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中暑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苏磊 郭振辉 钱洪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9-910,共2页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重症中暑住院病人的发病原因、类型、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及死亡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8所部队医院1988年1月~2005年3月共117例中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中暑病人中有110例(94.02%)发生在军事训练...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重症中暑住院病人的发病原因、类型、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及死亡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8所部队医院1988年1月~2005年3月共117例中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中暑病人中有110例(94.02%)发生在军事训练中,其中11例(10%)训练前或训练中合并有轻微不适;重症中暑中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43.62%、42.55%、13.83%,三者的死亡率分别为9.76%、5%、23%;重症中暑合并肝功能损害者占31.9%,合并中枢神经功能损害者占14.9%,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占21.3%;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病人全部存活,合并单个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死亡率为3.6%,合并MOF者死亡率为35%。结论 尝试建立中暑军事化预报指数对科学指导基层部队训练可能有益;中暑救治过程中除了降低中心体温这一“第一关键点”外,对于合并多个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死亡率高的病人治疗上可能还存在“第二关键点”;当前部队中暑医疗救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日射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重症中暑防治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63
2
作者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3-885,共3页
传统对于重症中暑的定义与分型更多基于中暑的外在表现,而对发病机制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不明显。本文介绍对重症中暑本质的再认识,以及第一关键点理论和第二关键点假说等,并结合国内外同期学术进展对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进行探... 传统对于重症中暑的定义与分型更多基于中暑的外在表现,而对发病机制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不明显。本文介绍对重症中暑本质的再认识,以及第一关键点理论和第二关键点假说等,并结合国内外同期学术进展对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进行探讨与回顾,以期将重症中暑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创立有影响力的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多器官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 被引量:49
3
作者 宋青 毛汉丁 刘树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1-545,共5页
尽管人们对中暑的认识历史悠久,但国内外有关中暑的相关概念及分类一直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明确的标准,这对人们正确认识并积极预防中暑带来了障碍。该文归纳关于中暑的相关概念、中暑分级诊断的现状,并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对... 尽管人们对中暑的认识历史悠久,但国内外有关中暑的相关概念及分类一直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明确的标准,这对人们正确认识并积极预防中暑带来了障碍。该文归纳关于中暑的相关概念、中暑分级诊断的现状,并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对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提出新的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疾病预防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热射病 热衰竭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荣鹏 孟建中 陈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近期临床和实验证据进一步表明热射病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热细胞毒性、凝血紊乱和继发于肠道和其他器官损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复杂相互作用所致。快速降温和多器官功能支持是其最有效的临...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近期临床和实验证据进一步表明热射病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热细胞毒性、凝血紊乱和继发于肠道和其他器官损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复杂相互作用所致。快速降温和多器官功能支持是其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即使这样仍有许多患者会留下永久的神经系统损伤或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10%~50%[4]。因此,综合分析HS患者的病理机制,探讨HS引起SIRS的易感因素,研究干预HS的适当时机,为推出新思路和救治新策略,降低HS死亡率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发病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防治策略
下载PDF
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辉 宋青 +4 位作者 周飞虎 潘亮 康红军 谢菲 岳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 目的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过3h的患者归入延迟降温组(n=1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0、12、24、48、72h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升压药使用时间,分析亚低温在热射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入院24h后延迟降温组CK值显著高于亚低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LDH值在24~48h后开始下降,48、72h时显著低于延迟降温组(P<0.01)。亚低温组与延迟降温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和25.0%(P<0.05)。亚低温组使用升压药的时间(68.5±39.7h)明显短于延迟降温组(228.7±139.7h,P<0.01)。结论迅速应用亚低温处理能有效减轻脏器损伤程度,改善热射病患者全身情况及预后,是治疗EHS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低温 人工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震 李建军 +3 位作者 董化江 涂悦 孙世中 张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15日至8月30日在本院采用CRRT治疗合并MODS的1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连续性静-静脉...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15日至8月30日在本院采用CRRT治疗合并MODS的19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CVVH置换液初始温度为28~32℃,持续2.0~2.5 h,之后置换液维持36℃。观察患者的预后及不良反应,监测患者CRRT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iO2);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动脉血乳酸(Lac)水平。结果15例痊愈或好转,4例死亡。与治疗前比较,经CVVH治疗后患者体温、HR(次/min)、MAP(mm Hg,1 mm Hg=0.133 kPa)、APACHEⅡ评分(分)、PaO2/FiO2(mm Hg)均明显改善(体温:36.8±0.2比41.6±0.3,HR:93.6±10.3比132.5±11.4,MAP:69.8±9.9比45.2±7.7,APACHEⅡ评分:12.3±3.9比29.6±4.6,PaO2/FiO2:213.6±95.4比126.5±87.4,均P<0.05);BUN(mmol/L)、SCr(μmol/L)、Mb(μg/L)、CK(U/L)、ALT(U/L)、AST(U/L)、Lac(mmol/L)均显著降低(BUN:23.9±5.3比42.6±5.4,SCr:123±47比356±51,Mb:201±45比468±39,CK:217±32比843±41,ALT:79±36比894±88,AST:57±28比867±92,Lac:3.5±2.4比16.6±3.9,均P<0.05)。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CRRT可有效降低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清除BUN、SCr、Mb等代谢产物,减轻炎症反应,支持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CRRT治疗合并MODS的热射病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军事训练导致的致死性劳力性热射病病因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纪筠 宋青 +6 位作者 周飞虎 岳慧 唐晟 潘亮 何蕾 谢菲 王秀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有EHS病例进行评估。以最终治疗结果是否存活为标准,分为死亡病例组(F组)和存活病例组(S组),比较两组易感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EHS均发生在军事训练中,18例患者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在EHS的易感因素中,体力不足、与体能不相适应的体力训练、对伤病员没有进行正确的医学分类、诊断不当以及治疗不当等5个因素在死亡病例组与存活病例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病例组中,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为10±1.41,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组5.64±1.96(P<0.01)。结论军事训练应强调科学的训练方法,严格执行训练规程。同时还需普及相关人员的EHS防治知识,从自身预防EH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持续血液净化在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周飞虎 宋青 +3 位作者 潘亮 康红军 刘辉 岳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热射病(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9年8月HS合并MODS患者1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17~25岁。每次治疗24~48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为2~4L/h,血流...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热射病(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9年8月HS合并MODS患者1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17~25岁。每次治疗24~48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为2~4L/h,血流量150~25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而对于部分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给予补充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底物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结果11例患者中9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CBP治疗中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氧合指数均有所改善,多巴胺剂量逐渐减少(P<0.0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血中肌酐、尿素氮、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下降明显(P<0.05),但胆红素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CBP对HS合并MODS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是抢救HS合并MODS患者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热射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肌酸激酶浓度在劳力性热射病早期判别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岳慧 宋青 +1 位作者 纪筠 周飞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K)值作为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别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7年8月6所部队医院的11例EHS病例。以预后为标准,将11例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4)及存活组(n=7),比较两组病例入院后0 h、12 h、24 h、...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K)值作为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别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7年8月6所部队医院的11例EHS病例。以预后为标准,将11例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4)及存活组(n=7),比较两组病例入院后0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的CK数值,并描绘48 h CK值的ROC曲线,分析CK值在发病早期判别预后的意义。结果:在入院后各时间点死亡组CK值持续升高,存活组CK值略升高后保持稳定并逐渐下降,两组CK值在48 h、60 h、72 h有显著差异(P<0.05),48 h CK值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893。结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CK值的变化趋势显著不同,CK值可以在发病早期(48 h)判别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劳力性 肌酸激酶 死亡率
下载PDF
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萌萌 张宇 +1 位作者 赵妍 康红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热射病(HS)是以核心温度超过40?℃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谵妄、抽搐、昏迷)为特点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高热和继发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组织损伤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生理机制,是... 热射病(HS)是以核心温度超过40?℃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谵妄、抽搐、昏迷)为特点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高热和继发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组织损伤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导致H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HS所致的各器官损害各具特点,了解HS发病机制、各器官损害特点及变化规律,对该病的临床救治、研究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并强化目标控制温度管理救治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胜 葛燕萍 +2 位作者 张冬惠 王绍谦 马汤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并强化目标控制温度(ITCT)管理救治热射病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热射病诊断标准的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并强化目标控制温度(ITCT)管理救治热射病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热射病诊断标准的重症患者6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在入院4 h内)CBP及ITCT管理:ITCT是体温降至目标控制温度(TCT),保持肛温(35.0±0.5)℃,并维持72 h;CBP是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前及治疗3 d、7 d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15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以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TNF-α及对照组IL-1β、CRP、PCT、CK、LDH、D-二聚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治疗后IL-1β、CRP、PCT、CK、LDH、D-二聚体则均逐渐降低,治疗后3 d、7 d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 d:TNF-α(μg/L)为20.8±2.4比25.4±3.1,IL-1β(μg/L)为5.8±1.3比9.6±2.2,CPR(mg/L)为96.9±42.9比185.9±56.4,PCT(ng/L)为3.9±1.1比8.8±2.4,CK(kU/L)为2.8±0.9比5.6±1.1,LDH(U/L)为535.3±421.8比1535.5±528.6,D-二聚体(μg/L)为216.8±129.8比469.9±131.9;7 d:TNF-α(μg/L)为8.2±1.8比16.6±2.1,IL-1β(μg/L)为4.7±1.5比8.3±2.4,PCT(ng/L)为2.8±0.9比5.1±1.8,CRP(mg/L)为35.8±14.6比95.9±39.3,CK(kU/L)为1.0±0.2比6.2±0.8,LDH(U/L)为215.9±145.3比795.2±212.9,D-二聚体(μg/L)为179.5±65.3比321.8±116.6,均P〈0.01〕;观察组治疗7 d、15 d APACHEⅡ评分和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连续性血液净化 强化目标温度控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劳力性热射病国内外防治现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骆德强 陈自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742,共6页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急症,起病急且识别困难。预防EHS发生的重点包括对环境的专业评估、预防措施的提前制订、发病内外风险因子的识别、热适应和耐力训练的事前进行、高风险人员的实时状态监测等。EHS发生后,救治成功...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急症,起病急且识别困难。预防EHS发生的重点包括对环境的专业评估、预防措施的提前制订、发病内外风险因子的识别、热适应和耐力训练的事前进行、高风险人员的实时状态监测等。EHS发生后,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现场识别及诊断,继而迅速实施有效的降温措施,为EHS患者转入医院治疗赢得时间。本文对目前EHS患者从现场到医院的国内外救治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目前EHS识别、诊断、降温措施、医院内外救治的理念与原则,以期为医院内外EHS救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预后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通过减轻小肠损伤缓解重症中暑大鼠全身炎症反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怿 童华生 +4 位作者 潘志国 陈玉兰 林幼萍 江东新 苏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3-648,共6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减轻小肠损伤方面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重症中暑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血必净组),每组12只。将...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减轻小肠损伤方面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重症中暑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血必净组),每组12只。将大鼠置于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2)℃,湿度(65±5)%〕制备经典中暑模型,热应激时间为60 min;假手术组大鼠置于25℃室温下观察。于实验开始时及热应激后取股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脂多糖(LPS)浓度。实验结束后开腹获取小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小肠损伤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组织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热应激后,模型组大鼠血中TNF-α、IL-1β、IL-6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NF-α(μg/L):443.00±110.10比98.36±44.61,IL-1β(μg/L):436.37±163.64比64.24±16.15,IL-6(μg/L):342.70±92.42比54.40±13.22,LPS(μg/L):0.68±0.22比0.09±0.02,均P<0.01〕;而血必净组上述各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μg/L):340.45±68.57比443.00±110.10,IL-1β(μg/L):191.33±82.78比436.37±163.64, IL-6(μg/L):192.21±37.89比342.70±92.42,LPS(μg/L):0.43±0.17比0.68±0.22,均P<0.01〕。模型组小肠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肠黏膜坏死、出血等病理改变;血必净组病理改变减轻,且损伤病理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分:2.10±1.15比3.20±0.67,P<0.01)。模型组小肠组织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而血必净组各指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iNOS(校正A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血必净注射液 内毒素血症 炎症反应 肠损伤
原文传递
劳力型热射病致死性误区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青 刘树元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劳力型热射病,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又极为迅速,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实施不正确的治疗方案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文章通过对我国...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劳力型热射病,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又极为迅速,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实施不正确的治疗方案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文章通过对我国救治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出劳力型热射病的"十大致死性误区",希望引起军内外同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死亡 致死性误区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热射病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霞 王霆 +2 位作者 蔡琦 祁雷 沈雁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对热射病( HS)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我院急诊接诊的 HS 患者45例,对患者进行MEW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记录评分结果及...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对热射病( HS)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我院急诊接诊的 HS 患者45例,对患者进行MEW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记录评分结果及获取结果所需时间。比较两种评分结果获取时间,分析两种评分结果的相关性,ROC曲线观察两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EWS评分结果获取时间(TM)少于APACHEⅡ评分(TA)(P<0.05);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54(P<0.05);两种评分对HS患者的不良预后均有评估能力(P<0.05),但两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评分对HS患者病情评估和死亡预测的价值与APACHEⅡ评分相似,但MEWS评分方法简单,获取时间短,便于急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热射病(HS)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热射病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苗利辉 宋青 +9 位作者 刘辉 周飞虎 康红军 潘亮 胡婕 陈洁坤 张婷 吴振华 赵佳佳 周京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HS)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参与救治的39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道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热射病(HS)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参与救治的39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道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道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统计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功能障碍持续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对胃肠道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9例HS患者中有32例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2.05%。共统计到27例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为(2.3±0.8)分;39例HS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7.3±15.2)d,ICU住院时间为(37.8±25.0)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7.8±14.0)d。胃肠道功能障碍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胃肠道功能障碍组(分:26.30±6.00比17.40±6.00,t=3.555,P=0.001),而28 d病死率虽高于非胃肠道功能障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75%(14/32)比14.29%(1/7),P=0.21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7,P=0.000);胃肠道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与ICU住院时间(r=0.797, P=0.000)及呼吸机使用时间(r=0.634,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胃肠道功能可反映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胃肠道功能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 病死率 预后
原文传递
热射病快速降温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佳佳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热射病是指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核心体温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热疾病综合征,为致命性急症,其发病机制为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产热与散热失衡引起体内大量热蓄积导致体温急剧升高。热应激所致细胞... 热射病是指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核心体温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热疾病综合征,为致命性急症,其发病机制为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产热与散热失衡引起体内大量热蓄积导致体温急剧升高。热应激所致细胞和器官水平受损可引起疾病进行性恶化,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其预后常与机体高热程度及持续时间相关,快速有效降低核心体温是临床治疗的首要措施,若降温延迟,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临床治疗中使用的降温方法主要包括通过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进行的物理降温,血液滤过、血管内降温、冰盐水灌胃或灌肠等侵入性体内降温,以及药物降温等。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治疗机构降温设备条件,以及操作者对降温措施和设备的熟练程度,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的降温方式对患者的成功救治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治疗热射病的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体温调节 治疗
下载PDF
热射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士文 陈阿楠 +1 位作者 卜甜甜 于生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热射病一种临床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人们对认识热射病已有数个世纪,但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没有清楚认识,本文将对近年来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给予综述。
关键词 热射病 发病机制 内毒素 综述
下载PDF
气象因素与中暑发生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长来 茅志成 程极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40-43,共4页
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 对1988、1994、1995年3个高温年份南京市区260万自然人群中563例重症中暑病例与逐日气象因素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发病当日平均气温x1、最高气温x2、相对湿度x3、平均风速x4、日照时间x5和降水量x6等6个气象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发病前1~5天的2~6天平均值M11~M15、…、M61~M65共36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重症中暑总例数作为应变量。筛选结果:x1、x3、M12、M32四项对Y有显著贡献。由标准回归系数可见,x1较xX3,M12较M32贡献大。连续3日的平均气温M12及相对湿度M32较x1、x3对日重症中暑人数影响要大。当M12超过30℃且M32超过73%易出现中暑。这结果在1997年做了初步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
下载PDF
野外演练致劳力性热射病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规律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丹丹 孟建中 +6 位作者 吕苏一 荣鹏 徐建江 王扬 李新立 张洪彬 高利群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63-267,共5页
探讨18名学员野外演练致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规律及高危因素。以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评估时点",观察其24 h、48 h、72 h多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策略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救治时机... 探讨18名学员野外演练致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规律及高危因素。以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评估时点",观察其24 h、48 h、72 h多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策略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救治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发病24 h,患者多因低血压、高钾血症、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其中6例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实施CBP,平均治疗时间为(53.43±15.30)h。(2)发病48 h,94.44%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幅度≥50×109/L,其中有27.78%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值≤50×109/L。有61.11%的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8.89%的患者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有50%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皮肤出血。(3)发病72 h后,有83.33%患者出现ALT、TBIC水平增高;经B超检查可见中、小量腹水,其中6例经保肝药物及CBP后,TBIC、ALT恢复正常、胸腹水亦吸收,而非CBP治疗患者ALT水平则在入院后5~14 d逐渐恢复正常。(4)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1)当热平衡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ARDS和DIC是热射病致死的高危因素,而热损伤、横纹肌溶解及SIRS则是上述病变的主要原因。(2)早期降温、扩容、抗休克、镇静,并在补足凝血因子的前提下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改善患者的预后。(3)CBP可降低核心体温、保护内皮细胞,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野外演练 多器官 规律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