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明学蒙古文经书概述
1
作者 王玉红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3期122-133,214,共13页
因明学既是古印度“五明”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十明”之一。随着印度、西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蒙古因明学得以形成和发展。蒙古文写成的因明学经书文献众多,是蒙古因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蒙古文《大藏经》是藏文《大藏经》的蒙古文译刻... 因明学既是古印度“五明”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十明”之一。随着印度、西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蒙古因明学得以形成和发展。蒙古文写成的因明学经书文献众多,是蒙古因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蒙古文《大藏经》是藏文《大藏经》的蒙古文译刻本,是蒙古佛教典籍的总集,由《甘珠尔》(佛语部)和《丹珠尔》(论疏部)两大部组成,蒙古文《丹珠尔》是蒙古因明研究的重要文献。《智慧之鉴》是佛经典籍《丹珠尔》藏蒙翻译的依据辞典,也是研究蒙古因明术语的主要工具书。《阿拉善丹达拉然巴因明全集》为蒙古因明奠基者阿拉善丹达拉然巴阿旺丹德尔的具有佛教哲学思想和佛教逻辑思想的著作,也是第一个出版的蒙古因明经文专著。《蒙古因明学概要》是蒙古因明研究学者图·乌力吉编著的硕士研究生蒙古因明学课程必读书。本文从蒙古因明学研究工作的需要,也为了理解其因明学话语、因明宗法理论,解读其因明逻辑的概念范畴,对蒙古文《丹珠尔》中的68篇因明经书,《智慧之鉴》第6章的因明学要义,《阿拉善丹达拉然巴因明全集》中的8篇经文以及《蒙古因明学概要》等蒙古因明经典著作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学 蒙古因明 经书
下载PDF
察哈尔格西・罗桑楚臣的因明论
2
作者 图·乌力吉 老布桑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3期115-121,213,共8页
从印度因明到藏传因明和蒙传因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佛教大师用梵文和藏文著书立说实为普遍,用“宗教蒙古文”(梵译蒙,藏译蒙)遗存下来的因明著作成为绝世经典。蒙传因明的造论师有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阿拉善丹达拉然巴阿旺丹德尔... 从印度因明到藏传因明和蒙传因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佛教大师用梵文和藏文著书立说实为普遍,用“宗教蒙古文”(梵译蒙,藏译蒙)遗存下来的因明著作成为绝世经典。蒙传因明的造论师有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阿拉善丹达拉然巴阿旺丹德尔、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等。其中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时期的蒙古族杰出的喇嘛学者,为蒙藏文化交流及蒙古族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多学科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被国内外研究者尊称为蒙古学问家、文化活动家、佛教文学家、佛教哲学家、因明学家、翻译家、出版家等头衔。本文从“因明学”(印度逻辑)视角,主要介绍了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造论的内明或佛教哲学、论辩哲学相关著作,还有因明入正门论的因明论式,因明语法,诤正理论研究的佛教因明论著。本文对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在佛教理论中解释并传扬古印度“因明学”的思想,释论陈那因明逻辑,传承法称因明逻辑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 因明学 逻辑
下载PDF
藏传因明与量论的哲学考辨
3
作者 董华 张晓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
藏传因明是以藏语言的典籍为蓝本而传承与发展的因明,量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传因明也包括量论的相关内容;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同属于一个学科,内容上只有侧重点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研究视域和认知的深化与发展,其内涵与... 藏传因明是以藏语言的典籍为蓝本而传承与发展的因明,量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传因明也包括量论的相关内容;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同属于一个学科,内容上只有侧重点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研究视域和认知的深化与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量论
下载PDF
用集合论方法从“九句因”看因三相的不可或缺性
4
作者 赛音德力根 《河套学院论坛》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准确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正确认识因明辩论思维过程是理解陈那因明的关键。用现代集合论的方法,按照传统因明辩论的思维过程,在清晰划分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陈那因三相的不可或缺的结论。也能进一步认清法称因... 准确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正确认识因明辩论思维过程是理解陈那因明的关键。用现代集合论的方法,按照传统因明辩论的思维过程,在清晰划分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陈那因三相的不可或缺的结论。也能进一步认清法称因三相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同品,是指除了宗有法外,辩论论题所依据的"公理"中的因法类元素的集合。而不一定是具体某个论题中的因法类元素的集合;异品是同品和宗有法以外的元素的集合。九句因是由辩论时具体的论式中的因法类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在公理中"因法类集合"和"非因法类集合"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映。陈那因明,不仅包含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还包含了集合论思想。不仅提供了一个论题的是非判断标准,还提供了用已知公理推断未知命题是非的科学方法。不仅符合逻辑规律,还具有旺盛的实践生命力。采用集合论的方法能够很清晰地得出二八正因和因三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陈那因明 逻辑 九句因 因三相
原文传递
中国因明学兴衰原因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逻辑学只是处于一种工具的地位,自身独立的价值并不被承认。因明学传入中国后一直停留在一种工具的研究阶段,未能与伦理道德等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相联系,在玄奘身后就很快消歇了。近代出于应对西学冲击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逻辑学只是处于一种工具的地位,自身独立的价值并不被承认。因明学传入中国后一直停留在一种工具的研究阶段,未能与伦理道德等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相联系,在玄奘身后就很快消歇了。近代出于应对西学冲击的需要,因明学一度复兴,其自身的意义开始被人们重视。但是,在近代中国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并不具备进行专业研究的条件,所以,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就再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学 中国文化性格 兴衰原因
下载PDF
覃寿公与因明学研究
6
作者 沈海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8-43,共6页
覃寿公是民国初期的思想启蒙家,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他的佛学造诣也极高,在因明学研究领域更是独树一帜,其《哲学新因明论》堪称因明学研究之力作。然而,后人对覃寿公的学说一直缺乏应有之重视,以至于... 覃寿公是民国初期的思想启蒙家,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他的佛学造诣也极高,在因明学研究领域更是独树一帜,其《哲学新因明论》堪称因明学研究之力作。然而,后人对覃寿公的学说一直缺乏应有之重视,以至于他的生平事迹也渐至湮没。本文对覃寿公的生平及学术思想略作考订,同时对他的因明学研究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覃寿公 因明学 哲学新因明论
下载PDF
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及其应用
7
作者 张海东 加华多杰 南太本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了处理推理及归纳演绎相结合的不确定性问题,拓展模糊软集的应用,将因明三支论式与模糊软集相融合,提出了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讨论其性质,并将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应用于刑事案件处理,阐述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因明 模糊软集 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 刑事案件
原文传递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鸿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的实质是论证而不是推理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三段论 学说 假言推理 实质 传统 观点 学术界 辨析 角度
下载PDF
佛家逻辑与论辩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宗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33,共6页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也极为强劲。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论辩学的复兴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正在从因明中吸取营养,借以构建适应于现代的论辩学。我们要继承因明这份珍贵的遗产,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家逻辑 论辩 印度 佛教 因明 论辩学 真唯实量 论辩逻辑学说
下载PDF
形式化视野下的变项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亚里士多德在三段论中使用过的字母变项不同于自然语言中的变项,它是一种符号变项,也是一种逻辑变项。这种观点源于卢卡西维茨,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化的观点。若以此为准,则名辩学和因明学中无逻辑变项。进一步延伸,则可衍生诸如名辩学和... 亚里士多德在三段论中使用过的字母变项不同于自然语言中的变项,它是一种符号变项,也是一种逻辑变项。这种观点源于卢卡西维茨,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化的观点。若以此为准,则名辩学和因明学中无逻辑变项。进一步延伸,则可衍生诸如名辩学和因明学形式化的可能性和恰当性等有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西维茨 形式化 变项 名辩学 因明学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史上的量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刚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7-22,153,共6页
藏传佛教因明学又称藏传佛教量学,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自格鲁派开始,量学几乎成为每一个宗派僧人必修的课程。因此研究量学对研究藏传佛教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量学 藏传佛教 应成论式
下载PDF
因明与《墨辩》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昭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因明 唯识学 张纯一 谭戒甫
下载PDF
自家宝藏的失而复得——晚清久佚唯识典籍由日本反传中国之影响
13
作者 葛兆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应该看到这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有关。当时,西洋科学与哲学思想挟"进步"、"富强"之势影响东亚,中国士人与中国佛教必须回应西洋的科学与哲学,佛教必须拿出一些足以证明自己既比西方文化更适合于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又比西方基督教更适合拯救东方人的心灵的思想来,因而日本反传中国的唯识典籍,恰好给中国的知识界与佛教界提供了佛教对西洋科学与哲学回应和理解的资源,这使得佛教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思想世界中,竟然成为理解各种外来新思想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佛教典籍 唯识 因明 西洋科学 西洋哲学
下载PDF
因明学"宗声"理论释义新探——从对贾曹杰大师的"则因三相丧失论证正因之能力"解释说起
14
作者 夏吾太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1年第3期92-105,共14页
关于因明"宗声"理论,贾曹杰大师在《释量论疏》中说:"如用同品和异品之法之眼识所取境论证声为无常法和声为常法,则此论式的第一相会分别成立。如第一相成立,则因三相丧失了论证正因之能力。"这一表述在格鲁派的教... 关于因明"宗声"理论,贾曹杰大师在《释量论疏》中说:"如用同品和异品之法之眼识所取境论证声为无常法和声为常法,则此论式的第一相会分别成立。如第一相成立,则因三相丧失了论证正因之能力。"这一表述在格鲁派的教学体系中有不同的解释,尤其是至尊却吉坚赞和班钦·紫南扎巴对此注解有较大差异。文章通过对相关藏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揭示这两位因明大师的注解思想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声 贾曹杰 因明学
原文传递
从怀疑主义五大论式看因明学说的优越性
15
作者 朱婧芬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怀疑主义思想的发生和西方哲学的发展有关,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是怀疑论哲学的思想来源。怀疑论中的思辨探究成分经过皮浪主义的发展,再经过阿格里帕总结最终形成怀疑主义五大论式。该论式形成之后常被哲学家们作为辩论和反思的工具。怀疑... 怀疑主义思想的发生和西方哲学的发展有关,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是怀疑论哲学的思想来源。怀疑论中的思辨探究成分经过皮浪主义的发展,再经过阿格里帕总结最终形成怀疑主义五大论式。该论式形成之后常被哲学家们作为辩论和反思的工具。怀疑主义五大论式被提出具有必然性,其原因包括柏拉图学院派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当中的不完善因素,而因明学说的发展包括其从五支变为三支、因三项的规范化则部分解决了西方逻辑发展中产生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主义 皮浪 逻辑 三段论 因明
下载PDF
关于因明“指误”的几点商榷
16
作者 姚南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2-136,共5页
黄志强在《"因明研究"指误》《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二文中对因明研究中的七处"指误",混淆了属、种概念与属性概念、具体概念,对陈那因明的同、异品、因三相、九句因的涵义理解有误,对三支因明中的推理性质、... 黄志强在《"因明研究"指误》《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二文中对因明研究中的七处"指误",混淆了属、种概念与属性概念、具体概念,对陈那因明的同、异品、因三相、九句因的涵义理解有误,对三支因明中的推理性质、推理规则等的看法也存在问题,有不少是黄文的自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指误 自误
下载PDF
法称量论中两种所量的存有论意义探析
17
作者 程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3-66,共4页
法称量论学说对于自相与共相两种所量的界说既有立足于知识论的内容,也有基于存有论的内容。围绕“是否具备实际的功能效用”这一标准考察法称量论中自相与共相的存有论地位与特征,分析两种知识对象同时作为世界上两种存有者的意义。
关键词 法称 量论 所量 存有论
下载PDF
汉传因明“逻辑解读型”范式困境解析
18
作者 甘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第9期46-55,共10页
近代以来,汉传因明研究大体呈现了经典注释型、佛教解读型和逻辑解读型3种研究范式,其中以最后一种为主流,这种范式的特征是依据三段论逻辑评判标准来断言三支比量是演绎还是归纳的性质。其实,对因明进行逻辑解读型的论证范式是不合理... 近代以来,汉传因明研究大体呈现了经典注释型、佛教解读型和逻辑解读型3种研究范式,其中以最后一种为主流,这种范式的特征是依据三段论逻辑评判标准来断言三支比量是演绎还是归纳的性质。其实,对因明进行逻辑解读型的论证范式是不合理的。于是,基于论证的结构,从理由和主张两个层面来考察这种论证范式:首先,因明论证尤其关注对理由真实性的检查,理由为真的检验是靠规则来约束的。其次,因明论证对理由之真实性的把握是以主张为本位的,即通过对主张的确认来追溯理由的真实性,这就更体现了因明论证关注语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论证活动的影响。最后,基于三段论本身的形式结构,将三段论定义为是一种“空架子”的论证,理由的真实性以及理由对主张的支持程度并不是它关注的问题。因此,“逻辑解读型”范式在因明研究中并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论证 理由 主张 逻辑解读型
下载PDF
梁启超关于名辩、逻辑与因明的比较
19
作者 孔漫春 郭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名辩 西方逻辑 印度因明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贵州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2年在贵州的三个重要会议
20
作者 刘宗棠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1期45-50,共6页
2012年,在贵州有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可以作为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标志。其实,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在逻辑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与发展中,贵州学人常常是主动积极地认真参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卓有成效的。王延直《... 2012年,在贵州有三个重要的学术会议可以作为逻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标志。其实,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在逻辑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与发展中,贵州学人常常是主动积极地认真参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卓有成效的。王延直《普通应用论理学》出版100周年纪念会,著名的因明学家虞愚在贵州大学讲学七十周年纪念会,以及在贵阳召开中国逻辑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等都是中国逻辑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几年来,贵州大学因明学者研究硕果累累,毕节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正在兴起。可以期望,在逻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贵州应该而且可能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因明 王延直 虞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