作时间及其中《中庸》翻译特点、思想倾向,推断其作者为罗明坚。通过对《中庸》手稿...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存放于罗马意大利国家图书馆编号为FG[3314]1185的"四书"手稿。这份手稿是已知最早的中学经典拉丁译本。通过分析手稿的写作时间及其中《中庸》翻译特点、思想倾向,推断其作者为罗明坚。通过对《中庸》手稿中对儒学核心概念的解释和转述,浅析罗明坚在译介儒家经典时融入天主教思想的转述特点,陈述其在儒学经典诠释方面所呈现出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利玛窦 《中庸》 跨文化经典解释
原文传递
16世纪《明心宝鉴》的西方译介——以高母羡译本与罗明坚译本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文婷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79,共23页
《明心宝鉴》作为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收录了700余条儒释道格言,其中夹以民间谚语,并在16世纪便西传欧洲。事实上,该书最早的西方译本不仅有高母羡(Juan Cobo)的《明心宝鉴》(Beng Sim Po Cam),还有近期发现的罗明坚(Michel... 《明心宝鉴》作为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收录了700余条儒释道格言,其中夹以民间谚语,并在16世纪便西传欧洲。事实上,该书最早的西方译本不仅有高母羡(Juan Cobo)的《明心宝鉴》(Beng Sim Po Cam),还有近期发现的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诸家名言汇编》(Diversorum autorum sententiae ex diversis codicibus collectae)。该文将以16世纪的这2个译本为中心,梳理《明心宝鉴》西传的知识脉络背景,探析2位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归纳中国格言西传的路径特点,同时揭示译本中存在的对中国道德文化进行的基督教式“索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心宝鉴》 高母羡 罗明坚 格言 索隐
原文传递
耶稣会士罗明坚《大学》拉丁文译本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慧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3期31-39,共9页
罗马国家图书馆写本部所藏罗明坚手书的拉丁文"四书"译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儒家经典西文译本。耶稣会士波赛维诺出版的《书目选编》(Bibliotheca Selecta,1593)中收录了罗明坚写本《大学》拉丁文译文的前四句,这是中国经... 罗马国家图书馆写本部所藏罗明坚手书的拉丁文"四书"译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儒家经典西文译本。耶稣会士波赛维诺出版的《书目选编》(Bibliotheca Selecta,1593)中收录了罗明坚写本《大学》拉丁文译文的前四句,这是中国经典第一次以西方语言出版。罗明坚《大学》译本以朱熹《大学章句》为原本。译文清晰、流畅,文风简洁朴素,似乎有意贴近汉语风格。将写本译文与印本译文对比可知,波塞维诺对"八条目"一句的翻译进行了改动,或是为使文风更为典雅,或是想在译文中寓于自己的传教和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大学》 波塞维诺
原文传递
中西文学的首次相遇:罗明坚《通俗故事》研究
9
作者 张西平 陈茜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88-96,158,共10页
《通俗故事》是罗明坚与其中文老师共同编写的一部汉语学习教材,其中30个故事选自中国古代类书、蒙学教材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明末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文化倾向。文献中的四篇西方故事,则来自《伊索寓言》《圣经》《圣人故事》。本... 《通俗故事》是罗明坚与其中文老师共同编写的一部汉语学习教材,其中30个故事选自中国古代类书、蒙学教材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明末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文化倾向。文献中的四篇西方故事,则来自《伊索寓言》《圣经》《圣人故事》。本论文从《通俗故事》的底本研究、故事的编辑特点以及中西文学的会通研究几个方面对该书故事做深入考察。《通俗故事》中的《伊索寓言》首次在中国的登录,也是西方文学首次以中文形式在中国文学的出场,在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翻译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故事》 文学 罗明坚 《伊索寓言》
下载PDF
中欧文明互鉴视野下儒学初传译介策略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高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34,240,共14页
儒家经典最初如何走进欧洲社会视野,不仅是百年来中欧哲学交流史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核心价值观海外译介与传播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儒学初传的历史背景看,波塞维诺印本所收录的罗明坚拉... 儒家经典最初如何走进欧洲社会视野,不仅是百年来中欧哲学交流史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核心价值观海外译介与传播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儒学初传的历史背景看,波塞维诺印本所收录的罗明坚拉丁文手稿乃是首次呈现于欧洲社会的译本形态。然而,通过拉丁原文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波塞维诺印本与罗明坚原稿存在重要的译介策略的分歧。罗明坚译稿展示出“儒耶协同”的诠释倾向,而波塞维诺印本则有较明显的“援儒入耶”的译介立场。两种译介策略的差别不仅仅是术语文法层面的分别,更透露出儒学首次进入欧洲视野时西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复杂应对心态与诠释方式。然而,无论罗明坚的“儒耶协同”还是波塞维诺的“援儒入耶”,这两种诠释方案均对当前中华经典外译事业具有重要镜鉴价值,即文化传播需要首先考虑异域读者信仰心态并进行处境化语境转型,在此基础上凸显儒家核心价值观并潜移默化地产生信仰共鸣,继而推进中国传统信仰价值在海外的深层次传播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初传 中欧文明互鉴 罗明坚 波赛维诺 儒耶协同 援儒入耶
原文传递
罗明坚的“亲儒”策略及对利玛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慧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87-92,共6页
耶稣会士罗明坚作为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开创性人物,对中国思想中儒释道各家的判断取舍,对利玛窦等后继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策略归功于利玛窦,而对于罗明坚在这方面的贡献,特别是"... 耶稣会士罗明坚作为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开创性人物,对中国思想中儒释道各家的判断取舍,对利玛窦等后继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策略归功于利玛窦,而对于罗明坚在这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亲儒"倾向上的创造性尝试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还原罗明坚在华传教的历史情境并结合其著作分析,参考其拉丁文"四书"手稿等"中学西传"方面的文献,彰显罗明坚"亲儒"策略的价值及对利玛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利玛窦 西学东渐 “亲儒”策略
下载PDF
汉拉双语《千字文》手稿及其跨文化意义
12
作者 陈恩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8,共7页
罗马耶稣会档案所藏汉拉双语《千字文》(Jap.Sin.I-58a),为晚明第一位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所编制和使用。通过对《千字文》的罗马注音和拉丁文释义,罗明坚学习了汉字的音形义,积累了书面语词汇,学习了对仗、押韵等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化常识... 罗马耶稣会档案所藏汉拉双语《千字文》(Jap.Sin.I-58a),为晚明第一位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所编制和使用。通过对《千字文》的罗马注音和拉丁文释义,罗明坚学习了汉字的音形义,积累了书面语词汇,学习了对仗、押韵等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化常识,为嗣后以中文著述奠定了基础。汉拉双语《千字文》探索了耶-儒格义的基本方法,建立了耶儒核心概念的对话体系,不仅为其中文传教著述的“以儒释耶”书写策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拉开了中文典籍西译“以耶释儒”的序幕。汉拉双语《千字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双向文化适应的方法论和思想史意义,不仅彰显了中西语文学方法沟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而且显示了双向文化适应在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当代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汉拉双语《千字文》 双向文化适应
下载PDF
欧洲第一个《中庸》译本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西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本文对儒家经典《中庸》西传第一个译本做了分析和研究,根据文献和多个译本的对照,文中提出第一个《中庸》译本应是由第一个来华的耶稣会士罗明坚。文章通过对译文的内容研究,认为这个译本对于研究儒家经典西传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关键词 《中庸》 罗明坚 利玛窦 翻译
原文传递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野看罗明坚“葡汉辞典”中概念的诠释翻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慧宇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351-362,共12页
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 第一位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耶稣会士罗明坚编撰完成了一本'葡汉辞典'。作为第一本中西文辞典,此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明清中西文化首次相遇之际,这本'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还反映了传教士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和如何尝试建立双方对话基础等问题。文章在对'辞典'编撰者等存疑问题考证的同时,通过考察'辞典'选词倾向、编撰结构和核心概念的翻译操作,进一步分析罗明坚在用汉语表述哲学、宗教词汇的译介方式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点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葡汉辞典” 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核心概念译介
下载PDF
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上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西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系统梳理西方地图史上关于中国地图的发展历程,并将罗明坚所绘制的《中国地图集》放入西方的中国地图绘制历史中加以评价,阐明其学术贡献。同时对《中国地图集》的底本以及《中国地图集》绘制中所涉及的相关材料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 罗明坚 西方汉学 地图
下载PDF
从新发现文献再探罗明坚及其在华传教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明光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70-85,199,共17页
罗明坚作为早期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之一,其事迹不仅为在华耶稣会士,也为欧洲的耶稣会士所知悉。本文利用各类档案资料,对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档案馆藏的一份与罗明坚有关的信件进行分析,展现当时的欧洲人是如何认识中国以及在华的传教事... 罗明坚作为早期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之一,其事迹不仅为在华耶稣会士,也为欧洲的耶稣会士所知悉。本文利用各类档案资料,对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档案馆藏的一份与罗明坚有关的信件进行分析,展现当时的欧洲人是如何认识中国以及在华的传教事业的。本文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对信件的写信人、收信人和罗明坚的关系进行梳理;其次对该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证;最后则揭示出这一文献在16世纪、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在华传教事业 中西文化交流 罗西神父
下载PDF
“礼”在早期拉丁文“四书”中的翻译:兼论“礼仪之争”
17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2期33-44,202,共13页
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罗明坚在其《论语》拉丁文手稿(1588)中对“礼”的翻译,比较了他与柏应理的拉丁语翻译(1687)。罗明坚使用的词在拉丁语传统中主要表达“良好的礼貌”“礼貌行为”,特别是“urbanitas”一词,将城市(“urbs”)的文明礼... 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罗明坚在其《论语》拉丁文手稿(1588)中对“礼”的翻译,比较了他与柏应理的拉丁语翻译(1687)。罗明坚使用的词在拉丁语传统中主要表达“良好的礼貌”“礼貌行为”,特别是“urbanitas”一词,将城市(“urbs”)的文明礼仪与乡村的粗糙礼仪区分开来。柏应理加了更多的解释,以澄清“礼”不仅仅是外部礼貌。两位译者都没有将儒家的“礼”与任何宗教或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最后,本文讨论了西方对中国“礼”的不同理解及其与“礼仪之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 拉丁文“四书” 罗明坚 柏应理 礼仪之争
下载PDF
发现与重估: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研究平议
18
作者 陈恩维 卢源源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4期32-42,199,共12页
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于1578年抵达中国澳门,是第一位进入中国内地并长期居住的耶稣会士。学界对罗明坚的研究围绕其著作和活动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书札与生平研究、《天主实录》与《祖传天主十诫》研究、《葡汉辞典》及其散页... 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于1578年抵达中国澳门,是第一位进入中国内地并长期居住的耶稣会士。学界对罗明坚的研究围绕其著作和活动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书札与生平研究、《天主实录》与《祖传天主十诫》研究、《葡汉辞典》及其散页研究、《中国地图集》研究、诗歌创作与交游研究、儒家经典译介研究、地位重估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罗明坚研究以教会派史家为主导,集中在对其宗教传播和耶儒沟通的研究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学院派汉学家不断加入,罗明坚的手稿和档案不断被发现,其研究领域得到拓展,历史地位也逐渐得到重视。21世纪以来,以中国学者为主体的研究者会通全球化和本土化视野,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结合起来,通过跨语言、跨学科的合作,推动了罗明坚研究的整体深化以及对其历史地位的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来华耶稣会士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第一部《葡汉辞典》编写背景与作者考
19
作者 张敏芬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4期52-60,199,共10页
历史上首部《葡汉辞典》成书于16世纪,本文考察了该作品的编写背景,对比了利玛窦和罗明坚的汉语和葡萄牙语水平,对原手稿的笔迹和收录词汇进行分析,对作者进行考证,认为这是一部集体作品,编写地点为中国澳门,在广东肇庆得到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 《葡汉辞典》 传教语言学 罗明坚 利玛窦 词典学 作者归属
下载PDF
西人汉语学习第一篇:《宾主问答辞义》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少芳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35-145,208,共11页
藏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葡汉辞典》稿本,前后有相当数量的散页,是来华耶稣会早期关于语言学、神学和科学的汉语笔记。散页中的《宾主问答辞义》是用"罗明坚注音系统"写成的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对话录,是西方汉语学习史上第一... 藏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葡汉辞典》稿本,前后有相当数量的散页,是来华耶稣会早期关于语言学、神学和科学的汉语笔记。散页中的《宾主问答辞义》是用"罗明坚注音系统"写成的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对话录,是西方汉语学习史上第一篇汉语对话教材。本文试从手稿整理、文献描述、罗马字注音系统、语言学习教材等方面,对该文本进行基本的梳理,将其置于明末传教大背景下对其语言学价值进行考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葡汉辞典》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宾主问答辞义》 罗马字注音 汉语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