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鉴定土沉香黄野螟雌雄蛹的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春雷 郑礼飞 +2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杨兴翠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报道一种根据黄野螟蛹腹节的形态特征,迅速准确区分黄野螟蛹雌雄的方法。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较雄蛹生殖孔裂缝短,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仅在第8腹节末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柳叶眉状... 报道一种根据黄野螟蛹腹节的形态特征,迅速准确区分黄野螟蛹雌雄的方法。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较雄蛹生殖孔裂缝短,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仅在第8腹节末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柳叶眉状斑纹,在第9腹节前端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一半圆状突起,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雌雄 区分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文华 贾彩娟 +3 位作者 陈惠平 付浪 温健 陈科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3-848,共6页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控制作用,观察了叉角厉蝽的捕食行为,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对其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控制作用,观察了叉角厉蝽的捕食行为,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对其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攻击率大小顺序为:5龄若虫>雌成虫>3龄若虫,对3龄黄野螟幼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9、15.38及12.85头。当猎物密度固定为50头/盒时,随着叉角厉蝽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也逐步增加,但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则减弱,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另外,叉角厉蝽的捕食效能也因空间环境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空间越大,其捕食率越低。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估叉角厉蝽对黄野螟的控制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叉角厉蝽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下载PDF
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志云 李东文 +3 位作者 王玲 李奕震 黄湘如 秦长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4,共5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蛹期9.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7和8.6 d。幼虫共5龄,1~4龄具群集性,5龄的取食量占幼虫期的70.24%。卵主要分布于寄主树冠下层嫩叶端部的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黄野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志云 王玲 +3 位作者 李东文 李奕震 黄湘如 秦长生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和4种农药分别毒杀黄野螟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龄幼虫,1.8%阿维菌素乳油500万倍液,0.5%甲维盐微乳剂500万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5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20 00...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和4种农药分别毒杀黄野螟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龄幼虫,1.8%阿维菌素乳油500万倍液,0.5%甲维盐微乳剂500万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5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20 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的致死率均达100%;对低龄幼虫,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和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7.7%。在林间,阿维菌素或甲维盐500万倍液、森得保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杀虫剂 筛选试验
下载PDF
7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进 刘怡 +3 位作者 李莉玲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2%烟碱·苦参碱100倍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72.7%和29.6%。处理后48h,森得保10倍滑石粉粉剂、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5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500倍溶液、白僵菌500倍溶液、3%苯氧威4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1.2%烟碱·苦参碱100倍水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水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2%和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杀虫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嘉杰 李东文 +3 位作者 郑礼飞 陈志云 王玲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阿维菌素 苏云金杆菌 农药复配
下载PDF
6种生物农药防治白木香黄野螟幼虫毒力和田间药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亚奎 战晴晴 +3 位作者 卢丽兰 杨云 刘洋洋 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3,37,共4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最小,为14.31mg/L;田间药效评价显示,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效果最佳,药后1 d校正死亡率为90.56%;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在药后2 d校正死亡率达到90.88%,增速明显。建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桉油精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下载PDF
杀虫灯与诱集植物联合防控白木香黄野螟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乔海莉 徐常青 +4 位作者 徐荣 郭昆 魏建和 李向明 陈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5-2029,共5页
黄野螟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发现其成虫对频振式杀虫灯和开花的蜜源植物具有很强的趋性。该文于黄野螟各代成虫羽化期,调查野外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黄野螟... 黄野螟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发现其成虫对频振式杀虫灯和开花的蜜源植物具有很强的趋性。该文于黄野螟各代成虫羽化期,调查野外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黄野螟成虫对其嗜食蜜源植物的行为反应;再将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这些植物附近,评价其诱虫效果。结果显示,黄野螟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诸多。假蒿和檀香是黄野螟成虫嗜食的蜜源植物,将其作为诱集植物与白木香同期、按条带式或棋盘式种植在白木香林间或林缘,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5%~10%,并与频振式杀虫灯联合应用,每盏灯每日可诱杀几百头至上千头黄野螟成虫。由此可见,利用频振式杀虫灯与诱集植物结合是对白木香害虫黄野螟诱集歼灭的双重“诱杀”,是一种实用、高效、生态环保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频振式杀虫灯 诱集植物 综合防治
原文传递
温度及补充营养对黄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795,共7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d·℃。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补充营养 寿命
下载PDF
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虫害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家军 张旭 +5 位作者 郭颖 刘昱坤 郭安琪 石蒙蒙 王鹏 袁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实现对虫害的精准监测,提出了一种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复杂真实场景下多幼虫个体图像识别分割困难的问题。【方法】选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改进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的主干网部分... 【目的】为了实现对虫害的精准监测,提出了一种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复杂真实场景下多幼虫个体图像识别分割困难的问题。【方法】选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改进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的主干网部分,对黄野螟幼虫虫害图像进行识别分割。针对不同结构参数的Swin Transformer模型与ResNet模型,调整各层的输入输出维度,将其分别设置为Mask R-CNN的主干网进行对比实验,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不同主干网的Mask R-CNN模型对黄野螟幼虫的识别分割精度与效果,确定最佳模型结构。【结果】(1)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测度(F1)分数可达89.7%,平均精度(A_(P))可达88.0%;在虫害识别分割方面的F1分数可达84.3%,A_(P)可达82.2%。相较于Mask R-CNN,在目标框选与目标分割方面分别提升8.75%与8.40%。(2)对于小目标虫害识别分割任务,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F1分数可达88.4%,A_(P)可达86.3%;在虫害识别分割方面的F1分数可达84.0%,A_(P)可达81.7%。相较于Mask R-CNN,在目标框选与目标分割方面分别提升9.30%与9.45%。【结论】对于复杂真实场景下的图像实例分割任务,其识别分割效果极大地依赖于模型对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而融合了Swin Transformer的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在主干网的特征提取能力更强,模型整体的识别分割效果更好,可为虫害的识别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保护农、林、牧等产业资源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识别 Swin Transformer Mask R-CNN 实例分割 土沉香 黄野螟
原文传递
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洪仁辉 尹吉锋 +2 位作者 陈彧 徐建辉 黄小谦 《热带林业》 2019年第3期66-68,共3页
白木香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珍贵乡土树种。黄野螟是白木香人工林重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白木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概括了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对白木香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木香 人工栽培 黄野螟 进展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志云 郑礼飞 +3 位作者 王玲 李东文 曹春雷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48-49,共2页
采用叶浸渍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772632mg/L和0.000008884mg/L,后者毒力大于前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和7:3混配时的增效... 采用叶浸渍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772632mg/L和0.000008884mg/L,后者毒力大于前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和7:3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从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考虑,7∶3配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氯虫苯甲酰胺 高效氯氰菊酯 农药复配
下载PDF
甲维盐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玲 郑礼飞 +3 位作者 陈志云 李东文 曹春雷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苏云金杆菌 农药复配
下载PDF
土沉香对黄野螟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茅裕婷 张蒙 +6 位作者 靳秀芳 马涛 王偲 孙朝辉 陈晓阳 李奕震 温秀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6,共8页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林间调查 抗性鉴定
下载PDF
5种药剂对黄野螟幼虫的林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琼 杨德军 +2 位作者 刘际梅 钟萍 陈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59-60,91,共3页
近年来,西双版纳白木香人工林大面积的爆发了食叶害虫黄野螟,对白木香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防治该虫的有效办法,在西双版纳普文镇4 a生白木香人工林里,选择5种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幼虫均有一定... 近年来,西双版纳白木香人工林大面积的爆发了食叶害虫黄野螟,对白木香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防治该虫的有效办法,在西双版纳普文镇4 a生白木香人工林里,选择5种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效,以甲维·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效果较好,3种浓度药后1 d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其次是氯氰·毒死蜱,药后2 d达到1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4 d也达到100%,而生物农药5%的苦参碱在药后1 d防效表现最弱,但药后4 d均能达到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杀虫剂 防治试验
下载PDF
黄野螟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及超微结构
16
作者 钱沉鱼 苏钟琪 +1 位作者 温秀军 马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4,共8页
为深入了解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释放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为一个完整的环状上皮结构,位于腹部... 为深入了解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释放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为一个完整的环状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第8腹节和第9腹节之间的节间膜上。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分布着3类8种感器,即I~IV型毛形感器、I和II型刺形感器及I和II型锥形感器。分泌腺细胞单层密集排列在角质层内表面,细胞呈柱状或圆形,表皮层分为上表皮和内表皮,细胞中还有发达的肌肉层、脂滴以及线粒体等结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性信息素分泌腺 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黄野螟幼虫行为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思颖 赵鹏飞 +2 位作者 常明山 杨娟 杨振德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2期280-284,共5页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用浸叶法分析药剂对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黄野螟幼虫在防卫和化蛹时存在吐丝行为;偏好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嫩叶,取食嫩叶幼虫的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幼虫。在1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最高;在25和3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较低。乙基多杀菌素和乙多·甲氧酰肼对黄野螟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黄野螟 行为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河口土沉香炭疽病、黄野螟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涛 赵国祥 +3 位作者 赵东兴 陈林杨 周劲松 王树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63-67,共5页
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 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害级别较轻;(2)黄野螟危害具有发生面广、级别较重、虫口密度较大的特征,平均虫叶率为9.0%,百叶虫量平均值为22.3头,危害高峰期为3~4月和10~12月;(3)炭疽病和黄野螟的发病规律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非显著相关关系,日照、气温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土沉香 炭疽病 黄野螟 调查
下载PDF
沉香暴食害虫黄野螟性信息素分泌源EAG和GC-MS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浩然 王同飞 +2 位作者 文平 王刚 庄翔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为了探究黄野螟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具体部位,将雌蛾解剖为头、胸、腹、翅4部分,分别使用其挥发性气味对雄蛾进行触角电生理(EAG)检测,确定雌蛾腹部挥发物可以刺激黄野螟雄蛾产生最强的电生理响应。通过使用雌蛾腹部前、中、后3段的挥发... 为了探究黄野螟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具体部位,将雌蛾解剖为头、胸、腹、翅4部分,分别使用其挥发性气味对雄蛾进行触角电生理(EAG)检测,确定雌蛾腹部挥发物可以刺激黄野螟雄蛾产生最强的电生理响应。通过使用雌蛾腹部前、中、后3段的挥发物信号刺激雄蛾触角的电生理检测,进一步发现雌蛾腹部中段挥发物信号对雄蛾触角具有最强电生理活性,指示雌蛾腹部中段最可能是雌蛾性信息素释放的主要部位。另外,对雌蛾腹部3段结构提取挥发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GC-MS)检测和总离子图(TIC)对比,结果发现腹部中段挥发物成分中具有2个雌虫特异性成分,为该组织最强电生理活性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基础。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开发黄野螟的高效性诱剂确定了成分来源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蛾科 黄野螟 性信息素来源 触角电位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试验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冼世庆 王祥 +3 位作者 林思诚 冼子耀 卜蜜源 陈全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为了解林间应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效果,以茂名市公馆镇周坑村的土沉香林地为试验地,设置了3个处理:处理Ⅰ,放蜂0次;处理Ⅱ,在黄野螟产卵初期释放1次广赤眼蜂;处理Ⅲ,在黄野螟产卵初期和产卵初期4 d后各释放1次广赤眼蜂。通过观察各... 为了解林间应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的效果,以茂名市公馆镇周坑村的土沉香林地为试验地,设置了3个处理:处理Ⅰ,放蜂0次;处理Ⅱ,在黄野螟产卵初期释放1次广赤眼蜂;处理Ⅲ,在黄野螟产卵初期和产卵初期4 d后各释放1次广赤眼蜂。通过观察各处理下林间广赤眼蜂对黄野螟卵粒寄生率和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的变化发现,在处理后的60 d内,随着广赤眼蜂在林间自我繁殖数量的增加和对黄野螟幼虫发生量的控制,处理Ⅲ下广赤眼蜂对黄野螟卵粒寄生率大于处理Ⅰ和Ⅱ,且呈现较大增长趋势,处理Ⅰ和Ⅱ趋于平稳,无增长趋势;处理Ⅲ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整体上小于处理Ⅰ和Ⅱ,且呈现较大下降趋势,处理Ⅰ和Ⅱ都呈现较小的增长趋势。以上结果说明,在黄野螟产卵初期和产卵初期4 d后各释放1次广赤眼蜂,可大幅提高广赤眼蜂对黄野螟卵粒寄生率,有效降低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广赤眼蜂 生物防治 沉香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