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5
1
作者 汤一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6-72,共7页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 ;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可把它叫作实际 (社会政治 )运作型的解释。尽管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 ,但上列三种方法无论如何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释学” 先秦时期 学科模式 哲学思想 《韩非子》《老子》 《系辞》 《易经》 《左传》 《春秋》
下载PDF
法家的道理之论:从管子到韩非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19,共7页
在先秦法家中,管子和韩非子对道、理的说法最多。这些说法与道家和儒家的同类说法有相通之处。管子的君道论和天道公理论、韩非子的分理论和道、理、物三相结构论都很有意义。现代学者钱穆对中国道与理的论述也值得注意,但同时也有不足。
关键词 道与理 法家 管子 韩非子
下载PDF
试论韩非子的尊君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夏云 颜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0-38,共9页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 《韩非子》是一部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法家集大成著作。它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尊君”思想,并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它充分体现了韩非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以“法”、“术”、“势”为手段给君王独尊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它本质上是一种“帝王”学说.作为一种帝王统治手段的依据,它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客观上弊远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尊君 影响
下载PDF
古代中国“王霸并用”观念及其近代形态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洪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孟子秉持以德服人的仁政立场和王道政治,立场鲜明地反对以力服人的霸政,荀子则认为"王"、"霸"概念在政治理想与目标层面,并不存在根本差异,所不同者只在于前者表征一种纯粹的王道政治,后者体现现实倾向的政治治理... 孟子秉持以德服人的仁政立场和王道政治,立场鲜明地反对以力服人的霸政,荀子则认为"王"、"霸"概念在政治理想与目标层面,并不存在根本差异,所不同者只在于前者表征一种纯粹的王道政治,后者体现现实倾向的政治治理。韩非子王霸论的核心,其实在于内政治理以增强自身实力从而在列国兼并过程中求得一席之地,最终目标仍然在于王道。荀韩王霸并用的观念,在秦汉以后的政治实践中不仅长期获得认同,而且在近代亦为中体西用观念提供了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王霸 近代形态
下载PDF
论《韩非子·说林》的性质与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世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韩非子·说林》上下两篇本是韩非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汇编,内容多为传说故事,类似 于后来之“故事集”。它的文体学意义有二:一方面,它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标志着我国寓言的 独立;另一方面,它对后世笔记小说有很大的影响,可... 《韩非子·说林》上下两篇本是韩非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汇编,内容多为传说故事,类似 于后来之“故事集”。它的文体学意义有二:一方面,它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标志着我国寓言的 独立;另一方面,它对后世笔记小说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将其称作“准笔记小说”,这一点通过它与 《说苑》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林》 《韩非子》 文体 笔记小说 寓言集
下载PDF
《韩非子》否定副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车淑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在《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工虽基本明确,但其严格性较之以前已明显减弱,相同用法的同一类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布对立现象也已不明显,无论是表示一般否定的、表示禁戒性的,还是表示否定判断的、表示未然的,否定副词都有... 在《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工虽基本明确,但其严格性较之以前已明显减弱,相同用法的同一类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布对立现象也已不明显,无论是表示一般否定的、表示禁戒性的,还是表示否定判断的、表示未然的,否定副词都有统一为“不”的倾向。在这一时期,词汇更加规范和稳定,也因此形成了很多能够延用下来的习惯用语和格式。同时,战国末期的口语中已有判断词“是”和“非”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否定副词 词汇 习惯用语 “不”
下载PDF
《韩非子》副词研究
7
作者 孙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1-57,共7页
把《韩非子》中的副词看作是一个相对自足的封闭系统,根据意义和用法,把其中全部111个副词划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状、否定、语气、谦敬等七类,每类副词根据需要再区别为若干小类。通过量化分析,对《韩非子》副词的构成、意义类别... 把《韩非子》中的副词看作是一个相对自足的封闭系统,根据意义和用法,把其中全部111个副词划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状、否定、语气、谦敬等七类,每类副词根据需要再区别为若干小类。通过量化分析,对《韩非子》副词的构成、意义类别、语法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勾画出《韩非子》副词系统的主要架构,以此来窥探战国末期汉语副词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副词 平面描写 穷尽调查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墨子》《庄子》《韩非子》说诗、引诗之衡鉴——兼论战国时期非儒家诗学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文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7-92,共6页
《墨子》、《庄子》、《韩非子》作为战国不同时期非儒家的代表著作 ,它们说诗、引诗反映了非儒家的诗学思想 ,以及《诗》被接受的状况。战国时期非儒家对《诗》基本上保持了抨击的姿态 ,且越来越强烈 ,这种态度从反面也说明了《诗》在... 《墨子》、《庄子》、《韩非子》作为战国不同时期非儒家的代表著作 ,它们说诗、引诗反映了非儒家的诗学思想 ,以及《诗》被接受的状况。战国时期非儒家对《诗》基本上保持了抨击的姿态 ,且越来越强烈 ,这种态度从反面也说明了《诗》在战国时期的影响越来越深广 ,这是儒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说诗 引诗
下载PDF
论韩非子不两立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3-6,24,共5页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 ,韩非子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对其不两立思维方式的内容、性质、特点、不足、历史影响等进行探讨 ,并将它跟中国其他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和西方典型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 ,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两立思维方式是...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 ,韩非子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对其不两立思维方式的内容、性质、特点、不足、历史影响等进行探讨 ,并将它跟中国其他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和西方典型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 ,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两立思维方式是一种刚性的思维方式 ,它与《周易》、《老子》等的活性的思维方式不同 ;它更接近西方典型的二元论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不两立 矛盾 思维方式
下载PDF
《韩非子》反义词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车淑娅 《殷都学刊》 2006年第4期81-85,共5页
《韩非子》中反义词不仅数量丰富,多达500余组,而且在类型、对应关系和分布上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其语法类型特征主要是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种词类上,以形容词为多,且有许多词语兼属不同的语法类型;其词... 《韩非子》中反义词不仅数量丰富,多达500余组,而且在类型、对应关系和分布上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其语法类型特征主要是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种词类上,以形容词为多,且有许多词语兼属不同的语法类型;其词义类型特征主要是词义涉及范围比较广,有时间、空间、名物、行为动作以及性质状态等多种关系的对立。对应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不平衡,表现为音节对应上和数量对应上的不平衡,即除单音词与单音词相对、复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外,还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形成反义词的现象;除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外,还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存在。分布上的特征主要是分布较为集中,大量的反义词连用和对用,以及在全书范围内散用反义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反义词 类型 对应关系 分布
下载PDF
《说林上》篇义及其双寓言说理结构初探
11
作者 郭剑锋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3,23,共7页
《韩非子·说林上》由多则寓言组成,故事取材范围相当广阔,学界对其内容性质、于全书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说林上》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其寓言依主题分类列出,形成有层次的寓言群,与《内外储说》的编排方式接近。此外,本篇... 《韩非子·说林上》由多则寓言组成,故事取材范围相当广阔,学界对其内容性质、于全书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说林上》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其寓言依主题分类列出,形成有层次的寓言群,与《内外储说》的编排方式接近。此外,本篇经常合二事以表一义,这种说理结构与韩非爱用对句的特点正相对应。可见《说林上》内容自有其逻辑思路,并非毫无条理、随意堆砌而成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说林上》 寓言群
下载PDF
韩非子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维明 钟丽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2期68-71,76,共5页
文章分析了韩非子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异同,在二者之比较中阐释了韩非子的教育理念及其特点,指出了其卓异之处与时代局限以及留给今人的启迪。
关键词 韩非子 教育思想 权威 磨砺 信义
下载PDF
社会秩序的强力性重构:耕战与赏罚——韩非子的现实旨趣 被引量:2
13
作者 甄自恒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30,共4页
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突出性时代问题。在如何重构社会秩序的问题上,存在着柔性重构和强力重构的对峙和冲突。韩非以性恶论为基础,对耕战与赏罚的强力手段提出了不同于墨家的见解,将耕战提高到法的首要高度,极为重视法... 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突出性时代问题。在如何重构社会秩序的问题上,存在着柔性重构和强力重构的对峙和冲突。韩非以性恶论为基础,对耕战与赏罚的强力手段提出了不同于墨家的见解,将耕战提高到法的首要高度,极为重视法的实现手段———赏罚。法家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耕战与赏罚作为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成为社会秩序强力重构的方式,应当说是更为可行的。现在看来,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问题仍是我们时代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韩非子的问题意识的现实旨趣或许能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作为对一种传统理论的诠释学解读的尝试,力图为韩非子思想学说的研究乃至为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寻求一种新的建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社会秩序 人性
下载PDF
从《韩非子》看先秦法家的治国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柏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1-76,共6页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先秦法家 治国思想
下载PDF
同途殊归——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晓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82-85,共4页
韩非子和马基雅维里分别都是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年代相距久远,但他们俩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人的思想却走上了两条完全相悖的道路。
关键词 法治 韩非子 马基雅维里
下载PDF
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3,共7页
秦代刻石文共计七篇,它们反映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规划设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接受和继承。主要表现在重视国家法令、重视分职以治吏,以及民俗的法律化和对确定的大一统王朝的追求。值得注意的... 秦代刻石文共计七篇,它们反映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规划设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接受和继承。主要表现在重视国家法令、重视分职以治吏,以及民俗的法律化和对确定的大一统王朝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解读刻石文我们还发现,秦始皇对法家思想不是一味地继承和接受,而是同时又有所发展:他并不遵行法家着意提倡、主张的君无为臣无所不为的"无为而治";他不再坚持法家非常重视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而是在重农的同时也为工商业提供了适度发展空间;融阴阳家思想要素于法家之中;主张偃兵息武。这些接受和发展表现为我们动态地认识先秦法家、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提供了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石文 秦始皇 李斯 法家 《韩非子》 《管子》 《商君书》
下载PDF
《韩非子》中的“可”
17
作者 杜新艳 《殷都学刊》 2000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可”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韩非子》一文为了解“可”的意义和用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我们对《韩非子》中的“可”作了系统的解释与判定,并涉及相关的凝固性结构。
关键词 韩非子 “可”字凝固性结构
下载PDF
比较《庄子》《韩非子》寓言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43-51,共9页
庄、韩寓言在用法上,在文学一般特点上相类似.但二人政治观、人生观、审美观不同,故寓言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多有不同:一是博大虚灵,一是阴深阻滞;一是超越本体,一是贯注世俗;一是哲学的,一是政治的;一是养生的,一是治人的;一是浪漫的... 庄、韩寓言在用法上,在文学一般特点上相类似.但二人政治观、人生观、审美观不同,故寓言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多有不同:一是博大虚灵,一是阴深阻滞;一是超越本体,一是贯注世俗;一是哲学的,一是政治的;一是养生的,一是治人的;一是浪漫的,一是现实的;一是轻松快乐的;一是沉重愁苦的;一是平民的,一是政客的;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韩非子》 寓言
下载PDF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师承问题的一个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彤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0,共9页
学界一个流行的观点是从荀子与韩非子的师生关系出发,来论证二者性恶论的传承。然而,在思想史研究上,二者的师生关系的证据,并不很充分。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支持师承关系。后者还需要以二者思想近似为前提。上述流行观点,... 学界一个流行的观点是从荀子与韩非子的师生关系出发,来论证二者性恶论的传承。然而,在思想史研究上,二者的师生关系的证据,并不很充分。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支持师承关系。后者还需要以二者思想近似为前提。上述流行观点,有在师承关系与思想近似二者间循环论证之嫌。就哲学上的人性论之比较而言,虽然学界对荀子持性恶论还是其他人性观有争议,但是持不同立场的学者都同意,荀子认为无分则乱,并要通过化性起伪来止乱。与此相对,韩非子承认人有质朴的一面,他也承认靠这种质朴自然而然地达到人类和平相处的可能性。这都与荀子不同,而与《老子》呼应。但韩非子又认为,这种质朴的人性无法抵御物质匮乏的挑战。面对这种争和乱,韩非子否定包括荀子在内的儒家所推崇的道德培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而强调因顺人情。这又与黄老的立场更接近。因此,在人性论上,韩非子的思想更近黄老,而与荀子有关键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性恶论 师承
原文传递
战国三部诸子著作中孔子形象的变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岩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1-45,共5页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孔子形象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