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状况(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渊 王庆明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10,共5页
说明了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描述了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目前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例如钻孔法、X射线法、中子法。其中,压痕法是一种能无损地测量残余应力的新方法,提出借助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方法研究... 说明了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描述了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目前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例如钻孔法、X射线法、中子法。其中,压痕法是一种能无损地测量残余应力的新方法,提出借助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方法研究压痕法中有关测量参数,以便能方便、准确地获得构件中的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测量方法 研究状况 压痕法
下载PDF
高性能陶瓷断裂韧性的SEPB评价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来亭荣 凌健荣 +3 位作者 陆正兰 朱国强 庄红娟 Swain M.V.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本文综述和比较了高性能陶瓷断裂韧性(K_(1c))的各种测试技术,详细研究了桥压法(BridgeIndentation)制备预裂纹技术(SEPB)及基本原理.指出用 SEPB 法测得的 K_(1c)是其他多数方法的下限值,但这是相当可靠和稳定的测试技术,它克服了目前... 本文综述和比较了高性能陶瓷断裂韧性(K_(1c))的各种测试技术,详细研究了桥压法(BridgeIndentation)制备预裂纹技术(SEPB)及基本原理.指出用 SEPB 法测得的 K_(1c)是其他多数方法的下限值,但这是相当可靠和稳定的测试技术,它克服了目前广为采用的 SENB 法的不足之处.对七种典型的高性能陶瓷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定 K_(1c),比较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裂纹 陶瓷 评价
下载PDF
硬化水泥净浆微观结构对微观徐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思明 魏亚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采用点阵压入技术在不同压入荷载和保载时间下测试硬化水泥净浆的弹性模量、压痕硬度和微观徐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压痕影响区域的微观结构组成,并分析微观结构组成对微观徐变及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O.5N和1.5N的压入... 采用点阵压入技术在不同压入荷载和保载时间下测试硬化水泥净浆的弹性模量、压痕硬度和微观徐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压痕影响区域的微观结构组成,并分析微观结构组成对微观徐变及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O.5N和1.5N的压入荷载,压痕影响区域包含孔隙相、水化产物相和未水化水泥颗粒相,可反映硬化水泥净浆混合相的微观结构组成和微观徐变及力学性能;保载时间和最大荷载会影响硬化水泥净浆力学性能的测试,保载时间越长,则弹性模量和压痕硬度越小,其原因与硬化水泥净浆的徐变性质有关,但是减小幅度不大;当最大荷载由0.5N增大至1.5N,力学性能略微增大;采用1.5N、180s包含5x5压入点阵的试验制度可得到成熟硬化水泥净浆的微观徐变性质;接触徐变函数具有对数型函数的特征,保载时间越长,接触徐变函数越大,这与接触压痕半径随保载时间增长而增大有关,但最大荷载对接触徐变函数几乎无影响。对于0_3水灰比的硬化水泥净浆,徐变模量和特征时间分别为158~201GPa和0.43~0.5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水泥净浆 微观徐变 微观结构 压入技术 接触徐变函数
原文传递
MoSi_2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测量及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伯威 樊毅 +1 位作者 张金生 潘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1年第4期266-271,共6页
对压痕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测量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压痕法测量MoSi_2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修正式K_(1C)=0.0336(l/a)^(1/2)(EΦ/H)^(2/5) Ha^(1/2)/Φ.结果表明;单边切口梁法的测量结果随试样切口宽度... 对压痕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测量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压痕法测量MoSi_2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修正式K_(1C)=0.0336(l/a)^(1/2)(EΦ/H)^(2/5) Ha^(1/2)/Φ.结果表明;单边切口梁法的测量结果随试样切口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压痕法测量的结果随计算式和试验载荷的不同而不同.使用上述修正式将缩小压痕法与SENB法的测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压痕法 单边切口梁法 MOSI2
下载PDF
MoSi_2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测量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伯威 樊毅 +1 位作者 张金生 潘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0-814,共5页
对压痕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所测MoSi2 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作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压痕法测量MoSi2 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修正式。结果表明 :单边切口梁法的测量结果随试样切口宽度的增加而增大 ,压痕法测量的结果随计算式和试验载荷... 对压痕法和单边切口梁法所测MoSi2 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作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压痕法测量MoSi2 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修正式。结果表明 :单边切口梁法的测量结果随试样切口宽度的增加而增大 ,压痕法测量的结果随计算式和试验载荷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压痕法 单边切口梁法 二硅化钼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压入法原理测试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冬丽 赵庆新 +2 位作者 董炳强 杨泽宇 袁丽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9-1236,共8页
基于压入法原理,提出了1种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设计试件尺寸,选用30°球锥形压头作为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的测试压头,优化压入深度为5 mm.通过改变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并与超声波法相对比,... 基于压入法原理,提出了1种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设计试件尺寸,选用30°球锥形压头作为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的测试压头,优化压入深度为5 mm.通过改变混凝土的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并与超声波法相对比,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以初凝时刻的弹性模量0值为起点,传统应力-应变方法最早测得的弹性模量为终点,用这2点之间的连线预测混凝土超早期弹性模量.该预测法与压入法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均在3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性模量 超早期 压入法 压头
下载PDF
单晶硅表层机械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健 牛玉宝 +3 位作者 王景贺 曲平 王凯 白晓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3,共8页
为探究挠性筋结构单晶硅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以及KOH腐蚀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单晶硅表层3个主晶面上压痕裂纹形貌随晶向的变化规律,分析单晶硅材料表层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等机械... 为探究挠性筋结构单晶硅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以及KOH腐蚀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并结合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单晶硅表层3个主晶面上压痕裂纹形貌随晶向的变化规律,分析单晶硅材料表层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等机械力学特性参数在(001)、(110)及(111)3个主要晶面上沿各个晶向的变化规律;分析挠性筋结构单晶硅材料(001)晶面的KOH腐蚀工艺对其材料表面机械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挠性筋单晶硅在(001)晶面上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变化幅度明显,硬度及断裂韧性各向异性的变化幅度不大;挠性筋单晶硅在(110)晶面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的各向异性变化幅度明显,硬度各向异性变化幅度不大;挠性筋单晶硅在(111)晶面硬度值、弹性模量及断裂韧性参数的变化幅度幅值均较小;确定了单晶硅表层3个晶面裂纹最易扩展的晶向方向,KOH腐蚀工艺使得单晶硅表面质量降低,腐蚀后暴露的表面微裂纹、缺陷等会使得单晶硅(001)晶面表层硬度、断裂韧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挠性筋结构的实际断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挠性筋 各向异性 纳米压痕 腐蚀工艺 机械力学特性
下载PDF
Identifying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soft matter from the indentation response of a hard film-soft substrate system
8
作者 YanWei Liu YueGuang Wei Hao L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The indentation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measu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matter at the microscale or nanoscale,but still faces challenges by these unique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t strong surf... The indentation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measu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matter at the microscale or nanoscale,but still faces challenges by these unique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t strong surface adhesion, including the strong nonlinear effect, unclear judgment of the contact point, difficulties in estimating the contact area, and the risk of the indenter piercing the sample. Here we propose a two-step metho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lay a hard film on a soft matter, and obtain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is soft matter through the indentation response of this composite structure. We first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indentation model of the hard film-soft substrate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tes, elastic-viscoelastic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and Boltzman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method, we meas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thyl vinyl silicone rubber(MVSR) covered by a Cu nanofilm. Finally, we test the effectiveness and error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matter, while effectively circumvent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indent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SOFT MATTER THEORETICAL indentation model indentation techniqu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原文传递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压痕技术的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川 李林 刘志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压痕技术确定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为揭示小梁网组织力学特性与小梁网通道房水外流阻力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大鼠眼球组织切片获取大鼠小梁网组织与... 目的探索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压痕技术确定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为揭示小梁网组织力学特性与小梁网通道房水外流阻力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大鼠眼球组织切片获取大鼠小梁网组织与毗邻组织之间的距离信息和结构信息;其次利用AFM压痕实验获取角膜-角巩膜缘-小梁网-巩膜方向的弹性模量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最后综合对比以确定小梁网组织测试区域。结果探索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压痕实验定位小梁网组织并获取该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大鼠眼球鼻侧、颞侧、上侧、下侧4个位置处的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范围为300~600 Pa。结论本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AFM压痕技术确定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AFM测试环境下小梁网组织区域的位置参考,优势在于可快速定位到大鼠小梁网组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网组织 原子力显微镜 弹性模量 压痕技术 Hertz模型
下载PDF
胫腓骨远端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朝 李升 +5 位作者 刘国彬 张晓娟 殷兵 胡祖圣 吴卫卫 张英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64-867,872,共5页
背景:显微硬度可以反映骨质量,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目的:测量胫腓骨远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并研究其分布特征,为3D打印更符合人体特性的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胫腓骨远端标本取自3具新鲜冰冻尸体,行影像学... 背景:显微硬度可以反映骨质量,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目的:测量胫腓骨远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并研究其分布特征,为3D打印更符合人体特性的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胫腓骨远端标本取自3具新鲜冰冻尸体,行影像学检查除外影响骨量及骨质健康的疾病,取出右侧胫腓骨并剔除软组织。依照AO原则将胫腓骨分为近端、骨干、远端3个节段。取远端部分,使用高精度慢速锯垂直于胫骨长轴切割成三部分,于每部分取骨组织制成若干厚3 mm的骨标本并划分区域。经适当处理后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每个区域的骨组织显微硬度。每个区域测量5个有效硬度值,全体硬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胫腓骨远端共制备18个骨组织试样,选取66个区域,测量330个有效位点并取得硬度值。胫骨远端硬度值大于腓骨远端[(39.8±5.2)HV vs(37.2±4.4)H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01)。胫腓骨远端各层面对比,胫骨远端第1层面骨组织硬度值最高,其次为胫骨远端第2层面和腓骨远端第2层面,胫骨远端第3层面硬度值最低。腓骨远端第3层面外侧硬度值大于前、后、内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层面及胫骨远端各层面硬度分布均匀,各部分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显微硬度分布可体现骨骼局部的受力历史,是反映骨质量的良好指标。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胫骨远端疾病与创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还可以为3D打印与人体弹性模量一致的仿生骨及生物支架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胫腓骨远端 压痕技术 生物力学 3D打印
下载PDF
大鼠小梁网组织压痕实验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川 董建鑫 +2 位作者 张静 李林 刘志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454-457,464,共5页
目的原子力显微镜压痕技术确定的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结果显示,不同压入部位弹性模量值存在较大的差别,为分析差别产生的原因,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小梁网组织压入力学行为。方法首先基于大鼠小梁网组织共聚焦断层图像,经重建获取... 目的原子力显微镜压痕技术确定的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结果显示,不同压入部位弹性模量值存在较大的差别,为分析差别产生的原因,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小梁网组织压入力学行为。方法首先基于大鼠小梁网组织共聚焦断层图像,经重建获取小梁网组织的三维结构模型,给出适用于描述大鼠小梁网组织力学特性的一阶Ogden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压痕实验获取不同位置处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结果构建了大鼠小梁网组织三维结构模型,给出了模拟原子力显微镜压痕实验的一阶Ogden模型参数,有限元模拟获取了不同压入位置处的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范围为38~1300 Pa。结论一阶Ogden模型适用于小梁网组织压痕实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网组织 弹性模量 有限元分析 压痕实验 Hertz模型
下载PDF
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朝 张晓娟 +4 位作者 殷兵 李升 刘国彬 陈伟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3具年龄大于40岁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取出所有标本的右侧股骨和胫骨,分别于股骨头、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内髁、胫骨外髁、胫骨远端距负重区关节软骨面1 cm处... 目的探讨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3具年龄大于40岁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取出所有标本的右侧股骨和胫骨,分别于股骨头、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内髁、胫骨外髁、胫骨远端距负重区关节软骨面1 cm处,垂直于下肢机械轴切下3 mm厚松质骨样本。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系统测量骨组织显微硬度。比较不同标本、股骨与胫骨以及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差异,分析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共制成18个标本,行180次显微硬度测量。3具标本的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的总体显微硬度值为20.3~47.3(36.0±5.7)HV,3具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P=0.094)。股骨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小于胫骨,分别为(32.5±4.9)HV、(39.4±4.3)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P<0.001)。股骨头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为(32.9±4.6)HV,股骨内髁(35.1±3.9)HV、股骨外髁(29.7±4.7)HV、胫骨内髁(40.8±4.0)HV、胫骨外髁(36.8±4.2)HV、胫骨远端(40.7±3.6)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8,P<0.001),其中股骨外髁显微硬度最低,胫骨内髁显微硬度最高,内髁均高于外髁。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骨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结论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存在较大差异,胫骨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高于股骨,膝关节内侧间室硬度大于外侧间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软骨下骨 生物力学 显微硬度 下肢长骨 压痕技术
原文传递
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朝 刘国彬 +6 位作者 张晓娟 李升 殷兵 胡祖圣 吴卫卫 刘雅克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均排除骨骼慢性疾病病史.取右侧腓骨体部,垂直于腓骨体部长轴将其切割为6等份,再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段标本中部取骨组... 目的探讨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均排除骨骼慢性疾病病史.取右侧腓骨体部,垂直于腓骨体部长轴将其切割为6等份,再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段标本中部取骨组织制成3 mm厚的骨骼标本,并将每个标本分为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应用维氏硬度测量系统对每个区域进行5次有效显微硬度测量并取得硬度值,分析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的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差异.结果3具腓骨体部标本共制备18个骨骼标本,选取72个区域共计测量了360个位点的有效硬度值.3具腓骨体部标本前侧、内侧、后侧、外侧区域总体硬度值分别为(46.81±4.51)HV、(49.69±4.05)HV、(51.19±4.19)HV和(50.44±4.10)HV,其中前侧皮质硬度最低,后侧皮质硬度最高,不同区域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0,P<0.01);腓骨体部1~6层面总体显微硬度分别为(48.63±4.88)HV、(49.66±4.19)HV、(49.50±4.67)HV、(51.07±4.08)HV、(49.96±4.24)HV、(48.39±4.63)HV,其中腓骨体部第4层面硬度最高,第6层面硬度最低,不同层面间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0,P<0.05).同一区域不同层面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层面内,1~4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第5、6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和不同区域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层面间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生在自体腓骨移植中,正确选择腓骨植入时放置的方向,减少移植物疲劳骨折的发生,还可以为制造更高精度的3D打印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皮质骨 显微硬度 压痕技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Cementite Characterization with Chromium and Vanadium Contents Using Indentation Technique
14
作者 John Jairo CORONADO Sara Aida RODRGUEZ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Cast irons with some kinds of cementite with different chromium and vanadium contents were character- ized. Fracture toughnes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an indentation technique, along with microhardness and elastic mod... Cast irons with some kinds of cementite with different chromium and vanadium contents were character- ized. Fracture toughnes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an indentation technique, along with micro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load of 1 N, microhardness of the cementite with 5.1% Cr is 10.53 GPa, the microhardness for cementite with 9.2% Cr increased to 11.25 GPa and for cementite with 4.5% V the microhard- ness is 9.18 GPa. The cementite with 9.2% Cr presented the highest elastic modulus of 230.4 GPa and the cement- ire with 4% V presented the lowest value of 201.32 GPa. Cementite with 5.1% Cr presented higher fracture tough- ness than cementite with 9.2% Cr; however, cementite with 4.5% V presented the highest fracture toughness of 2.74 MPa ·m1/2 and the lowest brittleness index of 3.35 μ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ITE MICROHARDNESS elastic modulus fracture toughness indentation technique
原文传递
PZT材料中内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漳立冰 张清纯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5年第2期34-35,38,共3页
用压痕测试技术分析了PZT材料极化前后的内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有关模型进行解释。极化前,内应力各向同性,σ_0=62.1MNm^(-2);极化后,内应力各向异性,σ=95.6MNm^(-2),σ=29.6MNm^(-2)。内应力的分布,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如强... 用压痕测试技术分析了PZT材料极化前后的内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有关模型进行解释。极化前,内应力各向同性,σ_0=62.1MNm^(-2);极化后,内应力各向异性,σ=95.6MNm^(-2),σ=29.6MNm^(-2)。内应力的分布,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如强度和断裂韧性,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应力 压痕法 力学性能 陶瓷 致密陶瓷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Ti/TiB_2仿生多层膜的断裂韧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广宏 丁红燕 +3 位作者 印凤 王湘鸣 庄国志 夏木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97-2302,共6页
根据贝壳珍珠层的结构特点,以金属Ti层为软质层,对TiB_2陶瓷薄膜进行仿生增韧处理,并通过压痕法研究了Ti/Ti B_2仿生多层膜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随着调制比Λ(t_(TiB_2):t_(Ti))的增大,多层膜的断裂韧性先增大而后减小,当Λ为5时,多层... 根据贝壳珍珠层的结构特点,以金属Ti层为软质层,对TiB_2陶瓷薄膜进行仿生增韧处理,并通过压痕法研究了Ti/Ti B_2仿生多层膜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随着调制比Λ(t_(TiB_2):t_(Ti))的增大,多层膜的断裂韧性先增大而后减小,当Λ为5时,多层膜的断裂韧度达到最大值(KIC=2.68 MPa·m^(1/2))。对于相同厚度的Ti B_2单层膜而言,断裂韧度值仅为0.76MPa·m^(1/2),也就是说,Ti/Ti B_2仿生多层膜可有效提高陶瓷层的断裂韧性。沉积在Ti6Al4V基体上的多层膜在断裂过程中进行能量释放以径向裂纹为主,以环形裂纹为辅。由于多层膜中Ti子层的周期性引入,有效缓解了Ti B_2薄膜的内应力;当裂纹扩展至Ti子层时,Ti层可对裂纹尖端起到很好的钝化作用,使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偏转。此外,多层膜的界面增多,也相应增大了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了多层膜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Ti B2多层膜 压痕法 断裂韧性 仿生
原文传递
压痕法技术在电站设备材料力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蒋云 孙延松 +3 位作者 许学龙 韩向文 王唐江 张吕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2期6-11,共6页
介绍了压痕法技术测量电站设备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韩国Frontics公司制造的Ais3000型便携式万能力学性能检测仪对几种管道材料进行仪器化压痕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论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痕法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在... 介绍了压痕法技术测量电站设备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韩国Frontics公司制造的Ais3000型便携式万能力学性能检测仪对几种管道材料进行仪器化压痕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论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痕法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在役电站设备材料进行无损力学性能检测,该检测技术对电站设备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具有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法技术 无损检测 力学性能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基于剪切修正GTN模型的金属弹性退化机理研究
18
作者 肖文康 张纯禹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许多金属材料在进行显微或宏观压入测试时,测得的弹性模量会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大而不断降低.考虑到在压痕测试过程中金属材料并不产生明显的裂纹,这种性能退化应是由材料的损伤引起.然而,经典损伤理论认为以受压和受剪为主的压入变形不... 许多金属材料在进行显微或宏观压入测试时,测得的弹性模量会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大而不断降低.考虑到在压痕测试过程中金属材料并不产生明显的裂纹,这种性能退化应是由材料的损伤引起.然而,经典损伤理论认为以受压和受剪为主的压入变形不会引起材料软化和损伤.本文结合剪切变形下材料损伤的萌生和演化机理,对经典的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模型进行了修正,对压入测试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材料在压入过程中的损伤是由现有空洞的扭曲变形和次级空洞的萌生共同引起,如果只考虑现有空洞变形则会低估材料在压入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法 损伤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薄膜的力学测试技术 被引量:41
19
作者 陈隆庆 赵明暤 张统一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29,共17页
对薄膜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薄膜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弹性模量 强度 硬度 纳米压痕 压痕断裂法 微悬臂梁 鼓膜试验 MEMS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研究PZT压电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蒋锐 胡小方 +1 位作者 许晓慧 伍小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5-580,共6页
PZT压电薄膜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硬度等对于MEMS器件的结构设计、结构响应特性、服役性能等尤为重要。薄膜材料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的作用,力学性能与宏观块体材料有显著差异。本文用纳米压痕法获得了PZT压电薄膜的弹性模量和硬... PZT压电薄膜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硬度等对于MEMS器件的结构设计、结构响应特性、服役性能等尤为重要。薄膜材料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的作用,力学性能与宏观块体材料有显著差异。本文用纳米压痕法获得了PZT压电薄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考察了基底的影响,分析了退火时间对于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硬度和压入深度之间的压痕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压电薄膜 纳米压痕法 压痕尺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