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INR D-D水平对脓毒血症伴DIC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闫冬梅 汪辉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水平对脓毒血症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79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DIC分为非DIC组87例、DIC...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水平对脓毒血症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79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DIC分为非DIC组87例、DIC组9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栓弹力图参数、INR、D-D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INR、D-D水平差异,分析在DIC组患者不同分级、分期中的表达状况。分析脓毒血症伴DIC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栓弹力图参数与INR、D-D的相关性及对脓毒血症伴DIC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DIC组、非DIC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INR、D-D高于非DIC组,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低于非DI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DIC患者R值、K值、INR、D-D高于DIC前期患者,α角、MA值、CI值低于DIC前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期患者R值、K值、INR、D-D高于低凝期、高凝期患者,α角、MA值、CI值低于低凝期、高凝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个数、脓毒性休克、器官衰竭、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R值、K值、α角、MA值、CI值、INR、D-D均是影响脓毒血症伴DI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检验显示,R值、K值与INR、D-D正相关(P<0.05);α角、MA值、CI值与INR、D-D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INR、D-D诊断脓毒血症伴DIC的效能优于单项诊断,诊断AUC为0.94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0%、87.93%。对92例脓毒血症伴DIC患者行28d预后随访,结果发现,36例患者28d内死亡,死亡率为39.79%,预后死亡率较高。结论:血栓弹力图与INR、D-D联合可准确诊断脓毒血症伴DIC,从而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支持,降低预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国际标准化比值 D-二聚体 脓毒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煜 《当代医学》 2011年第9期139-140,共2页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国际化标准比值 心房纤颤
下载PDF
PALBI、MELD及INR值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磊 阚全香 高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于预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于预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1例进行研究,其中38例患者28 d内死亡(死亡组)、173例患者治疗好转后出院(生存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ALBI、MELD评分、IN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3项指标预测患者治疗结局的价值,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ALBI、MELD评分、INR值分别为(-1.44±0.43)分、(17.55±4.50)分、1.60±0.24,均高于生存组[(-1.96±0.58)分、(11.68±2.77)分、1.2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ALBI、MELD评分、INR值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15、0.892、0.677。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血乳酸、PALBI、MELD评分、INR值增高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的PALBI、MELD评分对于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PALBI、MELD评分、INR水平增高会增大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国际标准化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早期国际标准化比值对抗凝强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峥嵘 王娟 +4 位作者 吴芳芳 车峰远 李洪艳 石增成 欧知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早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用药7 d后抗凝强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在用药前和用药3、7 d后的次日清晨行INR检测患者的病历...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早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用药7 d后抗凝强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在用药前和用药3、7 d后的次日清晨行INR检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用药3 d后INR为早期INR。根据服药7 d后INR将患者分为抗凝达标(INR 2.0~3.0)组和抗凝过度(INR>3.0)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早期INR预测服药7 d后INR的最佳临界值。比较早期INR≥临界值和<临界值患者服药7 d后发生抗凝过度的风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将其中P<0.10的指标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筛选华法林服药7 d后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5例患者纳入分析,均为心房颤动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7例,年龄(64±9)岁;抗凝达标组42例,抗凝过度组33例。2组患者体重、用药3 d后INR及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INR预测用药7 d后抗凝强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67,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28~0.967],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0.82。早期INR≥1.67组患者用药7 d后发生抗凝过度的风险明显高于早期INR<1.67组[90.0%(27/30)比13.3%(6/45),χ^2=39.883, OR=58.50, 95%CI: 13.45~254.4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INR≥1.67是用药7 d后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719, 95%CI: 10.891~217.940, P<0.001)。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早期INR可预测服药7 d后抗凝强度。早期INR≥1.67是服药7 d后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心房颤动 抗凝药 ROC曲线 国际标准化比值
原文传递
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抗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云青 郑泽琪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9-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2.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50例,组Ⅱ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6〈...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为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2.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50例,组Ⅱ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6〈INR≤2.0)50例,组Ⅲ为阿斯匹林对照组50例。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与INR的关系以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组Ⅰ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组Ⅱ和组Ⅲ。3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其中组ⅠD-二聚体浓度治疗前后变化最显著,且治疗后组Ⅰ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01),组Ⅱ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组Ⅲ(P〈0.001)。结论组Ⅰ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组Ⅱ和组Ⅲ,且INR维持在标准强度(2.0~2.5)范围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与华法林之间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姜黎 赵森 +4 位作者 周爱华 吴林林 邹明 李玉坤 徐保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6期142-145,共4页
华法林作为双香豆素类抗凝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药物、食物、疾病状态等原因对华法林的疗效均可产生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华法林与中药、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中药、食物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保障华... 华法林作为双香豆素类抗凝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药物、食物、疾病状态等原因对华法林的疗效均可产生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华法林与中药、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中药、食物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保障华法林安全合理使用。按照中药功效,食物种类分类,结果更加直观、系统,更易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中药 食物 国际标准化比值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合理用药 综述
下载PDF
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及预后指标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付海燕 赵瑞芹 +4 位作者 白革兰 殷春兰 贾霄云 李桂桂 李晓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9-8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病因及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生化指标和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结果本研究PALF患儿的最常见病...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病因及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生化指标和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结果本研究PALF患儿的最常见病因为遗传代谢疾病(18例),此后依次为感染因素(13例)、药物毒副作用与中毒(8例)、血液系统疾病(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缺血性肝病(1例),另有18例患儿病因不明;死亡组患儿总胆红素(T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ELD评分水平高于存活组,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GGT、TB、INR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为0.684~0.903),诊断PALF预后的敏感度为0.828,特异度为0.626。结论遗传代谢疾病是PALF的主要病因,PALF患儿出现TB、INR升高和GGT降低时提示预后不良,需尽早完善评估并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肝衰竭 病因 预后 国际标准化比值 总胆红素 Γ-谷氨酰转肽酶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蛋白C及蛋白S活性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范臻佳 刘禹 +2 位作者 许冠群 武文漫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 factorsⅡ,FⅡ)、FⅦ、FⅨ、FⅩ]及抗凝系统中蛋白C(protein C,PC)及蛋白S(protein S,PS)活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抗凝促凝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 factorsⅡ,FⅡ)、FⅦ、FⅨ、FⅩ]及抗凝系统中蛋白C(protein C,PC)及蛋白S(protein S,PS)活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抗凝促凝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检测其FⅡ、FⅦ、FⅨ、FⅩ、PC及PS活性,分析其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间的相关性;并参照INR进行四分位法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及抗凝因子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除PS活性外,不同INR四分位组间所对应的各因子活性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Ⅱ、FⅦ、FⅩ,P<0.000 1;PC,P<0.001;FⅨ,P<0.05)。患者的INR (1.32~5.85)与FⅡ、FⅦ、FⅨ、FⅩ及PC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8 7、-0.692 6、-0.376 7、-0.595 4及-0.466 6),但与PS活性间的相关性较弱(r为-0.212 2)。相较于抗凝蛋白PC及PS,华法林抑制的维生素K依赖的羧基化对凝血因子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更为显著,凝血因子活性与抗凝蛋白活性的比值随INR升高而降低。结论:华法林虽然同时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及抗凝蛋白PC、PS的羧基化,降低其活性,但对凝血因子的抑制更为显著。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时对抗凝和凝血因子进行检测,将有助于对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因子活性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彩霞 李娇 +4 位作者 魏延津 郭德群 刘存飞 李峥嵘 邱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背景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 背景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足,既往华法林抗凝过度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华法林2.5 mg/d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心房颤动类型(非瓣膜型/瓣膜型)、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数量、联用抗菌药物、联用胺碘酮),收集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用药7 d后INR。根据华法林治疗7 d后INR是否>3.0将患者分为抗凝过度组(INR>3.0,n=122)和未抗凝过度组(INR≤3.0,n=430),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抗凝过度组患者年龄,女性、瓣膜型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比例,联合用药数量,联用胺碘酮比例,AST高于未抗凝过度组;体质量、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Alb、ALT低于未抗凝过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954,95%CI=1.243~3.073,P=0.004)、体质量≤63 kg(OR=2.967,95%CI=1.841~4.783,P<0.001)、联合用药数量>5种(OR=1.976,95%CI=1.175~3.323,P=0.010)、Scr≥91μmol/L(OR=2.087,95%CI=1.222~3.561,P=0.007)是心房颤动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抗凝过度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杜欢欢 翟景明 +1 位作者 屈振威 邱立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8-290,4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112例房颤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112例房颤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规组56例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抗凝组56例给予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m的干预,采集静脉血对比抗凝效果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对比自我管理能力,统计并记录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抗凝组INR达标率低于常规组,TTR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dult health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AHSM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3 m后,两组AHSMSR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抗凝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D-二聚体(D-Dimer,D-D)、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N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3 m后,两组D-D、NB、FIB、FDP水平均降低,且抗凝组低于常规组(P<0.05);抗凝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应用于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集束化抗凝管理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初始国际标准化比值预测华法林抗凝强度的试验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海江 赵春玲 +1 位作者 杨彦涛 贾雪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1期3253-3256,共4页
目的评价初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预测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强度的效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纳入华法林治疗(2.5 mg/d,连续口服7 d)住院患者137例,分别于用药3 d和7 d时监测INR。Pearson相关分析3 d时INR(INR初始)与7 d时INR(I... 目的评价初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预测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强度的效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纳入华法林治疗(2.5 mg/d,连续口服7 d)住院患者137例,分别于用药3 d和7 d时监测INR。Pearson相关分析3 d时INR(INR初始)与7 d时INR(INR7 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NR初始预测服华法林7 d时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结果(1)INR初始和INR7 d分别为(1.66±0.42)和(2.28±0.6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2)服用华法林7 d时未达抗凝强度(INR<1.5)者12例,低抗凝强度(1.5≤INR<2.0)者33例,标准抗凝强度(2.0≤INR≤3.0)者80例,高抗凝强度(INR>3.0)者12例。(3)INR初始预测7 d时患者≥低抗凝强度、≥标准抗凝强度和高抗凝强度的AUC分别为0.789、0.801和0.899,与随机面积0.5比较,P<0.01。(4)当INR初始1.388作为最佳截断值时(Youden指数最大),预测患者≥低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744、0.750和74.45%;当INR初始1.59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标准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652、0.822和70.80%;当INR初始1.905作为截断值时,预测患者达高抗凝强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0.857、0.829和83.21%。结论INR初始预测服用华法林患者不同抗凝强度的能力较好,可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指标,当INR初始<1.388或INR初始>1.905者,应进行剂量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脑梗死危险因素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理想INR的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 王娜 +1 位作者 宫柏琪 徐海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评价脑梗死危险因素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理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选择意义。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NVAF患者847例,比较INR与出血、血栓事件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年龄≥7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 目的评价脑梗死危险因素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理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选择意义。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NVAF患者847例,比较INR与出血、血栓事件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年龄≥7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卒中或TIA病史、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术(RFCA)和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等危险因素对理想INR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12~52个月),随访人数为547.59例年,共出现117例并发症,其中血栓事件38例(1.75/100例年)和出血事件79例(3.02/100例年);总体人群和按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所得的理想INR值为1.7~2.2、1.3~1.8、1.5~2.0、1.4~1.9、1.9~2.4、2.0~2.5、1.8~2.3、1.8~2.3、1.4~1.9;总体人群、年龄≥7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卒中或TIA病史、RFCA、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等患者处于理想INR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理想INR范围外(P<0.05),而直流电复律对不同范围INR并发症风险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平均随访时间为31.5个月(12~52个月),随访人数为547.59例年,共出现117例并发症,其中血栓事件38例(1.75/100例年)和出血事件79例(3.02/100例年);总体人群和按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所得的理想INR值为1.7~2.2、1.3~1.8、1.5~2.0、1.4~1.9、1.9~2.4、2.0~2.5、1.8~2.3、1.8~2.3、1.4~1.9;总体人群、年龄≥7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既往卒中或TIA病史、RFCA、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等患者处于理想INR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理想INR范围外(P<0.05),而直流电复律对不同范围INR并发症风险无明显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非瓣膜性房颤 国际标准比值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影响INR达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小荣 廖础欣 +1 位作者 刘锐锋 王桂凤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300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史、随访情况等问卷调查,以INR是否达标为因变量,分析患者华法林抗... 目的:探究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300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史、随访情况等问卷调查,以INR是否达标为因变量,分析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患者中,INR值未达标169例、达标131例,达标率为43.67%;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种基因、患者服药依从性、脑梗死病史、药师是否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中INR达标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服药依从性、人种基因、药师院外指导为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达标情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人种基因、用药依从性、药师院外干预相关,需加强药师院外针对性健康指导,以保证抗凝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飞 李硕 +3 位作者 王瑞鹃 侯瑞田 丁振江 刘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15例院内病死CHF患者为院内病死组,根据1∶1配比,选取同时期没有发生院内病死的CHF患者为存活组,对比两组基... 目的探讨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病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15例院内病死CHF患者为院内病死组,根据1∶1配比,选取同时期没有发生院内病死的CHF患者为存活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分析PTA与CHF患者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HF患者院内病死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CHF患者院内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院内病死组PTA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earson或点二列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TA与性别、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红蛋白(Hb)和脑钠肽(BNP)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和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Alb(OR=1.091,95%CI=1.037~1.147)、Hb(OR=0.883,95%CI=0.850~0.918)和PTA(OR=1.072,95%CI=1.022~1.288)降低及BNP(OR=1.005,95%CI=1.002~1.007)升高均为CHF患者院内病死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TA预测CHF患者院内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28、85.12%、72.56%和76.28%。结论院内病死CHF患者PTA明显降低,为院内病死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院内病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院内病死 肝功能 凝血酶原活动度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华珍 梁文武 王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7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低强度华法令治疗组〔1.5≤国际...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心房纤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低强度华法令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另一组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的心房纤颤患者,低强度华法令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国际化标准比值 心房纤颤
下载PDF
伊马替尼和华法林合用引发血尿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丹 吴薇 +2 位作者 许青 吕迁洲 李晓宇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61-65,共5页
目的:结合具体病例回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1例女性在合用伊马替尼和华法林半年后出现血尿,药师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式。结果:血尿的产生可能是伊马替尼和... 目的:结合具体病例回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1例女性在合用伊马替尼和华法林半年后出现血尿,药师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式。结果:血尿的产生可能是伊马替尼和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引起两者血中浓度升高,药效均增强的结果。药师建议立即降低华法林剂量至1.5 mg qd,5 d后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降为1.85。结论:华法林与TKIs合用应每周仔细监测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对于有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应贯穿于治疗的全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华法林 相互作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出血
下载PDF
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院内死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佟菲 王传合 +3 位作者 韩苏 李影 李志超 孙志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索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494例,记录患者入院时PTA,按照是否发生院... 目的探索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494例,记录患者入院时PTA,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进行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出与PTA密切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测慢性心衰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129例,生存组3365例。院内死亡组PTA较生存组明显降低[76%)61%~91%)对88%)75%~99%),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A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TA与脑钠肽(BNP)、总胆红素呈负相关;PTA与性别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凝血酶原活动度 国际标准化比值 肝脏 院内死亡
原文传递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体会及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全清 任继刚 +1 位作者 周筱莉 苟小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体会,为临床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组及标准强度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华法林抗凝,低强度组国际...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体会,为临床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强度组及标准强度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华法林抗凝,低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5~2.0,标准强度组INR控制在2.1~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出血性不良反应、临床终点事件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强度组出血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标准强度组,总体依从率高于标准强度组(P<0.05)。两组临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INR控制在1.5~2.0的抗凝方案效果明显,且出血风险更小,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血栓事件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出血风险
下载PDF
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T、INR、PTA的结果分析
19
作者 范英华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用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1)、(INR)、(FrrA)结果的影响。方法取60例新鲜血浆混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EDTA抗凝血,检测(P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抗凝血检... 目的探讨患者用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P1)、(INR)、(FrrA)结果的影响。方法取60例新鲜血浆混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EDTA抗凝血,检测(P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两种试剂的(INR)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5);两种试剂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EDTA抗凝血浆检测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但必须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抗凝血 枸橼酸钠抗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下载PDF
快速凝血检测仪对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冉宝才 龚岚 冯秋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0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凝血检测仪与传统实验室方法(ACL-TOP750凝血分析仪)所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快速凝血检测仪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于本院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1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 目的探讨快速凝血检测仪与传统实验室方法(ACL-TOP750凝血分析仪)所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快速凝血检测仪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于本院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1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快速凝血检测仪与实验室标准检测方法(ACL-TOP750)两种方法检测INR值,对结果进行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倚度(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快速凝血检测仪和ALC-TOP750的平均INR值为分别为(2.19±0.94)和(2.21±0.81);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系数r为0.964(P<0.05);偏倚度为(0.06±0.23)。结论快速凝血检测仪与ACLTOP750法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为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提供快速且可靠的INR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口服抗凝治疗 华法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