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利亚特》中的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戎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伊利亚特》里出现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布里塞伊斯代表的"荣誉礼物",安德罗马克代表的妻子和母亲,以海伦为代表的"无耻人"。她们命运不同,但全都为男性英雄世界所边缘化,她们是战争的奖赏和原因,背负战争之苦。这些... 《伊利亚特》里出现的女性可分为三类:布里塞伊斯代表的"荣誉礼物",安德罗马克代表的妻子和母亲,以海伦为代表的"无耻人"。她们命运不同,但全都为男性英雄世界所边缘化,她们是战争的奖赏和原因,背负战争之苦。这些女性出场不多,但足以使《伊利亚特》有一个特定的女性视野:从不同的女性角色,看待这场战争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荷马 女性
下载PDF
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论析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景迁 于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 神话与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的两种艺术形式,既存在内容与文体上的相通性与继承性,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神话作为原始的散文体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因素的增强,它逐渐向“人话”过渡,最终从世界观上完成了自我否定。史诗正是在对神话世界观否定的基础上,融合了神话尤其是向“人话”过渡阶段的部分神话的内容,采用韵文形式,最终形成了一种“史”与“诗”相结合的新的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神话 “人话” 史诗 辩证关系
下载PDF
东西方民族的英雄颂歌——《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彬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史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中之宝,它不仅用特殊的形式保存着各民族的重大史实、传说、神话和语言,而且是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多面晶体,是世界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的体现或证明。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两大史诗《伊利亚特》《格... 史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中之宝,它不仅用特殊的形式保存着各民族的重大史实、传说、神话和语言,而且是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多面晶体,是世界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的体现或证明。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两大史诗《伊利亚特》《格萨尔王传》的比较,从流传方式、历史真实性、英雄颂歌、社会历史条件、战争观念、谋篇布局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东西方史诗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血缘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世界文学的视角,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藏民族史诗,使藏民族史诗的研究更进一步,更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具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格萨尔王传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比较
下载PDF
五四运动以前的荷马
4
作者 李奭学 李以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7-21,155,共16页
荷马是西方百代诗宗,但他并不是迟至20世纪才进入中国人的视域。早在明清之际,荷马便以“阿嘿汝”或“何默乐”等意大利文或拉丁文音译在华现身。进入清末,荷马之名的音译更是五花八门,直至梁启超推出《饮冰室诗话》后,今日通用的“荷... 荷马是西方百代诗宗,但他并不是迟至20世纪才进入中国人的视域。早在明清之际,荷马便以“阿嘿汝”或“何默乐”等意大利文或拉丁文音译在华现身。进入清末,荷马之名的音译更是五花八门,直至梁启超推出《饮冰室诗话》后,今日通用的“荷马”才一锤定音。荷马当然是史诗大家,而“史诗”一词的定译,也要等到清末才由入华传教士译出,然后经日本汉字吸收,再由彼时的留日学生或革命党人传回中国。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中译,在晚明及晚清也同样可见,虽然仅译出区区数行。本文从考证的角度出发,最后再拉回到中国人的荷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 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周作人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5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以及古典主义诗学问题
6
作者 李正荣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1期4-19,共16页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是指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荷马式”的诗学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不是经典“荷马问题”,但是,在了解经典“荷马问题”的条件下,对研究《战争与和平》的荷... 《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是指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荷马式”的诗学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荷马问题”不是经典“荷马问题”,但是,在了解经典“荷马问题”的条件下,对研究《战争与和平》的荷马式诗学有很大补益,因为托尔斯泰是在俄罗斯19世纪古典学背景下接受荷马史诗的。作为贵族,托尔斯泰从童年就已经接触荷马史诗和荷马史诗的衍生品,而作为作家,托尔斯泰在1857年“读荷马”过程中所被引发的震撼则是诗学上的领悟,进而在创作《战争与和平》的过程中,托尔斯泰一直在思考创造一种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比肩的“小说家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荷马 《伊利亚特》 诗学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 on European Literature
7
作者 方文君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89-190,共2页
Homer was the earliest and greatest Greek poet. He also was the father of epic poetry. His two great works, Iliad and Odyssey, present certain events of the mythical Trojan War and its aftermath. Both were called Home... Homer was the earliest and greatest Greek poet. He also was the father of epic poetry. His two great works, Iliad and Odyssey, present certain events of the mythical Trojan War and its aftermath. Both were called Homeric epics. They are the head of western literature. Iliad and Odyssey had their own value and had profound influence on European literature. Many subsequent European writers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se two works during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For this reason, we could find the vestiges of Homeric epics in many western works. Meanwhile, Homeric epics still left a good many allusions and legends which offered rich subject matters to Europea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R iliad and ODYSSEY influence EUROPEAN LITERATURE
下载PDF
《伊利亚特》叙事中的“重复”——由一个阻碍叙事欣赏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志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 辩证理解"重复"在《伊利亚特》叙事中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该作的繁复叙事阻碍叙事欣赏这一困惑。"重复"叙事是构成其繁复叙事的重要原因,"重复"是被其繁复叙事遮蔽了的一种叙事机制,是有利于增进其叙事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看似单一却实质上威力强大的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繁复叙事 重复 叙事机制 叙事效果
下载PDF
被男性英雄世界边缘化的女人——女性诗学视野下《江格尔》与《伊里亚特》女性形象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9-122,共4页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是闻名世界的英雄史诗。这些故事的主角是男性英雄。在男性光环的笼罩下,女人被遮蔽了,她们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但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不能不看到那些被男性英雄世界边缘化的女人,她们与战争...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是闻名世界的英雄史诗。这些故事的主角是男性英雄。在男性光环的笼罩下,女人被遮蔽了,她们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但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不能不看到那些被男性英雄世界边缘化的女人,她们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伊里亚特》中的女性形象虽然数量较少,表演机会不多,描写简单,但她们却要承担着战争起因的罪名和战争苦难的结局。相比而言,《江格尔》中的女性不仅人数多,出场率高,描写也相当细腻。但是,蒙古族史诗中的女人同样没有逃脱古希腊史诗中女人的不幸命运。当我们从女性诗学的视角透视战争时,古代战争呈现给世界的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也不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悲歌,一曲催人泪下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格尔 伊里亚特 女性 边缘化
下载PDF
文化维度下中西古典文学中的英雄观——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47-50,共4页
英雄作为社会文化认可的行为模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英雄观体现人们对何为英雄的认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作为中西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均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考察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挖掘中西... 英雄作为社会文化认可的行为模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英雄观体现人们对何为英雄的认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作为中西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均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考察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挖掘中西文化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和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五维度 古典文学 英雄观 《三国演义》 《伊利亚特》
下载PDF
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影片《特洛伊》中角色塑造的成败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念一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美国大片《特洛伊》中对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角色塑造各有千秋,败多成少,有着明显的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倾向。相比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不可企及。沿用一般好莱坞商业片的拍摄手法,只注重视觉冲击和大场面,把过多的流行通俗元素引入对人... 美国大片《特洛伊》中对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角色塑造各有千秋,败多成少,有着明显的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倾向。相比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不可企及。沿用一般好莱坞商业片的拍摄手法,只注重视觉冲击和大场面,把过多的流行通俗元素引入对人物的刻画,而不去真正贴近和研究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和发掘人物的性格个性和精神气质,是不能成功塑造人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角色塑造 好莱坞化 艺术媚俗
下载PDF
《伊利亚特》艺术构思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晶晶 朱漱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为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特洛亚战争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走下神坛的人性——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伊利亚特》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克琪 沈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程中也反映了当代人与古希腊时期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能反映古希腊时代生态观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及能反应当代生态观的电影《特洛伊》,找出古今生态观的异同点。希望能追溯今日盛行的生态观的雏形,并借希腊智慧之光,找到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伊利亚特》 《特洛伊》 生态批评 人性 电影改编
下载PDF
君权·人权·女权——《伊利亚特》、《汉宫秋》别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新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伊利亚特》与《汉宫秋》都是男权社会的男性文本,从君权、人权与女权角度对它们进行别样解读,可以发现其被长期遮蔽的一些意义。前者表明古希腊君权受到一定限制,除普通民众外,贵族可保持相当的人格尊严,后者则反映古代中国君权极度膨... 《伊利亚特》与《汉宫秋》都是男权社会的男性文本,从君权、人权与女权角度对它们进行别样解读,可以发现其被长期遮蔽的一些意义。前者表明古希腊君权受到一定限制,除普通民众外,贵族可保持相当的人格尊严,后者则反映古代中国君权极度膨胀,除帝王外,包括佞臣在内的任何人都只能是生命无保障的奴隶或奴才。在女权方面,两者则较为一致,它们既视女性为玩物又视女性为祸根,即使是真心赞美女性,也在无意识中将女性客体化,这更说明男权社会贬抑女性的男性意识根深蒂固和无孔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汉宫秋 君权 人权 女权
下载PDF
从《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看中西文化差异
15
作者 镇聪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5期104-106,共3页
《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虽然以描写英雄为主,但也描写了一些女性。在两部作品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但中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从中我们亦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 《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虽然以描写英雄为主,但也描写了一些女性。在两部作品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但中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从中我们亦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政治和道德,而西方则重视个人和人性。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内核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伊利亚特》 女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伊利亚特》与《江格尔》的英雄形象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时丽琼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9-62,共4页
《伊里亚特》中的英雄人物阿基琉斯和《江格尔》中的英雄人物江格尔都是史诗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伊里亚特》所揭示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原生态式的生存方式,表现出了古希腊原本的文化精神。《江格尔》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蒙古族... 《伊里亚特》中的英雄人物阿基琉斯和《江格尔》中的英雄人物江格尔都是史诗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伊里亚特》所揭示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原生态式的生存方式,表现出了古希腊原本的文化精神。《江格尔》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中西方民族在英雄身上理想化色彩、性格中的勇猛顽强、战斗装备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价值观、对生存环境态度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阿基琉斯 江格尔 比较
下载PDF
从史诗《伊利亚特》到电影《特洛伊》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1-63,共3页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特洛伊》 改编
下载PDF
荷马:师中之师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格尔 李露艳(译) 李静宜(译) 《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45-68,220,共25页
荷马是'师中之师',是希腊精神文明之源,富于教学指导意义。首先,荷马在史诗中表明,学生不仅需要知识和教化,还需要灵感与鼓励。其次,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展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最本质的工作,即帮助我们从错误中获益。此外,荷马... 荷马是'师中之师',是希腊精神文明之源,富于教学指导意义。首先,荷马在史诗中表明,学生不仅需要知识和教化,还需要灵感与鼓励。其次,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展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最本质的工作,即帮助我们从错误中获益。此外,荷马为如何处理争议问题设定了一个标准,即鼓励多种争论,以一种既不忽视也不掩盖的同情和公平进行判断。最后,荷马意识到并成功引导我们的欲望与天性,将我们的知识和灵魂穿插其中,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万世之师:反思更多必然的东西、更好地获取信息、积极鼓励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 伊利亚特 灵魂三分
原文传递
谈《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
19
作者 尚显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伊利亚特》内外两个基本冲突互为因果,交相发展,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在这两个基本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层次安排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关键词 《伊利亚特》 基本冲突 互为因果
下载PDF
歌颂暴力的美学——浅析《伊利亚特》战争观念的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鸣华 高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荷马在《伊利亚特》一书中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绘充斥着浓重的血腥气息,最直接地体现了暴力和死亡的力量。他将战争中表现的暴力作为美的事物进行歌颂,暴力因此被纳入美的研究范围中,成为暴力美学。歌颂暴力的美学是其在史诗中表现的一... 荷马在《伊利亚特》一书中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绘充斥着浓重的血腥气息,最直接地体现了暴力和死亡的力量。他将战争中表现的暴力作为美的事物进行歌颂,暴力因此被纳入美的研究范围中,成为暴力美学。歌颂暴力的美学是其在史诗中表现的一种独特的战争观念,核心是将对暴力的批判转变为一系列动作的欣赏和场面的铺排。经过净化后,战争、暴力及杀戮终将展现为人性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暴力美学 战争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