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以”完全变成连词的时代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3,共4页
“所以”在上古汉语里是代词“所”加介词“以”结构,它开始用作结果连词不会晚于汉末魏晋,南北朝则是演变的过渡阶段,至迟到八世纪上半叶演变过程已经完成,“所以”在口语中完全变成了结果连词,跟现代汉语的用法没有两样了。
关键词 连词 上古汉语 现代汉语 代词 介词 口语 用法 南北朝 演变 时代
下载PDF
《敦煌汉简》中的量词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德胜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8,共5页
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写就的简犊材料《敦煌汉简》中的量词,数量大,使用较广泛,且与名词间有很强的选择性。度量密单位量词简明、规范,成系统。其中以“积”加长度单位表面积是此前典籍中所没有的。
关键词 《敦煌汉简》 量词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崇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举出几条实证,证明蒙古语给予汉语语法的影响。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汉语语法史 元代汉语
下载PDF
汉语史研究要重视语体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维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语料的语体分析,现代汉语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在汉语史领域则这一意识还不强,需要引起汉语史研究者的正视。本文列举四个实例来说明在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研究中注意历史文献语体差异的重要性。(1)“硬”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认为汉语口... 语料的语体分析,现代汉语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在汉语史领域则这一意识还不强,需要引起汉语史研究者的正视。本文列举四个实例来说明在汉语词汇史和语法史研究中注意历史文献语体差异的重要性。(1)“硬”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认为汉语口语中“硬”语义场可能一直是一个贫乏系统或准贫乏系统,至多是“中等系统→贫乏系统”,而没有存在过丰富系统。中古近代汉语时期语义场成员多达9-10个,只是一种表象。(2)先秦-南北朝“躺卧”语义场的演变。认为“躺卧”概念域不存在“寝(先秦)-卧(西汉)-寝(东汉)-卧(魏晋南北朝)”的循环演变,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语料选择不当。东汉口语中表达“躺卧”义也是用“卧”而不是“寝”,《太平经》和《道行般若经》等更接近口语的语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实际的演变应该是“寝-卧-卧-卧”。(3)“V于/在L”和“VL”结构的交替演变。认为汉语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过“V于/在L”和“VL”两种结构的“交替演变”,根据袁健惠(2017)的论证是无从确定的,因为该文在词项和语料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用这个个案来证明“语言中并非所有的演变都是单向性的,也存在循环演变”,缺乏说服力。(4)“唯……是……”式句的语体差异。认为许嘉璐(1983)研究上古汉语“唯……是……”式句所得出的三点结论正确可信,使我们对“唯……是……”式句的性质及其使用的时代差异和语体差异有了比以往深刻、准确得多的认识,并且给人以方法论的启示,堪称语体分析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语体差异 语料分析 古代活语言
下载PDF
从《后汉书》看中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的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亚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中古时期是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通过对《后汉书》进行穷尽调查以及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汉语宾语前置不同句式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各句式内部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后汉... 中古时期是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通过对《后汉书》进行穷尽调查以及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汉语宾语前置不同句式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各句式内部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后汉书》中出现的特殊宾语前置句式,一部分特殊句例是模仿时出现的偏差,反映作者使用这些句式已经没有口语的支撑;另一部分特殊用例则反映了宾语前置句式在此期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宾语前置句 后汉书
下载PDF
也谈语法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锡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语法化研究中有不少有内容、有价值的好作品,但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不清、滥用语法化和理论偏颇的倾向。有些文章及论著以"语法化"作理据,大谈"x标记",混淆了词和词组的界线。有些文章以"语法化"作理据... 语法化研究中有不少有内容、有价值的好作品,但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不清、滥用语法化和理论偏颇的倾向。有些文章及论著以"语法化"作理据,大谈"x标记",混淆了词和词组的界线。有些文章以"语法化"作理据,通过梵汉对勘和异译比较,做出了错误的推论。我们必须看到,语法化理论有其特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化 话题转移标记 汉语语法史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茂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汉语动结式的出现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年来学界对动结式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界定及分类、判定标准、形成机制上。动结式应当被界定为复合动词;判定动结式的形式标志应当是明确的、细化的;动结式研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目前尚不... 汉语动结式的出现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年来学界对动结式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界定及分类、判定标准、形成机制上。动结式应当被界定为复合动词;判定动结式的形式标志应当是明确的、细化的;动结式研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目前尚不具备作定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动结式 研究述评
下载PDF
论汉语时间副词“最”的存在与否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茂刚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出现于诗词曲语中的"最"表示的是其基本意义:动作或状态程度高,并不具备时间副词"正"的语义特征:时间性,因而必须看作程度副词;"最"在句中的序位有时比较特殊,远离其修饰的成分,但从语义来看,只能指向其... 出现于诗词曲语中的"最"表示的是其基本意义:动作或状态程度高,并不具备时间副词"正"的语义特征:时间性,因而必须看作程度副词;"最"在句中的序位有时比较特殊,远离其修饰的成分,但从语义来看,只能指向其所修饰的形容词;有时"最"的比较功能弱化,并不表示程度最高,而是表示程度的确认,相当于"极、很",但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最"作为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时间副词 “最”
下载PDF
“和盖”之“和”非介词
9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7,共2页
《异苑》“和盖从潮漂Ⅰ沉”的“和”并非介词,而是名词,指“棺材两头的木板”。这个词在不少方言中还保留着。确认例证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予充分注意。
关键词 介词 训诂 汉语语法史
下载PDF
从语法学史看松下汉文法中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娟 曲志强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5-99,共5页
日本著名的国语语法学家松下大三郎于1927年出版了《标准汉文法》。该论著的知名度虽然远远不如他关于日本国语语法的其他论著,也未被汉语语法研究学者所重视,但该论著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特点,与布龙菲尔德的《语... 日本著名的国语语法学家松下大三郎于1927年出版了《标准汉文法》。该论著的知名度虽然远远不如他关于日本国语语法的其他论著,也未被汉语语法研究学者所重视,但该论著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特点,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933)十分相似,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观点上都肯定、强调普遍语言学理论的存在;其次,研究内容上相较语义都更重视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第三,研究方法上都采用了共时、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比较法等典型方法。从年代来看,松下汉文法的这些理论特点甚至早于小林英夫和朱德熙等结构主义代表学者的著作,在语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下大三郎 汉文法 布龙菲尔德 美国结构主义 语法学史
下载PDF
两千年来古人语法分析说略(下)
11
作者 孙良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It is believed that in ancient China,there were only works on graphology,phonology and critical interpretation,but no works on grammar.In works of grammar history published in modern times,they just dwell briefly on a... It is believed that in ancient China,there were only works on graphology,phonology and critical interpretation,but no works on grammar.In works of grammar history published in modern times,they just dwell briefly on ancient grammar,and they consider that there were only some explanations of form words,a few books of form words,but no syntactic analyses.However,in fact,in ancient classical works there were abundant materials of grammatical analyses.Ancient scholars worked out quite a few grammar rules,some of which were profound and coincidental with modern grammar theories.In the present res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grammar,grammatical analyses made by ancient scholars should be summed up and inher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 ANNOTATION of ANCIENT WORKS GRAMMATICAL analyses
下载PDF
宋以后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演化——兼与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才 《励耘语言学刊》 2012年第2期39-47,共9页
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对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分析值得商榷。本文结合宋、明、清时期的一些语言现象,对王力先生的说法加以修正,分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来考察“伊”、“渠”演变成“他”的历史时期。其... 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对第三人称代词“伊”、“渠”的分析值得商榷。本文结合宋、明、清时期的一些语言现象,对王力先生的说法加以修正,分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来考察“伊”、“渠”演变成“他”的历史时期。其实,在浅近文言中,“他”于明代中期完全取代了。伊”、“渠”的语法地位,口语中的这个替代应该更早,而在正式书面语言中,宋、元、明时期一直使用的“渠”在清代被“伊”代替,“伊”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他”代替。本文还提出,汉语史研究中语料的选择,要兼顾口语、浅近文言和正式书面语言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第三人称代词
下载PDF
“最是一年春好处”之“最”的语义与语序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茂刚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9-61,共3页
现在一些论著认为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的"最"是时间副词,这种解释不妥;此句是"一年春最是好处"的非常规语序;副词"最"在古代汉语中处于非常规位置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起强调状态达到顶点... 现在一些论著认为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的"最"是时间副词,这种解释不妥;此句是"一年春最是好处"的非常规语序;副词"最"在古代汉语中处于非常规位置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起强调状态达到顶点或动作行为程度最高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副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最” 非常规位置 强调
下载PDF
古代汉语“可以”的历时演变略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振栋 王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可"和"可以"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词汇,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助动词"可以"源于"可(助动)+以(介)"的句法结构。在"可以"的形成过程中,... "可"和"可以"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词汇,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其语法意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助动词"可以"源于"可(助动)+以(介)"的句法结构。在"可以"的形成过程中,其句法位置、前后成分的语义关系、人类认知心理的重新分析等因素都是"可以"虚化的重要机制。"可以"早在上古时期既已凝固成词,因此探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如果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无论对于古代汉语研究,还是对于近现代汉语研究,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可以 虚化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述评
15
作者 聂志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11,共6页
该文从词类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述评,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实体词七位、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总结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有套用、有继承,也有创新,为汉... 该文从词类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述评,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实体词七位、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总结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有套用、有继承,也有创新,为汉语语法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学史 黎锦熙 语法体系 词法 句本位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与介词短语连用的语序考察
16
作者 吴茂刚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56-60,共5页
中古汉语副词与引介处所、工具、受事、对象的短语连用时,其常规序位是副词居前,介词短语居后。又存在例外情况,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范围副词与"介词+处所"连用时,以范围副词居前为常见。其二,程度副词与对象短语连用时序位... 中古汉语副词与引介处所、工具、受事、对象的短语连用时,其常规序位是副词居前,介词短语居后。又存在例外情况,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范围副词与"介词+处所"连用时,以范围副词居前为常见。其二,程度副词与对象短语连用时序位较为特殊,以对象短语居前为常。相较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副词与介词短语连用时的次序更为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中古汉语 副词 介词短语 序位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连用的线性次序
17
作者 吴茂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中古汉语中副词连用基本上限于两个副词,"副词辖域"是制约是中古汉语副词连用次序的内部机制。中古汉语副词连用存在某些特殊的序位表现:相较近代汉语,在线性排列上,可以互为前后的副词次类较多,先后排序更为灵活;某些副词连... 中古汉语中副词连用基本上限于两个副词,"副词辖域"是制约是中古汉语副词连用次序的内部机制。中古汉语副词连用存在某些特殊的序位表现:相较近代汉语,在线性排列上,可以互为前后的副词次类较多,先后排序更为灵活;某些副词连用次序消亡于近代汉语;某些副词连用次序没有为近代汉语继承,但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却经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中古汉语 副词连用 序位
下载PDF
同义范围副词隔开连用的产生与消亡
18
作者 吴茂刚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同义范围副词隔开连用是中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隐性"位置上的范围副词在符合理据的句法环境中显现出来;同义范围副词隔开连用发展的趋势是向合用式演变,演变的途径是通过左向合并或右向合并而成,从而... 同义范围副词隔开连用是中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其产生的基础是"隐性"位置上的范围副词在符合理据的句法环境中显现出来;同义范围副词隔开连用发展的趋势是向合用式演变,演变的途径是通过左向合并或右向合并而成,从而构成双音节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范围副词 隔开连用 双音化
下载PDF
魏晋六朝完成貌句式语法属性研究述评
19
作者 吴茂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不能简单地依据语义来判断魏晋六朝时期的两种完成貌句法格式的语法属性;文章倾向于将"V1+О+V"格式及大部分"V1+V完"格式看作主谓结构;同时认为"V+已"此期应该可以视为动结式。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V1+О+V"格式 "V1+V"
下载PDF
《汉语语法史》“于”字句分析献疑
20
作者 张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谈到"于"字句,但不认为它是被动式。语言学界对"于"字句也有过诸多讨论,多数学者对其属于被动式持认可态度。以王力先生对"于"字句的研究为出发点,试图从句式归纳及变换分析...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谈到"于"字句,但不认为它是被动式。语言学界对"于"字句也有过诸多讨论,多数学者对其属于被动式持认可态度。以王力先生对"于"字句的研究为出发点,试图从句式归纳及变换分析等新的角度对这种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认为《汉语语法史》中这些"于"字句结构并不相同,"于"字用法也存在差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有一部分"于"字句应归属为被动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字句 《汉语语法史》 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