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理智德性的理解 被引量:11
1
作者 斯蒂芬·格林 王昕桐(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在本文中,我阐述了理解可以以哪些方式被视为心灵之卓越状态(品质)或理智德性。在此过程中,我讨论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即:什么是一个有理解力的人?我说的不是一个理解自然界许多事情的人,而是这样一个人:在对别人进行评价时,她能够避免... 在本文中,我阐述了理解可以以哪些方式被视为心灵之卓越状态(品质)或理智德性。在此过程中,我讨论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即:什么是一个有理解力的人?我说的不是一个理解自然界许多事情的人,而是这样一个人:在对别人进行评价时,她能够避免道德审判主义,进入别人的视角,并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个有理解力的人似乎是一种性格层面的德性,它有趣地结合了道德和认知元素。在我们这个分裂的时代,它似乎也是一种特别需要的德性,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之所以分裂,部分是因为相互理解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理智德性 道德审判 知识
原文传递
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 被引量:7
2
作者 郝苑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受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的启发,索萨系统建构了德性知识论。通过将"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引入知识论,德性知识论力图超越传统知识论的局限,合理把握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张力。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不仅在当... 受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的启发,索萨系统建构了德性知识论。通过将"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引入知识论,德性知识论力图超越传统知识论的局限,合理把握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张力。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不仅在当代知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首创性和重要性,而且也为重新审视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认知视角 德性视角主义 德性知识论
原文传递
重新发现智德——儒家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省察 被引量:7
3
作者 付长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3,共11页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好学近乎知、知与仁的统一为标识。这种以“学以成人”为中心的伦理知识体系,很难归入任何一种规范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与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德伦理学也有诸多差异。重新发现并激活儒家重知的德性论传统,使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在本体论层面上确立起来,重建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智慧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智德 儒家伦理学 知识体系 好学近乎知 实践智慧
下载PDF
理性的“理论活动”高于“实践活动”——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幸福观”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裕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共16页
作为最高之善,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美德)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并不是其幸福观的独特之处。其灵魂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性"划分为"理性本身"与"在欲求力里的理性"或"... 作为最高之善,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美德)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并不是其幸福观的独特之处。其灵魂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性"划分为"理性本身"与"在欲求力里的理性"或"被欲求力分有的理性",不仅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构成了其幸福学说的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区分,亚里士多德找到了成就"伦理德性"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理性本身的活动也即"纯粹理论活动"之所以高于理性的"实践活动"的理由。因而,虽然合乎伦理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却只是"次级的幸福",只有合乎理智德性的生活才是真正最高的幸福。这种生活一方面是合乎神性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成就每个人真正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并非只关乎人性,亦关乎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幸福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下载PDF
理智德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校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体现与价值旨归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鑫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9,共8页
德性知识论中关于理智德性的论述,为分析如何通过学校课程知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问题,在知识论层面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解释。理智德性本质上讨论了主体作为认知者,在确认信念、知识及其他重要概念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 德性知识论中关于理智德性的论述,为分析如何通过学校课程知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问题,在知识论层面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解释。理智德性本质上讨论了主体作为认知者,在确认信念、知识及其他重要概念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品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个信念,在当下是有德性的、也是恰当的。学校课程知识体系是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教育目的的主要媒介,通过学校课程知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实现学生个体理智德性的发展。学校课程知识体系以符号的形式呈现、论述、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以彰显理智德性为目的。通过学校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获得作为“知识能力”的理智德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路径,培养学生获得作为“思想品格”的理智德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终极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课程知识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索萨的理智德性
6
作者 唐青才 刘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索萨德性可靠论归于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是出自理智德性的真信念,理智德性是使认知者获得真信念的认知倾向或能力。从内涵上看,索萨将理智德性视为认知主体处于某一环境时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倾向,抑或认知主体自身的、能够产生某种功能的... 索萨德性可靠论归于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是出自理智德性的真信念,理智德性是使认知者获得真信念的认知倾向或能力。从内涵上看,索萨将理智德性视为认知主体处于某一环境时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倾向,抑或认知主体自身的、能够产生某种功能的能力;从性质上看,理智德性是一种目的论式的、广义的德性见解,存在环境、命题范畴等限定条件;从类型上看,理智德性可分为传递式能力和生产式能力以及基础德性和衍生德性。对索萨理智德性基本概念的阐述也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诸如知识与理智德性的关系、理智德性是先天亦或后天问题、理智德性是否完善等问题随即出现。梳理索萨的理智德性,不仅可以使索萨德性可靠论的意蕴更加深厚,而且对于人类认知体系的构建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可靠论 理智德性 索萨 认知倾向 能力 知识论
下载PDF
托马斯·阿奎那论德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江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庞大神学德性伦理学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德性一般性问题的论述。作为他整个德性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德性论的创造性综合。他认为,德性是的人灵魂的完善能力,体现为习惯。他根据德...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庞大神学德性伦理学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德性一般性问题的论述。作为他整个德性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德性论的创造性综合。他认为,德性是的人灵魂的完善能力,体现为习惯。他根据德性的不同本性将德性划分为理智德性、主要德性和神学德性三种类型。除了完全来自外部的神学德性之外,其他德性都在本性上存在于我们身上。德性的本性在于它将引导人向善。道德德性应遵循中道;理智德性的善就其服从一种尺度而言,也在于遵循中道;神学德性的尺度则可能是双重的。托马斯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德性的平等性问题。托马斯的德性思想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过,也存在神学性质的局限以及其他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德性 理智德性 道德德性 神学德性
下载PDF
智德与道德:德性知识论的当代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米建国 《伦理学术》 2019年第2期242-255,共14页
"德性"这个概念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现代创新的用词。在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厘清,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q... "德性"这个概念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现代创新的用词。在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厘清,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的想法,"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才得以逐步实现。"德性"作为一个现代创新的用词中,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以"德性"作为"伦理规范性"之依据,而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发展也以"德性"作为"知态规范性"之基础。在这个当代伦理学与知识论之创新想法的交互解释与发展之下,面对与解决道德的规范本质与知识的本质和价值问题,似乎都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当代全球哲学发展开创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德 道德 德性知识论 德性伦理学
原文传递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方环非 方环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0-65,共6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社会构成中最主要的资产形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单位。汉迪(Charles Handy)早已对此有过专门论述,艾米顿(D.M.Amidon)对此也有经典诠释。在社会组织资产形式转变中,当其他资产形式退隐后,第四阶段的知识作为...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社会构成中最主要的资产形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单位。汉迪(Charles Handy)早已对此有过专门论述,艾米顿(D.M.Amidon)对此也有经典诠释。在社会组织资产形式转变中,当其他资产形式退隐后,第四阶段的知识作为资产渐趋成熟,创新的飞跃具备了最富有实质意义的现实条件,其中,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任何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的主体,知识恰恰是他们认知活动的载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成败乃至知识管理框架下的创新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从汉迪的S型曲线出发,结合知识论中的理智德性、信念认知、社会研究中的价值介入论等,在知识管理框架下探讨知识创新中人的认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 认知 理智德性 价值介入 信念
下载PDF
属人的良品成于实践且不可教授--超越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思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 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视作是衡量或判断人所内在拥有的某种东西是否成其为良品的两项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或基本标准。凡不成于实践,或可以教授的东西一定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从这种观点看,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自然良品因为不成于实践就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休谟理解的自然良品则应解释为实践(性)良品。此外,技艺虽然也成于常识性实践,但因为可以教授,从而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实际上,技艺的培养恰恰有赖于良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品比技艺更为根本。再者,亚里士多德把理智良品理解为主要成于教导也是不妥当的。其实,理智良品作为属人的良品之重要一类,不仅成于实践,而且其种也远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那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人的良品 常识性实践 自然良品 技艺 理智良品 亚里士多德 休谟
下载PDF
知识确证的新路径:索萨的德性知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11,共6页
欧内斯特·索萨深刻地批判了当代主流知识论对知识确证不充分的问题,并将伦理学的德性概念引入知识论中,构建了德性知识论。该理论将认知主体作为关注点,在充分考虑认知主体的内部主观因素与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主体... 欧内斯特·索萨深刻地批判了当代主流知识论对知识确证不充分的问题,并将伦理学的德性概念引入知识论中,构建了德性知识论。该理论将认知主体作为关注点,在充分考虑认知主体的内部主观因素与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主体拥有理智德性与德性的视角,以引领当代知识论的合理构建。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注重可靠的认知能力;对理智德性的界定过于模糊;构建的德性视角在实际运用中根本无从达到。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对德性知识论进行了指责与批判。索萨坚决维护德性知识论,并对该理论诞生之后的两大分野——德性可靠主义与德性责任主义——进行有机融合,认为认知主体拥有的可靠的认知能力与良好的品质都是知识确证必不可少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知识论 理智德性 德性的视角
下载PDF
两种德性知识论:争论与融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红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共8页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的可能性、理智德性与知识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基础就在于两种理智德性实际上是同一个德性的两种解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德性可靠论 德性责任论 理智德性
下载PDF
理智德性的协作认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保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理智德性是德性知识论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有两种竞争性的解读:能力型德性和品质型德性。前者认为理智德性是稳定的、可靠的认知能力,例如知觉、记忆和推理等;后者视理智德性为后天的品质特性,如坚韧、理智勇气和思想开明等。究竟哪... 理智德性是德性知识论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有两种竞争性的解读:能力型德性和品质型德性。前者认为理智德性是稳定的、可靠的认知能力,例如知觉、记忆和推理等;后者视理智德性为后天的品质特性,如坚韧、理智勇气和思想开明等。究竟哪种解读揭示了理智德性的本性,学界存在较大争议。其实,两种解读本质上并不冲突,它们实际上分别揭示了统一的理智德性的两个不同方面。当前争论的根源在于未能恰当地区分两种德性在认知过程中体现的不同价值:能力型德性更适合解释低阶知识,品质型德性更适合解释高阶知识。两种德性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兼容互补的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理智德性 能力德性 品质德性 协作关系
下载PDF
公共生活:个人幸福实现的场域——重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幸福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改霞 《中国德育》 2008年第1期21-23,77,共4页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实践,一方面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沉思。而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思辨并不是与伦理德性生活所不相同的另一种生活。人的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展现优秀与高贵德性的公共生活。教育在关怀个...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实践,一方面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沉思。而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思辨并不是与伦理德性生活所不相同的另一种生活。人的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展现优秀与高贵德性的公共生活。教育在关怀个人美善的幸福生活实现的同时,应当更加关心实现个人幸福生活的公共生活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教育幸福观 理智德性 伦理德性 公共生活
原文传递
明智——一个道德的人必备的理智德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传有 刘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明智作为实践的理性不同于知识等理论理性,它指导伦理德性的形成,是理性在道德活动中实践的能力。同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思想不仅强调理性认知,而且强调了理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重...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明智作为实践的理性不同于知识等理论理性,它指导伦理德性的形成,是理性在道德活动中实践的能力。同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思想不仅强调理性认知,而且强调了理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智作为关键性的理智德性,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既强调理性又注重实践的伦理思想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明智 伦理德性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医学德性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莲 龚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837-842,共6页
在现代伦理学研究转换中,德性伦理学失去了曾经的地位。而德性与医学密切相关,德性论对医学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有诸多贡献。首先介绍了医学与德性的关系,回答了"医学为何需要德性?",其次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 在现代伦理学研究转换中,德性伦理学失去了曾经的地位。而德性与医学密切相关,德性论对医学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有诸多贡献。首先介绍了医学与德性的关系,回答了"医学为何需要德性?",其次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对"德性"的内容讨论开始,进而论述了各种德性在医学中的表现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亚里士多德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明智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医德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莲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4,共4页
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论述,结合医务人员心理过程的变化分析,对如何处理德性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德性与医学德性的关系以及德性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当代仍然需要培养医德,而医德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培养方式都符合亚... 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论述,结合医务人员心理过程的变化分析,对如何处理德性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德性与医学德性的关系以及德性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当代仍然需要培养医德,而医德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培养方式都符合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论述。因此,医德培养并非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而是现实中从规范到行为必然的过程;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和了解规范上,而应当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终身教育,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上都需要进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医学伦理教育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完满德性”
18
作者 解红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活动,而是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完美契合。基于“幸福理论”框架讨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内在一致性,清晰表明了“完满德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道德德性 理智德性 完满德性 幸福
下载PDF
《管子》四篇中的理智德性与知识论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建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1,168,共6页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管子》四篇的德性理论首先缓解了形上学立场与经验常识之间的对峙状态,也就是说合乎"道"的生活应该直面生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挑战。其次,将认知能力确定为"心"所固有的功能、依据"... 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管子》四篇的德性理论首先缓解了形上学立场与经验常识之间的对峙状态,也就是说合乎"道"的生活应该直面生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挑战。其次,将认知能力确定为"心"所固有的功能、依据"静因之道"论证理智德性,是为了表明人能够以主体性的地位参与、主宰天地万物的演化进程。此外,"静因之道"关注"因"的主张,不仅可以推论出人有能力掌握"道"和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且也将日常语言与言说"道"的方式演变为融贯性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四篇 理智德性 静因之道
下载PDF
教师教育学术训练模式的内涵与构成——从丽水学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谈起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桂 《丽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必须以学术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师教育学术训练的意义在于:其一,形成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教育思维;其二,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一种对事物的洞察力与对教育行为恰当的判断力;其三,...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必须以学术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师教育学术训练的意义在于:其一,形成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教育思维;其二,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一种对事物的洞察力与对教育行为恰当的判断力;其三,培育一种专注的精神,对事物严谨、客观、负责的态度,以及井井有条地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一种教师教育学术训练模式由经典阅读→科研训练→实践创新的学术训练过程,以及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学术课程制度与学术指导制度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学术训练 理智德性 自主探究 卓越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