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和“华夷之辨”的交汇——再论刘师培对拉克伯里“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的接受与阐发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2,共7页
清末,以刘师培为代表的革命派知识分子热衷于传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所以如此,在于刘师培关注政治行动的学理依据,西方"一民族一国家"的近代民族观念为其"排满建国"理想提供... 清末,以刘师培为代表的革命派知识分子热衷于传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所以如此,在于刘师培关注政治行动的学理依据,西方"一民族一国家"的近代民族观念为其"排满建国"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拉克伯里学说则提供了史实上的支持。不过刘氏对拉克伯里学说的接受,虽以具有西方近代特质的民族观念为支撑,但中国固有的"华夷之辨"的民族意识也深深浸染着他,从而使他的民族观念呈现中西交汇的特色。此一交汇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在当时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华夷之辨 刘师培 拉克伯里 中国人种 文明西来说
下载PDF
刘师培与中国民族史研究——以《中国民族志》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曾黎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79-84,共6页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述,并提出了较早的民族史分期方法。因此,刘师培也就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中国民族史 《中国民族志》
下载PDF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 理欲观是戴震义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戴震义理学区别于程、朱正统理学的关键 所在。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学者大力阐扬戴氏义理学,力图恢复戴震的完整形 象,促使戴学成为显学。他们所共同关注者即为戴震的理欲观。由于阐释角度不一,所作的评析 差异较大。章太炎从政治视角理解戴震理欲观,认为戴震与程、朱并无根本冲突,双方是在政治 和伦理的不同层面上阐发各自观念。刘师培则分别用中、西学两种标准衡量戴震理欲观,既赞赏 其义理基于训诂,从而能超越宋儒的长处,又点明其不及西学严密的瑕疵所在。梁启超以哲学概 念评判戴震义理学,认为戴氏之理欲观是用“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本 质上“绝相类”。这些评析,皆对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成为规范戴震研究 的某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理欲观 章太炎 刘师培 梁启超
下载PDF
刘师培戏曲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6,共7页
从戏曲的起源——古之乐舞与祀神,戏曲的发展与成熟——戏与曲剧的关系,刘师培戏曲观对王国维乃至后来戏曲史学者的影响,刘师培戏曲观的形成与戏曲改良思潮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刘师培的戏曲观,认为刘师培的戏曲观具有开拓性、系... 从戏曲的起源——古之乐舞与祀神,戏曲的发展与成熟——戏与曲剧的关系,刘师培戏曲观对王国维乃至后来戏曲史学者的影响,刘师培戏曲观的形成与戏曲改良思潮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刘师培的戏曲观,认为刘师培的戏曲观具有开拓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其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戏曲起源 乐舞 祀神 曲剧 戏曲
下载PDF
刘师培的民族史研究及对蒙文通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路新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0,共6页
晚清时期有关民族问题的大讨论热烈而持久,这种现象,实为政治上“革命”之需要的产物。晚清革命派以民族问题的探讨为欠,吹响了倒清的号角,刘师培正是有力的吹鼓手。刘的民族学研究,既有政治的意蕴,同时也有一定的学术含金量,对于现... 晚清时期有关民族问题的大讨论热烈而持久,这种现象,实为政治上“革命”之需要的产物。晚清革命派以民族问题的探讨为欠,吹响了倒清的号角,刘师培正是有力的吹鼓手。刘的民族学研究,既有政治的意蕴,同时也有一定的学术含金量,对于现代史学中民族史和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历史学 民族史 蒙文通
下载PDF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释了《晏子春秋》的文本,考证了《晏子春秋》的篇目,并对《晏子春秋》著作的学派归属进行了论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晏子春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刘师培 《晏子春秋》 文本校释 篇目考证 学派归属
下载PDF
信仰支撑的崩坍——刘师培堕落原因再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6,共5页
对于刘师培叛变的原因,人们已经作了不少分析。信仰支撑的崩坍,是导致刘师培堕落的又一重要原因。这种支撑,既来自理念,也来自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组织、同志,也来自朋友、亲人。理论上的简单比附、随意多变导致了他的民主共和理念的... 对于刘师培叛变的原因,人们已经作了不少分析。信仰支撑的崩坍,是导致刘师培堕落的又一重要原因。这种支撑,既来自理念,也来自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组织、同志,也来自朋友、亲人。理论上的简单比附、随意多变导致了他的民主共和理念的破灭。卷入同盟会的纷争,导致他远离了团体和同志;彼此间的龃龉,导致他与最亲密的朋友章炳麟、苏曼殊反目;妻子率先叛变,离他而去。信仰的力量支撑也崩坍了,这一切,最终加速了这个名利欲极旺而又好走极端的青年革命家的堕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章炳麟 苏曼殊
下载PDF
刘师培的地理学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刘师培的地理学研究成为鼓吹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他满腔热情地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 ,激励人们的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 ;科学地揭示地球和生物的起源 ,解释自然现象 ,批判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说 ;按照近代西...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刘师培的地理学研究成为鼓吹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他满腔热情地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 ,激励人们的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 ;科学地揭示地球和生物的起源 ,解释自然现象 ,批判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说 ;按照近代西方地理学理论、体系、体裁 ,编写《中国地理教科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人文地理学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刘师培与康有为“董氏学”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曲洪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在晚清学术转型的过程中,汉代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受到了当时学者的关注。在晚清学者中,康有为与刘师培都十分重视对董仲舒学说的研究,由于思想倾向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他们对于"董氏学"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关于"... 在晚清学术转型的过程中,汉代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受到了当时学者的关注。在晚清学者中,康有为与刘师培都十分重视对董仲舒学说的研究,由于思想倾向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他们对于"董氏学"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关于"董氏学"中的"微言大义",康有为是借助其来阐述其变法改制的思想,并进而以当代孔子和董仲舒的身份自居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刘师培则主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儒研究经学的功用情况。对于"董氏学"中君民关系的看法,刘师培认为汉儒有着严格限制君权的思想,这种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某种契合之处;康有为则侧重以此来阐述"董氏学"中的"改制"、"变法"思想。对于公羊学中"夷夏之辨"、"种族之分"的理解,刘师培严明"夷夏之辨"和"种族之分",其目的在于"以种族之说倡革命",康有为则尽量弥合"夷夏之别",认为划分夷夏的标准不是种族,而是文明进化程度。康有为、刘师培关于"董氏学"分歧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学术论争的时代特色以及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康有为 董氏学
下载PDF
刘师培对传统楚辞研究的继承与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慧鋆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共6页
刘师培是近代楚辞学史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学者。他的楚辞研究有三个特色:第一,针对"宗经",提出"宗骚"的观点,打破传统楚辞批评对经学的依附关系,提高了楚辞独立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第二,援引西学中的"文学地理... 刘师培是近代楚辞学史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学者。他的楚辞研究有三个特色:第一,针对"宗经",提出"宗骚"的观点,打破传统楚辞批评对经学的依附关系,提高了楚辞独立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第二,援引西学中的"文学地理论",分析南北文学不同的成因,肯定楚辞是南方之文的代表。第三,植根小学,考订楚辞异文,但在校雠过程中又综合运用多种考证方法,体现了西方人文科学中的实证精神。刘师培的楚辞研究显示出综合融通的趋势,体现了楚辞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学术转型,在楚辞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刘师培 继承 突破
下载PDF
论刘师培的新史学
11
作者 任清平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0-62,共3页
刘师培没有创立系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但他却是最早应用新史学理论于写作实践并且成果丰富的早期新史学家之一。刘师培的新史学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为20世纪初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国新史学的勃... 刘师培没有创立系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但他却是最早应用新史学理论于写作实践并且成果丰富的早期新史学家之一。刘师培的新史学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为20世纪初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国新史学的勃兴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新史学 进化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载PDF
刘师培学术视野中的文艺研究
12
作者 毛新青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5-50,共6页
刘师培的文艺研究重心不在于艺术现象本身的分析,而是试图通过文艺的探讨在理论上揭示中国文化精神的命脉所在,以期完成救亡图存的爱国使命。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他关于文艺起源、文艺变迁及文艺地域差别的研究彰显了其学术救国的... 刘师培的文艺研究重心不在于艺术现象本身的分析,而是试图通过文艺的探讨在理论上揭示中国文化精神的命脉所在,以期完成救亡图存的爱国使命。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他关于文艺起源、文艺变迁及文艺地域差别的研究彰显了其学术救国的文化理念,呈现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学术视野 文艺研究 转型
下载PDF
《周礼古注集疏》中古注及其礼学思想
13
作者 李文武 戴海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8-91,共4页
现今残存的《周礼古注集疏》是刘师培的一部重要礼学著作。它记载了多家古注,除郑玄注所保留下来的郑兴、郑众、杜子春、故书等古注外,还有刘师培从各种典籍中总结出来的古周礼说、刘歆说、贾逵说、马融说、旧说、旧注说等古注,这些古... 现今残存的《周礼古注集疏》是刘师培的一部重要礼学著作。它记载了多家古注,除郑玄注所保留下来的郑兴、郑众、杜子春、故书等古注外,还有刘师培从各种典籍中总结出来的古周礼说、刘歆说、贾逵说、马融说、旧说、旧注说等古注,这些古注反映了刘师培明源流、重考证和疏不破注的治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周礼古注集疏 古注
下载PDF
论刘师培的“以字诠史”观
14
作者 于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4-38,共5页
刘师培治学多推陈出新,在史学探索中,他运用"以字诠史"的方法,在小学与现代社会学的互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的这种方法是在内在传统和西方刺激相结合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其间,既有传统考据学的余绪,也体现出向政治与社会解释... 刘师培治学多推陈出新,在史学探索中,他运用"以字诠史"的方法,在小学与现代社会学的互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的这种方法是在内在传统和西方刺激相结合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其间,既有传统考据学的余绪,也体现出向政治与社会解释延伸的新趋向。这也是他对晚清史学革命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以字诠史 小学 历史语义学
下载PDF
论刘师培的清代学术史研究
15
作者 王元琪 崔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 为了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视角反映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世纪初期,刘师培在章太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对清代学术史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对其中许多重要问题,如汉学的描述和清代汉学的变迁、戴震的研究、扬州学术、清代学术的评价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同代学人中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后的清学史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汉学 戴震 扬州学术
下载PDF
章太炎、刘师培清代学术史研究之比较
16
作者 赵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学术发展需要与救亡图存时代主题推动章太炎、刘师培从事清学史研究。相同历史、学术背景,使他们在研究旨趣、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特点上颇多共识,显示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革新转化。刘氏亦提出有别于章氏的...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学术发展需要与救亡图存时代主题推动章太炎、刘师培从事清学史研究。相同历史、学术背景,使他们在研究旨趣、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特点上颇多共识,显示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革新转化。刘氏亦提出有别于章氏的一些创获,其中以地域研究法与内在理路研究视角最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刘师培 清代学术史
下载PDF
刘师培与焦循——刘师培与扬州学派间关系的个案分析
17
作者 刘建臻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通过刘师培对焦循学术的援引、总结、分析和宣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刘师培与扬州学派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刘师培 扬州学派 焦循 学术思想 著述资料 学术成就 学术源流 易学思想 学术方法
下载PDF
从革命思想到国粹思想——刘师培传记作品研究
18
作者 刘鹏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清末民初,刘师培是位知名人士。在学术界,对他传记作品的研究尚属薄弱。从1904年到1909年,刘师培撰有25篇传记,包括明末志士传、游侠义士传、古代名人传、近世学术名家传、孝子贤妇传。这些传记作品反映了他从革命思想过渡到国粹思想的... 清末民初,刘师培是位知名人士。在学术界,对他传记作品的研究尚属薄弱。从1904年到1909年,刘师培撰有25篇传记,包括明末志士传、游侠义士传、古代名人传、近世学术名家传、孝子贤妇传。这些传记作品反映了他从革命思想过渡到国粹思想的心路历程,体现他个人思想的多重面向,是研究他思想特征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革命思想 国粹思想 传记
下载PDF
刘师培文章学理论中的“虚实”论
19
作者 刘春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9-35,共7页
"虚"与"实"是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范畴,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批评领域。"虚"侧重抒写主观之情思,形成诗词空灵疏朗之意蕴;"实"侧重描写客观之景物,使诗词具有质实厚重之内涵。"虚实"论是... "虚"与"实"是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范畴,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批评领域。"虚"侧重抒写主观之情思,形成诗词空灵疏朗之意蕴;"实"侧重描写客观之景物,使诗词具有质实厚重之内涵。"虚实"论是对诗词审美特质的认识。刘师培从"形似"与"神似"、"写实"与"形容""客观文学"与"主观文学"三个方面探讨文章之"实"与"虚",体现了对文章这一古老的实用性文体的审美特质的认识,具有较重要的文章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虚实 文章学 审美特质
下载PDF
刘师培的文学史观
20
作者 金永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3-85,125,共4页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文学史 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