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缺血腺苷预处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玺华 鲍民生 李正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腺苷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I/R模型,缺血前舌静脉注射腺苷(adenosine,100mg/kg),或硫苯茶碱(SPT,10mg/k...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腺苷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I/R模型,缺血前舌静脉注射腺苷(adenosine,100mg/kg),或硫苯茶碱(SPT,10mg/kg),观察血ALT,AST及肝组织LPO,GSHPx和SOD变化.结果IPC降低了血ALT,AST及肝组织自由基水平(ALT,nmol/s,783±200vs2801±217;AST,nmol/s,1667±333vs3134±600;LPO,μmol/g,045±011vs061±013;GSHPx,KEU/g,222±030vs156±025,P<001).施加腺苷后,血ALT,AST及肝组织自由基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呈现出类似IPC的保护作用(ALT,nmol/s,1117±183vs2801±217;AST,nmol/s,2167±283vs3134±600;LPO,μmol/g,046±011vs061±013;GSHPx,KEU/g,234±035vs156±025;P<001).当施加腺苷受体的阻滞剂SPT后,IPC的保护作用被消除(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腺苷 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Toll样受体9/微小RNA-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2
作者 苑伟 毛本亮 +6 位作者 孙楠楠 严林 黄秀凤 龚家权 郝定盈 裴捷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药组(NPT组)、通路激活中药组(APT组)4组,"通路激活"指在大鼠HIRI建模麻醉后采用TLR9激活剂50μg/只腹腔注射激活mtDNA/TLR9/miR-223通路,"通路正常"则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生理盐水;"中药"指手术处理前3 d以通腑泄热法中药按照5 ml/只/次剂量,每日2次给大鼠灌胃。每组20只,均建立肝脏HIRI模型,以分组要求施加不同干预后分别于再灌注后24、48 h两个时间点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均是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路激活可促进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AP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高于NP组[ALT:(962.34±42.35)U/L比(747.33±40.04)U/L,F=11.446,P<0.05;AST:(1421.58±93.25)U/L比(1041.87±48.60)U/L,F=5.893,P<0.05;LDH:(2312.99±95.77)U/L比(1974.23±75.80)U/L,F=5.019,P<0.05];而中药干预可抑制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N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561.31±40.49)U/L比(747.33±40.04)U/L,F=688.807,P<0.05;AST:(792.38±44.03)U/L比(1041.87±48.60)U/L,F=838.255,P<0.05;LDH:(1702.75±62.32)U/L比(1974.23±75.80)U/L,F=514.608,P<0.05];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的交互作用呈现出抑制作用,A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437.88±47.88)U/L比(747.33±40.04)U/L,F=156.296,P<0.05;AST:(510.02±55.54)U/L比(1041.87±48.60)U/L,F=272.576,P<0.05;LDH:(1473.69±71.94)U/L比(1974.23±75.80)U/L,F=134.480,P<0.05];且术后48 h,NP组、AP组、NPT组、APT组4组大鼠血清ALT、AST、LDH均较术后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通腑泄热法
原文传递
Liver failure after an uncovered TIPS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infarc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Eric López-Méndez Daniel Zamora-Valdés +2 位作者 Mariana Díaz-Zamudio Oscar F Fernández-Díaz Lourdes ávil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such as refractory ascites, hepatic hydrothorax and refractory variceal ble...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such as refractory ascites, hepatic hydrothorax and refractory variceal bleedi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liver failure after a TIPS procedure. A 38-year-old diabetic male with Child-Pugh C liver cirrhosis due to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who had developed refractory ascites was scheduled for a TIPS procedure. Within 24 h following TIPS placement, the patient developed distributive shock, jaundice, persistentgrade 3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evere coagulopathy andacute renal failure. He was treated with lactulose enemas,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blood-derived products. Laboratory data revealed a 100-fold increase in aminotransferases and a no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n irregular hypodense area in the right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liver. Despite being initially being in a stable condi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progressive liver failure and died 2 mo later. Hepatic infarction is an uncommon phenomenon after a TIPS procedure; however, it can greatly complicate the course of a disease in a patient with an already compromised live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ischemia ISCHEMIC hepatitis Liver infarc tion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苑伟 翟淑萍 +3 位作者 颜勇 张北平 章小兵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观察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对照组(Control组)、HIRI利胆消黄汤组(TCM组),每组按再灌注后60、180、360 min分为3个时相。TCM... 目的观察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对照组(Control组)、HIRI利胆消黄汤组(TCM组),每组按再灌注后60、180、360 min分为3个时相。TCM组大鼠术前予中药灌胃,Control组及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Sham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TCM组和Control组进行HIRI处理。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肝脏缺血再灌注60、180、360 min时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同时留取新鲜肝脏标本,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HIRI分别60、180、360 min后,TCM组中ALT、AST和LDH水平分别为(74.52±8.95) U/L、(89.48±16.87) U/L、(118.95±18.47) U/L,(225.94±49.76) U/L、(276.36±78.95) U/L、(329.85±79.59) U/L和(1 467.44±295.46) U/L、(2 860.59±347.32) U/L、(3 020.22±357.83) U/L。MDA含量和GSH-PX活力分别为(3.94±0.86) nmol/mg蛋白质、(7.33±3.12) nmol/mg蛋白质、(12.89±6.48) nmol/mg蛋白质和(1866.34±364.49) U/mg蛋白质、(1299.05±269.49) U/mg蛋白质、(780.77±185.03) U/mg蛋白质;Control组中的ALT、AST和LDH水平分别为(99.24±12.71) U/L、(182.37±21.62) U/L、(298.13±36.26) U/L,(356.87±57.36) U/L、(529.31±79.39) U/L、(875.69±83.61) U/L和(1937.59±279.55) U/L、(4207.43±654.87) U/L、(4 672.66±539.11) U/L。MDA含量和GSH-PX活力分别为(6.76±1.56) nmol/mg蛋白质、(14.20±4.87)nmol/mg蛋白质、(25.82±9.86) nmol/mg蛋白质和(1689.33±339.73) U/mg蛋白质、(792.19±241.66) U/mg蛋白质、(429.80±126.07) U/mg蛋白质。与Control组比较,TCM组中ALT、AST、LDH、MDA的含量均明显较低,GSH-PX活性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消黄汤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栓虎 姜从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无脾切除组(即硫普罗宁组)、脾切除组和硫普罗宁+脾...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无脾切除组(即硫普罗宁组)、脾切除组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每组18只。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供应肝左叶、中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观察硫普罗宁在有无脾脏条件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取下肝脏用HE染色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复流后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硫普罗宁+脾切除组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总SOD(T-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T-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T-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P〈0.01)。 HE染色肝脏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为缺血再灌注组肝脏坏死明显,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0.01)。硫普罗宁组、脾切除组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肝脏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记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P〈0.01)。结论: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均可提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SOD水平比重提高可能更有助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实验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脾切除术 硫普罗宁 大鼠
下载PDF
人肝热缺血安全时限的基因芯片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绮萍 曹廷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不同缺血时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多基因表达模式和差异表达 ,为掌握肝缺血安全时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表达谱技术观测正常人肝组织与肝缺血 15min(组一 )、30min(组二 )及肝缺血 15min与 30min(组三 )相比... 目的 探讨人肝不同缺血时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多基因表达模式和差异表达 ,为掌握肝缺血安全时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表达谱技术观测正常人肝组织与肝缺血 15min(组一 )、30min(组二 )及肝缺血 15min与 30min(组三 )相比较细胞基因表达状况 ,对 2 0 0点特异性凋亡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缺血 0~ 15min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基本处于低表达或正常表达水平 ,表达明显上调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调节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因 ;而至肝缺血 30min ,各种维系细胞和细胞器内环境稳定的调控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多种促凋亡发生的相关基因、诱导凋亡发生的核转录因子则明显活化、表达上调。结论 一般而言 ,人肝一次热缺血时限以尽量不超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安全时限 凋亡相关基因 肝热缺血 基因芯片 内环境 调控基因表达 细胞器 促凋亡 差异表达
原文传递
肝缺血时铜、锌元素、氧自由基变化与“加味生脉散”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窦科峰 高志清 +3 位作者 李开宗 宋振顺 高双斌 冯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徽量元素铜、锌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内在联系,并观察“加味生脉散”对急性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作者选用成年家犬,随机分2组,对照组术前3d及术日前im生理盐水0.4ml/(kg·... 目的:为了探讨徽量元素铜、锌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内在联系,并观察“加味生脉散”对急性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作者选用成年家犬,随机分2组,对照组术前3d及术日前im生理盐水0.4ml/(kg·d),实验组则im加味生脉散注射液0.4ml/(kg·d).复制活体犬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血、肝组织铜、锌含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变化及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LT变化及不同时间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随着缺血再灌注,肝组织内MKA和血中ALT含量逐渐升高,而SOD活性及铜、锌含量逐渐下降,但术前应用加味生脉散,则显著地提高SOD活性及铜、锌含量,降低肝组织及血中MDA和ALT含量,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两组比较P<0.05~0.01.结论:加味生脉散对肝缺血损伤显著的保护作用,为预防肝血损伤应给予自由基清除剂,也应给一定量的铜和锌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微量元素 自由基 中草药
下载PDF
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及其病理对照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成伟 曹希明 +3 位作者 李新云 张忠林 郑君惠 梁长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索CT灌注成像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及I/R 6h、12h、24h组,每组5只)。I/R模型采用无创性动脉夹结扎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各组分别采用iCT行全肝灌注成像;... 目的:探索CT灌注成像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及I/R 6h、12h、24h组,每组5只)。I/R模型采用无创性动脉夹结扎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各组分别采用iCT行全肝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对比,24h组HAP显著下降(P<0.01);各I/R组中HPP、TL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在I/R 6h、12h组中,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镜下表现肝窦红细胞淤积,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在24h组出现局灶性坏死。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动态准确反应肝I/R后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CT灌注成像 肝脏缺血
下载PDF
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MD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波 张玉侠 +2 位作者 沈维高 黎云 刘自强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25-126,129,共3页
目的探讨NO,MDA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8只Wistar大鼠分成11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40只,注射生理盐水组40只.复制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与正常... 目的探讨NO,MDA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88只Wistar大鼠分成11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40只,注射生理盐水组40只.复制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较正常组比较,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MDA含量再灌注后亦增加,P<0.05.结论NO和MDA均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的发生,NO具有保护作用,而MD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NO MDA 大鼠 保护作用 损伤作用 损伤机制 创伤外科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手术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兰 韩曙君 +2 位作者 雷志礼 宁新宇 宇鹏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症肝炎及伴有明显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U1)、组Ⅱ(U2)和对照组(C),每组20例。组Ⅰ和组Ⅱ分别在手术开始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万U/h和20万U/h,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Ⅰ)、无肝期40 min(Ⅱ+40)、新肝期30 min(Ⅲ+30)9、0 min(Ⅲ+90)1、80 min(Ⅲ+180)及术后24 h采血,测定血浆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C组患者血浆IL-8浓度自切皮起即有所升高,新肝期30 min后明显升高(P<0.05),180 min升高极显著(P<0.01),24 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自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24 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组患者血浆IL-8在新肝期180 min有所升高,24 h后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患者血浆IL-8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新肝期后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肝移植术中IL-8和TNF-α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移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肝段切除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喻晓 孙振纲 +2 位作者 王光链 王帅 杨志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4期18-19,4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采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癌8例、肝癌78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行右半肝切除(V+Ⅵ...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医院采用Glisson蒂横断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癌8例、肝癌78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行右半肝切除(V+Ⅵ+Ⅶ+Ⅷ段)5例,右肝前叶(V+Ⅷ段)切除12例,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37例,左肝内叶(Ⅳ段)切除4例,左半肝(1I+UI+Ⅳ段)切除2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Glisson蒂横断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术中无肝蒂Glisson鞘内管道损伤。手术平均时间4.8(3.2~8.5)h,平均失血量600(150~1200)mL,平均住院时间15.6(12~20)d。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现胸腔积液4倒,均经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 Glisson蒂横断 解剖性肝段切除
下载PDF
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DWI及与肝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成伟 沈三弟 +3 位作者 刘再毅 梁长虹 曹希明 郑君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兔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面扩散系数(ADC)的演变规律,分析其与肝酶(ALT、ALP)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阻断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h、12h I/R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即s... 目的:观察兔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面扩散系数(ADC)的演变规律,分析其与肝酶(ALT、ALP)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阻断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h、12h I/R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即sham组(每组6只,共计18只),DWI成像b值分别选取20s/mm2、50s/mm2、100s/mm2、300s/mm2和600s/mm2,同时行T2WI、T1WI扫描、组织病理学和肝生化AST、ALT检查。结果:各I/R组ADC低于sham组,其中在b=20s/mm2、50s/mm2、100s/mm2时,6h组ADC明显低于sham组(P<0.05)。在b=300s/mm2、600s/mm2时,6h、12h I/R组ADC与sham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I/R血清ALT、ALP明显高于sham组(P<0.05)。b=20s/mm2、50s/mm2、100s/mm2时,ALT与ADC存在显著负相关(r=-0.497,P<0.05;r=-0.623,P<0.05;r=-0.671,P<0.01);b=20s/mm2、100s/mm2,ADC与分别与ALP也存在相关性(r=-0.578,P<0.05;r=-0.489,P<0.05)。结论:采用较小b值弥散成像(DWI)能够动态监测肝I/R病理发展过程,ADC值可以作为检测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肝脏
下载PDF
晚期肝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介入治疗
13
作者 涂小煌 陆志范 +2 位作者 高瞻 饶本强 黄云龙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晚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 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者晚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 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肿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肝癌 治疗 肝动脉门静脉阻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12-脂氧化酶-12-氢基二十碳四烯酸-GPR31轴在肝脏再灌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杨 张升宁 +1 位作者 李来邦 冉江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花生四烯酸12-脂氧化酶(ALOX12)–12-氢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GPR31轴在肝脏再灌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雄性B6.Cg-Tg(MX1-cre)Cgn/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12)、实验对照组(... 目的探究花生四烯酸12-脂氧化酶(ALOX12)–12-氢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GPR31轴在肝脏再灌注肝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雄性B6.Cg-Tg(MX1-cre)Cgn/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12)、实验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2)。实验组小鼠进行基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打靶技术制备基因敲除手术;进行肝血流阻断。肝血流阻断45 min后发送移走血管夹,以恢复血液供应。实验对照组进行肝血流阻断。空白对照组同样进行开腹但并不进行肝血流阻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LOX12–12-HETE–GPR31轴中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肝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项炎性因子水平和12-HETE含量。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肝脏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结果肝脏再灌注肝缺血损伤小鼠的ALOX12–12-HETE-GPR31轴中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0.05)。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在肝血流阻断并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ALOX12–12-HETE–GPR31轴中基因转录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小鼠肝脏中IL-1β[(20.53±1.32)ng/L比(10.61±0.83)ng/L]、IL-6[(322.1±11.41)ng/L比(107.34±9.02)ng/L]、TNF-α水平[(31.78±2.42)ng/L比(11.41±0.98)ng/L]、12-HETE含量、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率、ALT[(47.94±1.48)U/L比(24.85±1.50)U/L]、AST[(54.45±3.17)U/L比(30.69±2.08)U/L]和AST/ALT[(1.23±0.04)比(0.69±0.03)]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各项指标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OX12表达量的上调会促进12-HETE的积累,特异性敲除A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 花生四烯酸12-脂氧化酶基因 12-氢基二十碳四烯酸积累 GPR31 肝缺血
下载PDF
苹果酸醋酸钠林格液用于围手术期肝缺血保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节 蔡林林 +3 位作者 傅海龙 袁红斌 王俊学 徐海涛 《肝脏》 2018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评价苹果酸林格液与乳酸林格液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内环境、肝脏储备功能、术后肝肾生化功能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以及苹果酸林格液对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入组.纳入乳酸林格液组... 目的评价苹果酸林格液与乳酸林格液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内环境、肝脏储备功能、术后肝肾生化功能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以及苹果酸林格液对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入组.纳入乳酸林格液组(RL组)和复方苹果酸林格液组(RM组),每组25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RL组与RM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切除肝段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组与RM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肝门血流阻断时刻(T2)、肝门血流开放即刻(T3)、肝门血流开放4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两个时间点,两组pH值、动脉血糖和动脉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T3、T4时刻两组钾、钠、钙、氯四种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T4时刻ICG PDR显著下降^([RL组(18.73±1.97)%比(13.48±2.79)%,P=0.000;RM组(19.64±2.47)%比(14.62±2.74)%,P=0.000]),R15显著上升^([RL组(7.06±1.51)%比(12.02±2.24)%,P=0.000;RM组(6.26±1.91)%比(10.53±3.40)%,P=0.000])。生化方面,在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414.32±213.60)U/L比(304.52±152.15)U/L,P=0.042;ALT:(443.88±239.53)U/L比(305.32±190.46)U/L,P=0.029]),术后第2天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总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苹果酸醋酸林格液在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可以提供较好的内环境稳定以及减轻术后早期肝脏肝损伤,降低术后乳酸水平,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苹果酸林格液 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 肝缺血保护
下载PDF
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新 吴会生 +5 位作者 王华桥 杨铁成 王丹雯 杨丽洁 冯茂辉 王焱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鸢尾素组(Ir组),每组12只。IR组和Ir组大鼠采用夹闭左... 目的观察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鸢尾素组(Ir组),每组12只。IR组和Ir组大鼠采用夹闭左、中叶肝蒂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6 h);Ir组于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S组仅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再灌注6 h后下腔静脉采血并留取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的表达水平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3组大鼠肝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较重;S组、I/R组和Ir组的ALT含量分别为(75.24±2.65)、(705.33±4.02)、(385.46±3.58)U/L;AST含量分别为(122.33±6.76)、(1357.54±5.23)、(738.26±3.98)U/L;IL-6含量分别为(104±16)、(586±86)、(275±35)ng/L;TNF-α含量分别为(92±10)、(1165±102)、(511±73)ng/L;IL-1β含量分别为(98±12)、(610±79)、(312±41)ng/L;MDA含量分别为(174±38)、(1900±460)、(1055±266)ng/L;SOD含量分别为(124±10)、(46±8)、(70±10)ng/L;GPX含量分别为(106±12)、(42±5)、(62±11)ng/L;Caspase-3含量分别为(0.22±0.06)、(0.86±0.14)、(0.57±0.11)ng/L;p-JAK2含量分别为0.44±0.05、0.91±0.07、0.62±0.11;p-STAT3含量分别为0.35±0.04、0.86±0.08、0.57±0.07。I/R组及Ir组大鼠血清ALT、AST、IL-6、TNF-α、IL-1β及肝组织MDA、Caspase-3升高(t=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JANUS激酶2 信号转录与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晚期阶段肝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成伟 郝永 +6 位作者 张小燕 金正印 崔现成 王红素 张宝华 吴清华 颜林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验兔,将其中18只制成IRI模型,随机分为IRI 12 h、IRI 24 h和IRI 48 h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6只。各组分别行磁共振DTI(b=100、300、600 s/mm^(2))检查,检测AST、ALT及TNF-α水平,评估病理形态学积分。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血清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与DCavg、FA间相关性。结果4组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IRI 24 h组DCavg低于假手术组(P<0.05);b=100、300、600 s/mm^(2)时,IRI 48 h组DCavg高于IRI 24 h组(P<0.05)。b=300、600 s/mm^(2)时,IRI 24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IRI 48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及IRI 12 h、24 h组(P<0.05)。DCavg(b=300 s/mm^(2))及FA(b=100、300、600 s/mm^(2))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FA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为兔肝IRI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平均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系数 丙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肝脏术后严重肝缺血或淤血性并发症诊疗经验分析
18
作者 刘符生 郝星源 +3 位作者 王海涛 何跃明 张中林 袁玉峰 《腹部外科》 2021年第3期216-222,233,共8页
目的探索肝脏术后严重肝缺血或淤血对病人生存预后的影响,探讨病情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方法回顾8例肝脏术后发生严重缺血、淤血性并发症病人,归纳该类并发症的临床病程及治疗要点;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 目的探索肝脏术后严重肝缺血或淤血对病人生存预后的影响,探讨病情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方法回顾8例肝脏术后发生严重缺血、淤血性并发症病人,归纳该类并发症的临床病程及治疗要点;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匹配常规手术对照组,分析研究组(8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肝功能、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肝功能明显下降,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键性引流、补充血浆制品和白蛋白等治疗,8例病人全部存活,无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未发现严重后遗症。结论肝缺血、淤血性并发症病人因其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术后肝功能下降,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升高,但病人基本可获得较好预后。术前和术中应积极预防该类并发症发生,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动态监测病人病情并对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干预,关键性引流、补充血浆制品和白蛋白可能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肝淤血 并发症管理
下载PDF
大鼠肝右叶血供急性阻断后的磁共振评价
19
作者 邱书珺 詹松华 +4 位作者 黄丙仓 杨振燕 戴工华 谭文莉 ZHU Hai-yan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7-20,41,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分析不同MRI成像方法对显示肝组织缺血的敏感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做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双重结扎,B做右侧门静脉分支单独结扎,C为对照组。A、B组动物再分别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于术后12、2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分析不同MRI成像方法对显示肝组织缺血的敏感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做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双重结扎,B做右侧门静脉分支单独结扎,C为对照组。A、B组动物再分别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于术后12、24、72h进行MRI检查。结果两种血流阻断法引起肝右叶形态及T1、T2及DWI信号发生了不同变化:A组肝右叶即发生凝固性坏死,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T2WI及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B组术后24、72h后右叶体积变小,颜色变暗,左叶代偿性变大;T2WI上肝右叶为中等略低信号,T1WI呈略高信号,DWI上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大鼠肝动脉与门静脉均结扎与单独门静脉结扎后肝组织在T1WO、T2WI和DWI上表现不同,以后者更为敏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L-精氨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雷亿群 陈如华 +5 位作者 夏必顺 方子兴 李威 符布清 张秀莲 周军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 12只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和实验组 (L 精氨酸组 ) ,每组 6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 ,肝缺血时间为 45min ,于再灌注后 30min、1h、2h分别抽血测血清丙氨酸...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 12只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和实验组 (L 精氨酸组 ) ,每组 6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 ,肝缺血时间为 45min ,于再灌注后 30min、1h、2h分别抽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再灌注各时间点实验组AL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再灌注 1、2h ,实验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L 精氨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