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
冀运鲁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9 |
7
|
|
2
|
浅谈冯镇峦对《聊斋志异》的评点 |
孙树木
|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3
|
《聊斋》中的道士形象与蒲松龄的游仙思想 |
冯军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4
|
唐代与清朝的小说俄译:历史及影响 |
索嘉威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
2020 |
2
|
|
5
|
难得的异曲同工之妙——《聊斋志异》与《百年孤独》比较论略 |
江智利
|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6
|
论《聊斋》的儒商形象 |
姚玉光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7
|
任是无形也动人——试析《聊斋志异》的穷而后幻 |
唐明明
|
《开封大学学报》
|
2008 |
0 |
|
8
|
《聊斋志异》借鉴《左传》三题 |
赵伯陶
|
《蒲松龄研究》
|
2016 |
1
|
|
9
|
对《聊斋》中“白莲教”故事的解读——基于宗教的视角 |
潘思琦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0
|
从《聊斋》写实性三角模式婚恋看蒲氏婚恋观 |
李玛丽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1
|
从小说《画壁》到电影《画壁》 |
贾喜鹏
|
《蒲松龄研究》
|
2014 |
0 |
|
12
|
蒲松龄入宝应孙蕙幕之始末 |
陈麟德
许重诗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3
|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 |
徐志豪
吉玉萍
|
《蒲松龄研究》
|
2018 |
45
|
|
14
|
历时视阈下的译者风格研究——语料库辅助下的《聊斋志异》英译本调查 |
卢静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15
|
翟理斯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
李海军
彭劲松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16
|
中国的恐怖小说与《聊斋志异》的恐怖审美情趣 |
于天池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7
|
《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 |
王立
胡瑜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8
|
|
18
|
论《聊斋志异》的经典形成逻辑 |
李彦东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19
|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 |
袁益梅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20
|
《聊斋志异》巨鼋母题渊源及生态美学意蕴 |
王立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