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及蒸煮食味品质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会珍 陈心怡 +7 位作者 王志杰 朱盈 蒋伟勤 任高磊 马中涛 魏海燕 张洪程 刘国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38-1353,共16页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优质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优质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分析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将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15个粳稻品种按地域分为南、北两大来源,比较研究不同地域来源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1)参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无论是粒型,还是垩白率与垩白度差异均较大;在蒸煮食味方面,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的感官评分分值分别在44.00—82.00和52.20—91.86。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谱中的消减值、回复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与米饭食味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0、-0.57、-0.37和-0.56;而RVA谱中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与米饭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和0.36。(2)与北方优质粳稻相比,南方优质粳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78.78%和139.11%;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25%,蛋白质含量提高7.37%;米粉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降低12.00%和21.19%;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的绝对值提高16.15%和15.00%;南方与北方优质粳稻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感官评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参与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粳稻品种,其稻米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北方粳稻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在0.50%—3.50%,米饭直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口感在56.00—74.00;而南方粳稻外观相对浑浊,垩白度1.86%—11.21%,米饭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软而黏,食味值在54.00—8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南方粳稻 北方粳稻 品质特征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产量、品质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黎明 王亚新 +4 位作者 蒋文鑫 段绍彪 沈雪峰 郑殿峰 冯乃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研究剑叶展开期喷施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亚精胺(Spd)、3-吲哚丁酸(IBA)、3,5-二硝基水杨酸(...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研究剑叶展开期喷施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亚精胺(Spd)、3-吲哚丁酸(IBA)、3,5-二硝基水杨酸(SA)、油菜素内酯(BL)、玉米素(ZT)、三十烷醇(TRIA)、茉莉酸甲酯(MeJA)和N6-呋喃甲基腺嘌呤(KT)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喷施BL提高了抽穗后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转运能力,增加了每穗粒重、千粒重、结实率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增产7.61%;喷施6-BA有利于延长抽穗期至蜡熟期绿叶面积持续期,改善抽穗后光合特性,增加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千粒重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增产6.40%;而喷施DA-6、ZT、ABA、Spd、IBA、SA和KT的增产效果存在品种和年份间稳定性差异。在品质上,喷施DA-6和ZT提高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了稻米外观品质。综上,剑叶展开期喷施BL和6-BA有利于供试品种增产,而喷施DA-6和ZT则更有利于稳产或增产前提下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质粳稻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淮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温光适应性和最佳播种期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方甫 卞金龙 +6 位作者 韩超 陈志青 刘国栋 邢志鹏 胡雅杰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5-1381,共17页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6月21日(S7)7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产量、生育期、日均温度、积温和日均辐射量的差异,水稻产量与日均温度、积温、日均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1)随播种期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产量分别降低0.49 t·hm^(-2)、0.63 t·hm^(-2)。(2)随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天数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呈增加趋势,迟熟中粳S5—S7处理不能正常成熟,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缩短,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极显著正相关。(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显著升高,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显著下降。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4)2种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积温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全生育期积温分别降低106.6℃、123.1℃。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积温极显著正相关。(5)随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显著下降,中熟中粳产量与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迟熟中粳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辐射量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正相关。【结论】在稻麦两熟的淮北地区,与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温光资源
下载PDF
穗分化末期-灌浆初期干旱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景秀 周苗 +8 位作者 王晶 王岩 王旺 王开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共15页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灌浆初期10 d(AH)设置轻度干旱(LD,ψsoil=−20±5 kPa)、重度干旱(SD,ψsoil=−40±5 kPa)及常规水分(CK)处理。【结果】1)在处理结束当天、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质量与根系活力均表现为SD<LD<CK,根冠比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均与CK差异显著,除根冠比外,BH、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无显著差异。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期SD与CK差异显著,除根尖数外LD与CK差异不显著,BH时期SD根系部分指标与CK差异显著,AH时期水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在处理结束时、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表现为SD<LD<CK,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除Ci外SD、LD间差异也显著,BH、AH时段S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不显著。在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多不显著,BH时段SD的Pn、Tr、Fv/Fm较CK差异显著,而AH时段各指标在水分处理间差异多数不显著。3)三处理时段下各胁迫处理间产量均表现为SD<LD<CK,BAH、BH时段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AH时段LD、CK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与SD差异显著。【结论】BAH时期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均会抑制根系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显著降低产量,其中轻度干旱影响较小。BH时期土壤重度干旱时,根、叶形态生理指标在处理结束后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 优质食味粳稻 干旱胁迫 根系形态生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耕作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黎明 郑殿峰 +4 位作者 冯乃杰 沈雪峰 黄安琪 王亚新 蒋文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3-103,共11页
为探明耕作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连续旋耕稻田优质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解决或缓解不合理耕作带来的产量形成不利问题,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大田条件下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在连... 为探明耕作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连续旋耕稻田优质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解决或缓解不合理耕作带来的产量形成不利问题,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大田条件下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在连续旋耕稻田上设置深耕(Deep Tillage,DT)与旋耕(Rotary Tillage,RT)2种耕作处理,于剑叶展叶期分别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iethylaminoethylcaproate,DA-6),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adenine,6-BA)和亚精胺(Spermidine,Spd)3种PGRs,并设置清水对照,研究深耕与PGRs对优质粳稻生育中后期产量形成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RT相比,DT处理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物质转运能力,提高了齐穗期和蜡熟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了齐穗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生长速率,延长了齐穗后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其中两年产量增幅5.15%~14.54%(P<0.05)。不同PGRs作用下,与CK相比,喷施6-BA能够提高齐穗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增加结实率、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及粒质量,实现两年产量增幅4.93%~13.88%(P<0.05)。在互作效应上,耕作与PGRs互作对收获指数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DT+6-BA处理产量最高,该处理增产途径是在较高有效穗数前提下,增加了齐穗后绿叶面积持续时间,提高了齐穗后生物量、粒叶比、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促进齐穗后高光效群体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增加了籽粒产量,其次是DT+DA-6处理;而RT+6-BA处理较清水对照下的RT处理两年增产8.83%~13.88%(P<0.05)。综上所述,在连续旋耕稻田上采用1次深耕耕作方式和叶面喷施6-BA有利于提高优质粳稻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增加产量,可以作为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的一种可持续耕作制度和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质粳稻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寒地水稻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逆境灾损评估指标
6
作者 吕佳佳 初征 +5 位作者 郭立峰 李宇光 刘旭 丁海玖 王秋京 周宝才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6-53,共8页
黑龙江省是中国优质粳稻生产核心种植区,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发生,严重影响寒地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为了保障国内优质稻米的供应及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针对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并定量评估其对产量的损失。通过整合气... 黑龙江省是中国优质粳稻生产核心种植区,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发生,严重影响寒地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为了保障国内优质稻米的供应及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针对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并定量评估其对产量的损失。通过整合气象数据、水稻生育期信息、产量资料以及历史灾情记录,运用多层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致灾因子、作物产量结构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灰色映射关系。据此,建立了寒地水稻多雨寡照复合指数(RSCI)和一个描述复合逆境与产量损失率关联度的模型。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和历史典型灾害年份数据确定了灾害的临界值和等级,进而形成了评估多雨寡照复合发生导致产量损失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明确了寒地水稻在不同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多雨寡照条件下的临界阈值和相应的产量损失率,历史灾情验证显示多雨寡照判识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判识准确率超过80%。在1958—2021年间,全省水稻不同程度多雨寡照的发生频率呈轻度高于中度高于重度的趋势,且北部农区的发生频率高于南部农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套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为定量化评估产量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寒地水稻 优质粳稻 开花期 多雨寡照 复合指数 产量损失 灰色关联分析 K-均值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苏香粳100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7
作者 高俊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3,共2页
苏香粳100是由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香稻新品种,通过采用大棚育秧、机械栽插、无人机飞防、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在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顿丘村示范种植取得较好收成,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地区优质稻种植增产... 苏香粳100是由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香稻新品种,通过采用大棚育秧、机械栽插、无人机飞防、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在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顿丘村示范种植取得较好收成,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地区优质稻种植增产增收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苏香粳100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齐齐哈尔优质粳米的综合品质评价
8
作者 宋君宇 张镅 沙迪昕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1期26-34,53,共10页
比较分析齐齐哈尔不同品种优质粳米的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和食味值,建立大米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大米综合品质合理评价和优良粳米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以齐齐哈尔市39个大米品种为材料,... 比较分析齐齐哈尔不同品种优质粳米的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和食味值,建立大米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大米综合品质合理评价和优良粳米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以齐齐哈尔市39个大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其19项品质指标(Ca、K、Mg、Na、Zn、Sr、牡荆素、山奈酚、表儿茶素、柚皮苷、金丝桃苷、橙皮素、粗蛋白、直链淀粉、蔗糖、水苏糖、棉籽糖、V_(B1)、V_(B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方差贡献率达到74.634%,可较好地代替原数据,选取7个因子对原数据进行替换,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食味值进行整合,再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得到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系数,通过公式计算出各个品种大米的评价得分,最后依据评分对39个大米产品进行了排序,其中前10位分别为:龙鹤金郁1-1、龙洋16、稻花香、小粒5824、小粒6014、吉源香、钱稻、龙粳46、绥粳18、松粳28.研究结果为齐齐哈尔市优质粳米在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同时为大米营养品质评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齐哈尔市 优质粳米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播期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猷红 张俊 +5 位作者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孟英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播期对寒地稻区优质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优质粳稻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与出苗至齐穗期日均温升高、全生育期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利用率呈下降趋... 研究了播期对寒地稻区优质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优质粳稻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与出苗至齐穗期日均温升高、全生育期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优质粳稻产量逐渐降低,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穂数和穗粒数的减少。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至齐穗期的日均温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播期推迟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苗至成熟期的太阳辐射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寒地稻区太阳辐射对水稻产量形成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播期 生育期 温光资源利用 产量
下载PDF
4种糙米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韬纲 马昀钊 +2 位作者 孟宪梅 吴文福 徐文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7期112-114,共3页
本试验以吉林省松原地区圆粒香、长粒香、稻花香、秋田小町4种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营养标签项目、营养元素含量、维生素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4种糙米营养成分差别。结果表明,圆粒香和秋田小町糙米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本试验以吉林省松原地区圆粒香、长粒香、稻花香、秋田小町4种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营养标签项目、营养元素含量、维生素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4种糙米营养成分差别。结果表明,圆粒香和秋田小町糙米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长粒香糙米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稻花香糙米的钠、钾、钙、铁、磷、锰、铜、硒等营养元素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大米 糙米 营养成分 优质粳稻
下载PDF
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苗 景秀 +7 位作者 蔡嘉鑫 王岩 韩晨曦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57-3368,共12页
【目的】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为优质稻丰产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优质食味软米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1~20 d设高温干旱(HD)、高温常规水... 【目的】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为优质稻丰产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优质食味软米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1~20 d设高温干旱(HD)、高温常规水分管理(HC)、常温干旱(CD)、常温常规水分(CK)4个处理,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及穗后干物重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产量及收获指数在各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结实率、产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其余指标在HD与HC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均与CD、CK差异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除结实率和千粒重外,CD与CK差异不显著。一次或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实粒重、千粒重与结实率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一次枝梗实粒数占比及实粒重占比表现相反趋势且均高于二次枝梗,其中一次、二次枝梗结实率在不同胁迫处理间差异极显著,HD、HC处理的实粒数、实粒重与CD、CK差异显著或极显著,CD与CK大多差异不显著。穗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HD<HC<CD<CK,南粳9108 HD、HC和CD处理下穗后50 d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降低12.9%、10.7%和2.4%,2个品种穗后10~20 d干物质积累量增速最快,穗后30~50 d增幅平缓。各处理下单穗干重增速随抽穗后时间段推延而降低,且不同处理间均以HD、HC显著低于CD、CK。穗后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HD<HC<CD<CK,HD、HC间差异不显著,均与CD、CK差异极显著,CD与CK差异极显著。随穗后生育期推移,水稻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HD<HC<CD<CK,SPAD值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各指标对水稻产量的直接系数和间接系数均大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食味粳稻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 产量 穗部结构 干物质生产
下载PDF
连续旋耕下深耕对寒地优质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黎明 黄安琪 +5 位作者 王亚新 蒋文鑫 周行 沈雪峰 冯乃杰 郑殿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550-4566,共17页
【目的】研究连续旋耕下深耕对不同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为寒地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2019年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前茬连续2年旋耕基础上,... 【目的】研究连续旋耕下深耕对不同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为寒地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2019年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前茬连续2年旋耕基础上,设置深耕和旋耕2种耕作方式,研究耕作方式对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及花后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年份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耕作方式对寒地优质粳稻生长发育、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深耕显著增加了每平方米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剑叶展开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抽穗晚但持续时间无变化;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转运能力,其中齐穗期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分别增加8.34%和5.36%;输出量、输出率及转化率增幅分别为13.19%、6.70%和9.17%,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指数,延长了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群体生长速率;促进了主茎倒3、4节位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加了株高和穗长;每穗粒数和粒重分别增加7.05%和3.37%,收获指数增加1.90%,实现产量平均增幅12.78%。同一耕作方式条件下,在茎蘖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能力、产量及其构成上均以垦稻12表现最佳,绥粳18次之;而三江6花后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每穗粒数和粒重虽然较高,但并不能弥补其干物质转运能力、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低的不足。在互作效应上,深耕×垦稻1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转运能力强,粒叶比和群体生长速率高,千粒重与收获指数高,增产9.15%—27.47%。【结论】在连续旋耕稻田上搭配一次深耕的耕作方式是利于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产量的耕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深耕 优质粳稻 产量 光合 物质生产特性
下载PDF
江汉平原优质粳稻灌浆前期高温胁迫下的田间微气象特征
13
作者 胡玉婷 郝蓉蓉 +7 位作者 党程成 周梦 刘洋旋 刘越 杨青青 陈龙周 严鹏 田小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7-1357,共11页
【目的】江汉平原水稻灌浆前期独特的高温气候条件(持续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是造成稻米品质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优质粳稻在江汉平原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对高温胁迫下优质粳稻的冠层分层监测,明确其灌浆前期遇高温胁迫后所表... 【目的】江汉平原水稻灌浆前期独特的高温气候条件(持续高温、高湿和长日照)是造成稻米品质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优质粳稻在江汉平原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对高温胁迫下优质粳稻的冠层分层监测,明确其灌浆前期遇高温胁迫后所表现出的微气象特征,为其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粳稻鄂晚17为材料,分析4月30日(高温模式)和6月5日(适温模式)两个播期下的产量及品质差异,同时采用水稻冠层微气象测定仪MINCER(micro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for the near-canopy environment of rice)对冠层内微气象参数进行测定,探讨2种温度模式下优质粳稻灌浆前期不同冠层层次(4个层次,分别为H1、H2、H3和H4)微气象特征(温度、湿度和光照)及其与粳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与适温模式相比,高温下供试品种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显著下降,而加工品质基本无显著变化。适温和高温模式下,白天H1、H2和H4层温度均高于田间环境(CK)温度,夜间温度均低于CK;但H3层的温度与此迥异,H3层(穗部层)温度全天较CK下降可达5.2℃;在白天H1、H2和H3层相对湿度均高于CK,晚间相对湿度均低于CK;但H4层的相对湿度与此迥异,10:00低于CK,15:00和19:00均高于CK,H3层的相对湿度较CK上升可达26.9%。此外,CK空气温度均大于叶片和穗部温度,但一天不同时间段,叶温和穗温与CK空气温度的差值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高温模式下,田间环境整体气温偏高可能是导致粳稻品质严重变劣的主体原因。因此,优选耐性品种、优化抽穗灌浆期和降低高温下的田间温度应成为粳稻应对高温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产量 优质粳稻 冠层微气象 稻米品质 灌浆
下载PDF
上海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茂柏 曹黎明 +6 位作者 王秋英 刘康 宋忠明 姚丹青 顾芹芹 刘建 楼坚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从2013—2022年上海水稻品种选育、推广情况,并结合上海优质食味粳稻品牌建设、营销模式情况,全面介绍了上海近年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目前上海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优质食味粳稻 发展现状 产业问题 对策建议 上海
下载PDF
聚合Wx-mp、fgr和Pi-ta、Pi-b基因选育优质粳稻新品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亚东 姚姝 +9 位作者 陈涛 王军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路凯 梁文化 王才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1-1959,共9页
以同时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香味fgr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扬粳953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3套自主研发的PC... 以同时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香味fgr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扬粳953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3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稻瘟病Pi-ta和Pi-b的多重PCR体系、Wx-mp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香味fgr基因的InDel标记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世代进行目标基因跟踪,结合抗性、香味和籽粒胚乳外观表型鉴定,成功地将上述4个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的水稻新品系‘南粳58’。本研究为选育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技术,同时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优质粳稻新品种
原文传递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军 周冬冬 +7 位作者 许轲 李必忠 刘忠红 周年兵 方书亮 张永进 汤洁 安礼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0-422,共13页
当前"减氮"成为优质食味粳稻种植措施之一,但减氮后的氮肥科学运筹方案尚不够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018—2019年,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和‘南粳2728’为材料,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机插方式,在总施氮量较当地常... 当前"减氮"成为优质食味粳稻种植措施之一,但减氮后的氮肥科学运筹方案尚不够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018—2019年,选用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和‘南粳2728’为材料,前茬麦秸秆全量还田,采用机插方式,在总施氮量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设置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分别为5∶5、6∶4、7∶3和8∶2四种氮肥运筹比例,研究了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精确运筹。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7∶3处理产量最高,2年达11,134.80~11,280.19 kg hm^(-2),较CK增产1.23%~2.54%,但差异不显著;7∶3处理群体高产,在于能获得充足的群体颖花量、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基蘖肥比例增加,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率,呈先增后降趋势,均以7∶3处理最高。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通过增加前期施氮肥比例(7∶3),能确保群体后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小,但显著提升了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高14.10%~15.48%,差异显著。减氮后增加基蘖肥比例使优质食味粳稻加工品质变劣,外观品质变优,蒸煮食味品质改善,RVA谱优化。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减氮20%,基蘖肥与穗肥运筹7∶3处理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稳定,大幅提升氮素吸收利用率,改善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食味粳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种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氮肥运筹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品质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大伟 李敏 +1 位作者 郭保卫 张洪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呈先降后升趋势,蒸煮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变差,口感偏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南粳5055较武运粳27米饭的质构特性更稳定,品质更优。生产上南粳5055与武运粳27的氮肥水平宜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针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敏感性差异相应调整施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氮肥水平 蒸煮食味品质 质构特性
下载PDF
收获后入仓前优质粳稻黄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芳 黄亚伟 +3 位作者 王若兰 胡玉兰 姜江 何学书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4期50-56,共7页
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优质粳稻收获后入仓前不同气候条件(晴朗、阴天和雨天)的模拟,研究刚收获的高水分南粳9108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黄变规律,并对黄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60%RH,25℃、30℃时,优质粳稻3... 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优质粳稻收获后入仓前不同气候条件(晴朗、阴天和雨天)的模拟,研究刚收获的高水分南粳9108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黄变规律,并对黄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60%RH,25℃、30℃时,优质粳稻35 d内不发生黄变,若发热达到40℃,35 d发生黄变,50℃时,15~20 d发生黄变。黄变过程中,黄度值数范围为28.02~31.02,脂肪酸值小于25 mgKOH/100g,出糙率大于81%,整精米率低于55%。在阴天条件下80%RH,25℃、30℃时,35 d内未有黄变,发热达40℃时,20~25 d发生黄变,50℃,15 d发生黄变。雨天条件下90%RH,25℃、30℃时,35 d内有黄变,发热达40℃时,15~20 d发生黄变,50℃时,10~15 d发生黄变。黄变过程中,黄度值数范围为28.03~32.69,脂肪酸值变化较明显,由宜存状态变成接近重度不易存状态,出糙率次之,粳稻等级由1等降为2等,整精米率低于50%,小于优质粳稻3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黄变 黄度值 脂肪酸值
下载PDF
长粒优质粳稻鄂香2号示范表现及60 kg/667m^(2)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郝蓉蓉 冯珺泽 +7 位作者 王松 朱彩章 王雪艳 周梦 党程成 余思蝶 穆麒麟 田小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鄂香2号在3个典型示范点的示范表现,并小结了其单产600 kg/667 m^(2)的高产栽培技术:无人机飞播用种量6~7 kg/667 m^(2)或机械移栽基本苗6~7万/667 m^(2),可保其有较高的成穗数;纯氮用量15~16kg/667 m^(2),N、P、K比为2...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鄂香2号在3个典型示范点的示范表现,并小结了其单产600 kg/667 m^(2)的高产栽培技术:无人机飞播用种量6~7 kg/667 m^(2)或机械移栽基本苗6~7万/667 m^(2),可保其有较高的成穗数;纯氮用量15~16kg/667 m^(2),N、P、K比为2∶1∶1.5,采用底肥为主的分次施肥策略,可保其全周期平衡的营养需求;草害防控重点放在“一封二杀”上,对主要病虫重点放在预防和发生初期防治上,保证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在此前提下,合理规划栽培期避开高温灌浆,确保适温下长时间灌浆和全生育期健康栽培,配合后期良好的天气,是该品种取得更高产和更优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鄂香2号 示范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东海县优质中晚粳稻田组合安全用药模式研究
20
作者 陈小龙 史明武 +4 位作者 王冬兰 程金金 张志勇 刘贤金 余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141-144,共4页
针对江苏省沿淮苏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建立规范化组合用药模式,在东海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安全用药方案在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 针对江苏省沿淮苏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建立规范化组合用药模式,在东海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安全用药方案在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均优于常规用药方案,且较常规用药方案农药施用量减少一次,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安全和降低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安全生产 组合用药 绿色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