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山 刘峰 赵和生 《福建建筑》 2018年第1期15-17,共3页
基于对当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考,提出"微更新"的更新改造模式。文章以"微更新"为出发点,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文脉传承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并提炼出历史文... 基于对当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考,提出"微更新"的更新改造模式。文章以"微更新"为出发点,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文脉传承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并提炼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微更新 策略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研究——以南京门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亚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8,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老年住区
下载PDF
织补·链接——苏州古城保护与活化路径探索
3
作者 查金荣 张筠之 刘阳 《江苏建筑》 2021年第4期5-10,共6页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有2500多年历史,直至今天,平江路历史街区并未凝冻固化,生活生产等职能仍在延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针对历史街区的具体特征,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效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平江历史...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有2500多年历史,直至今天,平江路历史街区并未凝冻固化,生活生产等职能仍在延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针对历史街区的具体特征,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效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平江历史街区针灸式点状更新的实践适应了活态的社会现状,具有普适性的示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保护 业态活化 平江历史街区 名人故居改造 厂区改造
下载PDF
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2 位作者 郭文 吴丽敏 赵志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3,109,共8页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了游客对南京夫子庙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分析,游客对夫子庙的时间感知差异随参观时间的流逝不断升华,逐渐由浅层次的一般性体验上升至深层...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了游客对南京夫子庙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分析,游客对夫子庙的时间感知差异随参观时间的流逝不断升华,逐渐由浅层次的一般性体验上升至深层次的高峰性体验,进而演化成整体感知中最核心的体验要素;从内容分析,游后感知呈现出与空间感知分异相对应的儒学文化→商业文化→雅士文化依次递减的特征;总体而言,游客对夫子庙游后感知差异存在光环区、亚光环区和灰度区三个区段。(2)旅游开发使夫子庙儒学文化受到其它文化干扰,商业文化存在"泛商业化现象",雅士文化存在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如何传承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游后感知 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 南京夫子庙
下载PDF
浅议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以苏州寒山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视觉影响评价 寒山寺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规划设计中的新元素——哈尔滨中东铁路花园住宅街区复兴规划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天宇 程文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40-43,共4页
该文结合哈尔滨中东铁路花园住宅保护街区的概念规划,对影响历史性街区复兴规划的“新元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历之性街区的复兴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复兴规划 新元素
下载PDF
历史影像下的朝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鹤 杨晓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63-368,共6页
运用现状与历史影像比照的方法并结合城市意象法进行归纳、取舍、分析,将不同时期朝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照片进行对比,分别从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4个方面分析朝阳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并从景观构成特征的分析中找出现存问题... 运用现状与历史影像比照的方法并结合城市意象法进行归纳、取舍、分析,将不同时期朝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照片进行对比,分别从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4个方面分析朝阳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并从景观构成特征的分析中找出现存问题,提出朝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老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构成 历史影像 城市意象法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交通建设的实践及理性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穆祥纯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该文首先诠释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提出了在进行城市建设中必须高度关注开发和保护的问题,并以北京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北京前门地区道路交通建设为案例,详细地论述了这些工程实践中如何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保... 该文首先诠释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提出了在进行城市建设中必须高度关注开发和保护的问题,并以北京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北京前门地区道路交通建设为案例,详细地论述了这些工程实践中如何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格局和肌理的相关做法以及笔者的若干理性思考,以期为国内同行们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资料,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共融、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历史文化街区 道路交通 建设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谈鞍山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馨妍 汪海鸥 《山西建筑》 2020年第7期20-21,共2页
通过对鞍山台町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及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结合不同地区历史建筑改造经验总结,在台町地区修复过程中对该地社区出现的环境、绿化、交通流线、风貌还原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修缮与改建方法,以期为台町居... 通过对鞍山台町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及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结合不同地区历史建筑改造经验总结,在台町地区修复过程中对该地社区出现的环境、绿化、交通流线、风貌还原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修缮与改建方法,以期为台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使历史街区重新焕发新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台町
下载PDF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硕 《江西建材》 2021年第11期309-310,共2页
有效提升文化街区景观是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中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街区景观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汪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85,共4页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博物馆 城市视角 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
原文传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范性与适应性研究——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姚迪 朱光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2008年4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讨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 导则 规范性 适应性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研究——以广州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15期64-65,共2页
文章在对广州市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现象进行描述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交往因子对公共空间交往活力的影响。通过确定交往空间的定义,并对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环境调查,和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交往活动情况... 文章在对广州市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现象进行描述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交往因子对公共空间交往活力的影响。通过确定交往空间的定义,并对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环境调查,和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交往活动情况的记录研究,分析相关交往因子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的空间及环境改造建议,为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活力提升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 交往空间 交往现象 交往因子
下载PDF
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于辉 葛意然 《设计》 2022年第10期60-62,共3页
为突出城市特性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叙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城市特色的物质承载所内涵的文化信息。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探讨了街区中的空间叙事要素。通过对该理论与历史文化街区相适性的研究,形成基于空间叙事理... 为突出城市特性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叙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城市特色的物质承载所内涵的文化信息。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探讨了街区中的空间叙事要素。通过对该理论与历史文化街区相适性的研究,形成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原则,结合齐齐哈尔市罗西亚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特质,讨论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思路,形成具有叙事可读性的历史文化街区。证明该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指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理论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叙事 叙事学 历史街区更新
下载PDF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谭佳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分析比较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现有的三种动态保护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菊儿胡同"模式、"周庄"模式。以实例为基础对各模式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从其改造前后风貌状况、街区功能的复杂度、群众参与程度、改... 分析比较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现有的三种动态保护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菊儿胡同"模式、"周庄"模式。以实例为基础对各模式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从其改造前后风貌状况、街区功能的复杂度、群众参与程度、改造主导力量等方面分别对三种模式进行比较评析,借以说明各模式的优劣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各模式适用于何种状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并指明模式不等于公式,在实用时可依实际情况借鉴各种模式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调整,以期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动态保护 比较研究 模式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与展望——以沈阳市中山路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晨 谭许伟 +1 位作者 由宗兴 王丽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4-78,共5页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理念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沈阳市中山路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津 钱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显性物质要素和隐性非物质要素,以及各景观要素的价值与作用。旨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 要素
下载PDF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意象感知及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萧清碧 林岚 +1 位作者 林泓 贾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8,共13页
基于旅游者感知意象的视角,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的2010-2015年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意象感知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三坊七巷的旅游商业意象知名度感知类型丰富,意象感... 基于旅游者感知意象的视角,选取国内知名旅游网站的2010-2015年的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商业意象感知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三坊七巷的旅游商业意象知名度感知类型丰富,意象感知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旅游商品意象以小吃居多;旅游商铺的感知意象较少,空间集聚显著.针对旅游者感知意象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三坊七巷的旅游商业发展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旅游商业开发 意象感知 网络评论 三坊七巷
下载PDF
基于CVM法的历史文化街区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万萍萍 林岚 +1 位作者 邱妍 萧清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构建假想市场,询问游客对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大支付意愿(WTP),评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58.11%的游客愿意为三坊七巷的永续存在而支付一定费用,平均支付意愿值为41.89元·a-1;2013...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构建假想市场,询问游客对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大支付意愿(WTP),评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58.11%的游客愿意为三坊七巷的永续存在而支付一定费用,平均支付意愿值为41.89元·a-1;2013年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为3.88亿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分别为2.16,1.23,0.48亿元.其次,不同支付动机直接影响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内部差异程度;游客个人月收入、满意度以及其他因素(抗议性因素、不信任因素、不认可因素、经济因素、不感兴趣因素以及游客对三坊七巷的了解程度等)也是影响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游客对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后非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保护性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条件价值法 非使用价值 三坊七巷 福州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视觉吸引的文旅空间建设策略研究——以关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毕芳菲 刘加平 蔺宝钢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景观视觉的认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游览地形象,也影响着游览者的游憩体验、空间行为。依据“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总结梳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景观视觉吸引的建设机制。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对象...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景观视觉的认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游览地形象,也影响着游览者的游憩体验、空间行为。依据“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总结梳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景观视觉吸引的建设机制。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对象,结合实地主观反应调查发现,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中能够对游览者产生视觉吸引的景观刺激客体接近20项,不同客体刺激物吸引游览者的分布规则为:在进入游览区文旅空间的初始阶段,“名胜古迹、摄影取景点、庆典装饰物、店招、传统建筑构筑物”等刺激物类型对游览者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度。随着游览者滞留时间的增长与空间的转换,“名胜古迹、销售物品、店招”3类视觉刺激物产生明显的视觉吸引衰减,而“标志系统、交通车辆”等刺激物的视觉吸引度逐渐增强,需要在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建设中予以重视。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亦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视觉吸引 关中历史文化街区 文旅空间 视觉刺激物 建设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