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6的中国主要地区极端气温/降水模拟能力评估及未来情景预估 被引量:54
1
作者 向竣文 张利平 +2 位作者 邓瑶 佘敦先 张琴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7,81,共13页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in phase 6,CMIP6)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评估分析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主要地区1979―2014年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通过泰勒图及各种统计参数...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in phase 6,CMIP6)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评估分析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主要地区1979―2014年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通过泰勒图及各种统计参数的对比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各个地区的极端降水/气温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对中国地区极端气温与降水模拟最好的模式是EC-Earth3。对EC-Earth3在4种未来情景下的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偏差校正,并对中国地区未来时期极端降水/气温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2021—2100年,中国地区升温趋势和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4种情景下的极端气温指标和极端降水指标在21世纪50年代之前是相似的,但之后变化趋势差异增加;SSP1-2.6情景下,2021—2100年升温速率和极端降水速率增加趋势较为平缓;SSP2-4.5、SSP3-7.0、SSP5-8.53种情景下,升温速率和极端降水增加速率随着模式和时间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 极端降水/气温 模拟性能 未来预估
原文传递
CMIP5模式对中国地区气温模拟能力评估与预估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艳武 张莉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9,共10页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9个气候模式的气温模拟结果,评估了各模式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对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中国地区气温的可能变化给出了预估。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0多年中国...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9个气候模式的气温模拟结果,评估了各模式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对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中国地区气温的可能变化给出了预估。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0多年中国地区增温趋势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从模式间标准差来看,各模式对中国中部、南部气温模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相对均方根误差分析了各模式的模拟能力,对于多时间尺度(月、年)气温的气候平均态,有7个模式表现良好,高于中等水平,5个模式的模拟能力低于中等水平,模式集合平均值的模拟效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根据29个模式的评估结果,使用模拟性能相对较好的模式分析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地区气温变化,21世纪前期,不同排放情景之间的预估结果差别较小,21世纪中期各情景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到21世纪后期,3种排放情景的升温差别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CMIP5 中国气温 RCPs情景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降水分布时空特征的评估和预估 被引量:29
3
作者 许崇海 罗勇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6期398-404,共7页
使用观测和多模式集合的降水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并给出21世纪的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再现中国地区降水的分布型,也能模拟出降水的区域性差异,对年降水10年、20年尺度的周... 使用观测和多模式集合的降水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并给出21世纪的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再现中国地区降水的分布型,也能模拟出降水的区域性差异,对年降水10年、2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模拟效果较好。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中国年及夏季降水主要模态以全国一致型为主,2045年前后由少雨型转为多雨型;冬季降水为少雨型与多雨型交替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分析 小波分析 降水分布型 全球气候模式 中国
下载PDF
1.5~4℃升温阈值下亚洲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影 周波涛 +3 位作者 吴婕 韩振宇 张永香 吴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6-315,共10页
基于18个CMIP5模式在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全球升温1.5~4℃阈值下亚洲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以及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着重对比了1.5℃与2℃升温阈值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比工业化前,在全球升温1.5℃、2℃、3℃和4℃阈值下,... 基于18个CMIP5模式在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全球升温1.5~4℃阈值下亚洲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以及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着重对比了1.5℃与2℃升温阈值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比工业化前,在全球升温1.5℃、2℃、3℃和4℃阈值下,亚洲区域平均温度将分别升高2.3℃、3.0℃、4.6℃和6.0℃,高纬度地区的响应大于中低纬地区;降水分别增加4.4%、5.8%、10.2%和13.0%,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极热天气将增加,极冷天气将减少;极端降水量的变率将会加大。与2℃升温阈值相比:1.5℃阈值下亚洲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将降低0.5~1.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幅减少5%~20%,但西亚和南亚西部的降水则偏多10%~15%;极端高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地区均匀下降,而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中高纬地区降低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的增加幅度减弱,但在西亚会增强。全球升温1.5℃和2℃时,亚洲发生非常热天气的概率相比基准期(1861—1900年)均将增加1倍以上,发生极热天气的概率普遍增加10%;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增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CMIP5 升温阈值 极端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5个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东北地区地面温度的模拟与预估 被引量:25
5
作者 崔妍 李倩 +2 位作者 周晓宇 张晓月 赵春雨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37-46,共10页
利用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地面温度实测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地面温度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较好地... 利用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地面温度实测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地面温度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较好地再现了中国东北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但存在系统性冷偏差,模式对夏季地面温度模拟偏低1.16℃,优于冬季。预估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和末期中国东北地区地面温度均将升高,末期增幅高于中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SRES 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大,B1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小;增温幅度自南至北逐渐增大,增温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中国东北年平均地面温度将分别升高2.39℃(SRES B1)、3.62℃(SRES A1B)和4.43℃(SRES 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地面温度 预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郝振纯 李丽 +2 位作者 王加虎 王振华 史学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5-432,共8页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水资源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山西省和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GCMs输出的气候情景为输入条件,针对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建立不同的分...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水资源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山西省和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工具、GCMs输出的气候情景为输入条件,针对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建立不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采用气候情景趋势分析结果和直接利用GCMs输出结果两类方法确定气候变化的数据源,对研究区域未来的地表径流过程和地表水资源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从气候情景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50年山西省的气温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各自对水资源带来的影响不同,将使山西省水资源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由于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增幅比夏季大,使得未来山西省的水资源年内分布有略微平缓的趋势.对黄河源区而言,虽然未来100年内的降水和气温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降水增长引起的地表水资源的增加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导致径流量不断降低的总体趋势,并使径流年内分布略趋平缓,而年际分布将越来越不均匀,旱涝威胁日趋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GCM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地表径流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对宁夏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侃 许吟隆 +1 位作者 陈晓光 陈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7,共9页
利用多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只考虑温室气体效应的IS92a GG情景和同时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硫化物气溶胶辐射效应的IS92a GS情景以及SRES A2、B2情景下宁夏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利用多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只考虑温室气体效应的IS92a GG情景和同时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硫化物气溶胶辐射效应的IS92a GS情景以及SRES A2、B2情景下宁夏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GCM对宁夏气候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整体上讲,GCM对地面气温的模拟值偏低,对降水量的模拟值偏高,其中ECHAM4和HadCM3对宁夏基准时段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接近。各GCM模拟值的平均结果显示,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宁夏区域气温持续升高,至21世纪末宁夏升温幅度可达4~6℃,与全国平均的增温幅度大致相当;与升温趋势相应的是降水量的增加,但降水变化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至21世纪末宁夏的降水变化幅度可达10%~40%。各个GCM模拟的宁夏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各模式在不同情景下模拟结果的差异很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地面气温 降水
下载PDF
IPCC AR4多模式对中国地区干旱变化的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21
8
作者 许崇海 罗勇 徐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7-874,共8页
使用中国地区温度、降水格点观测数据以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数据,计算了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61—2000年干旱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预估了SRES A1B情景下在2011—2050年干旱的可能... 使用中国地区温度、降水格点观测数据以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数据,计算了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61—2000年干旱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预估了SRES A1B情景下在2011—2050年干旱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衡量干旱变化特征的干旱频率、持续时间、干旱面积等几个指标,整个中国地区区域平均的模拟值与观测值较为符合;模式能够模拟再现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模拟的干旱程度在华北地区偏弱、长江以南地区偏强.2011—2050年SRES A1B情景下,中国地区表现为持续的干旱化趋势;总体干旱面积和干旱频率持续增加,其中极度干旱的持续增加占主要作用.从EOF分析结果看,未来40a中国地区以整体干旱分布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PDSI干旱指数 EOF分析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中气候变化预测预估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段青云 夏军 +1 位作者 缪驰远 孙巧红 《自然杂志》 2016年第3期182-188,共7页
人类活动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正日益成为研究当前气候特征和现象、了解过去气候演变规律及预估未来气侯变化不可替代的、最具潜力的工具。气候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全... 人类活动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正日益成为研究当前气候特征和现象、了解过去气候演变规律及预估未来气侯变化不可替代的、最具潜力的工具。气候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全球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未来情景的不确定性、气候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的不确定性和表征气候过程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预测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而概率分布是一个很好地表示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方式。介绍了贝叶斯多模式推断方法来描述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理论框架,并以中国区域为例,利用IPCC-AR5的气候模式数据,通过贝叶斯多模式推理方法预估未来中国区域的南北方两个典型流域(海河和珠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都将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温度变化趋势分别为0.91±0.30°C/100a、2.41±0.77°C/100a、6.08±1.01°C/100a;降水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三种情景下的趋势分别为(5.58±2.96)%/100a、(10.30±4.30)%/100a和(15.90±6.68)%/100a;中国海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2020s和2040s都将出现增加的趋势,珠江流域则在2020s略有降低,2040s开始增加。并且在2020s和2040s发生干旱和极端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同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预估 全球气候模式 不确定性量化 贝叶斯多模型推理方法
下载PDF
华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多模式模拟评估 被引量:20
10
作者 靳泽辉 苗峻峰 +1 位作者 张永瑞 赵酉龙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华北地区68个台站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对华北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评估了CMIP5的31个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具有较大地区性差... 利用1961—2010年华北地区68个台站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对华北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评估了CMIP5的31个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具有较大地区性差异,平均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等指标东南高西北低,大雨日数和连续干日东西分布差异明显。6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化显示华北地区强降水事件增多的同时,极端干旱程度加剧。2CMIP5模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差异较大,其中对平均日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模拟能力较好,有1/3模式的空间相关系数超过了0.6。同一模式对不同指数的模拟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模式模拟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这两个指标分别得到两组模式排序,其相关系数超过了0.4。HadGEM2-CC,HadGEM2-ES,MIROC4h,MIROC5以及CCSM4是模拟华北地区极端指数最好的5个全球模式。相比于多模式集合平均,优选模式集合能够显著降低模拟的湿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全球气候模式 华北地区
下载PDF
Abrupt Summer Warming an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Mid-1990s: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被引量:18
11
作者 Buwen DONG Rowan T.SUTTON +3 位作者 Wei CHEN Xiaodong LIU Riyu LU Ying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05-1023,共1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abrupt decadal summer surface warming and increases in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Asia in the mid-1990s. Observations indic...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abrupt decadal summer surface warming and increases in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Asia in the mid-1990s. Observations indicate an abrupt increase in summer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over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mid-1990s. Accompanying this abrupt surface wann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me temperature extreme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summer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Tmax),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rain), annual hottest day temperature (TXx), and annual warmest night temperature (TNx)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also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summer days (SU) and tropical nights (TR).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experiments forced by change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sea ice extent (SIE),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and anthropogenic aerosol (AA) forcing, relative to the period 1964- 93, reproduced the general patterns of observed summer mean SAT change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although the abrupt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since the mid-1990s was not simulated. Additional mode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forcings indicated that changes in SST/SIE explained 76% of the area-averaged summer mean surface warming signal over Northeast Asia, while the direct impact of changes in GHG and AA explained the remaining 24% of the surface warming signal.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cesses indicated that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changes in AA (through aerosol- radiation and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mainly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AA precursor emissions over Europ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increase in TXx and a similarly important role as SST/SIE changes in the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U over Northeast Asia via AA-induced coupled atmosphere-land surface and cloud feedbacks, rather than through a direct impact of AA changes on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The modelling results also im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rming temperature extremes global climate model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anthropogenic aerosol SST/SIE Northeast Asia mid-1990s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茹欣 王会肖 董宇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9,共13页
以增温为主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关中地区1983—2016年的站点气象要素、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和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ISIMIP)中4个全球气候模式2021—2050年... 以增温为主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关中地区1983—2016年的站点气象要素、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和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ISIMIP)中4个全球气候模式2021—2050年降水、气温输出结果,采用突变分析、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从粮食单产、气候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地之一的陕西关中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983—2016年,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05℃·a^–1(P<0.01),其中,最高气温的上升起主要作用;年降水量则以–1 mm·a^–1的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2)关中地区多年平均粮食单产为3599 kg·hm^–2,且逐年波动上升,速率为57.17 kg·hm^–2·a^–1(P<0.001)。关中多地的气候产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气温的升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气候产量的增加,但并不显著(平均增加率为0.85 kg·hm^–2·a^–1)。渭河关中地区多年以来的气候生产潜力为7000~12000 kg·hm^–2,受气温波动的影响,1995年后的平均气候生产潜力高于1995年之前,是整个研究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呈现增加趋势的主要时期。3)未来30年里(2021—2050年),关中地区在RCP2.6情景下的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略高于RCP6.0情景,但前者的生产潜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后者则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关中地区的作物对气候资源的利用空间还很大,且气候变化对关中粮食产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此正向作用并不是持续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 全球气候模式 关中地区
下载PDF
多模式集合对中国气温的模拟效果及未来3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珂 许吟隆 +2 位作者 陶生才 潘婕 杨红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370,共8页
利用1961-1999年中国区域701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IPCCAR4)在中国区域地面气温的模拟能力;利用三因素统计方法,先确定各模式气温模拟的权重因子,最后对多模式做不等权重和等权重的集合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2... 利用1961-1999年中国区域701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20个全球气候模式(IPCCAR4)在中国区域地面气温的模拟能力;利用三因素统计方法,先确定各模式气温模拟的权重因子,最后对多模式做不等权重和等权重的集合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2,A1B,B1排放情景下未来时段(2011-2040年)中国区域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1)全球模式对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模拟较好,特别是在低纬地区及东部地区;但年平均气温演变趋势的模拟值较观测值偏差较大;(2)两种不同集合方法都可以模拟出中国区域的升温趋势,但不等权重集合效果略好于等权重集合;(3)2011-2040年,相对于1961-1990时段,多模式集合预估结果表明,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均在1℃以上,其中华南地区的增幅最小,增幅<0.8℃,而西北和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增幅均在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模式不等权重集合 模式等权重集合 增温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多气候模式模拟检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3-934,共12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20世纪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尤其是在模拟温度、降水等要素特征和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对这些要素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全球气候模式对近地层风速的模拟情况如何,目前... 近年来,随着气候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模式在模拟20世纪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尤其是在模拟温度、降水等要素特征和变化及其人类活动对这些要素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全球气候模式对近地层风速的模拟情况如何,目前仍缺少分析和检验。本文利用中国区域近地层风速观测资料,检验评估了参与IPCC AR4"20世纪气候耦合模式模拟"(20C3M)的19个全球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BCC_CSM1.0.1)模拟的1956—1999年中国近地层(10 m)风速及其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发现,20个全球气候模式基本上都能模拟出中国多年年(或季)平均风速分布状况,但模式模拟的平均风速一般小于观测值,尤以观测风速较大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模拟值偏小显著。气候模式模拟秋冬季风速分布的能力强于模拟夏春季的能力。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冬、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夏、秋季平均风速,但是模拟不出春、冬、夏、秋季平均风速依次减小的季节变化特征。模式及模式集成难以模拟出观测到的近50年中国年(或季)平均风速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少数模式能模拟出年(或季)平均风速略呈减小的变化趋势,但与观测值比相差约一个量级。模式对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模拟效果较好,而模式难以模拟东南-南部地区风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风速 检验 模拟
下载PDF
CMIP6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评估与未来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健 夏军 +2 位作者 曾思栋 刘欣 樊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长江流域未...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温度和降水,针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对长江流域26个气候模式进行评估,选择并校正性能更好的模式,讨论了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和降水。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模式在温度上的模拟效果优于降水,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月尺度>日尺度>年尺度。温度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降水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区域尺度利用气候模式进行研究工作前的评估和校正是必要的,经过评估优化和季节校正后,数据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位数映射法可以应用于气候模型数据的校正,但对于极端降水和温度的校正仍存在一些不足。(3)在SSP1-2.6情景中,未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稳定增加,然后随着时间趋于稳定。在其他3种情景下,变化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快。未来长江流域的降水和气温在所有情景下都将高于历史时期,表现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从季节上看,春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降水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变化较大。在空间上,降水量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东北部,而气温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长江流域 气候变化 排放情景 未来预估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颖 张光辉 罗榕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巨大影响,而降水特征的变化因区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这些变化对河流径流、泥沙及区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以1961—2006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等资料为基础,建立降水和径流、径流和输沙量之间的统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巨大影响,而降水特征的变化因区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这些变化对河流径流、泥沙及区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以1961—2006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等资料为基础,建立降水和径流、径流和输沙量之间的统计关系。通过5个大气环流模式(HadCM3、CGCM2、CSIRO-Mk2、ECHAM4和GFDL)对泾河流域未来不同时期(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的降水量进行模拟,进而根据统计关系计算出未来不同时期该流域的径流、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大气环流模式对该流域降水量模拟结果不同,导致未来气候条件下径流和输沙量的预测也存在一定差异。比较IPCC排放情景中的A2、B2气候情景发现,在A2情景下径流和输沙量响应更为强烈。与近期实测资料(1961—2006年)相比,未来(2010—2099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3%~31.65%、-9.26%~53.44%和-11.13%~64.59%,平均增加11.69%、19.78%和23.94%。研究结果对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式 水土流失 泾河流域
下载PDF
5个IPCCAR4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降水模拟与预估 被引量:12
17
作者 崔妍 周晓宇 +6 位作者 赵春雨 龚强 王颖 李倩 敖雪 房一禾 张海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4期34-41,共8页
利用IPCC AR4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集和中国东北三省162个站降水实测资料,评估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三省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三种排放情景下东北三省未来降水的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 利用IPCC AR4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集和中国东北三省162个站降水实测资料,评估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三省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三种排放情景下东北三省未来降水的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能较好模拟东北三省降水的月变化,但存在系统性湿偏差;多模式集合平均能较好模拟东北三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但模拟中心偏北,强度略强,模式对东北三省夏季降水的模拟效果优于冬季降水。预估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前期和末期东北三省降水均将增多,21世纪末期增幅高于21世纪中前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就排放情景而言,SRES A1B和A2排放情景增幅相当,高于B1排放情景增幅;不同排放情景下东北三省降水量增幅分布呈较一致变化,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显著的辽宁环渤海地区年降水量在21世纪中前期将增加7%以上,21世纪末期将增加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多模式集合平均 降水 模式评估 情景预估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水资源演变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洪刚 杨文发 陈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8,共7页
在总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简化模型和汉江流域9 km×9 km的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利用GCMs的输出驱动所建水文模型,预测了长江和汉江流域水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 在总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简化模型和汉江流域9 km×9 km的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利用GCMs的输出驱动所建水文模型,预测了长江和汉江流域水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长江和汉江流域,尽管未来气温序列预测值有所差异,但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未来降水的变化相对气温而言更复杂,趋势性不明显。基于气候模式预测信息估算的未来100 a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情况基本为,前40 a左右呈逐渐减小,之后总体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流域水文模型 水资源演变 长江流域 汉江流域
下载PDF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华北平原气候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11
19
作者 肖登攀 赵彦茜 +3 位作者 柏会子 唐建昭 冯璞玉 刘德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2,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准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能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CMIP5中33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未来气...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准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能为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统计降尺度方法对CMIP5中33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处理,得到逐日站点数据,并基于多模式集合预估华北平原在两个典型气候情景(RCP4.5和RCP8.5)下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40年后温度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远高于情景RCP4.5,至21世纪末增幅达到最高;太阳总辐射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减少-增加-稳定”特征;未来降雨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变化上,东部和西南部地区未来最高温度增幅最高,最低温度增幅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空间格局;太阳辐射增幅表现为明显的“北低南高”,而降雨增幅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040s(2031-2060)阶段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太阳辐射和降雨)增幅较小,而2080s(2071-2100)阶段增幅加大;不同气候情景下各气候因子增幅差异较大,温度和降雨在情景RCP8.5下的增幅明显高于RCP4.5,而太阳辐射在情景RCP4.5下的增幅高于RCP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统计降尺度 CMIP5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模拟的未来气候变化对洪湖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苗 刘敏 +4 位作者 夏智宏 王凯 向华 秦鹏程 任永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4期39-47,共9页
利用SWAT模型和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模式BCC-CSM 1.1数据,对未来气候变化RCP 2.6、RCP 4.5、RCP 8.5共3种典型排放情景对洪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的适用性较好,洪湖流域... 利用SWAT模型和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模式BCC-CSM 1.1数据,对未来气候变化RCP 2.6、RCP 4.5、RCP 8.5共3种典型排放情景对洪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的适用性较好,洪湖流域在未来RCP 2.6、RCP 4.5、RCP 8.5排放情景下的温度增幅分别为1.4℃、1.9℃和2.4℃,降水变率分别为-3.20%、7.60%和7.90%。SWAT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种情景下随着温度上升洪湖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均略增加,径流受降水影响显著且变化不同,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均增加,RCP 8.5情景比RCP4.5情景下地表径流增加多;且各种重现期的洪峰流量和洪水发生频次均增加,RCP 2.6情景下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3种情景下径流变异系数较基准期均略增大,说明洪湖流域发生干旱和洪涝的可能性增大,水资源可控性和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洪湖流域 水资源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