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国际奥委会法律地位的改变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辉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9,28,共4页
新世纪刚刚开始 ,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一 ,国际奥委会在成员的构成上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增加了部分具有特殊身份的成员 ,所以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最高领导权就受到了这部分成员所代表的群体和组织的... 新世纪刚刚开始 ,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一 ,国际奥委会在成员的构成上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增加了部分具有特殊身份的成员 ,所以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最高领导权就受到了这部分成员所代表的群体和组织的限制。这也是新世纪国际奥委会法律地位最明显的一点变化 ;其二 ,盐湖城丑闻揭示出国际奥委会内部的道德危机 ,其国际形象也受到破坏。为了保持在国际体育界的领导地位和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国际奥委会必须重新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奥委会 法律地位 委员构成 道德形象 奥林匹克运动 领导地位
下载PDF
从赛、沙《水浒传》英译透视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的生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军峰 龙新元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水浒传》系民族经典,世界文学化伴生互文语境,赛珍珠享首译之名,沙博理有正名之实,然译评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象切入,探研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何以生成。研究发现,梁山对封建正统律令的侵越启示译者征引骑士精神、基督教义相比附,... 《水浒传》系民族经典,世界文学化伴生互文语境,赛珍珠享首译之名,沙博理有正名之实,然译评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象切入,探研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何以生成。研究发现,梁山对封建正统律令的侵越启示译者征引骑士精神、基督教义相比附,体现形象建构的同质化联想;相较赛氏偏重语言文化的复刻,沙氏深描传统法律体系,彰显形象建构的异质化坚持。无法与无不法的形象生成关联翻译的小文化背景,亦串联大文化背景,是语境化的自我与他者互文互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英译 翻译文学 法律形象 法律文学
原文传递
互联网百科知识的生产机制及其合法性建构:以维基“钓鱼岛”条目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甘莅豪 庞艳茹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57,共13页
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全书知识是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性来源于一系列意识形态认同:认同互联网是民主的,认同民主能够实现公平正义,认同透明能防止操纵,认同群体思维优于个体思维,认同流动性的辞书内容能够克服空间、时间... 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全书知识是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性来源于一系列意识形态认同:认同互联网是民主的,认同民主能够实现公平正义,认同透明能防止操纵,认同群体思维优于个体思维,认同流动性的辞书内容能够克服空间、时间和文化带来的偏见,认同全球网民不分昼夜的编辑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均衡",等等。然而,从文本、用户和平台规则出发,分析英文维基百科中存在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条目,却可以发现该条目正文整体呈现亲日的特征,编辑社群中亲日网民的编辑次数和数量大大超越了亲中网民,平台设定的管理机制无法对活跃用户的不良编辑行为进行实质监管。整体看来,"钓鱼岛"条目并不能实现知识真正的"全面均衡"。在这个意义上,维基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人类知识储存与传播平台,还是国际话语斗争与协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百科 知识合法性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主权
原文传递
著作权法中的人像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骋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86,共22页
在著作权法的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建构一个“人像”,即运用人格化判断标准,来作出侵权认定。人像在著作权法中具有不可回避性,其在司法中的规范运用可以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完善法官的论证说理,发挥沟通事实与价值的积极作用。然而,著作... 在著作权法的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建构一个“人像”,即运用人格化判断标准,来作出侵权认定。人像在著作权法中具有不可回避性,其在司法中的规范运用可以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完善法官的论证说理,发挥沟通事实与价值的积极作用。然而,著作权法中的人像表达繁多,内涵相异。域外经验的影响、法院审理能力的制约及对美感判断必要性的分歧导致并加剧了人像标准适用时的不统一。重构著作权法中的人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目标受众与所属领域专业群体两类具体的人像;第二,两类人像的构成要素体现在知识结构、感知能力、区分能力、注意力类型和对比方式五个方面;第三,法院应采用“双重人像标准”进行侵权判定,只有在适用目标受众型人像标准和所属领域专业群体型人像标准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时,侵权才可能成立。重构后的人像标准,能弥合著作权法的价值追求与基本功能之间的裂痕,纠正认知偏误可能带来的裁判偏差,而且不会产生法律实施中的额外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虚构 著作权 实质性相似 理性人 人格化形象
原文传递
AlexNet两光照下多类别法定货币识别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思洋 黄坚 +1 位作者 刘桂雄 罗文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122,共5页
基于法定货币在不同光照下局部特征不同,该文研究一种基于AlexNet的两光照下多类别法定货币识别技术。首先,分析自然光照、紫外光照下法定货币图像特征,指出不同光照下法定货币呈现不同的面额、图案等特征;其次,分析AlexNet神经网络模... 基于法定货币在不同光照下局部特征不同,该文研究一种基于AlexNet的两光照下多类别法定货币识别技术。首先,分析自然光照、紫外光照下法定货币图像特征,指出不同光照下法定货币呈现不同的面额、图案等特征;其次,分析AlexNet神经网络模型与研究面向法定货币识别的AlexNet迁移学习方法;最后,在30类别的两光照下不同币种的图像样本库上进行图像识别实验,货币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准确实现区分货币币种、光照条件、面额与正反面货币图像功能。与经典货币图像识别方法相比,该法能减少人工提取图像特征的工作量,具有通用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货币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AlexNet
下载PDF
基于法医图像的阈值法分割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向前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305-306,276,共3页
通过对法医肾切片细胞的分割,统计计算肾脏细胞的面积,分析受害者肾脏细胞在显微镜图像下面积随死亡时间变换的规律性,从而推测受害者遇害时间;基于直方图的阈值分割是一种有效的分割技术,其关键是确定阈值。分别采用了迭代阈值法、最... 通过对法医肾切片细胞的分割,统计计算肾脏细胞的面积,分析受害者肾脏细胞在显微镜图像下面积随死亡时间变换的规律性,从而推测受害者遇害时间;基于直方图的阈值分割是一种有效的分割技术,其关键是确定阈值。分别采用了迭代阈值法、最小模糊集阈值、最大熵阈值、最小偏差阈值比较研究肾脏细胞的分割结果。实验研究表明,迭代阈值法相对于其他阈值分割算法处理法医肾细胞切片的分割效果较好,其原理简单,对图像的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迭代阈值法 法医图像 JAVA
下载PDF
基于Java技术的法医图像边缘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向前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07-308,共2页
在医学图像中,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图像频率的陡峭变化反映了目标对象的边缘信息,基于Sobel算子的梯度向量操作对低噪声的医学图像的边缘提取效果较好,采用Java技术提供的JAI函数能轻松实现法医脾细胞图像的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图像中... 在医学图像中,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图像频率的陡峭变化反映了目标对象的边缘信息,基于Sobel算子的梯度向量操作对低噪声的医学图像的边缘提取效果较好,采用Java技术提供的JAI函数能轻松实现法医脾细胞图像的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图像中的边缘能有效地被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Sobel掩膜算子 法医图像 图像处理 JAVA
下载PDF
论现代刑法中的抽象法益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颖文 《荆楚法学》 2023年第2期87-100,共14页
人与规范的关系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决定了法益概念的内容,同时也为法益理论提供了法哲学根基与正当性基础。法益先于实定法存在,是人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主体性目的必不可少的利益。法益兼具事实与价值要素,价值要素只有经过普遍的规范性交... 人与规范的关系和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决定了法益概念的内容,同时也为法益理论提供了法哲学根基与正当性基础。法益先于实定法存在,是人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主体性目的必不可少的利益。法益兼具事实与价值要素,价值要素只有经过普遍的规范性交往,才能成为法益的内容。纯粹的情感要素及道德伦理、社会习俗、习惯风化都应排除在法益概念之外。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抽象法益的内容应服务于现代社会中人的目的实现,唯有在人的广泛规范性交往中形成的,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的社会利益,才能成为刑法抽象法益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自由主义 人类形象 赌博罪 聚众淫乱罪
原文传递
留守儿童的法律影像——基于儿童权利视角的多元保护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敏洁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年第6期156-167,共12页
作为城乡二元化体制所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断裂的父母依赖关系以及不完善的立法保障使得留守儿童在很多权利的享受上存在着匮乏,应当给予这类群体以公法与私法并存的保障方式,并应特别注意政府介入... 作为城乡二元化体制所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断裂的父母依赖关系以及不完善的立法保障使得留守儿童在很多权利的享受上存在着匮乏,应当给予这类群体以公法与私法并存的保障方式,并应特别注意政府介入留守儿童保护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权利视角 法律影像 多元保护方式
下载PDF
论想象思维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惠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9期117-118,共2页
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传统法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案例教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想象思维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也应应用于课外的教学实践环... 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传统法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案例教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想象思维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也应应用于课外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枯燥的法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学 想象思维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法国民法典》成功制定的经验及其借鉴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泰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法国民法典》是举世闻名的民法典 ,它的制定和内容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制定及修改以及立法机构的设置 ,可以借鉴其经验。
关键词 《法国民法典》 法制建设 中国 《宪法》 立法机构
下载PDF
“真理”与法兰西近代国家--以路易九世法律形象建构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坚 董子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6-207,共12页
中世纪法国圣徒国王路易九世的法律形象以追求"真理"为主,其实质是将基督教理想移植到世俗王国的统治并用以规范法律实践。圣路易超越法条主义的法官形象背后,蕴含着中世纪神学家和法学家对司法中如何认识真相的思索。国王统... 中世纪法国圣徒国王路易九世的法律形象以追求"真理"为主,其实质是将基督教理想移植到世俗王国的统治并用以规范法律实践。圣路易超越法条主义的法官形象背后,蕴含着中世纪神学家和法学家对司法中如何认识真相的思索。国王统治所需履行的宗教义务让世俗政权得以借用教会的"真理意识形态",吸收罗马-教会法的资源,以调查和习惯法改造等手段改革法律秩序。圣路易时代的法国,法律制度迅猛发展,而他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这标志着"真理"与王国治理的结合,奠定了法兰西近代国家的精神和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法国 近代国家 圣路易 “真理” 司法伦理 法律形象
原文传递
元杂剧包公戏与法制文学的传承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春萌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包公戏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元杂剧中的包公戏为法制文学在艺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官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运用、表现范式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后世的法制文学树立了典范。其"戏文互见"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 包公戏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元杂剧中的包公戏为法制文学在艺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官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运用、表现范式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后世的法制文学树立了典范。其"戏文互见"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繁荣,元代杂剧中的包公戏在法制文学的传承发展中作用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戏 法制文学 形象定位 戏文互见 艺术传承
下载PDF
中国风格吉祥物设计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14
作者 洪吴迪 韩晗 《湖南包装》 2023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创建法治主题展览作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这一路径为许多城市所采用。法律学习有其天然的难度壁垒,因而青少年知识吸收过程中应以有吸引力的视觉形象作为辅助。中国风格的吉祥物设计在文化传承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提高了青少年法治学... 创建法治主题展览作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这一路径为许多城市所采用。法律学习有其天然的难度壁垒,因而青少年知识吸收过程中应以有吸引力的视觉形象作为辅助。中国风格的吉祥物设计在文化传承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提高了青少年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文章对深圳宝安区少年宫的法治主题展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吉祥物形象设计视角着手研究,意图为创新青少年普法教育提供一些归纳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物 中国风格 青少年普法 展览设计 IP形象
下载PDF
《谢氏南征记》中欲望女性形象
15
作者 谭红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谢氏南正记》中的正室谢谢贞玉一直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理念的化身之人,实际上,其与妾乔彩鸾一样都是欲望女性。只是二人欲望有所不同,前者具有为自己道德优越性例证的强烈欲望,而后者追求享乐与财富的欲望也是极为炽热。
关键词 正室 欲望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依法治国:给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增添定力
16
作者 黄正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6,共3页
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基本方式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添定力、添魅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方针... 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基本方式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添定力、添魅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方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面向世界,我们要回应世界关切,表明中国态度,展示中国形象。法治定力,源于法治思维定力。需要建立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思维,坚守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 法治文化 文化建设 国家形象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从他塑到自塑——“东方主义”视角下中国法律形象的域外传播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波 董晓波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0年第6期91-106,共16页
“法律东方主义”是“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直接指涉国家法律形象。法律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法律形象话语系统,有其形成的历史和根源。19世纪前,被西方世界“他塑”的中国法律形象带有乌托邦式的完美想象。19世纪里,中国法律形... “法律东方主义”是“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直接指涉国家法律形象。法律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法律形象话语系统,有其形成的历史和根源。19世纪前,被西方世界“他塑”的中国法律形象带有乌托邦式的完美想象。19世纪里,中国法律形象在西方世界的传播逐渐被标签化,成为“野蛮”与“落后”的典型代表。这种被“他塑”的国家法律形象传播的基本途径包括:法典翻译、报刊评介、回忆见闻、铜版画和学术研究等。以“东方主义”视角观之,19世纪中国法律形象的“他塑”背后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即谋求治外法权、以西方“文明”标准衡量中国法律,维护在华商业利益和霸权地位。“东方法律主义”作为对“法律东方主义”的超越,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如何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问题上。新时代中国法律形象的“自塑”需要宏大叙事,以大格局、大视野确立大翻译、大传播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法律东方主义 19世纪 中国法律形象 东方法律主义 法治话语体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女律师职业形象的塑造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志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91,共11页
本文尝试从性别史的视角探究民国时期法律专业女性进入律师界的历史过程,以及她们在律师业内的职业发展,尤其是注意发掘上海地区以外女律师的形象与声音,从观察女性律师的性别认同、自我角色认知、职业角色定位、社会期待与观感出发,审... 本文尝试从性别史的视角探究民国时期法律专业女性进入律师界的历史过程,以及她们在律师业内的职业发展,尤其是注意发掘上海地区以外女律师的形象与声音,从观察女性律师的性别认同、自我角色认知、职业角色定位、社会期待与观感出发,审视女性律师在性别意识与法律精英意识相互激荡影响之下,附丽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是如何塑造以及实践法律职业形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界 女性律师 妇女解放运动 职业形象
下载PDF
图文互生:晚明公案小说的图像叙事与知识传播
19
作者 崔蕴华 王怡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晚明时期公案小说密集刊刻,其中的图像形式可分为“图文分离”式和“上图下文”式,它们既是民间书坊营销的巧妙策略,亦是民众审美图式的视觉化呈现。首先,公案小说中的全页图像有再现更有装饰,呈现出案件审理的不同层面,还原了某些重要... 晚明时期公案小说密集刊刻,其中的图像形式可分为“图文分离”式和“上图下文”式,它们既是民间书坊营销的巧妙策略,亦是民众审美图式的视觉化呈现。首先,公案小说中的全页图像有再现更有装饰,呈现出案件审理的不同层面,还原了某些重要的案发场景,一些图像的精美线条与山水的虚实呈现也彰显某种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其次,晚明公案小说是民间书坊“上图下文”形式的最后辉煌与兴盛。上图下文中的图像较为简单粗糙,但是其优势则为叙述的视觉连续性,这使得图像超越了对情节的简单复现,而是在知识实践基础上的典故视觉化。同一故事不同版本的图像选择呈现不同的视觉叙事策略和图像正义;再次,晚明公案小说因大量案件涉及法律器物而对相关图像有细致丰富之呈现,并明晰了不同刑具所适用的审讯、监禁与刑罚等不同司法场景,发挥了传播法律知识和提升民众法律知识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图像 上图下文 图像叙事 法律器物 知识传播
下载PDF
论“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磊 邓玉凡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1,共12页
“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是台湾当局借助“条约”和具有“准条约”性质的“非官方协定”等规范形式,为其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效力,臆造“台湾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国际法形态”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至20世纪90年... “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是台湾当局借助“条约”和具有“准条约”性质的“非官方协定”等规范形式,为其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效力,臆造“台湾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国际法形态”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前的前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起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发展阶段。在前导阶段,台湾地区当局形成的“正式外交关系”和“实质关系”的并行模式为后续“国际法形态”的起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存策略”和“政治印象”;在起始阶段,台湾地区当局放弃一中原则,在相关规范中不再反对“双重承认”,转而谋求凸显台湾的“国家属性”;在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国际和两岸形势,台湾地区当局推动“国际法形态”的重点转向树立“台湾国家形象”、深化“实质关系”、以“域内法”弥补“国际法”不足等方面。总结其变化趋势可知,围绕“存在证成”这一逻辑主轴,台湾地区当局先后采取“中国代表权”“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三种博弈策略。可以预计,台湾地区当局未来可能采取“以实补名”“超越主权”“以小博大”等策略,继续推进“国际法形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台独” “国际法形态” “台湾国家形象” 一个中国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