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gene is indispensable for molting process in Heortia vitessoides(Lepidoptera:Crambidae) 被引量:1
1
作者 YE Qing-ya LI Zhi-xing +3 位作者 CHEN Qing-ling SUN Ming-xu YIN Ming-liang LIN T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95-504,共10页
As intracellular fatty acid(FA) carriers,FA-binding proteins(FABPs) widely participate in the absorption,transport,and metabolism of FAs.It is a key protein in insect lipid metabolis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 As intracellular fatty acid(FA) carriers,FA-binding proteins(FABPs) widely participate in the absorption,transport,and metabolism of FAs.It is a key protein in insect lipid metabolis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nsects.An FABP gene(HvFABP) was cloned from the transcriptional library of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Lepidoptera:Crambidae),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CR(RTqPCR).Stage-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HvFABP highly expressed from prepupal to adult stages and in larval midgut and adult wings.HvFABP expression may be induced through starvation,mRNA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at 24 and 48 h and upregulated at 72 h after starvation.Furthermore,20-hydroxyecdysone can induce the upregulation of its expression.RNA interference-mediated silencing of Hv FABP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HvFABP expression,resulting in delayed development,abnormal molting or lethal phenotypes,an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survival rat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vFABP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olting of H.vitess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STARVATION 20-HYDROXYECDYSONE RNA interference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
下载PDF
RNA interference of a 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gene reveals its rol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chitin and lipids in Heortia vitessoides(Lepidoptera:Crambidae) 被引量:2
2
作者 Jing-Xiang Chen Zi-Hao Lyu +2 位作者 Chun-Yan Wang Jie Cheng Tong Li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Trehalose 6-phosphate synthase(TPS),an enzyme that hydrolyzes two glucose molecules to yield trchalose,plays a pivotal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In this study,we cloned the 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Trehalose 6-phosphate synthase(TPS),an enzyme that hydrolyzes two glucose molecules to yield trchalose,plays a pivotal rol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In this study,we cloned the 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gene(HvTPS)and investigated its expression patterns in various tssues and d:velopmental stages in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Lepidoptera:Crambidac).HvTPS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fat body and after pupation or before molting.We knocked down TPS in H.vitessoides by RNA interference and found that 3.0μg of dsHvTPS resulted in optimal interference at 24 h and 36 h post-injection and caused a sharp decline in the survival rate during the 5th instar larval-pupal stage and obviously abnormal or lethal phenotypes.Additional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s,TPS activity and trehalose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glucos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4 h or 36 h after injection with 3.0μg of dsHIvTPS.Furthermore,the silencing of HvTPS suppressed the cxpression of six key genecs in the chitin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one key gene related to lipid catabolism.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wo genes associated with lipid biosynthesis were upregulated.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HvTPS is essential for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vitessoid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utility of key genes involved in chitin and lipid biosynthesis for controlling insec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in biosynthesis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 lipid biosynthesis metamor-phosis RNA interference 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原文传递
黄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乔海莉 陆鹏飞 +5 位作者 陈君 徐常青 马维思 覃蓉敏 李向明 程惠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4-1252,共9页
黄野螟是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仅发现为害白木香。本文通过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黄野螟在广东省化州地区一年发生8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 黄野螟是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仅发现为害白木香。本文通过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黄野螟在广东省化州地区一年发生8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羽化,4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发育历期不同,12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28~32 d。卵集中产在白木香幼嫩叶片背面,孵化率达95%以上,卵期约3~4 d。幼虫共5龄,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低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土壤中或枯枝落叶层间结蛹室化蛹,化蛹深度在距地表2 cm左右,蛹期8~15 d。成虫羽化多集中于夜间,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白木香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天敌
原文传递
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文华 贾彩娟 +3 位作者 陈惠平 付浪 温健 陈科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3-848,共6页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控制作用,观察了叉角厉蝽的捕食行为,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对其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控制作用,观察了叉角厉蝽的捕食行为,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效应以及空间异质性对其捕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黄野螟幼虫攻击率大小顺序为:5龄若虫>雌成虫>3龄若虫,对3龄黄野螟幼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9、15.38及12.85头。当猎物密度固定为50头/盒时,随着叉角厉蝽密度的增加,其捕食量也逐步增加,但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则减弱,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另外,叉角厉蝽的捕食效能也因空间环境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空间越大,其捕食率越低。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估叉角厉蝽对黄野螟的控制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叉角厉蝽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下载PDF
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志云 李东文 +3 位作者 王玲 李奕震 黄湘如 秦长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4,共5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蛹期9.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7和8.6 d。幼虫共5龄,1~4龄具群集性,5龄的取食量占幼虫期的70.24%。卵主要分布于寄主树冠下层嫩叶端部的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黄野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志云 王玲 +3 位作者 李东文 李奕震 黄湘如 秦长生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和4种农药分别毒杀黄野螟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龄幼虫,1.8%阿维菌素乳油500万倍液,0.5%甲维盐微乳剂500万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5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20 00...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和4种农药分别毒杀黄野螟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龄幼虫,1.8%阿维菌素乳油500万倍液,0.5%甲维盐微乳剂500万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5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20 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的致死率均达100%;对低龄幼虫,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和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7.7%。在林间,阿维菌素或甲维盐500万倍液、森得保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杀虫剂 筛选试验
下载PDF
7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卢进 刘怡 +3 位作者 李莉玲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2%烟碱·苦参碱100倍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72.7%和29.6%。处理后48h,森得保10倍滑石粉粉剂、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5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500倍溶液、白僵菌500倍溶液、3%苯氧威4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1.2%烟碱·苦参碱100倍水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水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2%和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杀虫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黄野螟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蒙 马涛 +2 位作者 朱雪娇 温秀军 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栓锥感器及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外颚叶侧壁和外颚叶端部边缘有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各1个。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幼虫 头部 电镜扫描 化学感器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嘉杰 李东文 +3 位作者 郑礼飞 陈志云 王玲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阿维菌素 苏云金杆菌 农药复配
下载PDF
6种生物农药防治白木香黄野螟幼虫毒力和田间药效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亚奎 战晴晴 +3 位作者 卢丽兰 杨云 刘洋洋 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3,37,共4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最小,为14.31mg/L;田间药效评价显示,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效果最佳,药后1 d校正死亡率为90.56%;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在药后2 d校正死亡率达到90.88%,增速明显。建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桉油精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下载PDF
一种鉴定土沉香黄野螟雌雄蛹的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春雷 郑礼飞 +2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杨兴翠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报道一种根据黄野螟蛹腹节的形态特征,迅速准确区分黄野螟蛹雌雄的方法。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较雄蛹生殖孔裂缝短,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仅在第8腹节末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柳叶眉状... 报道一种根据黄野螟蛹腹节的形态特征,迅速准确区分黄野螟蛹雌雄的方法。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较雄蛹生殖孔裂缝短,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仅在第8腹节末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柳叶眉状斑纹,在第9腹节前端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一半圆状突起,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雌雄 区分
下载PDF
杀虫灯与诱集植物联合防控白木香黄野螟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乔海莉 徐常青 +4 位作者 徐荣 郭昆 魏建和 李向明 陈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5-2029,共5页
黄野螟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发现其成虫对频振式杀虫灯和开花的蜜源植物具有很强的趋性。该文于黄野螟各代成虫羽化期,调查野外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黄野螟... 黄野螟是近几年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目前发现其成虫对频振式杀虫灯和开花的蜜源植物具有很强的趋性。该文于黄野螟各代成虫羽化期,调查野外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黄野螟成虫对其嗜食蜜源植物的行为反应;再将频振式杀虫灯悬挂在这些植物附近,评价其诱虫效果。结果显示,黄野螟成虫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种类诸多。假蒿和檀香是黄野螟成虫嗜食的蜜源植物,将其作为诱集植物与白木香同期、按条带式或棋盘式种植在白木香林间或林缘,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5%~10%,并与频振式杀虫灯联合应用,每盏灯每日可诱杀几百头至上千头黄野螟成虫。由此可见,利用频振式杀虫灯与诱集植物结合是对白木香害虫黄野螟诱集歼灭的双重“诱杀”,是一种实用、高效、生态环保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频振式杀虫灯 诱集植物 综合防治
原文传递
温度及补充营养对黄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795,共7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d·℃。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补充营养 寿命
下载PDF
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虫害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家军 张旭 +5 位作者 郭颖 刘昱坤 郭安琪 石蒙蒙 王鹏 袁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实现对虫害的精准监测,提出了一种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复杂真实场景下多幼虫个体图像识别分割困难的问题。【方法】选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改进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的主干网部分... 【目的】为了实现对虫害的精准监测,提出了一种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复杂真实场景下多幼虫个体图像识别分割困难的问题。【方法】选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改进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的主干网部分,对黄野螟幼虫虫害图像进行识别分割。针对不同结构参数的Swin Transformer模型与ResNet模型,调整各层的输入输出维度,将其分别设置为Mask R-CNN的主干网进行对比实验,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不同主干网的Mask R-CNN模型对黄野螟幼虫的识别分割精度与效果,确定最佳模型结构。【结果】(1)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测度(F1)分数可达89.7%,平均精度(A_(P))可达88.0%;在虫害识别分割方面的F1分数可达84.3%,A_(P)可达82.2%。相较于Mask R-CNN,在目标框选与目标分割方面分别提升8.75%与8.40%。(2)对于小目标虫害识别分割任务,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F1分数可达88.4%,A_(P)可达86.3%;在虫害识别分割方面的F1分数可达84.0%,A_(P)可达81.7%。相较于Mask R-CNN,在目标框选与目标分割方面分别提升9.30%与9.45%。【结论】对于复杂真实场景下的图像实例分割任务,其识别分割效果极大地依赖于模型对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而融合了Swin Transformer的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在主干网的特征提取能力更强,模型整体的识别分割效果更好,可为虫害的识别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保护农、林、牧等产业资源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识别 Swin Transformer Mask R-CNN 实例分割 土沉香 黄野螟
原文传递
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洪仁辉 尹吉锋 +2 位作者 陈彧 徐建辉 黄小谦 《热带林业》 2019年第3期66-68,共3页
白木香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珍贵乡土树种。黄野螟是白木香人工林重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白木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概括了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对白木香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木香 人工栽培 黄野螟 进展
下载PDF
黄野螟的羽化和生殖行为节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忠 谢伟忠 +3 位作者 朱诚棋 陆雪雷 曹春雷 温秀军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24-27,30,共5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黄野螟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黄野螟的羽化率为83.20%,羽化期为10 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20∶00~22∶00,雌雄性比为1.12∶1,且雄蛾先于雌蛾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 d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开始求偶,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强烈,雌蛾的求偶行为多发生在20∶00~21∶00,成虫光期未见交尾行为,成虫日龄影响交尾行为,4日龄成虫交尾率最高。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率超过90%。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6.32 d和5.75 d,未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8.83 d和8.24 d,说明交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羽化节律 交配 产卵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黄野螟性信息素粗提物组分GC-MS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胜男 沈婧 +4 位作者 牟静 秦文权 罗晶 张锦坤 温秀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一种严重危害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食叶害虫。该研究采用吸附法、溶剂提取法、腺体直接进样法等3种方法获得性信息素的粗提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一种严重危害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食叶害虫。该研究采用吸附法、溶剂提取法、腺体直接进样法等3种方法获得性信息素的粗提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附法的粗提物有87个物质峰,性信息素疑似物2种,分别为Z8-12:OH和E8,E10-12:OH;溶剂提取法的粗提物有163个物质峰,性信息素疑似物2种,分别为Z8-12:OH和Z7-12:Ac;腺体直接进样法没有从其样本分析出黄野螟性信息素的疑似成分。试验比较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黄野螟性信息素组分提取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性信息素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志云 郑礼飞 +3 位作者 王玲 李东文 曹春雷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48-49,共2页
采用叶浸渍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772632mg/L和0.000008884mg/L,后者毒力大于前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和7:3混配时的增效... 采用叶浸渍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772632mg/L和0.000008884mg/L,后者毒力大于前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和7:3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从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考虑,7∶3配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氯虫苯甲酰胺 高效氯氰菊酯 农药复配
下载PDF
甲维盐与苏云金杆菌复配对黄野螟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玲 郑礼飞 +3 位作者 陈志云 李东文 曹春雷 李奕震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37-38,共2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苏云金杆菌 农药复配
下载PDF
土沉香对黄野螟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茅裕婷 张蒙 +6 位作者 靳秀芳 马涛 王偲 孙朝辉 陈晓阳 李奕震 温秀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6,共8页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黄野螟 林间调查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