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益阳羊舞岭窑址群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益阳市文物管理处 +2 位作者 张兴国(绘图) 潘茂辉 盛亚中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调查共发现20处宋元至明清时期古窑址,清理窑场文化堆积断面3处。从窑址的布局看应该为民窑,发现的遗物主要有窑具和瓷器,文中对各类窑具和瓷器进行了分型定式。通过调查发现羊舞岭窑各窑场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兼烧少量黑釉、酱釉、... 调查共发现20处宋元至明清时期古窑址,清理窑场文化堆积断面3处。从窑址的布局看应该为民窑,发现的遗物主要有窑具和瓷器,文中对各类窑具和瓷器进行了分型定式。通过调查发现羊舞岭窑各窑场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兼烧少量黑釉、酱釉、黄釉等各色釉瓷。该窑在装烧方法和器物装饰风格上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此次的调查只是一次不完全的调查工作,羊舞岭窑作为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一处重要的窑址群,其内涵仍有待进一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舞岭窑 宋元至明清 窑址 窑具 青瓷和青白瓷
原文传递
江苏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六朝窑址和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2
作者 王书敏 闫龙 +1 位作者 周泽立 刘亚军(绘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2022年4—5月,镇江博物馆对丹阳市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六朝时期窑址3座和宋代墓葬8座,后者出土了宋代湖州镜、发钗、铜钱、釉陶瓶等遗物。根据8座宋代墓葬的分布特征,判断其为一处家族墓地。这批资料为... 2022年4—5月,镇江博物馆对丹阳市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六朝时期窑址3座和宋代墓葬8座,后者出土了宋代湖州镜、发钗、铜钱、釉陶瓶等遗物。根据8座宋代墓葬的分布特征,判断其为一处家族墓地。这批资料为研究镇江地区六朝时期窑址和宋代丧葬习俗、社会经济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 六朝 窑址 宋代 墓葬 湖州镜
原文传递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西禁垣内窑址发掘简报
3
作者 王志(执笔/绘图/摄影) 徐海峰 +4 位作者 唐仲明 刘欣 谭娅(绘图) 赵萧萧(绘图/摄影) 张秦鄂(摄影)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165,201,共20页
明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该城址共有三重城垣,内为宫城,次为禁垣,外为郭城。配合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5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与山东大学、故宫博物院合作,对明中都... 明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该城址共有三重城垣,内为宫城,次为禁垣,外为郭城。配合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5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与山东大学、故宫博物院合作,对明中都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安徽省滁州市 明初 故宫博物院 安徽凤阳 发掘简报 中都遗址 凤阳县
原文传递
河北磁县讲武城镇十六国时期窑址调查与发掘简报
4
作者 朱岩石 何利群 +1 位作者 沈丽华 黄盼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81,共15页
2005~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磁县段项目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在讲武城镇孟庄村西南部发掘了1座东魏北齐时期墓葬(2005JCJ M63,以下简称M63)。该墓位于邺城遗址西北约6.85公里处。墓葬封土下发现了2座早... 2005~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磁县段项目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在讲武城镇孟庄村西南部发掘了1座东魏北齐时期墓葬(2005JCJ M63,以下简称M63)。该墓位于邺城遗址西北约6.85公里处。墓葬封土下发现了2座早于东魏北齐时期的窑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磁县 邺城遗址 窑址 陶质建筑材料 十六国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新街口唐宋窑址的发掘 被引量:3
5
作者 薛方 吕劲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38,共16页
2012年1~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隋唐洛阳外郭城洛北里坊遗址区范围内清理了12座窑址。窑室平面多为马蹄形,由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床、排烟系统等组成。据窑址的开口层位、打破关系及遗物形制,大致可分早、晚两期。早期窑址年代... 2012年1~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隋唐洛阳外郭城洛北里坊遗址区范围内清理了12座窑址。窑室平面多为马蹄形,由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床、排烟系统等组成。据窑址的开口层位、打破关系及遗物形制,大致可分早、晚两期。早期窑址年代上限在唐代初期,下限不晚于唐开元十九年。晚期窑址年代在晚唐至北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洛阳市 隋唐洛阳城 窑址 唐宋时期
原文传递
皖北古瓷窑考古发现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林 邱少贝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0期89-93,共5页
近年来,宿州萧窑、淮北烈山窑等窑址先后进行考古发掘,丰富的发掘成果为研究皖北地区古代制瓷业提供了新材料。文章结合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发掘成果,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将皖北古窑址群纳入... 近年来,宿州萧窑、淮北烈山窑等窑址先后进行考古发掘,丰富的发掘成果为研究皖北地区古代制瓷业提供了新材料。文章结合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发掘成果,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将皖北古窑址群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古窑址 考古发现 文物保护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重庆丰都县壕沟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九江 蒋刚 +7 位作者 谢小波 刘屏 曾启华 李鸣一(摄影) 郑林林(绘图) 何芩(绘图) 张宇(绘图) 文皓月(绘图)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9,F0003,共9页
2017年6月至7月,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心等对处于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丰都壕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片丰富的窑业堆积。本次发掘出土了执壶、碗、盘、盏、罐、瓶、香炉等大量瓷器以及支钉、支圈、垫环等窑具,出... 2017年6月至7月,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心等对处于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丰都壕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片丰富的窑业堆积。本次发掘出土了执壶、碗、盘、盏、罐、瓶、香炉等大量瓷器以及支钉、支圈、垫环等窑具,出土遗物的年代为北宋晚期至南宋。该遗址与附近的石板溪、沙溪嘴、大沙坝、老院子、铺子河等窑业遗存出土的陶瓷器在种类、胎釉、器形等方面均相似,这批陶瓷遗址与三峡地区已认识的涂山窑等窑址区别明显,当为自成一系的窑业遗存。壕沟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峡江地区两宋时期的民窑状况、商品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江地区 壕沟遗址 窑业遗存 宋代
原文传递
湖北大冶磨山半岛窑址群考古调查报告
8
作者 何洪远(执笔/绘图) +4 位作者 余锦芳 王玮瑄(绘图) 刘平(绘图) 熊跃泉(摄影) 刘德凯(摄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5,73,共14页
磨山半岛位于湖北大冶保安湖西岸。2016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和大冶市文物局合作,对磨山半岛进行考古调查,发现27处古瓷窑址,遗迹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年代为晚唐至元代,遗物主要为青瓷、青白瓷。这批遗迹与湖泗瓷窑址群有相似之处... 磨山半岛位于湖北大冶保安湖西岸。2016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和大冶市文物局合作,对磨山半岛进行考古调查,发现27处古瓷窑址,遗迹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年代为晚唐至元代,遗物主要为青瓷、青白瓷。这批遗迹与湖泗瓷窑址群有相似之处,为研究湖北古代陶瓷的生产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山半岛 窑址 考古调查 青白瓷
原文传递
醴陵沩山窑遗址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9
作者 李永锋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0年第1期134-139+19-22,共6页
株洲市文物局于2009年6月组建考古调查队,对醴陵沩山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的窑址60余处,改写了醴陵沩山烧窑始自清代的历史。发现的大量窑址及与烧窑相关的遗迹对于研究醴陵乃至湖南湘东地区瓷窑烧造历史提... 株洲市文物局于2009年6月组建考古调查队,对醴陵沩山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的窑址60余处,改写了醴陵沩山烧窑始自清代的历史。发现的大量窑址及与烧窑相关的遗迹对于研究醴陵乃至湖南湘东地区瓷窑烧造历史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醴陵沩山 窑址 阶级窑
原文传递
广西永福县窑田岭Ⅲ区宋代窑址2010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何安益 彭长林 +1 位作者 韦军 袁俊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3,共28页
永福县窑田岭窑是宋代民窑,由多个窑场组成,其中在Ⅲ区发掘出2座龙窑、1处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的灰坑和柱洞。作坊遗迹由储泥坑、大型泥池、排水沟组成。产品主要为碗、碟、盏、盘,多青釉,装饰以印花为主,也有少量刻划、贴花、绘彩等。根... 永福县窑田岭窑是宋代民窑,由多个窑场组成,其中在Ⅲ区发掘出2座龙窑、1处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的灰坑和柱洞。作坊遗迹由储泥坑、大型泥池、排水沟组成。产品主要为碗、碟、盏、盘,多青釉,装饰以印花为主,也有少量刻划、贴花、绘彩等。根据产品特征和地层叠压关系,判断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北宋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永福县 窑田岭窑 龙窑 作坊遗迹 宋代
原文传递
明北京营建烧造丛考之一——烧造地域的空间变化和烧办方式变迁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毓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1,161,共51页
有明一代的北京营建,曾征办了巨量的砖、瓦、琉璃等烧造物料,其规模之大,历代罕匹。在明代北京营建中,其前后烧造地域的空间变化、烧办方式变迁等诸问题非常值得探讨。明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纳银代役制度的变化,导致了烧办方式... 有明一代的北京营建,曾征办了巨量的砖、瓦、琉璃等烧造物料,其规模之大,历代罕匹。在明代北京营建中,其前后烧造地域的空间变化、烧办方式变迁等诸问题非常值得探讨。明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纳银代役制度的变化,导致了烧办方式的变迁,而烧办方式的变迁,则直接影响到烧办地域范围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北京 营建 物料采办 烧造 空间变化 烧办方式
原文传递
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权奎山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9,158,共14页
2002—200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明代遗迹和一大批明代遗物,获得了重大成果。御窑遗址北侧发掘区发现的围墙、院墙等遗址是研究御窑范围和御窑布局的重要资料... 2002—200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明代遗迹和一大批明代遗物,获得了重大成果。御窑遗址北侧发掘区发现的围墙、院墙等遗址是研究御窑范围和御窑布局的重要资料;珠山北麓的成组葫芦形和南麓的馒头形窑炉遗迹,对研究明代御器厂烧成技术的渊源、演进及其成就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小坑、小堆、片状堆积是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十分重要的遗迹或堆积形式,它们揭示了明代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的处理方式。这次发掘出土的明代御窑瓷器绝大部分是落选的御用瓷器,而彩、釉的缺陷是其落选的主要原因。这批瓷器种类较多,是这一时期的制瓷水平的代表,其中有相当部分见于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品中,也有一部分属首次发现的珍品。这些考古发现,填补了以往考古发掘资料、传世品和文献记载的不足,解决了明代御器厂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将进一步推动明代御窑的全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遗址 墙遗迹 窑炉遗迹 落选御用瓷器
原文传递
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瓷器及相关窑址瓷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鸿莺 丁银忠 +3 位作者 韩倩 吕成龙 雷勇 史宁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34,158,共13页
由于哥窑不见宋人记载,亦未获得确切的窑址信息,因此传世哥窑的产地和年代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器物釉进行无损测试分析... 由于哥窑不见宋人记载,亦未获得确切的窑址信息,因此传世哥窑的产地和年代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器物釉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积累了传世哥窑的相关分析数据,总结了传世哥窑及明清仿哥釉器物釉的元素组成特征,对传世哥窑器的类群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浙江、河南和江西等地相关窑址瓷片釉的元素分析结果,对传世哥窑的产地进行了初步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哥窑 明清仿哥 相关窑址瓷片 关联研究 产地
原文传递
浙江东汉龙窑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军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据目前所知,浙江龙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窑遗迹几乎已遍布浙江杭州湾地区,其结构也得到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关于龙窑的话题,已有众多专家者撰文叙述。本文仅以东汉龙窑为主体研究对象,对东汉龙窑的分布、... 据目前所知,浙江龙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窑遗迹几乎已遍布浙江杭州湾地区,其结构也得到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关于龙窑的话题,已有众多专家者撰文叙述。本文仅以东汉龙窑为主体研究对象,对东汉龙窑的分布、结构、窑具使用和烧成器物进行讨论,为龙窑研究略作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窑址 龙窑结构 窑具 烧成器物
原文传递
厦门宋元窑址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东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3期32-40,共9页
厦门宋元窑址的调查及研究表明,厦门古代陶瓷的生产和发展,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且同当时的海外市场需求和外贸的发展相辅相承,同时厦门古代陶瓷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厦门及闽南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 厦门 宋元 窑址
下载PDF
公众参与视角下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
16
作者 李锦伟 涂彦珣 +2 位作者 危小建 沈鑫 徐梓馨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2期39-47,共9页
针对当前文化遗产景观保护采取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以致出现文化遗产一味依靠政府输血、缺乏自身活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遗址保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公众对遗... 针对当前文化遗产景观保护采取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以致出现文化遗产一味依靠政府输血、缺乏自身活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遗址保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公众对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的认同与参与意愿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出了一系列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公众参与策略。其中,短期计划旨在迅速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改善遗址的基本保护措施,并初步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中期计划将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完善保护措施,并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长期计划致力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化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实现生态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景德镇御窑遗址及周边历史街区景观得到长期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文化遗产保护 御窑遗址 历史文化街区 景德镇
下载PDF
宋以前及宋代青白瓷分布和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同 汪常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青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陶瓷品类,以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而得名。五代是青白瓷的创烧期,入宋后青白瓷开始走向成熟。本文对宋以前及宋代青白瓷在各地区的代表性窑口分布及遗存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以追溯青白瓷的起源、工艺... 青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陶瓷品类,以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而得名。五代是青白瓷的创烧期,入宋后青白瓷开始走向成熟。本文对宋以前及宋代青白瓷在各地区的代表性窑口分布及遗存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以追溯青白瓷的起源、工艺技术特点及历史流变,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宋以前及宋代 窑址分布 工艺
下载PDF
重庆市荣昌区瓷窑里宋代瓷窑址调查、试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振江(执笔/绘图) 林必忠 +3 位作者 朱寒冰 文朝安(绘图) 陈蓁(绘图) 董小陈(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F0002,F0003,共20页
2005年11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大院村6组(今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14组)的瓷窑里窑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宋代窑址4处,分别为罗汉坟窑址、堰口屋基窑址、桂花屋基窑址和松树林窑址,并... 2005年11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大院村6组(今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14组)的瓷窑里窑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宋代窑址4处,分别为罗汉坟窑址、堰口屋基窑址、桂花屋基窑址和松树林窑址,并对松树林窑址进行了试掘。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瓷器、窑具等。确认瓷窑里为以烧造黑釉瓷为核心的瓷窑遗存。基本厘清了窑址分布情况、生产规模及其产品特征。此次调查、试掘为宋代民间制瓷手工业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窑里 宋代瓷窑址 黑釉瓷 白釉瓷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克洲 范小慧 +5 位作者 王倩倩 褚鑫 马骞 杜玮 杨亚宁 候光良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5,58,共14页
201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胡李家遗址的发掘中,揭露2座窑址和1座灰坑。灰坑为仰韶文化晚期,窑址为宋元时期。本次发掘补充了仰韶文化的资料,完善了官亭盆地的文化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民和县 胡李家遗址 仰韶文化灰坑 宋元时期窑址
原文传递
安徽大运河遗址出土越窑瓷器研究
20
作者 陈超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5,115,共10页
安徽柳孜运河遗址、宿州西关大街运河遗址出土许多越窑的瓷器,是唐宋时期越窑产品内销线路的具体反映。瓷器的流通方式主要是贸易、税赋、赠予和贡瓷等几种形式,如西安、洛阳、巩义等地发现的越瓷,可能是借助通济渠的瓷器贸易线路而到... 安徽柳孜运河遗址、宿州西关大街运河遗址出土许多越窑的瓷器,是唐宋时期越窑产品内销线路的具体反映。瓷器的流通方式主要是贸易、税赋、赠予和贡瓷等几种形式,如西安、洛阳、巩义等地发现的越瓷,可能是借助通济渠的瓷器贸易线路而到达的。同时,越窑青瓷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生产技术对安徽南部一些瓷窑址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越窑青瓷 运河遗址 皖南瓷窑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