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graphical Consciousness from North and South
1
作者 余慧灵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9期206-207,共2页
North and South,written by Elizabeth Gaskell distinguished by her industrial novels,is a crucial Bildungsroman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growth of the heroine character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laces.The purpose of ... North and South,written by Elizabeth Gaskell distinguished by her industrial novels,is a crucial Bildungsroman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growth of the heroine character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laces.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plor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paces in North and South,elucidating Elizabeth Gaskell is a skilled artisan in manipulating different places by vir?tue of her unique geographical scope and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and SOUTH Elizabeth gaskell SPACE GEOGRAPHICAL PERCEPTION
下载PDF
《北方和南方》的性别政治逻辑:功能性人物与女性发展空间的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礼珍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北方和南方》采取了对传统社会角色分工进行置换的叙事策略,黑尔先生的"女性化"人物形象以及黑尔夫人的病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出于叙事功能的需要。作为功能性人物,他们为女主角玛格丽特公共领域僭越者的人物形象塑... 《北方和南方》采取了对传统社会角色分工进行置换的叙事策略,黑尔先生的"女性化"人物形象以及黑尔夫人的病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出于叙事功能的需要。作为功能性人物,他们为女主角玛格丽特公共领域僭越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服务。玛格丽特拥有步入公共领域的行为能力,其重要源泉是家庭领域内部角色置换所产生的女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北方和南方》 人物 功能性
原文传递
想象的危险和欲望的压抑——《克兰福德镇》癔症与暗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礼珍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女子欲望问题是《克兰福德镇》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在表达层次推进和主题演进方面均表现出复杂的道德立场。本文指出,盖斯凯尔不仅描述了19世纪英国女子对欲望的压抑现象,而且关注到由此造成的癔症问题,进... 女子欲望问题是《克兰福德镇》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在表达层次推进和主题演进方面均表现出复杂的道德立场。本文指出,盖斯凯尔不仅描述了19世纪英国女子对欲望的压抑现象,而且关注到由此造成的癔症问题,进而分析由此形成的暗恐心理,揭示出欲望的复现所蕴含的深层社会文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克兰福德镇》 欲望 暗恐
原文传递
盖斯凯尔小说《克兰福镇》:饥饿美学与雅致经济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礼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4,共8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克兰福镇》是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力作,作者刻意描绘的雅致经济和饥饿美学意在揭示时代背景下小镇女人们狭隘的思想意识,批判她们不合时宜的经济行为和过分节俭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雅...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克兰福镇》是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力作,作者刻意描绘的雅致经济和饥饿美学意在揭示时代背景下小镇女人们狭隘的思想意识,批判她们不合时宜的经济行为和过分节俭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雅致经济和饥饿美学实则展示的不仅是英国旧式文化范式:压抑欲望来提升美德,借助节俭风范来加强道德修养,最终实现审美理性目标。而且,小镇女人们刻意追求的雅致经济和饥饿美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建构女性的社会身份和塑造高贵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克兰福镇》 雅致经济 饥饿美学
下载PDF
蝎子与鸦片的政治讽喻——《玛丽·巴顿》的殖民与阶级隐喻话语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礼珍 李思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玛丽·巴顿》关于蝎子和鸦片的叙事具有政治讽喻意味,蝎子的惊惧场景表现出盖斯凯尔对英国殖民事业的警醒,而关于鸦片的论述则显示出她在阶级问题上存在着道德与情感两个维度的错位。对这些讽喻进行隐喻性质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盖斯... 《玛丽·巴顿》关于蝎子和鸦片的叙事具有政治讽喻意味,蝎子的惊惧场景表现出盖斯凯尔对英国殖民事业的警醒,而关于鸦片的论述则显示出她在阶级问题上存在着道德与情感两个维度的错位。对这些讽喻进行隐喻性质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盖斯凯尔在对外殖民事业和对内阶级矛盾两大问题上的矛盾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蝎子 鸦片 讽喻 《玛丽·巴顿》
下载PDF
虚实之间:盖斯凯尔夫人《克兰福镇》的艺术特色研究
6
作者 徐小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推进对《克兰福镇》这一重要文学著作的研究、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概述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继而指出其中的褊狭与不足,最后提出并论证了应基于原作的问题意识、情节叙事、思想主旨来参透其在时空场景、人物描写等方面的&q... 为了进一步推进对《克兰福镇》这一重要文学著作的研究、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概述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继而指出其中的褊狭与不足,最后提出并论证了应基于原作的问题意识、情节叙事、思想主旨来参透其在时空场景、人物描写等方面的"虚"与"实",从而洞察原作作者的问题意识以及建构"新克兰福镇"的道德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兰福镇》 盖斯凯尔 乌托邦小说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 in Cranford:The Transition from“I”to“We”
7
作者 Tianrong L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6期61-65,共5页
Mrs.Gaskell carried an excellent reputation in the Victorian era for her quality works in depicting the many strata of society and social changes[1].Among her classic works,Cranford is said to be the only book that sh... Mrs.Gaskell carried an excellent reputation in the Victorian era for her quality works in depicting the many strata of society and social changes[1].Among her classic works,Cranford is said to be the only book that she would reread again in her aged years[2].The unique standing of the novel may be ascribed to its careful use of the narrative strategy,specifically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However,most of the studies on the narrator focus on the feminist point of view,and very few are concern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narrative voice between“I”and“w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purpose of this transition by analyzing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 and he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haracter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hange of narrative voice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narrator’s role and emotion,which evokes the readers’emotional response and helps them better understand one of the themes-feminist utopia.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The first section looks at the social milieu of the novel.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es two major roles of the narrator,Mary Smith as a reporter and a mediator,respectively.The third section talks about the narrator’s growth from a minor character to a leading participant,and the implied theme is discus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torian literature gaskell Cranford Narrative strategy
下载PDF
作为文化塑形力量的浪子:《克兰福德镇》的帝国图景分析
8
作者 陈礼珍 李思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6,共4页
彼得在《克兰福德镇》里面以浪子形象出现,天性使然的离经叛道姿态与放荡不羁性格可视为对中产阶级主流价值观的叛逆,是对其被压抑欲望的另一种复现形式。彼得所代表的浪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这使得他们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事业的重... 彼得在《克兰福德镇》里面以浪子形象出现,天性使然的离经叛道姿态与放荡不羁性格可视为对中产阶级主流价值观的叛逆,是对其被压抑欲望的另一种复现形式。彼得所代表的浪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这使得他们成为大英帝国殖民事业的重要推力,以切实的力量参与了维多利亚文化精神的塑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子 《克兰福德镇》 盖斯凯尔 帝国
原文传递
正典的偏见--盖斯凯尔与狄更斯作品关键词差异研究
9
作者 李莉莉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2-36,共5页
盖斯凯尔作品所使用的语言较狄更斯作品语言具有更加明显的女性气质,这与正典所推崇的男性气质存在很大差异。正典对于女性气质的忽视源于狭隘的偏见,正典不能将单一方式认定为普遍标准而忽视其它方式存在的价值,只有不同方式之间开展... 盖斯凯尔作品所使用的语言较狄更斯作品语言具有更加明显的女性气质,这与正典所推崇的男性气质存在很大差异。正典对于女性气质的忽视源于狭隘的偏见,正典不能将单一方式认定为普遍标准而忽视其它方式存在的价值,只有不同方式之间开展磋商和对话,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正典 女性气质 磋商对话
下载PDF
《北与南》中的正义主题
10
作者 纳海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1期88-96,共9页
本文梳理了《北与南》小说中追求的正义的两条线索,分别是工人们为了提高工资而组织的罢工和海上的船员由于不堪船长的凌辱及为了自身的尊严而发起的兵变。盖斯凯尔将罢工写进故事的主流叙事中,强调了工厂主所坚持的"市场正义"... 本文梳理了《北与南》小说中追求的正义的两条线索,分别是工人们为了提高工资而组织的罢工和海上的船员由于不堪船长的凌辱及为了自身的尊严而发起的兵变。盖斯凯尔将罢工写进故事的主流叙事中,强调了工厂主所坚持的"市场正义"必须与工人要求的"责任正义"互相融合。兵变是用暴力行为获得正义的方式,因此盖斯凯尔将其写进故事的边缘叙事,成为呼应罢工的暗流。然而这两条线索互为对照和阐释,特别是玛格丽特冒险将哥哥送走又在警察面前作了伪证的行为,可以说是继续了哥哥无法完成的暴力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北与南》 正义 罢工 兵变
原文传递
文化研究的想像陷阱——《路得》文学叙事与南丁格尔文化叙事考证研究
11
作者 陈礼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盖斯凯尔小说《路得》结尾处的瘟疫场景作为研究切入点,考证梳理了盖斯凯尔和南丁格尔二人与之相关的原始档案材料,旨在澄清西方文化研究界在阐释《路得》和南丁格尔关系过程中存在的讹误。本文细绎史料,揭示了西方学界将历史进行文... 以盖斯凯尔小说《路得》结尾处的瘟疫场景作为研究切入点,考证梳理了盖斯凯尔和南丁格尔二人与之相关的原始档案材料,旨在澄清西方文化研究界在阐释《路得》和南丁格尔关系过程中存在的讹误。本文细绎史料,揭示了西方学界将历史进行文本化的阐释行为所造成的想像陷阱,指出《路得》的文学叙事以讹误的力量在客观上促成了"南丁格尔精神"文化叙事的传播与繁衍,但它实际上却并未对南丁格尔的护理事业施加明显影响,《路得》对盖斯凯尔和南丁格尔所起的建设性作用在于它帮助弥合了二人之间日渐疏远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南丁格尔 《路得》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维多利亚文化语境中矛盾意识的突显——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阳美和 周香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经济腾飞与社会纷乱并存,民主意识与阶级矛盾共生,科学发现质疑宗教信仰,女性主义挑战男权社会。这样的文化语境冲击着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失,甚至矛盾重重。作为...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经济腾飞与社会纷乱并存,民主意识与阶级矛盾共生,科学发现质疑宗教信仰,女性主义挑战男权社会。这样的文化语境冲击着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失,甚至矛盾重重。作为一位对当时社会极其敏感的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在她的代表作《玛丽·巴顿》中突显了这一语境下的矛盾意识。本文试从盖斯凯尔夫人所处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宗教信仰、女性作家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三个方面解读《玛丽·巴顿》中所体现的矛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文化语境 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盖斯凯尔夫人长篇小说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文静 商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可谓以小说的道德功能警世喻人的佼佼者。因此,将盖斯凯尔夫人的三篇代表作置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内,以阶级伦理和全民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盖斯凯尔夫人在创作中不仅再...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可谓以小说的道德功能警世喻人的佼佼者。因此,将盖斯凯尔夫人的三篇代表作置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内,以阶级伦理和全民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盖斯凯尔夫人在创作中不仅再现不同阶级奉行的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呼吁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摆脱各自的阶级立场带来的影响,在基督教倡导的爱与宽容美德的指引下,通过伦理和解和伦理越位,使整个社会实现从奉行阶级伦理过渡到遵循全民伦理转变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夫人 阶级伦理 全民伦理
下载PDF
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男性与唯一神教精神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恩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唯一神教思想是盖斯凯尔夫人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一维。唯一神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心理经验,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也影响着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种心理经验与意识组成了一种个人特有的心理基础,存在于她所刻画的男性形... 唯一神教思想是盖斯凯尔夫人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一维。唯一神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心理经验,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也影响着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种心理经验与意识组成了一种个人特有的心理基础,存在于她所刻画的男性形象上。盖斯凯尔夫人的理想男性形象明显具有唯一神教所倡导的理想品质,比如理性、高尚、宽容、乐观、相信科学等。她还塑造出与英国维多利亚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性化的完美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神教 精神 小说 男性形象 思想意识 潜移默化 情感世界 表达方式 思维习惯 心理基础 进步意义 传统文化 维多利亚 人性化 经验 理想
下载PDF
《倾城之恋》的意象及其审美功能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燕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
张爱玲在其《倾城之恋》中营造了四个主要意象:胡琴意象、白公馆意象、月亮意象、墙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刻地传达了人生的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
关键词 张爱玲 《倾城之恋》 文学评论 审美功能
下载PDF
不仅仅是亲爱的山鲁佐德——论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燕晖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39-245,共7页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女性写作繁荣时期,孕育了不少优秀的女作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于这一时代女作家的研究一直局限于乔治·爱略特、夏洛蒂·勃朗特等极少数几位经典作家。同时代的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女性写作繁荣时期,孕育了不少优秀的女作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于这一时代女作家的研究一直局限于乔治·爱略特、夏洛蒂·勃朗特等极少数几位经典作家。同时代的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维多利亚时代即已享有很高的文学声誉,但她在英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却是直到近期才完全确立。在经历一个半世纪多的盛衰沉浮之后,盖斯凯尔以强有力的社会批评家的形象跻身英国文学史,同时也以身兼社会与家庭责任的形象印刻在众人心中。盖斯凯尔研究对于面临诸多道德困惑的当代社会及当代女性都极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盖斯凯尔夫人 盖斯凯尔研究 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
下载PDF
金钱关系与同情之爱:《南方与北方》中的共同体想象
17
作者 易玮琪 央泉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4年第3期32-42,共11页
《南方与北方》是一部描写维多利亚时代工业社会状况的小说,展现了同情之爱在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共同体想象中的重要地位。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转型导致情感结构发生变迁,往昔乡村生活宁静悠闲的情愫褪去,金钱... 《南方与北方》是一部描写维多利亚时代工业社会状况的小说,展现了同情之爱在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共同体想象中的重要地位。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转型导致情感结构发生变迁,往昔乡村生活宁静悠闲的情愫褪去,金钱关系逐渐成为共同体成员的信仰,由此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共同体内危机四伏。在作品语境中,盖斯凯尔意图运用同情的运行机制调和阶级矛盾,挽救共同体危机,反映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们的共同体想象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与北方》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共同体 同情
原文传递
新世纪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流变与发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礼珍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63,共9页
盖斯凯尔研究的前沿理论热点和批评态势自21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些新动向昭示出当前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多样化与求新求变潮流。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整合与推进、叙事理论研究的反思与挑战、文献考证研究的拓展与突前,以及... 盖斯凯尔研究的前沿理论热点和批评态势自21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些新动向昭示出当前国外盖斯凯尔研究的多样化与求新求变潮流。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整合与推进、叙事理论研究的反思与挑战、文献考证研究的拓展与突前,以及边缘研究的深化与求新这四个方面论述其流变与发展。本文梳理与评述国外批评界的最新成果,以期为我国盖斯凯尔研究的范式拓展与理念深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研究 流变 文献 述评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礼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北方和南方》中塑造了跨越社会空间分界的新女性玛格丽特·黑尔。玛格丽特在公共领域中施展女性的性别力量,不仅在工人暴动中使工厂主约翰·桑顿免受人身伤害,而且在小说结尾处还拯救了他的事业。然...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北方和南方》中塑造了跨越社会空间分界的新女性玛格丽特·黑尔。玛格丽特在公共领域中施展女性的性别力量,不仅在工人暴动中使工厂主约翰·桑顿免受人身伤害,而且在小说结尾处还拯救了他的事业。然而,究其根源,她拯救肉体的力量是父权制社会的道德机制使然,而拯救事业的力量则是资本在循环中实现自我增值的内在驱动力。将社会空间分界与性别政治关联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玛格丽特的拯救行为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这暴露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力量在冲击社会既有体制时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政治 公共领域 社会空间 盖斯凯尔《北方和南方》
原文传递
“美德有报”——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自我牺牲与自我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傅燕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2,共11页
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妻子与女儿》采用"美德有报"的故事框架,聚焦于"美德"与"回报"两大要素,但与传统模式不同,这部小说关注"美德"对女性产生的影响,揭示了女性&qu... 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妻子与女儿》采用"美德有报"的故事框架,聚焦于"美德"与"回报"两大要素,但与传统模式不同,这部小说关注"美德"对女性产生的影响,揭示了女性"美德"与"婚姻"之间的"牵强"联系,在"婚姻"的回报之外,将"美德"作为更好的回报给予女主人公。盖斯凯尔借此对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女性角色设定与女性力量加以反思,在推崇女性自我牺牲精神的维多利亚社会主导话语中寻求女性自我建构的另一种可能。她回应的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丧失个体身份的焦虑,以及维多利亚社会对女性反叛的焦虑。盖斯凯尔的女性主义关怀与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开始的女性解放运动精神相契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妻子与女儿》 “美德有报” 自我牺牲 自我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