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射式小鱼际脉搏血氧计的研制及人体实验校准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涛 曹征涛 +2 位作者 吕沙里 帅万钧 俞梦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脉搏血氧计是用于无创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常用仪器,其中大多数采用透射式工作模式,因此只能应用于指端,耳垂等肢体末端部位。此类脉搏血氧计存在着长期监测时佩戴不舒适以及肢体末端低灌注情况下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脉搏血氧计是用于无创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常用仪器,其中大多数采用透射式工作模式,因此只能应用于指端,耳垂等肢体末端部位。此类脉搏血氧计存在着长期监测时佩戴不舒适以及肢体末端低灌注情况下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反射式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原理研制了一种应用于手掌小鱼际处的手套式脉搏血氧计,并采用人体低氧实验的方式对光吸收比例系数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进行了定标,实验结果表明该脉搏血氧计的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血氧计 反射式 小鱼际 校准
下载PDF
国人手鱼际和小鱼际肌构筑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胜波 薛黔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手肌的构筑特征 ,为手肌的运动生理和外伤修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肌构筑法研究14侧人鱼际和小鱼际肌。结果 鱼际平均肌重 5 .85± 3 .4 4 g ,肌长 5 .2 1± 0 .71cm ,肌纤维长 2 .72± 0 .3 7cm ,肌生理... 目的 探讨手肌的构筑特征 ,为手肌的运动生理和外伤修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肌构筑法研究14侧人鱼际和小鱼际肌。结果 鱼际平均肌重 5 .85± 3 .4 4 g ,肌长 5 .2 1± 0 .71cm ,肌纤维长 2 .72± 0 .3 7cm ,肌生理横切面积 2 .2 1± 1.66cm2 ;小鱼际上述指数分别是 3 .0 9± 1.78g ,5 .61± 1.2 3cm ,2 .78± 0 .91cm ,1.18± 0 .5 4cm2 。结论 ①鱼际和小鱼际肌重小 ,纤维短 ,生理横切面积大 ,除拇短屈肌和拇收肌横头外 ,都为羽肌 ,倾向力量型构筑设计。②拇收肌肌重和生理横切面积为 10 .98g和 4 .68cm2 ,分别是鱼际其余 3块肌肌重和生理横切面积均数的2 .65和 3 .3 6倍 ;手对掌肌的生理横切面积总和达 3 .4cm2 ,是手短屈肌的 1.97倍 ,手对掌肌应比手短屈肌多产生近1倍的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构筑 鱼际 小鱼际
下载PDF
Hypothenar fat pad flap vs conventional open release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3
作者 Thepparat Kanchanathepsak Wilarat Wairojanakul +3 位作者 Thitiporn Phakdepiboon Sorasak Suppaphol Ittirat Watcharananan Tulyapruek Tawonsawatruk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1期846-852,共7页
AIM To compared outcomes between the hypothenar fat pad flap(HTFPF) and conventional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COR)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49 hand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AIM To compared outcomes between the hypothenar fat pad flap(HTFPF) and conventional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COR)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49 hand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6, 8 patients were excluded. Randomization was conducted in 37 patients(41 hands) by computer generated(Block of four randomization) into COR and HTFPF group. 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 included distal sensory latency(DSL), distal motor latency(DML), sensory amplitude (S-amp), motor amplitude(M-amp)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were examined at 6 and 12 wk after CTR. Levine score, grip and pinch strength,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 2-point discrimination(2-PD),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est(SWM), Phalen test and Tinel's sign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compare treatment outcomes.RESULTS The COR group, 19 patients(20 hands) mean age 50.4 years. The HTFPF group, 20 patients(21 hands) mean age 53.3 years. Finally 33 patients(36 hands) were analysed, 5 patients were loss follow-up, 17 hands in COR and 19 hands in HTFPF group. NC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SL in HTFPF group at 6 wk(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R group. S-amp was significant improved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P < 0.05) but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ML, M-amp and SCV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and between two groups. Levine score, pain(VAS), grip and pinch strength, 2-PD, SWM, Phalen test and Tinel's sign were improved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re is no advantage outcome in primary CTS for having additional HTFPF procedure in CTR. COR is still the standard treatment. Nevertheless, improvement of DSL and S-amp could be observed at 6 wk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thenar FAT pad FLA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ARPAL TUNNEL RELEAS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NERVE conduction study
下载PDF
小指展肌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崇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4期213-214,共2页
本文对60例成人小指展肌瓣作了应用解剖学研究。并指出小指展肌瓣有其独立的血管神经束,因此可作为一个转移瓣来应用。
关键词 小鱼际 小指展肌瓣
下载PDF
小鱼际皮瓣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洪国 刘子山 袁益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10例废弃手标本,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皮瓣血管神经的显微结构特点,并应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7只手)。结果显微解剖学观察废弃手10例标本及患...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及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10例废弃手标本,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皮瓣血管神经的显微结构特点,并应用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7只手)。结果显微解剖学观察废弃手10例标本及患者7例标本小鱼际区域血供有4个来源,其中尺动脉有一特殊分支进入小指展肌。7只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手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鱼际皮瓣血管蒂的长度口径符合显微外科的要求,可用于游离移植;皮瓣结构、血管口径与指部相当,是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鱼际 外科皮瓣 显微解剖 组织移植 指损伤/外科学
下载PDF
小鱼际肌肌内神经和肌梭密度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彦军 张学真 杨胜波 《解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11-113,128,共4页
目的揭示小鱼际肌肌内神经和肌梭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成年20具尸体(40例)小鱼际标本用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小鱼际肌肌外神经干长0.49~1.64 cm,从肌起端深面入肌。小指展肌内尺侧和桡侧有独立的... 目的揭示小鱼际肌肌内神经和肌梭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成年20具尸体(40例)小鱼际标本用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小鱼际肌肌外神经干长0.49~1.64 cm,从肌起端深面入肌。小指展肌内尺侧和桡侧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可分为两个神经肌亚部;小指短屈肌的肌内神经干斜行穿越肌实质中央;小指对掌肌内神经吻合形式多样,"U"型吻合更明显。3块肌的桡侧部神经分支分布密集。小指对掌肌肌梭密度最高为(19.33±2.72)个/g;小指短屈肌其次,有(15.79±1.33)个/g;小指展肌最少,为(12.86±1.69)个/g。结论三块肌桡侧部更多地参与精细调节;肌块越小,肌梭密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鱼际 肌内神经 肌梭密度
下载PDF
以小鱼际为供区的皮片移植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学光 孙振中 +2 位作者 许亚军 芮永军 寿奎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81-282,285,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小鱼际为供区的皮片移植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8例10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缺损范围:2.0 cm×1.5 cm^4.0 cm×2.0 cm,均采用小鱼际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片全部成... 目的 探讨以小鱼际为供区的皮片移植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8例10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缺损范围:2.0 cm×1.5 cm^4.0 cm×2.0 cm,均采用小鱼际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片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6.2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受区功能均接近正常,外形满意,无明显色素沉着.结论 小鱼际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皮肤缺损,效果良好,并且在同一止血带及同一消毒区域完成手术,此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植皮区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明显萎缩、皮肤弹性较好、耐磨性强、外观与健侧指相似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鱼际 皮片移植 指腹缺损
下载PDF
健康成人半自动递增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估测研究
8
作者 宋红松 樊东升 +2 位作者 张俊 郑菊阳 张朔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7-68,78,共3页
目的:建立在健康正常个体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作运动单位数目估测(MUNE)的方法学.方法:使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对67名(年龄18~72岁,平均40.6±12.3岁)健康成人进行双侧大、小鱼际肌MUNE测定;对其中13名个体相隔1周进行重复检测,分析M... 目的:建立在健康正常个体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作运动单位数目估测(MUNE)的方法学.方法:使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对67名(年龄18~72岁,平均40.6±12.3岁)健康成人进行双侧大、小鱼际肌MUNE测定;对其中13名个体相隔1周进行重复检测,分析MUNE数值与年龄、性别和侧别的关系.结果:67名健康成人平均大鱼际肌MUNE值为245.5±79.4个,小鱼际肌MUNE值为247.3±70.7个,大、小鱼际肌的平均MUNE数值与年龄、性别及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67名健康成人中的13名个体,经两次重复检测所获得的平均MUNE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进行MUNE检测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健康成年个体MUNE值与年龄、性别和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估测 健康成人 刺激法 半自动 MUNE 重复检测 大鱼际肌 可重复性 年龄 平均 E值 方法学 个体 性别 相关性 数值
下载PDF
小鱼际滚法对兔骨骼肌急性钝搓伤组织机化期GDF-8/Smad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卢园 陈海南 +4 位作者 杨舟 薛惠天 王兰兰 孙梦龙 彭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观察小鱼际滚法干预新西兰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的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表达、受体活化型通路限制性蛋白Smad2、Smad3的表达水平以及Smad2的磷酸化水平(p-Smad2),探究小鱼际滚法干预骨... 目的观察小鱼际滚法干预新西兰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的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表达、受体活化型通路限制性蛋白Smad2、Smad3的表达水平以及Smad2的磷酸化水平(p-Smad2),探究小鱼际滚法干预骨骼肌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滚法组,每组6只。采用自制重力锤打击装置制备新西兰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进行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进行捆绑,滚法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员进行小鱼际滚法干预,皆为上午下午各1次,5 min/次,共3 d。干预结束后,观察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GDF-8、p-Smad2、Smad2/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的股四头肌肌束间不规则结缔样组织明显增多,肌纤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变小,滚法组存在少量结缔组织,肌束排列紧密,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大小近似。WB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滚法组的GDF-8表达都升高(P<0.01),滚法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Smad2/3在各组的蛋白表达一致(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p-Smad2蛋白表达、p-Smad2/Smad2/3的灰度比值都升高(P<0.01),滚法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鱼际滚法在兔急性钝挫伤组织机化期可能通过抑制GDF-8/Smad2信号通路达到延缓组织纤维化、促进肌纤维生长以及加强骨骼肌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钝挫伤 推拿 小鱼际滚法 GDF-8 SMAD2
下载PDF
小鱼际■法对骨骼肌钝性损伤家兔生长分化因子8与F-肌动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海南 卢园 +4 位作者 杨舟 孙梦龙 王兰兰 薛惠天 彭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研究小鱼际■法对家兔钝性损伤骨骼肌内生长分化因子8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8)、F-肌动蛋白(F-a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探... 目的研究小鱼际■法对家兔钝性损伤骨骼肌内生长分化因子8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8)、F-肌动蛋白(F-a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小鱼际■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生理过程。方法选取18只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6只。空白组除正常饲养外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自制重锤击打右后肢股四头肌构建骨骼肌钝伤模型,其后正常饲养;治疗组与模型组进行相同的造模处理,并在造模成功后第5天开始对损伤处进行小鱼际■法治疗,每天2次,每次5分钟,持续治疗3天。饲养第8天取材,取受损处肌肉组织(空白组取相同位置),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技术观察肌肉组织形态,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所取组织中GDF-8与F-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组织中炎症因子TGF-β1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有严重的肌肉纤维损伤,表明骨骼肌损伤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肌肉肌纤维恢复状态更好,肌肉受损程度更低,炎性细胞与不规则的结缔组织更少。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受损肌肉中GDF-8与F-肌动蛋白指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受损肌肉中GDF-8与F-肌动蛋白指标明显降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TGF-β1指标高于空白组,治疗组TGF-β1相比于模型组又有明显上升;模型组、治疗组IL-6含量均高于空白组,治疗组IL-6含量相比于模型组有明显下降。所有组间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鱼际■法治疗骨骼肌钝伤家兔能有效加速骨骼肌的恢复,并减缓受伤骨骼肌恢复过程中的纤维化程度与炎症反应,提升恢复后的肌肉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小鱼际■法 生长分化因子8 F-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正常人腕掌部尺神经多模态超声评估
11
作者 张馨月 丛志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获得腕掌部尺神经主干、深支、浅支及其周围小鱼际肌的的超声影像及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为研究腕掌部尺神经病变奠定影像诊断基础。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男18名,女12名),共60支手腕。测量并记录受试者双侧手腕宽度、手腕深度... 目的获得腕掌部尺神经主干、深支、浅支及其周围小鱼际肌的的超声影像及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为研究腕掌部尺神经病变奠定影像诊断基础。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男18名,女12名),共60支手腕。测量并记录受试者双侧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行超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腕尺管内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支、浅支的横截面积(CSA);利用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及其周围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健康成年男性与女性间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与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与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相关(P<0.05);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测全部尺神经及其深、浅支微细血流显像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除掌短肌外的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在男女性别间、优势手及非优势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在不同的性别间存在差异,且与手腕的粗细、手的长度、手的宽度等有关。而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腕掌部尺神经病变超声检查时,对同一人的双侧腕掌部尺神经各项参量及小鱼际肌进行对比扫查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尺神经深支 横截面积 剪切波弹性成像 小鱼际肌
下载PDF
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阚世廉 高燕新 +2 位作者 宫可同 鲁毅军 费起礼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8-340,405,共4页
目的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腕尺管综合征中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对20具新鲜无外伤、无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及邻近结构,测量了第三骨间掌侧肌的... 目的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腕尺管综合征中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对20具新鲜无外伤、无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及邻近结构,测量了第三骨间掌侧肌的大小和第三骨间掌侧肌支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三骨间掌侧肌及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分别是骨间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支中最细小的,部分第三骨间掌侧肌浅层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的卡压。结论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是骨问掌侧肌和肌支中最细小的,部分由第三骨间掌侧肌桡侧绕至尺侧入肌,而第三骨间掌侧肌掌侧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卡压,可以解释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深支 腕尺管综合征 小鱼际腱弓 第三骨间掌侧肌
原文传递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小鱼际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丹 刘鹏 +3 位作者 郑雪峰 曹敏 丁自海 艾旭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掌心皮肤缺损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42侧上肢新鲜标本,其中28侧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进行解剖,14侧经肱动脉灌注ABS后制作铸型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 目的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掌心皮肤缺损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42侧上肢新鲜标本,其中28侧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进行解剖,14侧经肱动脉灌注ABS后制作铸型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在小鱼际区的分支、走行、分布、交通和吻合形式,测量其外径。结果从豌豆骨到环、小指指蹼间画一连线,并将其分成3等份。结果显示每侧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发出14.5条分支,其中在远、中、近1/3段共发出皮支6.8支,交通支7.7支。各皮支在小鱼际浅筋膜内相互吻合,形成1~2级皮支链,皮支长(1.80±0.60)cm,直径(0.23±0.10)mm。交通支分别与深部的尺动脉掌深支、掌浅弓尺侧缘、尺侧指掌侧总动脉或小指尺掌侧动脉吻合,交通支长(1.60±0.50)cm,直径(0.16±0.06)mm。在近、远1/3段各有1~2支较大的交通支,是转位较理想的血管蒂。结论小鱼际皮瓣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血管蒂位置恒定,皮瓣内皮支链丰富,皮肤结构与手掌心部位同源,是修复手掌心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较理想的供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 小鱼际皮瓣 手掌皮肤修复 临床解剖
下载PDF
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柴长梅 李彩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142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66例。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送管至15cm时,助手采用小鱼际肌压迫颈... 目的探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142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66例。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送管至15cm时,助手采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下端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屈颈向术侧偏头的方法。观察两组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1例导管被送入颈内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零;对照组3例导管被送入颈内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PICC置管术送管过程中,采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可明显减少导管异位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小鱼际 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
下载PDF
手鱼际、小鱼际皮肤及浅、深筋膜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志 李吉 刘瑞德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419-421,460,共4页
本文用2侧成人新鲜尸体上肢,经肱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铸型样品,喷镀金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手鱼际和小鱼际皮肤及浅、深筋膜微细血管的立体构筑。微血管网可分为5层:(1)乳头层网:可见排列整齐的皮纹血管及乳头毛细血管;(2)乳头... 本文用2侧成人新鲜尸体上肢,经肱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铸型样品,喷镀金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手鱼际和小鱼际皮肤及浅、深筋膜微细血管的立体构筑。微血管网可分为5层:(1)乳头层网:可见排列整齐的皮纹血管及乳头毛细血管;(2)乳头下层网:血管网眼大、小不均,呈多角形;(3)真皮深层血管网:在纵横交错的微血管网中,有散在或聚集成团的毛细血管球;(4)浅筋膜层网:在粗大的血管干周围,形成小叶状血管网;(5)深筋膜层网;可见并行排列的干线血管。左右侧之间、鱼际和小鱼际之间,微血管网的形态无明显差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鱼际和小鱼际 微血管铸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手部尺神经及小鱼际肌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日浩 金昱 +5 位作者 王夫平 冷树立 周健辉 余业文 陈康察 丘日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20-222,254,共4页
目的研究小鱼际肌变异及手部尺神经树枝状模式,观察小鱼际肌和尺神经的关系。方法对30例防腐尸体手(延边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在4倍放大镜下解剖手的尺侧,记录小鱼际肌肌腹的数量和它们的变异,尺神经深支裂隙处小鱼... 目的研究小鱼际肌变异及手部尺神经树枝状模式,观察小鱼际肌和尺神经的关系。方法对30例防腐尸体手(延边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在4倍放大镜下解剖手的尺侧,记录小鱼际肌肌腹的数量和它们的变异,尺神经深支裂隙处小鱼际肌腱弓的组成模式,尺神经在每一个手的分支。观察小鱼际肌的变异和树枝状尺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指展肌在4例手有一个肌腹,在25例手有2个肌腹,在1例手有3个肌腹。小指短屈肌在4例手缺如,在22例手有一个肌腹,在4例手有2个肌腹。所有小指对掌肌都有两层,尺神经深支通过两层之间,有3种尺神经深支的裂隙模式,5种尺神经树枝状分布模式,根据解剖形态特点把小指展肌的运动神经支配模式分为4种类型。3例手的尺神经深支起点有变异,起自于尺神经远端至分支处。3例手的两个感觉支之间有一个交通支。2例手的尺侧感觉支有分支进入小指展肌。结论尺神经和小鱼际肌之间的解剖学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些解剖知识可以为腕尺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肌肉 小鱼际肌 尺神经
下载PDF
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利奇 郑有卯 +1 位作者 蒋燕飞 徐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0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小指缺损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自行选择修复方式,根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小鱼际皮瓣修复组(观察组)21例及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组(对照组)24例。记录术后3... 目的探讨小鱼际皮瓣修复用于恢复小指缺损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小指缺损患者,按照患者意愿自行选择修复方式,根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小鱼际皮瓣修复组(观察组)21例及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组(对照组)24例。记录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皮瓣外形、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以及伤指活动度,记录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4、0.17,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皮瓣外形评分及掌指关节活动度(MP)、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PIP)、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DIP)均高于术后3个月,皮瓣的两点辨别觉均低于术后3个月(t分别=8.44、3.95、3.76、3.16、7.68;6.06、2.62、2.88、5.22、4.71,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皮瓣外形评分及MP、PIP、DIP伤指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点辨别觉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4.75、2.16、2.27、4.64、3.14;8.44、3.58、3.05、2.88、6.8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结论小鱼际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小指缺损患者伤指外观及关节活动度,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指动脉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鱼际皮瓣 小指缺损 手部外观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小鱼际皮下脂肪瓣的显微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顺红 史占雷 +2 位作者 刘德群 王斌 刘会仁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小鱼际区皮下脂肪的显微解剖学观察,为其皮下脂肪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0具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后,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对小鱼际区皮下脂肪进行显微鳃剖及测量,观察脂肪瓣中的血管分支来... 目的通过对小鱼际区皮下脂肪的显微解剖学观察,为其皮下脂肪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0具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后,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对小鱼际区皮下脂肪进行显微鳃剖及测量,观察脂肪瓣中的血管分支来源、分布、走行情况并测量其直径大小及脂肪瓣的切取范围和厚度。结果小鱼际区皮下脂肪血供来源为:(1)尺动脉主干发出4~7支脂肪支平均直径为[(0.039±0.010)cm,(?)±s,下同];(2)尺动脉深支发出2~3支分支,每支平均直径为(0.042±0.016)cm;(3)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9~12支脂肪支,营养脂肪瓣的远侧1/3,平均直径为(0.037±0.012)cm;(4)环小指掌侧总动脉发出4~6支深入小鱼际皮下脂肪瓣,平均直径为(0.034±0.011)cm;(5)掌浅弓发出一恒定的分支入脂肪瓣直径为(0.035±0.008) cm。脂肪瓣可切取的厚度为(0.338±0.034)cm,宽度为(3.514±0.355)cm,长度为(7.896±0.472) cm。结论小鱼际皮下脂肪瓣有丰富的血供和较恒定的血管分支,用此脂肪瓣来覆盖正中神经治疗复发性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腕管综合征 复发 小鱼际皮下脂肪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