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饮食”而“历史”——从《北鸢》谈起 |
葛亮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2
|
古典摹写、文化认同与创造性转化——《朱雀》《北鸢》与“江南三部曲”的不同书写策略 |
王宏图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3
|
饮食·精神·和合: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的间性价值 |
王爱军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葛亮小说民间书写中的听觉美学 |
邓桂英
杨向荣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5
|
《燕食记》中饮食书写的文化寓意 |
王琨
|
《韶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饮食·历史·文化——葛亮小说《燕食记》的三重维度 |
李鲤
|
《华文文学》
|
2023 |
2
|
|
7
|
多元交杂的混合体——论葛亮创作中的“香港”构形 |
罗欣怡
|
《华文文学》
|
2023 |
1
|
|
8
|
历史到文化的辩证互动——从《北鸢》看葛亮的小说创作 |
艾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他城想象、“物观”哲思与匠人精神的文学窗口——解读葛亮中篇小说《瓦猫》 |
叶奕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10
|
浣城过客,襄城归人——论葛亮的双城书写 |
邵海伦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从张爱玲到葛亮:城市想象的流变 |
俞春玲
连冰冰
|
《华文文学》
|
2022 |
1
|
|
12
|
想象香港的方法:葛亮短篇小说的香港书写及其文化政治 |
苏文健
普红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13
|
从单性人格到两性同体:《瓦猫》中女性成长的现代困境 |
何琪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14
|
论葛亮《朱雀》的历史书写与《北鸢》的文化想象 |
李艳丰
|
《华文文学》
|
2021 |
1
|
|
15
|
“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从“异乡”作家葛亮的《燕食记》谈起 |
姜雁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6
|
“情”与“物”的辩证法——读葛亮《燕食记》 |
郭冰茹
杨淑芬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17
|
佛家精神与葛亮的小说创作——以《朱雀》《北鸢》为中心 |
王明宪
|
《写作》
|
2023 |
0 |
|
18
|
朱雀桥边野草花--论葛亮《朱雀》中的历史重述与女性代际书写 |
马海洋
|
《华文文学》
|
2021 |
0 |
|
19
|
论葛亮小说的动物书写 |
罗欣怡
|
《华文文学》
|
2021 |
0 |
|
20
|
葛亮《朱雀》中的文化知识硬伤探析 |
吴云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