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个体化的产生及其条件——个体化相关理论述评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8-75,共8页
通过对个体化相关理论的梳理,考察了个体化的概念和个体化的基本特征,提出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个体化的转型;从大多数学者的市场与个体化、国家与个体化2种不同视角考察了个体化产生的社会条件,指出这2种研究视角存在的缺陷,并... 通过对个体化相关理论的梳理,考察了个体化的概念和个体化的基本特征,提出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个体化的转型;从大多数学者的市场与个体化、国家与个体化2种不同视角考察了个体化产生的社会条件,指出这2种研究视角存在的缺陷,并试图寻求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的前提下研究中国个体化的中间道路,即在关系和礼物交换类型的改变中对个体化的表现样态进行考察;归纳了阎云翔关于中西方个体化进程的比较,由于中西方个体化进程的社会背景不同,中国很可能会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个体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个体化 传统社会 礼物交换
下载PDF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被引量:17
2
作者 巫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6,共7页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尔普 礼物交换 族群互动 凉山彝语
原文传递
农村社会人情关系下的礼物交换——以山东省董家村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玲 屈锡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人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其一般通过礼物交换来表达。近年来,礼物交换之风盛行,甚至还被异化为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等等其他形式。礼物交换已变成农民一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差序格局 互惠原则 生命仪式
下载PDF
社会偏好、信息结构和合同选择--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业安 宋紫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144,共15页
本文报告了一个包含多个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实验,其特点在于委托人拥有是否公开合同信息的权利以及不同代理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同。通过对合同选择、执行和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委托人更倾向于在不同代理人之间隐藏合同信息或者提供更为相... 本文报告了一个包含多个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实验,其特点在于委托人拥有是否公开合同信息的权利以及不同代理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同。通过对合同选择、执行和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委托人更倾向于在不同代理人之间隐藏合同信息或者提供更为相近的合同;委托代理双方的礼物交换效应非常明显,但是其程度受到纵向不公平、信息结构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这些结果的根源在于部分经济个体表现出的公平考虑等社会偏好。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合同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理论 委托代理 礼物交换 实验经济学
原文传递
人类学视野中的礼物世界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俊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5,共4页
人类学关于礼物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的主题,即互惠原则、感情信仰和商品交换。以此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库拉交换、莫斯的礼物之灵、斯特劳斯的最高等级的礼物,阎云翔的中国礼物流动理论的分析,企图纵览人类学视野中礼物的研究轨迹... 人类学关于礼物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的主题,即互惠原则、感情信仰和商品交换。以此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库拉交换、莫斯的礼物之灵、斯特劳斯的最高等级的礼物,阎云翔的中国礼物流动理论的分析,企图纵览人类学视野中礼物的研究轨迹,再现“地方性知识”的特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礼物 交换
下载PDF
权力回报的义务——论收受礼金行为的性质及规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8,F0003,共8页
礼物是公权力外公民自发组织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的必然存在。礼物并非不需回报的馈赠,而是蕴含着回报的义务。接受礼物即认可了回报的义务,这是礼物交换的根本。中国的礼物交换建立在人情的基础之上,是发展和维持人情的手段。感情交往的... 礼物是公权力外公民自发组织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的必然存在。礼物并非不需回报的馈赠,而是蕴含着回报的义务。接受礼物即认可了回报的义务,这是礼物交换的根本。中国的礼物交换建立在人情的基础之上,是发展和维持人情的手段。感情交往的礼尚往来是表达性礼物交换,权钱交易的受贿行为是实用性礼物交换。而收受礼金的行为则是用表达性礼物交换的形式来进行实用性礼物交换的实质的混合性礼物交换。收受礼金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接受权力回报的义务,本质为权钱交易,笔者认为应当作为犯罪处理。对其较为合适的刑法规制方式为增设收受礼金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反腐败 收受礼金 受贿 刑法规制
下载PDF
礼物、关系与地方宗教:当代华北多村落的仪式联合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天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9,共7页
基于华北多村落仪式联合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主张以村落间礼物交换及关系生产的视角重新界定地方宗教,即将礼物交换、关系的生产视作华北民众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此种关系/往来的模式主导着村际关系的维系和调整,也是地方宗教尤其是... 基于华北多村落仪式联合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主张以村落间礼物交换及关系生产的视角重新界定地方宗教,即将礼物交换、关系的生产视作华北民众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此种关系/往来的模式主导着村际关系的维系和调整,也是地方宗教尤其是多村落仪式联合形成的前提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宗教 多村落的仪式联合 礼物交换 关系的生产 礼俗
下载PDF
数字劳动、礼物交换与网络消费——中国网络直播经济研究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宇 杨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01,共9页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网络营销与消费促进中的社会关联三大方面。对网络直播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有待于通过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相互借鉴,尤其是在注重实证数据和民族志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理论分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经济 数字劳动 礼物交换 网络消费 民族志
下载PDF
礼物、贿赂与关系:布迪厄的社会资本再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司马雅伦 郭慧玲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9-91,共13页
布迪厄探索包括各种资本间的转化在内的实践经济学的努力是极富洞见的,但同时这种探索却建立在了一组界定相互矛盾的不同资本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将尝试鉴定符号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四种资本的核心意义,并通过思考礼... 布迪厄探索包括各种资本间的转化在内的实践经济学的努力是极富洞见的,但同时这种探索却建立在了一组界定相互矛盾的不同资本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将尝试鉴定符号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四种资本的核心意义,并通过思考礼物或贿赂等交换形式的社会建构来考察各种资本间相互转化的实践过程。文章的探讨建立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地研究和已发表的礼物交换相关著作的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可以发现,礼物和贿赂的界线并不在于交换是否有工具性动机,而在于能否有效地赠送一个东西,使它被认为是把发展和保持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短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基于这种探讨的需要,文章考察了香港企业家的投资策略背景下的关系这个中国概念。在对现存政治系统很大程度上不信任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家们更多地选择了通过培养社会关系来建立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资本转换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地区 关系 外国投资
下载PDF
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互惠机制对医生利他行为激励的启示
10
作者 刘文婷 韩优莉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从维护利他性角度为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提供思路。方法:将经济学领域的互惠利他理论和礼物交换博弈实验引入医生利他行为激励。结果:提出医疗领域医、患、管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的间接互惠利他理论和注重健康价值衡量的... 目的:从维护利他性角度为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提供思路。方法:将经济学领域的互惠利他理论和礼物交换博弈实验引入医生利他行为激励。结果:提出医疗领域医、患、管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的间接互惠利他理论和注重健康价值衡量的薪酬激励设想,构建基于三方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医生利他行为激励机制模型。结论:采用价值医疗理念对医生利他行为进行激励,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可促进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利他 礼物交换 医生激励
原文传递
集体欢腾、绝地天通与礼物交换——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及其化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元元 张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144,共11页
涂尔干将神圣—社会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凡俗—个体的强制性存在,自我的牺牲成为个体感知和进入社会的前提,以个体自我牺牲为特征的“集体欢腾”也因此成为涂尔干眼中通向社会的最佳路径;莫斯则暗示,“集体欢腾”所催生的亢奋、痴迷与狂暴... 涂尔干将神圣—社会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凡俗—个体的强制性存在,自我的牺牲成为个体感知和进入社会的前提,以个体自我牺牲为特征的“集体欢腾”也因此成为涂尔干眼中通向社会的最佳路径;莫斯则暗示,“集体欢腾”所催生的亢奋、痴迷与狂暴会反噬个体乃至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个体注定不能通过这一路径进入社会,相反,保持人—神适度分离的“绝地天通”才是日常生活得以持续的保障;为化解与涂尔干的理论分歧,莫斯以礼物为中介,指出了“社会如何可能”的另一种答案:循环往复的礼物交换能够让“社会力”完全作用于个体,使社会的生产和持续得以可能。重现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有助于理解法国年鉴学派宗教人类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与理论延承,能够为准确解读《礼物》提供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 涂尔干 集体欢腾 绝地天通 礼物交换
下载PDF
礼物交际的符号修辞及其表意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星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0,共8页
"符号修辞"可以作为礼物符号表意特征的观察窗口。仪式性与交际性礼物表意过程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修辞主型:前者以符号明喻与符号曲喻为主;后者以符号转喻与符号提喻为主。两类修辞主型的存在使得仪式性/交际性礼物符号呈现... "符号修辞"可以作为礼物符号表意特征的观察窗口。仪式性与交际性礼物表意过程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修辞主型:前者以符号明喻与符号曲喻为主;后者以符号转喻与符号提喻为主。两类修辞主型的存在使得仪式性/交际性礼物符号呈现着截然不同的表意特征及其功能:仪式性礼物符号偏重于文化社群共有的象征意义,礼物表意为仪式的文化认同感的建构功能服务;交际性礼物符号转向其自身的实用价值,礼物表意则以人际关系中互惠式的"功利性目的"之达成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修辞 礼物交换 修辞主型 表意特征
下载PDF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回族“乜贴”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冬梅 梁勇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乜贴”是普遍存在于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它不仅包含慈善、周济、施舍、捐助等意义,而且是将这些意义与精神上、物质上、道德上的动机全部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体。运用经济人类学的方法,试图透过一个村落的个案研... “乜贴”是普遍存在于回族穆斯林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它不仅包含慈善、周济、施舍、捐助等意义,而且是将这些意义与精神上、物质上、道德上的动机全部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体。运用经济人类学的方法,试图透过一个村落的个案研究,对回族“乜贴”做一系统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贴” 回族 礼物交换
下载PDF
民族志表述中物的交换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兆荣 吴兴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人类学对社会的研究首先关注特定事物在社会中的产生、演变和交换的关系以及所形成的社会原则,通过社会中物的交流和交换现象分析社会的外在功能和内部的结构,以达到对社会的整体理解。对人类学学科中关于物的交换的系统研究,说明在人... 人类学对社会的研究首先关注特定事物在社会中的产生、演变和交换的关系以及所形成的社会原则,通过社会中物的交流和交换现象分析社会的外在功能和内部的结构,以达到对社会的整体理解。对人类学学科中关于物的交换的系统研究,说明在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中,物的交换研究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物的民族志 交换 商品
下载PDF
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的礼物交换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指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拖欠策略,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礼物交换博弈中,拖欠只是大国间的小摩擦,不会动摇阿马尔那时代礼物交换体系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尔那时代 近东 大国 礼物交换
下载PDF
从家族飨宴到家户消费:三个东北村落的礼物之链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丙祥 杨玉静 赵洪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2-48,共17页
文章考察了黑龙江省嫩江县三个自然村落之间的礼物交换模式,并由此展开相关的理论探讨。当地社会主要由三个族群组成,"站人""东北人"和"关里人"。首先,其礼物—交换体系的考察应当与不同群体的历史结合起... 文章考察了黑龙江省嫩江县三个自然村落之间的礼物交换模式,并由此展开相关的理论探讨。当地社会主要由三个族群组成,"站人""东北人"和"关里人"。首先,其礼物—交换体系的考察应当与不同群体的历史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看到,各个群体的交换模式是与过去三个世纪中其各自的历史及社会结构紧密关联的;其次,一个特定群体的交换模式只有与其他相关群体并置起来,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和彼此的相关性;最后,一个群体的礼物—交换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双边交换模式,还是三方交换模式,都有可能随着族群历史与关系的变化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双边交换 三方模式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宁夏南部回族人情表达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自强 董国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探讨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乡村社会礼物交换的类型及其内部逻辑,揭示礼物交换背后所表征的回族传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礼物交换 人际互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礼物的秘密
18
作者 凡延海 刘晓蓓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9,共4页
礼物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变迁具有独特的价值;赠送礼物表面上看是赠与者慷慨大方的高尚道德的展现,事实上背后隐藏着强制性和义务性;礼物,看似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其实隐含太多不被人们注意的内涵。
关键词 礼物交换 赠礼 回礼 强制性与义务性
下载PDF
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礼物交换——以贵州白沙村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敏 张光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2-64,共3页
中国崇尚礼尚往来,礼物在你来我往中表达并形成了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的礼物交换折射出人际关系网络。而今,农村的礼物交换之风盛行,礼物已失去最本真的意义,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
关键词 礼物交换 权力声望 礼物圈 互惠原则
下载PDF
交换断裂——妙峰山庙会的危机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何稚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82,159,共9页
妙峰山庙会作为一项社会盛典和文化奇观,其活力与魅力源于强大的自组织性。后者的核心纽带与关键机制是以人-神交换为基础的交换体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作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渗入到庙会当中。新旧体系有着迥然不同... 妙峰山庙会作为一项社会盛典和文化奇观,其活力与魅力源于强大的自组织性。后者的核心纽带与关键机制是以人-神交换为基础的交换体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作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式渗入到庙会当中。新旧体系有着迥然不同的逻辑与结构,没有良好对接,导致参与者的交换过程发生断裂,以此为基础的整合随之失效,社会结合与总体秩序逐渐瓦解。这构成了当下妙峰山庙会的一个核心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峰山庙会 自组织 礼物交换 商品交易 断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