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研究方法与原则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正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95,共5页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归组可使用"系联法"与"参照法"相结合以归纳同义词的方法;在进行研究时应研究并展示归纳出来的全部同义词组,举出例证,在此基础上描述专书同义词的使用情况并揭示其类型、特点及规律;研究古汉语...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归组可使用"系联法"与"参照法"相结合以归纳同义词的方法;在进行研究时应研究并展示归纳出来的全部同义词组,举出例证,在此基础上描述专书同义词的使用情况并揭示其类型、特点及规律;研究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只能尽量做到"穷尽",而无法真正做到"穷尽";在归纳同义词时应遵循从宽的原则,这样才不会将有价值的东西遗漏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专书 同义词 方法 原则 《论衡》
下载PDF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冰 徐正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应从专书入手。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借助文例判定; 依靠注释及书中的有关解释判定; 联系整部书的用词进行判定。通过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 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 还可以补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反义词 《论衡》
下载PDF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四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共12页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世硕 扬雄 王充 人性论 《孟子》 《论衡》
下载PDF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劲秋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6-80,共5页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共16个,它们以修饰动词谓语为最常见,此外还可以修饰形容词以及充当谓语的名词,在句中或与所修饰对象紧密衔接,或前置,中间插入其他词语;它们绝大多数是双指多项副词,且以前指为主。
关键词 《论衡》 总括范围副词 语法功能 语义指向 双指多项副词
下载PDF
原始水浮指南针的发明——“瓢针司南酌”之发现 被引量:9
5
作者 闻人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0-460,共11页
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司南之酌,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以往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观点认为司南是放在青铜地盘上的磁石勺。然而,作者首次发现,古代司南是以磁针为主体、小葫芦瓢为载体的水浮指南针。中国最早的水浮指南针——... 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司南之酌,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以往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观点认为司南是放在青铜地盘上的磁石勺。然而,作者首次发现,古代司南是以磁针为主体、小葫芦瓢为载体的水浮指南针。中国最早的水浮指南针——"瓢针司南酌"至迟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发明。作者亦制成了"瓢针司南酌"复原模型,并成功通过了模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南酌 磁针 《鬼谷子》 《论衡》 《瓢赋》 指南针
下载PDF
《论衡》疑问句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45-248,共4页
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及设问三种句式进行了探讨。《论衡》中的三种疑问句式 ,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西汉已有的表达方式 ;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不少萌芽于先秦西汉 ,发展于东汉 ,或始见于东... 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及设问三种句式进行了探讨。《论衡》中的三种疑问句式 ,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西汉已有的表达方式 ;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不少萌芽于先秦西汉 ,发展于东汉 ,或始见于东汉的新的表达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选择问 反复问 设问 疑问句式 语法
全文增补中
《黄帝内经》元气思想溯源与辨疑 被引量:6
7
作者 石翎笙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4-547,共4页
元气思想最早由西汉《春秋繁露》提出,形成了儒家早期的自然哲学观。但对《黄帝内经》而言,除后世补入的东汉时期运气七篇大论外,“元”字尚不具备与本根论思想相当的哲学内涵。在东汉以后,由于“元气”与“真气”在生成论中相重合的核... 元气思想最早由西汉《春秋繁露》提出,形成了儒家早期的自然哲学观。但对《黄帝内经》而言,除后世补入的东汉时期运气七篇大论外,“元”字尚不具备与本根论思想相当的哲学内涵。在东汉以后,由于“元气”与“真气”在生成论中相重合的核心地位,世人多使用当时更广泛通行的“元气”一词来替代或合并原有的“真气”概念。“元气”与“真气”有不同的哲学起源,元气思想扎根于西汉儒家,真气思想起源于先秦道家。《黄帝内经》本根论的核心概念是“真气”而非“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元气 真气 春秋繁露 论衡
原文传递
王充《论衡》“造论著说”的文体学意义
8
作者 孔妍文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2期369-389,共21页
历来学者考察“论体文”演进史,多以诸子为创作渊薮,《文心雕龙》为理论基准,其实,王充“造论著说”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造论著说”出自《论衡》“五文说”,其核心目的是“辩然否,疾虚妄”,在当时文体中最能切中时弊。由于仕宦不成,... 历来学者考察“论体文”演进史,多以诸子为创作渊薮,《文心雕龙》为理论基准,其实,王充“造论著说”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造论著说”出自《论衡》“五文说”,其核心目的是“辩然否,疾虚妄”,在当时文体中最能切中时弊。由于仕宦不成,王充转而希求“以文立业”,实现其个人的“造论著说”,此即《论衡》一书。而王充所提出的一系列“造论著说”的写作原则,如“师心独见”,“明白晓畅”,“不务华辞,不为曲说”,及“多说有益”等,后世有不少逐渐演变为“论体文”的体式规范。作为最先将“造论著说”别为一体者,王充大力抬高“论”的地位,从此,“论”才开始得到曹丕、刘勰等历代文论家的重视与推进。总之,王充的“造论著说”在文体学上实具有导源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论著说 论体文 文体学 《论衡》 王充
原文传递
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绪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77,共6页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 ,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 ,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 ,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 ,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 ,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 ,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 ,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 ,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 ,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理论进行了首次总结 ,开了史学批评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处世思想 《论衡》 《文心雕龙》 史学思想
下载PDF
《论衡》同义复词考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永乐 孙小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49-51,共3页
东汉王充的《论衡》,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在汉语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所用同义复词颇多,现有的注本对此或略而不释,或注、译有误。作者对误解的部分同义复词作了考释。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同义复词
下载PDF
王充对先秦诸子文风的继承——以名、法二家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李浩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治术”而非“治道”,注定不会被统治者采纳。王充行文特重概念界定的明晰性、文字转述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但过度追求“综核名实”亦给《论衡》带来矫枉过正、“烦猥琐屑”、“乏精覈而少肃括”的缺陷,部分篇章甚至陷入名家末流“苟钩鈲鋠析乱”之弊。在讨论汉王朝政治文化建构、基层治理与士人出处等重大时代命题时,为达到特定的言说意图,王充惯于效法名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的言说方式,借诡辩与横说证成己论,表现出强烈的理论建构倾向,同时流露出其对“言说趣味”的迷恋。《论衡》上述特点折射出中古子学嬗变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名家 法家 东汉文学
下载PDF
从《论衡》看王充与谶纬之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从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19-124,129,共7页
王充与谶纬之关系较为复杂,这在其《论衡》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论衡》一书常引用或化用纬书,这表明王充不仅熟悉谶纬而且多受其影响。他虽然对一些预言未来的谶言作了批判,但并未完全否定谶言与河图。他以命论等理论对圣王感生、... 王充与谶纬之关系较为复杂,这在其《论衡》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论衡》一书常引用或化用纬书,这表明王充不仅熟悉谶纬而且多受其影响。他虽然对一些预言未来的谶言作了批判,但并未完全否定谶言与河图。他以命论等理论对圣王感生、异貌、受命等作了新的解说,但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类政治神话,对汉代皇帝的政治神话更是信而不疑。他虽然不相信天人感应理论,对灾异谴告说作了批判,但却相信星气说、应政说等,并借助符瑞盛赞汉代帝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谶纬 纬书 谶纬河图 圣王政治神话 灾异谴告说 符瑞说
下载PDF
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
13
作者 王铮 王硕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俄罗斯一直深受关注,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学说和思想发展,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苏联之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种“打破束缚,走向现实”的现实意义。虽然中苏关系在这七十年间不断地变化...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俄罗斯一直深受关注,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学说和思想发展,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入苏联之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种“打破束缚,走向现实”的现实意义。虽然中苏关系在这七十年间不断地变化,但是基本没有影响到王充研究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介绍王充思想与学说在俄罗斯的影响与传播,可以丰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的现实意义,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传统古典杰作的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俄罗斯汉学 译介与研究 康斯坦丁
下载PDF
司南酌、盘针及指南鱼新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闻人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60,共9页
指南针史的重要标志——8世纪僧一行观测磁偏角已获确认,本文以此为新的立足点,进一步探索司南酌、盘针和指南鱼等问题。磁针指南的发现早于磁石指南。司南酌的磁针最初得自"磁石引针",后来革新为"以磁石磨针锋",... 指南针史的重要标志——8世纪僧一行观测磁偏角已获确认,本文以此为新的立足点,进一步探索司南酌、盘针和指南鱼等问题。磁针指南的发现早于磁石指南。司南酌的磁针最初得自"磁石引针",后来革新为"以磁石磨针锋",方家的师承家法和朝廷的禁令使其长期秘而不宣。沈括的《梦溪笔谈》之前,北宋堪舆家廖瑀已明文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唐代磁性"针石"一再出现,说明方家早已掌握"以磁石磨针锋"之法。僧一行"针诀"、张说《咏瓢》与韦肇《瓢赋》相互参证,从瓢针司南酌向针碗浮针、盘针和两种指南鱼的过渡有迹可寻,证实司南酌确系瓢针组合。作者还根据《事林广记》木刻"指南鱼"的记载,提供了一种新的复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南 盘针 《论衡》 《咏瓢》 《瓢赋》 指南鱼
原文传递
王充文体意识的文学史价值——以“论”体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晓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51-59,84,共10页
王充对“论”体的讨论表明,他具备了初步的文体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文体自觉。王充“论”体文具有“杂”与“浅”的特征,有其独特的文化意味。“杂”与汉代讲经风气有关,“浅”是王充用来教化民众的言说策略。王充“论”体意识的文学史... 王充对“论”体的讨论表明,他具备了初步的文体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文体自觉。王充“论”体文具有“杂”与“浅”的特征,有其独特的文化意味。“杂”与汉代讲经风气有关,“浅”是王充用来教化民众的言说策略。王充“论”体意识的文学史价值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在唐前“论”体文由侧重文体实践到注重文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王充的“论”体意识起到了过渡作用;第二,从作者与文体的关系角度来看,王充的“论”体意识初步表明文体与作者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第三,王充对“论”体功能的改造,反映了文体功能随文学思潮转移转变的文学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论”体 文学史
下载PDF
王充《论衡》的史学批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8-44,共7页
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史学思想颇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崇真实,疾虚妄,"立真伪之平",确立纪实为史学第一要义;反对崇古卑今,强调今胜于古,主张写当代史;推重司马迁"少臆中之说",是"书汉世实事... 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史学思想颇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崇真实,疾虚妄,"立真伪之平",确立纪实为史学第一要义;反对崇古卑今,强调今胜于古,主张写当代史;推重司马迁"少臆中之说",是"书汉世实事之人",以其为杰出的历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史学崇尚实录、重点写当代史的优良传统,为构建司马迁"实录"在中国史学史上崇高的丰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论衡》 司马迁 《史记》 纪实 当代史
下载PDF
清人不重视校注《论衡》之原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时永乐 智延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2,共4页
王充与《论衡》在现代学者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清代学者对该书却非常冷漠,他们认为王充是一个毁祖誉己的小人与破坏名教的千古罪人;王充在《论衡》中"问孔""刺孟",被视为毁谤圣人的悖逆者;加之乾隆皇... 王充与《论衡》在现代学者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清代学者对该书却非常冷漠,他们认为王充是一个毁祖誉己的小人与破坏名教的千古罪人;王充在《论衡》中"问孔""刺孟",被视为毁谤圣人的悖逆者;加之乾隆皇帝明确表态,将王充和《论衡》在政治上判了"死刑",致使《论衡》在清代,既无善本,亦无一个完整的校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 论衡 不孝之子 问孔 刺孟
下载PDF
“文”名的确立与“文的自觉”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银琴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5期82-88,共7页
与"文学的自觉"相比,"文的自觉"这一命题更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西汉以前,"文"是礼乐、制度、经学的附属物,尚不具备本体意义上的独立地位。西汉末、东汉初,以"文"名的确立、"文人&... 与"文学的自觉"相比,"文的自觉"这一命题更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西汉以前,"文"是礼乐、制度、经学的附属物,尚不具备本体意义上的独立地位。西汉末、东汉初,以"文"名的确立、"文人"群体的出现为标志,中国文学才揭开了"文的自觉"的历史序幕。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王充是第一位明确讨论"文"与"文人"独特价值与意义的人。他对"文"与"文人"存在价值、意义、历史及其功能的全方位论述,对于推动"文的自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汉初年的王充等人,在积极肯定"文"的社会价值时,对"文"精诚由中、情辞相称特征的强调与推崇,强化了自先秦以来文质并重的文化基因与性格,为"文以载道"的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 王充 《论衡》
下载PDF
《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
19
作者 牛丽亚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6-99,共4页
《论衡》中语气副词共85个,主要分为4种:表肯定、表推断、表疑问、表特点。其中大多数上古已出现,占77.6%,中古也产生了部分新词新义,占22.4%。
关键词 《论衡》 语气副词 分类
下载PDF
《论衡》中联合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丽梅 李振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0-82,共3页
以往对古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分类,主要依附于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多根据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这种情况对于构建汉语词汇学系统是不利的。现拟就《论衡》中的联合式复合词为例,从词汇学角度入手按照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 以往对古汉语联合式复合词的分类,主要依附于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多根据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这种情况对于构建汉语词汇学系统是不利的。现拟就《论衡》中的联合式复合词为例,从词汇学角度入手按照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希望能为以后相关问题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语法 复合词 《论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