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真岩波 张淑红 孙晓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 测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胃排空时间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 ,以探讨这些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食管内压测定应用PCPolygraphHR台式... 目的 测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胃排空时间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 ,以探讨这些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2 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食管内压测定应用PCPolygraph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浓度 ,胃排空检测应用TOSHIBA 2 4 0A型B超。结果 病例组血浆胃动素浓度 (2 2 8.6 0± 99.0 2 )ng/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LESP与血浆胃动素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0 .739,P <0 .0 1)。病例组胃排空时间 (114 .79±18.4 5 )min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血浆胃动素浓度与胃排空时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 =0 .5 37,P <0 .0 1)。而胃排空时间与LESP无相关性 (r=0 .0 32 ,P >0 .0 5 )。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和胃排空时间延长 ,胃动素降低可降低LESP ,而胃排空时间延长对LESP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血浆胃动素 胃排空时间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胜 欧阳波 +10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侯秋科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刘园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酸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脑-肠肽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莉丽 卜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456-458,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脑-肠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GERD患者中脑-肠肽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于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了GERD的发生,对于各种脑-肠肽在GERD中的发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脑-肠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GERD患者中脑-肠肽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于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了GERD的发生,对于各种脑-肠肽在GERD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对于GERD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脑-肠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也必将给GER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脑-肠肽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胃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超 卢王 +3 位作者 杨琦 李慧艳 樊晴伶 王景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胃底容受性舒张、胃窦排空功能,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1例GERD患者和10例志愿者通过灌注式测压导管监测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LESP)和...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胃底容受性舒张、胃窦排空功能,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1例GERD患者和10例志愿者通过灌注式测压导管监测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并实时B型超声监测胃近端容积和胃窦截面面积来反映胃底容受性舒张及胃排空情况,来观察GERD患者的食管、胃运动功能。结果 GERD患者LESP降低,TLESR频次增加(P<0.05);试餐时胃近端容积减小(P<0.05);胃排空时间延长、速率降低(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存在着食管下括约肌运动障碍和胃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 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 近端胃容量 胃排空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功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虹 田园 丁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无效食...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现象。伴有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患者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长反流时间高于单纯无效食管运动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和非无效食管运动非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患者(P<0.05);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与食管炎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远端食管收缩振幅呈负相关(P<0.05);远端食管收缩振幅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食管炎严重程度与无效食管运动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效食管运动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者中,重度食管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轻度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过程,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可能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过程,但仅用一种机制难以解释所有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也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无效食管运动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 远端食管酸暴露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子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0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血清胃泌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血清胃泌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血清胃泌素
下载PDF
胃肠激素与糖尿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向旭 朱海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糖尿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GER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胃肠激素紊乱对食管运动有调节作用,其在GER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胃肠激素(MTL、GAS、SP、胰高血糖素、VIP、SS、CCK等)与糖尿病并发GERD的发... 糖尿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GER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胃肠激素紊乱对食管运动有调节作用,其在GER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胃肠激素(MTL、GAS、SP、胰高血糖素、VIP、SS、CCK等)与糖尿病并发GERD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肠激素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建春 熊荣华 +1 位作者 张丹璇 梁谊深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门诊或住院的70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门诊或住院的70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积分(DCI)、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高于对照组,胃酸反流次数和暴露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对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能显著提高食管动力,较传统西药治疗,可发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作用,且具有复发率低,方便价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穴位埋线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不和型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食管动力异常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牛小羽 张玫 佘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3-35,3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降和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及其与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食管酸清除(EAC)时间的关系,探讨LESP低下及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方法将272例GERD患者根据标准食管压力测... 目的通过分析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降和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及其与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食管酸清除(EAC)时间的关系,探讨LESP低下及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方法将272例GERD患者根据标准食管压力测定的结果分为3组:正常组(57例)、LESP降低组(73例)和IEM组(142例)。3组患者均行食管测压、24h食管动态pH检查。观察3组患者食管远端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和立位、卧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及EAC时间(总EAC时间和立、卧位EAC时间)。结果正常组、LESP降低组患者食管远端pH<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低于IEM组,LESP降低组、IEM组患者卧位食管远端pH<4的时间百分比则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IEM组患者立位EAC时间明显高于正常组,食管远端pH<4的>5min反流次数则明显高于正常组和LESP降低组(P<0.05或P<0.01)。结论由IEM和LESP降低所引起的食管动力异常是GERD的主要诱因,其中前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障碍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无效食管运动
下载PDF
电针酸灌注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对下食管括约肌调节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艳 谢鹏雁 +3 位作者 王化虹 刘建湘 刘彬彬 牟向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490-2492,2504,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外源酸制备的食管炎猫食管动力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食管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32只均行内镜检查,确定无镜下食管病(炎)。随机分为健康组、食管炎组。应用食管滴注盐酸方法,建立食管炎模型,并依据...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外源酸制备的食管炎猫食管动力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食管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家猫32只均行内镜检查,确定无镜下食管病(炎)。随机分为健康组、食管炎组。应用食管滴注盐酸方法,建立食管炎模型,并依据食管炎症内镜诊断标准分级。应用加拿大E-7-1-1-1-2-5-5-5型8通道细微注水测压管和荷兰UPS-2020型食管测压系统测定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结果食管炎组内镜诊断标准分级: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6例。食管炎组电针前LESP为(8.25±5.75)mmHg(1 mmHg=0.133 kPa),电针期LESP升高为(10.88±6.42)mmHg(P=0.07),电针停止后LESP显著升高为(16.50±8.12)mmHg(P<0.05)。2组升高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电针不同程度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对LESP影响不同:电针轻度和中度食管炎猫足三里穴LESP明显高于重度食管炎猫。结论电针健康猫和酸灌注食管炎猫足三里穴可升高LESP,电针对于不同程度的酸灌注食管炎症产生LESP影响存在差异。电针足三里穴对食管炎有治疗意义,可能对不同程度食管炎的疗效不同。足三里穴对食管运动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食管炎
下载PDF
吸烟对食管动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维新 陈少夫 +2 位作者 黄茜 傅宝玉 刘雨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观察吸烟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pressure,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peristalsisamplitude,PA)及反流频数 (refluxfrequency ,RF)的影响 ,推断吸烟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关。 方法 :5 1例吸烟者中... 目的 :观察吸烟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pressure,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peristalsisamplitude,PA)及反流频数 (refluxfrequency ,RF)的影响 ,推断吸烟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关。 方法 :5 1例吸烟者中有 36例反流性食管炎和 15例健康人 ,将他们分别与 36例不吸烟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 15例不吸烟健康志愿者配对 ,对该 10 2例受试者进行食管动力和 pH值监测。结果 :食管炎患者的LESP及PA显著低于健康人 ,而RF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1和P <0 .0 5 )。食管炎患者中吸烟组LESP及PA低于非吸烟组 ,而RF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P <0 .0 1) ,在健康人中吸烟组LESP低于非吸烟组 (P <0 .0 5 ) ,PA及RF与非吸烟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吸烟可降低LESP和PA ,增加RF ,导致食管动力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食管下段扩约肌压力 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频数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礼剑 黄晓燕 +6 位作者 韦金秀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刘莉 赵一娜 卢杰夫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10-814,831,共6页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2个月时反流情况、DeMeester计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结果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术前,LESP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对照组,LESP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升高,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其中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CC治疗RGERD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其可明显改善患者食管酸反流情况、LESP、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经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Stretta射频治疗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超 卢王 +3 位作者 杨琦 秦明 黄裕新 王景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明确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非选择通道亚型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 channel 1,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 目的明确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非选择通道亚型1(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 channel 1,HCN1)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观察SD大鼠食管下段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中离子通道HCN1分布情况。腹腔注射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进行食管下括约肌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s)的测定,同时设定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结果在食管下括约肌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间神经丛ICCs上有HCN1存在;给予HCN1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后LESP减小。TLESRs次数增多。结论 HCN1通道在食管下括约肌的运动和压力产生过程中起作用,它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压 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 HCN1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曙光 吴昊 林李淼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及LES压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接受不同剂量Ghrelin(0.5、1.0、1.5、2.0、2.5 nmol... 目的:观察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探讨Ghrelin对胃排空及LES压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接受不同剂量Ghrelin(0.5、1.0、1.5、2.0、2.5 nmol/kg)腹腔注射后,测定胃排空率;Wistar大鼠接受1.5 nmol/kg Ghrelin腹腔注射后进行LES压力测定,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及P物质浓度。结果: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胃排空率为38.24%±7.15%,与对照组(27.03%±2.91%)比明显加快(P<0.01),同时该效应与腹腔注射Ghrelin的量呈量效关系,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LES压力[(19.57±3.26)mmHg]与对照组[(13.78±2.29)mmHg]比明显增加(P<0.05),提示Ghrelin能增加大鼠LES压力;腹腔注射Ghrelin后大鼠血浆胃动素浓度[(217.28±25.38)ng/L]与对照组[(190.02±18.18)ng/L]比明显增加(P<0.05),提示胃动素可能参与Ghrelin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调节。结论:中、高剂量Ghrelin腹腔注射,能明显加快健康大鼠的胃排空效应,Ghrelin能明显增加LES压力,胃动素可能参与Ghrelin对大鼠LES压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素 胃动素 胃排空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与血β内啡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婧 冯跃 +4 位作者 宾楚轩 郭宝娜 郭子皓 展玉涛 张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血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诊断为GERD的患者73例,依据高分辨食管测压(HRM)结果...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血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诊断为GERD的患者73例,依据高分辨食管测压(HRM)结果,将患者分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正常组和LESP减低组,无蠕动中断组和蠕动中断组;应用24 h pH-阻抗监测了解酸暴露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反流物性质关系情况;测定空腹血β-EP的含量,以上结果在LESP正常组和LESP减低组、无蠕动中断组和蠕动中断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蠕动中断组血β-EP含量为7.10(5.32,11.02)ng/ml,无蠕动中断组血β-EP含量为9.62(6.37,14.53)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LESP正常组中血β-EP含量为9.62(7.31,14.53)ng/ml,LESP减低组中血β-EP含量为7.31(5.37,12.65)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无蠕动中断组患者中,血β-EP含量与最长反流时间、酸暴露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P=0.030)及-0.340(P=0.026)。在LESP正常组中,血β-EP与最长反流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1(P=0.042)。在LESP减低组中,血β-EP与气体反流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4(P=0.022)。结论LESP正常、无食管蠕动中断的GERD患者血β-EP含量较高,且血β-EP的含量可能还与最长反流时间、酸暴露时间、气体反流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β-内啡肽 食管下括约肌 高分辨食管测压 24 h食管pH-阻抗监测
下载PDF
不同体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旭 郭晓钟 +2 位作者 李宏宇 侯悦 原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26-528,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对临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有检查适应证的40例患者行高分辨率测压(HRM),按照性别、年龄、疾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坐位及平卧位LESP的差异.结果 受检患者下食管...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对临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有检查适应证的40例患者行高分辨率测压(HRM),按照性别、年龄、疾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坐位及平卧位LESP的差异.结果 受检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及下缘距鼻孔平均距离为(42.8±3.3)cm和(45.6±3.7)cm,LES长度为(2.8±0.8)cm.根据受检患者身高分组,组间食管括约肌位置及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其平卧位及坐位LE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LESP逐渐降低,但体位对其无明显影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平卧位LESP为(9.38 ±2.95) mmHg,坐位LESP为(11.35±4.09) 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平卧位LESP为(46.40±1.13) mmHg,坐位LESP为(43.78±2.38) 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及无明确食管疾病患者不同体位LE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症状采用不同体位进行检查,以增加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测压 体位 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原文传递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梅红 张逸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6例与B组54例.A组患者给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气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Eckardt评分、食管...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6例与B组54例.A组患者给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气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Eckardt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顺行性收缩、食管体部非协调性收缩率、食管最宽处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Eckard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顺行性收缩、食管体部非协调性收缩率及食管最宽处直径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A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及食管最宽处直径均显著小于B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缩小食管最宽处直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经 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气囊扩张治疗 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陈昰博 高超越 师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胃食管反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血清乙酰胆碱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小儿 呼吸训练 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疗效
原文传递
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例疗效分析
19
作者 王斌 张伟 +2 位作者 刘晟 姚钰 仇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行经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的20例GERD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测压提示Hill修补缝合后LES... 目的探讨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行经腹腔镜Hill修补术治疗的20例GERD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测压提示Hill修补缝合后LESP显著高于缝合前水平(t=42.845,P<0.001)。20例病人术后6周复查,反流症状均明显改善,胃食管交界区阀瓣形态均较为良好,24 h食管pH监测无一例出现异常酸反流。Hill修补术后平均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为(29.4±1.90)mmHg,显著高于术前平均水平(t=37.014,P<0.001)。结论腹腔镜Hill手术可提高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重建胃食管交界区阀瓣结构,对GERD病人抗反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Hill手术 阀瓣瓣膜结构 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原文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程文芳 易粹琼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测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浓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液体灌注体外传感器法测定2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VIP及胃... 目的:测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浓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液体灌注体外传感器法测定2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VIP及胃动素浓度。结果:病例组血浆VI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ESP与血浆VI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12.P<0.01)。病例组血浆胃动素浓度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LESP与血浆胃动素浓度无相关性。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胃肠激素异常,其中血浆VIP升高,胃动素降低。血浆VIP升高可降低LESP,而胃动素降低对LESP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血管活性肠肽 胃动素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