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安徽省某理工科高校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浦静 姜松梅 丁成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3)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的影响不同,且均有统计学意义。(4)留守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留守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非留守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留守经历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留守经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心理健康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及乐观和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左静 王东方 +2 位作者 陈曦 曾宪祥 蔡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5-708,712,共5页
目的:考察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U)、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生活取向量表(LOT)和自尊量表(SES)对1763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 目的:考察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U)、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生活取向量表(LOT)和自尊量表(SES)对1763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较于一般大学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自尊水平更低,精神病性体验水平更高;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乐观、自尊与精神病性体验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支持通过乐观到精神病性体验、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到精神病性体验、社会支持通过乐观和自尊到精神病性体验这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乐观 自尊 精神病性体验 留守经历
原文传递
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华 何灿 +2 位作者 刘元 周宗奎 李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粗暴养育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差异及其机制研究——基于生活历史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季诚钧 韩连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运用生活历史法对7位留守经历者进行访谈,了解并梳理其留守经历,发现被访者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出亲密的亲子关系、平等的同伴交往关系、外向型性格、稳定性情绪以及自信的自我评价;有些留守儿童的... 运用生活历史法对7位留守经历者进行访谈,了解并梳理其留守经历,发现被访者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出亲密的亲子关系、平等的同伴交往关系、外向型性格、稳定性情绪以及自信的自我评价;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出淡漠的亲子关系、讨好的同伴交往关系、内向型性格、情绪易变以及不自信。而出现这种社会性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压力应激水平不同、关系发展水平与逆境信念水平不同、外部环境对其心理与关系补偿以及适应性促进水平不同。因此,要把留守的消极因素与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就需要更好地设置留守环境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建议谨慎选择临时监护人、搭建留守儿童的发展“心理支架”、尽量推迟留守年龄以及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留守”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经历 社会性发展 生活历史法
下载PDF
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立菲 宋长海 +7 位作者 王向丽 闫晓机 王佳 揭彬 光裕 汪涛 何谐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 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 28 item short, 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 目的探索留守经历新兵状态-特质抑郁与情绪调节方式、儿童期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抑郁问卷(state-trait depression scale, STDEP)、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aire, 28 item short, CTQ-SF)、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 AERTQ)对3736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经历新兵在状态抑郁、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身体忽视、情感忽视、身体虐待、情感虐待4个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 <0. 01),留守经历新兵在行为抑制得分上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新兵(P <0. 01);②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行为抑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为0. 229~0. 921,P <0. 01),与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得分显著负相关(r为-0. 077、-0. 130,P <0. 01),留守经历新兵状态抑郁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 921,P <0. 01);③特质抑郁、童年期创伤总分、行为抑制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状态抑郁,解释率为85.60%;童年期创伤总分及2个维度(身体虐待、性虐待)、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3个维度(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新兵的特质抑郁,解释率为30. 70%。结论留守经历新兵抑郁值得关注,了解儿童期创伤经历、引导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可能有助于留守经历新兵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情绪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新兵 状态-特质抑郁 情绪调节方式 儿童期创伤
下载PDF
基于有调节中介模型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刘丽娟 季璐莹 彭柳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14-120,共7页
成长期的留守经历对个体的成长以及对个体进入大学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江西、浙江四所高校12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群体;早期的留守与虐待等负性... 成长期的留守经历对个体的成长以及对个体进入大学后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江西、浙江四所高校12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群体;早期的留守与虐待等负性经历是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显著影响因素,但家人、朋友等的支持和高水平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可以减少其自杀意念出现的概率。研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等心理病症产生的因素及相关作用机制,对预防其自杀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自杀意念 儿童期虐待 自我同一性获得 领悟社会支持
下载PDF
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及其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詹丽玉 练勤 王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年第4期92-99,共8页
论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留守经历、家庭环境)与其在学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身心互动、自我效能、人际关系)的关系,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以下简称URLB)同学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某高等农林院校1200... 论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留守经历、家庭环境)与其在学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身心互动、自我效能、人际关系)的关系,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以下简称URLB)同学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某高等农林院校1200名大三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环境量表(FES)、同学关系测验问卷(TXGX)。结果发现URLB的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显著低于非URLB,URLB心理健康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非URLB的阳性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同学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效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心理健康回归方程中,预测非URLB心理健康的因子与URLB群体的因子有所差异。由此可见留守经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同学关系和自我效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增强,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大学生 心理健康 同学关系 自我效能感 家庭环境
下载PDF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凡繁 徐学俊 《科教文汇》 2014年第8期207-208,共2页
通过对315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验证了希望感和良好寝室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保护效应。结果发现:良好寝室关系对抑郁和社交焦虑有保护效应;希望感可以调节改善寝室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通过对315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验证了希望感和良好寝室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保护效应。结果发现:良好寝室关系对抑郁和社交焦虑有保护效应;希望感可以调节改善寝室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对抑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 心理健康 保护效应
下载PDF
某医学院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霞 林林 +4 位作者 王玖 胡乃宝 韩春蕾 孙红卫 皮文龙 《中国医院统计》 201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与“其他”3个因子最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这5个因子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均小于0.05),不同生源地间没有差异,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个别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该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为未来的“留守儿童”培养与教育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大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母亲文化程度对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0
作者 阮碧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4-89,共6页
了解母亲文化程度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四川、重庆部分高校565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母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比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低... 了解母亲文化程度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四川、重庆部分高校565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母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比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低,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母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与母亲高中(中专)及母亲初中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上差异不显著;母亲初中文化程度与母亲文盲的留守经历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母亲文盲与母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精力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母亲文化程度越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幸福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文化程度 留守经历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总体幸福感量表
下载PDF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 被引量:82
11
作者 杨雪岭 冯现刚 崔梓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心理病理症状 自杀风险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46
12
作者 韩黎 王洲林 +3 位作者 张继华 吕林 王金霞 廖传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和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方法:在四川、重庆3所高校中选取879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96名,无留守经历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和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方法:在四川、重庆3所高校中选取879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96名,无留守经历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心理韧性、抑郁情绪,采用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使用多群组分析法检验有无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SLEC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者[(9.0±3.8)vs.(6.8±3.1),P<0.001]。大学生留守经历与ASLEC和SDS得分呈正相关(r=0.22~0.28,均P<0.01),与RSCA和SES得分呈负相关(r=-0.29^-0.56,均P<0.01)。SES得分和RSCA得分在ASLEC得分与SDS得分中起着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8、0.13、0.07,均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13~0.68);留守经历对自尊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限制模型的拟合度变差△χ2=2120.68,△df=8,P<0.001)。结论:自尊和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负性生活事件 自尊 心理韧性 抑郁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新工人的工作流动 农民工生产体制如何使自身面临困境 被引量:41
13
作者 汪建华 黄斌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104,共17页
本文批评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两种研究问题意识割裂的现状。通过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两种问题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联。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 本文批评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两种研究问题意识割裂的现状。通过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两种问题之间建立系统性的关联。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更频繁地转换工作。对工种性质进行进一步划分后的统计模型表明,体力工种相对非体力工种、非熟练工种相对熟练/半熟练工种,有留守经历的新工人相比其同辈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流动性。这说明有留守经历的工人更难适应世界工厂高强度、异化的劳动方式。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分离,儿童家庭责任感淡薄,但也带来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更少的务农经历,由此共同导致了有留守经历的工人频繁的工作流动。留守经历是"拆分型农民工生产体制"的产物,但某种程度上它又加剧了这一体制持续运行所面临的困境。逐步赋予工人公民权,修复家庭生活,是解决系统性危机的基本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农民工生产体制 新工人 工作流动
下载PDF
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唐宁 谢勇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64,共17页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 留守经历不仅对农村儿童的即期福利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个人发展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南、四川、江苏3省的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劳动者就业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幼年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留守经历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其中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完全留守”经历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负向影响强度更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幼年的留守时间越长,成年后的就业质量越低;3年及以上的长期留守经历会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初次留守发生在0~6岁年龄阶段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就业质量 人力资本 倾向得分匹配
原文传递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的作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春燕 黄海 +1 位作者 刘陈陵 吴和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3-896,共4页
目的:考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父母亲情感温暖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集体施测,调查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12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比较两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及父母亲情感温暖上的差异,并考察父母亲情感温暖的... 目的:考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父母亲情感温暖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集体施测,调查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12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比较两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及父母亲情感温暖上的差异,并考察父母亲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结果:1留守经历组大学生感受到的父亲情感温暖及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组大学生,母亲情感温暖则没有差异;2留守经历组与非留守经历组被试体验到的父亲情感温暖均显著低于母亲情感温暖;3父亲情感温暖对留守经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但是母亲情感温暖则不存在调节作用。结论: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其体验到父亲情感温暖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主观幸福感 情感温暖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琴 蔡太生 林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有留守经历女生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心理韧性总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生(P<0.05);有无留守经历男生心理韧性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同为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情绪控制(t=3.265,P<0.01)、个人力总分(t=2.129,P<0.05)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支持力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143,P<0.05);③留守总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显著(F=3.074,P<0.05),留守期间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F=3.332,P<0.05),与抚养人沟通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F=4.91,P<0.01)、支持力总分(F=6.331,P<0.05)、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F=3.687,P<0.05);④与抚养人沟通情况、性别及与父母团聚频率对支持力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10.8%;与抚养人沟通情况对总体心理韧性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3.7%。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加强与抚养人沟通、与父母团聚频率等提升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心理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社会心理
下载PDF
从留守经历的视角分析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投入 被引量:22
17
作者 梁在 李文利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52,共16页
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引入新的研究视角从家庭教育投资、家庭教育参与和家庭教育监管三个维度考察留守经历和留守时长类别下各组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状况,试图通过探讨儿童家庭教育投入状况... 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引入新的研究视角从家庭教育投资、家庭教育参与和家庭教育监管三个维度考察留守经历和留守时长类别下各组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状况,试图通过探讨儿童家庭教育投入状况找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和教育获得影响的机制变量。研究发现:与从未留守儿童相比,正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投资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相对劣势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总支出较高的群体。正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参与和教育监管水平亦显著低于从未留守儿童。曾经留守儿童与从未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投资和教育监管两方面虽无显著差异,但其在家庭教育参与上处于一定劣势地位。随着外出时间增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投资逐渐提高,但只有外出达到一定时间才能显著改善留守儿童在教育投资上的不利处境。家庭教育支出、教育参与和教育监管是影响儿童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留守经历类别下三组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模式,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投入上的相对劣势,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留守时长 家庭教育投入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农村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及逆境认知的关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宋淑娟 许秀萍 尤金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4例农村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38例,无留守经历486例),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逆境评价量表分别评估有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结果:有留守...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4例农村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38例,无留守经历486例),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逆境评价量表分别评估有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结果: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心理韧性量表总分、目标专注因子得分和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均P<0.01);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下的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低于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上者(P<0.05);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分析结果显示,逆境积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无调节效应(P>0.05,Bootstrap区间包含0),逆境消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有调节效应(P<0.001,区间不包含0)。结论:留守经历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对逆境的消极认知是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调节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逆境积极认知 逆境消极认知
下载PDF
留守经历与精神健康——基于80后外来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志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7,共17页
采用珠三角和长三角2 385名80后外来工的调查数据,在倾向值匹配基础上,考察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在学前、小学或初中的某个阶段有过留守经历者更有可能处于精神健康高危状... 采用珠三角和长三角2 385名80后外来工的调查数据,在倾向值匹配基础上,考察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在学前、小学或初中的某个阶段有过留守经历者更有可能处于精神健康高危状态,其中又以学前及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的影响更大;但长时间的留守生活反而可能增强个人的抗逆力,显示儿童具有一种比较强的自我调适功能。此外,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成年后的精神健康状况更差。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需综合考虑客观外在的"留守负荷""留守环境"及主观内在的"留守适应"因素。而针对已成年的有留守经历外来工,需从劳动自由、团体关怀、柔性管理、身体保健、业余生活改善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留守儿童 精神健康 外来工 新生代农民工
下载PDF
河北高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晓敏 代嘉幸 +3 位作者 魏翠娟 辛铁钢 杨光 刘海宁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69,共6页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承德(冀北)、保定(冀中)、秦皇岛(冀东)、邯郸(冀南)各选取1所全国统招普通本科高校,共抽取682名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承德(冀北)、保定(冀中)、秦皇岛(冀东)、邯郸(冀南)各选取1所全国统招普通本科高校,共抽取682名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依据儿童期有无留守经历分为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其中留守组137人,男生51人,女生86人;非留守组545人,男生210人,女生335人。结果河北高校农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8.69±4.53)、人际关系(7.17±4.58)及健康适应(4.53±2.77),且在受惩罚因子(t=2.158,P=0.032)和其他因子(t=3.020,P=0.003)上与非留守组大学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为(36.92±8.96)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33.71±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1)。相关分析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值依次为0.446、0.466、0.371、0.246、0.427和0.378,P<0.01)。回归分析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中学习压力因子(标准化β=0.329)和健康适应因子(标准化β=0.240)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242。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较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对抑郁情绪的产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事件 抑郁 留守经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