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榕树叶中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urospherSTAR C18柱(250 mm×4.6mm,5μm),流速为1.0 m L/m...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榕树叶中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urospherSTAR C18柱(250 mm×4.6mm,5μm),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分别在0.0121~1.21μg(r1=0.9995)、0.423~42.32μg(r2=0.9999)、0.047~4.70μg(r3=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100.7%、101.2%、96.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榕树叶中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的含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落叶剂对榕树冬季集中落叶的效应及对其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有效防治榕树叶部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榕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经正交试验筛选获得的5种由不同浓度乙烯利、碘化钾和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落叶剂对榕树冬季集中落叶的效应及对其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有效防治榕树叶部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榕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经正交试验筛选获得的5种由不同浓度乙烯利、碘化钾和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进行叶面喷施处理(T1~T5),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统计分析各处理的落叶率、萌发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若干生理指标。【结果】T1~T5处理榕树的落叶率均显著高于CK(P<0.05),叶片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CK(P<0.01),其中,喷药后第14 d T5处理的落叶率最高,为90.33%,其次为T4处理,为84.67%,T3处理的落叶率为72.67%。各落叶剂处理榕树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落叶剂处理7 d后,榕树树体均恢复生长,其中T5处理对榕树树体的胁迫较小,对榕树后期发芽影响较小,萌发率达72.36%。【结论】以0.8%乙烯利+0.2%碘化钾+2.0%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的落叶效果最佳且生理胁迫小,对其后期叶片萌发影响小,是最佳的榕树落叶剂配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落叶剂对榕树冬季集中落叶的效应及对其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有效防治榕树叶部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榕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经正交试验筛选获得的5种由不同浓度乙烯利、碘化钾和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进行叶面喷施处理(T1~T5),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统计分析各处理的落叶率、萌发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若干生理指标。【结果】T1~T5处理榕树的落叶率均显著高于CK(P<0.05),叶片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CK(P<0.01),其中,喷药后第14 d T5处理的落叶率最高,为90.33%,其次为T4处理,为84.67%,T3处理的落叶率为72.67%。各落叶剂处理榕树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落叶剂处理7 d后,榕树树体均恢复生长,其中T5处理对榕树树体的胁迫较小,对榕树后期发芽影响较小,萌发率达72.36%。【结论】以0.8%乙烯利+0.2%碘化钾+2.0%尿素配成的落叶剂对榕树的落叶效果最佳且生理胁迫小,对其后期叶片萌发影响小,是最佳的榕树落叶剂配方。