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与实体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琤波 李凡 辛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的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提示大多数突...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的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提示大多数突变发生于此编码序列,突变的积累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mtDNA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癌细胞的一个特性。近年来有关线粒体基因组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genomeinstability,mtGI)及mtDNA与核基因组整合研究,尤其针对实体瘤的研究逐渐增多。肿瘤mtDNA的研究将成为对实体肿瘤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表达异常、整合和不稳定性与实体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尤其是在近年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突变 基因不稳定性 肿瘤 相关性 MTDNA mtGI
下载PDF
逆转录转座子LINE-1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茜 王瑾晖 +1 位作者 李晓宇 岑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102,共10页
LINE-1是现今人体内存在的唯一具有自主转座活性的转座子,约有500 000个拷贝,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17%。LINE-1是通过转录和逆转录在内的转座过程产生新的DNA拷贝,并使新产生的DNA拷贝插入基因组的不同位置。LINE-1转座会影响基因组中其... LINE-1是现今人体内存在的唯一具有自主转座活性的转座子,约有500 000个拷贝,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17%。LINE-1是通过转录和逆转录在内的转座过程产生新的DNA拷贝,并使新产生的DNA拷贝插入基因组的不同位置。LINE-1转座会影响基因组中其他基因的表达或调控,因而会对基因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基因疾病或肿瘤的发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对LINE-1转座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为肿瘤的治疗和机制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 逆转录转座子 基因组 LINE-1 肿瘤 基因稳定性 逆转录酶
下载PDF
中心体异常、基因不稳定性与肿瘤 被引量:9
3
作者 叶雪(综述) 牛昀 方志沂(审校)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0-1292,共3页
基因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包括细胞倍体改变及一系列染色体异常,而在肿瘤细胞中还发现伴有中心体异常。异常中心体可产生多极纺锤体,使染色体错误分离及分配不平衡,介导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和非整倍体的形成。因此,中心体... 基因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细胞的显著特征,包括细胞倍体改变及一系列染色体异常,而在肿瘤细胞中还发现伴有中心体异常。异常中心体可产生多极纺锤体,使染色体错误分离及分配不平衡,介导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和非整倍体的形成。因此,中心体异常也是肿瘤细胞的普遍特征,并且可能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 基因不稳定性 非整倍体 染色体不稳定性 肿瘤
下载PDF
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伟 陈芝 +1 位作者 文莹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71-1276,共6页
链霉菌中广泛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性现象,这种遗传不稳定性影响着链霉菌的诸多表型,尤其是工业生产上的菌种退化,抗生素产量不稳定等,给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带来很大麻烦。经多年深入研究,已逐步揭示了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和染色体不稳定性... 链霉菌中广泛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性现象,这种遗传不稳定性影响着链霉菌的诸多表型,尤其是工业生产上的菌种退化,抗生素产量不稳定等,给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带来很大麻烦。经多年深入研究,已逐步揭示了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和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关系。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机制的揭示,可为改良生产菌种,构建高产而又稳定的基因工程菌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链霉菌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后续研究进行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遗传不稳定性 染色体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遗传不稳定性:肺癌穿刺标本中DNA异倍体与P16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宗丽 朱月清 +3 位作者 庄一平 程志祥 吴晓柳 王亚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DNA异倍体与P16蛋白表达,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在检测肺癌遗传不稳定性和恶性度中的应用。方法CD45、P16荧光标记抗体同步标记穿刺标本中血细胞、肿瘤细胞,FCM测定CD45^+P16^+和CD45^-P16^+的细胞比率并... 目的观察肺癌DNA异倍体与P16蛋白表达,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在检测肺癌遗传不稳定性和恶性度中的应用。方法CD45、P16荧光标记抗体同步标记穿刺标本中血细胞、肿瘤细胞,FCM测定CD45^+P16^+和CD45^-P16^+的细胞比率并进行比较;检测肺穿刺标本细胞DNA含量。结果(1)74份恶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62.2%(46份)。50%肺癌出现P16蛋白低表达;(2)16.22%的肺癌(12/74)仅单表现P16蛋白低表达;28.38%的肺癌(21/74)仅单表现DNA异倍体特征;33.78%的肺癌(25/74)既表现P16蛋白水平下调又表现DNA异倍体特征。FCM可以在肺癌中检测出78.38%的肿瘤(58/74)存在恶性度指标P16低表达或DNA异倍体。结论P16蛋白低表达和DNA异倍体均为肺癌高频率发生的恶性度指标,采用FCM进行联合检测可以观察肺癌遗传不稳定性,并辅助肺癌穿刺标本恶性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遗传不稳定性 流式细胞仪 DNA异倍体 P16蛋白
原文传递
宫颈癌患者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伍欣星 赵旻 +3 位作者 李晖 邱小萍 谭云 戴天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患者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改变 ,为寻找宫颈癌相关内源因子提供依据。方法 从GenBank中选取 8对微卫星DNA引物 ,采用PCR 变性PAGE 银染方法检测 5 0例宫颈癌 (来自高发区 )活检组织及其对照 (同病例血... 目的 研究中国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患者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改变 ,为寻找宫颈癌相关内源因子提供依据。方法 从GenBank中选取 8对微卫星DNA引物 ,采用PCR 变性PAGE 银染方法检测 5 0例宫颈癌 (来自高发区 )活检组织及其对照 (同病例血液 )样品的杂合性丢失 (LOH)和微卫星不稳定 (MI)。结果 LOH总检出率为 6 6 % (33/5 0 ) ,其中 ,D18S4 74 (染色体18q2 1)LOH达 4 0 .5 % ;染色体 3p2 1.2 3p2 1.3中微卫星位点D3S14 78,LOH达 31.7% ;并且在原位癌与浸润癌中 ,LOH分布也有一定差异。MI在宫颈癌患者基因组中仅存在少数微卫星位点 ,总的发生率较低 ,为 8% (4/5 0 )。结论 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hr)感染外 ,细胞内源基因的改变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频LOH位点 18q2 1D18S4 74、3p2 1.2 3p2 1.3D3S14 78可能存在潜在的宫颈癌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基因组 遗传不稳定性 微卫星不稳定 杂合性丢失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丽红 王慧君 +9 位作者 张莉 周康 杨栋林 阎璋松 李洪强 刘庆国 齐军元 刘强 储榆林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8-732,共5页
目的研究强烈免疫抑制治疗(IS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以彗星尾部DNA(TDNA)百分比、尾长(TL)、尾矩(TM)、Olive尾矩(OTM)和彗星细胞率作为... 目的研究强烈免疫抑制治疗(IS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患者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以彗星尾部DNA(TDNA)百分比、尾长(TL)、尾矩(TM)、Olive尾矩(OTM)和彗星细胞率作为分析参数,分别检测IST前后AA患者骨髓细胞,并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91例初治AA患者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5.0±4.0)%、11.3±7.2、1.7±2.0、1.5±1.4、(16.8±13.7)%,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58例重型AA(SAA)与33例非重型AA(NSAA)患者彗星试验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组患者各彗星试验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3例SAA患者治疗后3个月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4.4±3.6)%、10.4±7.5、1.4±1.6、1.3±1.4、(20.2±21.2)%,30例SAA患者治疗后6个月TDNA百分比、TL、TM、OTM、彗星细胞率分别为(3.7±3.3)%、10.0±7.2、1.2±1.8、1.1±1.3、(18.5±19.0)%,结果与58例SAA患者IST前彗星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A患者骨髓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IST本身近期并不增加SAA患者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提示IST与AA患者发生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彗星试验 电泳 琼脂凝胶 遗传不稳定性 免疫抑制治疗
原文传递
REV3基因对结肠癌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隋御 李元杰 +1 位作者 金彩霞 徐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2,共6页
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REV3基因在人类结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REV3表达量的降低情况,选择低表达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作为实验组细胞。运用细胞生长曲线、MTT、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方法,对实验组和对... 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REV3基因在人类结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REV3表达量的降低情况,选择低表达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作为实验组细胞。运用细胞生长曲线、MTT、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进行细胞生长周期、增殖变化情况和遗传信息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REV3低表达的结肠癌实验组细胞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的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信息表达均明显低于结肠癌对照组细胞,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的两对照组间(阴性和空白)的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REV3低表达时,可能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生长与增殖产生影响,并对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不稳定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3基因 RNA干扰 结肠癌细胞(SW480) 荧光实时定量PCR 遗传不稳定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红 王慧君 +9 位作者 张莉 周康 杨栋林 阎璋松 李洪强 刘庆国 齐军元 刘强 储榆林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探讨其对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的影响和在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检测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分析其与反映骨髓造血衰竭参数的相... 目的 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探讨其对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的影响和在晚期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检测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分析其与反映骨髓造血衰竭参数的相关性,评价遗传不稳定对IST近期疗效的影响及IST对骨髓细胞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彗星参数尾矩(TM)、Olive尾矩(OTM)、彗星细胞率(Com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患者年龄、性别和外周血细胞计数与骨髓造血细胞各项彗星参数无相关性(P值均〉0.05);比较Comet%〈21.64%组与Comet%321.64%组、OTM〈1.58组与OTM≥1.58组重型从(SAA)患者IST后6个月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T治疗对SAA患者彗星参数无明显影响,获得部分治疗反应者Comet%、TM、OTM以及获得完全治疗反应者Come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例SAA患者在发生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前彗星参数均明显增高.结论 遗传不稳定性增高与骨髓造血衰竭可能是AA同一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不同表现形式;治疗前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对SAA患者IST近期疗效无影响;IST可能减轻获得治疗反应者骨髓造血细胞遗传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彗星试验 遗传不稳定 免疫抑制治疗
原文传递
iPS细胞的遗传安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倩 史庆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8,共9页
自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首次成功地从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得到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以来,iPS细胞由于其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而迅速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与此同时,iPS细胞的遗传安全性也... 自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首次成功地从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得到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以来,iPS细胞由于其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而迅速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与此同时,iPS细胞的遗传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将对iPS细胞遗传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造成iPS细胞遗传不稳定的可能原因,希望可以促进对iPS细胞诱导条件的优化,获得遗传上较为安全的iPS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S细胞 遗传安全性 遗传不稳定 遗传异常 表观遗传异常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遗传不稳定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一 乐晓萍 张钦宪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胃癌BGC 82 3细胞系的遗传不稳定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G 分带、核型分析和PCR及银染技术。结果 :BGC 82 3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规律性出现 3个标记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部分核型出现双微小体。微卫星位... 目的 :研究人胃癌BGC 82 3细胞系的遗传不稳定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G 分带、核型分析和PCR及银染技术。结果 :BGC 82 3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规律性出现 3个标记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部分核型出现双微小体。微卫星位点D9s171为纯合性缺失 ,D9s16 0 4为杂合性缺失。结论 :BGC 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 遗传不稳定性
下载PDF
DNA聚合酶β与遗传不稳定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媚 张遵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7-640,共4页
DNA聚合酶β(polβ)是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ER)中的核心成分,在DNA损伤修复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缺乏3′~5′的校读功能,polβ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较低,有关polβ在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规律及其在肿瘤... DNA聚合酶β(polβ)是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ER)中的核心成分,在DNA损伤修复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缺乏3′~5′的校读功能,polβ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较低,有关polβ在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规律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对polβ的结构与功能、polβ与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以及polβ在肿瘤细胞组织中异常表达和突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碱基切除修复 遗传不稳定性 肿瘤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FHIT基因位点多种遗传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建春 BBapat KPHPritzker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FHIT(fragilehistidinetriad)基因位点的遗传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测定方法 ,检测 90例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位点的遗传不稳定性 (GI)。结果 FHIT基因D3S130 0位点GI阳性率为31 1% (2 8/ 90例 ) ...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FHIT(fragilehistidinetriad)基因位点的遗传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测定方法 ,检测 90例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位点的遗传不稳定性 (GI)。结果 FHIT基因D3S130 0位点GI阳性率为31 1% (2 8/ 90例 ) ,其中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杂合性丢失(LOH)和移码突变 (FS)分别为 11 1% (10 / 90例 )、16 5 %(13/ 79信息例数 )、45 5 % (5 / 11信息例数 ) ,1例同时有MSI和LOH。MSI与胃癌生长方式类型密切相关。结论 上述多种GI表达可能在一定数量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HIT基因D3S130 0可以作为检测胃癌GI的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FHIT基因 胃癌 遗传不稳定性
下载PDF
PTEN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忠民 霍艳英 吴德昌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最新研究发现,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维持染色质和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PTEN可以磷酸酶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两种方式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PTEN的磷酸酶依赖型调控机制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PTEN的磷酸酶非依赖型... 最新研究发现,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维持染色质和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PTEN可以磷酸酶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两种方式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PTEN的磷酸酶依赖型调控机制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PTEN的磷酸酶非依赖型调控机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存在一些未知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基因组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人肝癌P57^(kip2)基因失表达的遗传不稳定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易晓佳 申丽娟 章宗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P57kip2mRNA表达与遗传不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索P57kip2基因失表达的机制。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中P57kip2mRNA表达,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LOH和MSI。结果在正常肝组织未见P57k...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P57kip2mRNA表达与遗传不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索P57kip2基因失表达的机制。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中P57kip2mRNA表达,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LOH和MSI。结果在正常肝组织未见P57kip2mRNA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均为26.7%(8/30)。3个位点均未发生LOH;在2个微卫星位点发生MSI,MSI总阳性率为16.7%。D11S1760位点发生MSI与P57kip2mRNA表达有关联性(P<0.05)。结论P57kip2mRNA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SI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P57kip2mRNA表达异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57KIP2 遗传不稳定性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下载PDF
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国建 陈森清 +3 位作者 周平 蒋谦 陈世晞 薛开先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未经治疗前随机抽取PHC患者和PHC患者的一级亲属取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比较PHC自发微核和肝癌患者一级亲属及自然人群对照组的差异... 目的探讨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未经治疗前随机抽取PHC患者和PHC患者的一级亲属取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比较PHC自发微核和肝癌患者一级亲属及自然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PHC组、一级亲属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t,MNF)分别与对照组相比,MNF差异有显著性(P<0.01);PHC组与一级亲属组自发MNF无显著差异(P>0.05);PHC患者中,有、无癌家族史两组的MNF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族史在PHC遗传不稳定演进中起促进作用,体内微核试验可作为PHC遗传不稳定性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原发性肝癌 家族史 遗传不稳定
下载PDF
HERV参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红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外源型逆转录病毒侵入并整合人类基因组中的残余物。HERV及长末端段重复序列(LTR)约占了整个基因组的8%。HERV的遗传不稳定性使HERV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HERV LTR的结构特性可... 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外源型逆转录病毒侵入并整合人类基因组中的残余物。HERV及长末端段重复序列(LTR)约占了整个基因组的8%。HERV的遗传不稳定性使HERV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HERV LTR的结构特性可以诱发产生新的基因、调节病毒的编码基因与相邻宿主基因的异常表达。而病毒基因的功能及相邻的肿瘤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HERV的起源、结构、分布出发探讨HERV参与肿瘤病理发生的现状及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长末端重复序列 肿瘤发生 遗传不稳定性
下载PDF
染色体遗传不稳定性在宫颈癌病因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岿然 赵敏 张淑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45-3247,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3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遗传不稳定性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3S1234、D3S1300、D3S1481三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聚丙烯酰胺-银染技术对67例...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3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遗传不稳定性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3S1234、D3S1300、D3S1481三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聚丙烯酰胺-银染技术对67例宫颈癌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结果 67例宫颈癌中有48例(71.6%)至少有一个位点LOH阳性,有25例(37.1%)至少有一个位点MI阳性;LOH阳性率Ⅲ、Ⅳ期大于Ⅰ、Ⅱ期,鳞癌明显高于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阳性率Ⅲ、Ⅳ期大于Ⅰ、Ⅱ期,腺癌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高于中、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阳性者均为LOH阳性。结论 3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LOH及MI是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杂合子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遗传不稳定性
下载PDF
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Pollen Development in Sorghum Line with Male Sterility Induced by Sodium Ascorbate in Tissue Culture
19
作者 Marina I. Tsvetova Lev A. Elkoni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7期11-18,共8页
Investigation of male sterility mutation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anther and pollen development. The comparison of “cytological phenotypes” of newly induced mutants with phen... Investigation of male sterility mutation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anther and pollen development. The comparison of “cytological phenotypes” of newly induced mutants with phenotypes determined by already known genes favors elucidation of genetic control of diverse microsporo- and gametogenesis stag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pollen development in the grain sorghum line Zh10-asc1 with mutation of male sterility. This line was obtained from callus culture treated by sodium ascorbate. A wide spectrum of abnormalities in microsporogenesis have been found, such as cytomixis, chromosomal laggards, chromosome disjunction, adhesion of chromosomes, disturbed cytokinesis, and others. In tapetum, the cells with one nucleus, with unequal nuclei, and with micronuclei have been observed. During pollen grain (PG) maturation abnormalities in starch accumulation and delay of development often took place. In mature anthers, a variety of pollen grain types have been revealed: fertile, of irregular shape, incompletely filled with starch, PGs delayed at the uni-nucleate or bi-nucleate gametophyte stages, with partially or fully degenerated contents, and with abnormal coloration. Variation in spectrum and the frequency of disturbances between the flowers of one and the same plant have been revealed. The reasons for significant genetic and epigenetic instability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e STERILITY MICROSPOROGENESIS Sodium ASCORBATE In Vitro Mutagenesis genetic instability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下载PDF
GENETIC INSTABILITY IN CERVICAL CARCINOMA
20
作者 赵旻 伍欣星 +3 位作者 邱小萍 李晖 戴天力 谭云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6-250,共5页
Objective: 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has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but other factors could be involved in cervical tumorigenesis such a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bjective: 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has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but other factors could be involved in cervical tumorigenesis such a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instability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discovering new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screening diagnostic molecular marker of cervical carcinoma. Methods: Fifty primary cervical carcinoma samples from high-incidence area were analyzed by PCR for HPV16 infection, LOH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Results: HPV16 was detected in 88% of the cases. Sixty-six percent of total cases showed LOH with no more than 3 different loci per case.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he allelic loss was found in D18S474 (18q21, 40.5%). MI was detected in 4 cases (8%) only. Conclusion: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LOH on specific chromosomal regions were found and MI was very infrequent in cervical carcinoma. The putative suppressor gene(s) could be located on specific chromosome regions such as 18q, and genetic instability could be involved in cervical tumori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rcinoma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etic instability Loss of heterozygosity PCR[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